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七节 三征高丽

第七节 三征高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3/12/29 14:41:11

杨广既然无视黎民百姓,自然也就看不到在他当政的这几年,原本富强的隋朝已经变得烽烟处处,民不聊生。大业十年(614)炀帝又一次发布了征兵诏书,要第三次征伐高丽。事情演变成这样,已经不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纯粹是为了脸面。

可是天下毕竟已经大乱,朝廷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征集如此多的兵力、调动如此多的人力了,所征之兵大多不能按期到达,士卒也纷纷逃亡。但隋炀帝对此熟视无睹,只命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负责镇压各地反叛,自己仍率大军往征高丽。四月二十七日,隋炀帝抵达北平(今河北卢龙);七月十七日,隋炀帝进至怀远镇(今辽宁北宁附近)。来护儿率水师由东莱起航,渡渤海,在辽东半岛南端登陆,攻打卑沙城(即卑奢城,今辽宁金州大黑山),击败高丽守军,然后直赴平壤。

炀帝的三次征讨将自己国内搞得一塌糊涂,同样高丽也不好受。之前分析过,高丽山城基本就是一个个军事要塞,人民平时的生活起居都要在城外进行。隋军连着三年进兵,高丽人只能进山城防守,当然也就不可能进行最重要的耕田等民生活动。而高丽人值钱的东西基本都在山城外,隋军几次前来,有点价值的财产也都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再打下去,高丽就算不被隋军消灭,自己也会因疲弊而亡。

有鉴于此,高丽再次玩起了假投降的把戏。高丽高元派了一个使者,将因为杨玄感叛变而逃向高丽的隋朝大臣斛斯政送还,并且还附上了降书,要求停战。天真的炀帝居然又一次上了当,真的答应退兵。历史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幕滑稽的场面:投降的一方除了一纸降书之外什么都不用付出,而受降的一方在付出了巨大的损失之后居然在什么都没得到的情况下撤了兵。

这样儿戏般的投降自然不能为群臣所接受。大将来护儿当时正要进军平壤,在收到传诏之后便说:“前后三次出兵,都未能扫平敌人,这次回去了,国家已经没能力组织下次的征讨了。如今高丽的国力已经非常衰弱,山野中连青草都不长,我等全力作战,不日就能打下高丽。我还是想进军平壤,抓住高丽的伪王,献捷而归。”来护儿看得很清楚,隋朝的国势已无力组织第四次征讨了,而高丽的投降也不过是缓兵之计,此时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因此坚决不肯奉诏班师。可是来护儿虽然有见识,但是他手下部将却没有胆略。当时军中的长吏崔君肃是一个无脑文人,见到诏书就急忙要求来护儿回军,被来护儿拒绝之后他竟然威胁来护儿手下众将,说胆敢随来护儿进军的他都要奏报皇帝,到时候全都要获罪。于是众将都心中害怕,要求来护儿班师,如此来护儿不得不撤军。第三次征高丽就在炀帝的瞎指挥下无疾而终。

大军班师之际,邯郸贼帅杨公卿率领了八千手下对隋军大部队进行了一次抢劫,抢得了飞黄上厩马四十二匹,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从这样的事件中可见当时国内的盗贼横行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其实盗既是民,民亦是盗,到了民不畏死的地步,这天下谁还能坐得住呢?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回到国内的炀帝想行使一下“战胜国”的权威,于是派人要高丽国王高元入朝觐见,高元没有奉诏。明白被耍了的炀帝自然拉不下这个脸,于是令诸将准备行装,谋求第四次出师,可是此时已经没有人再愿意为朝廷卖力了,隋朝也如风中之烛,只能苟延残喘、有心而无力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隋代初期将领李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代

    李穆(510~586),隋代初期将领。字显庆。陇西成纪(今甘肃陇西一带)人。西汉大将李陵的后代。李穆生来气宇轩昂,胸怀大志。北魏永熙末年(534),李穆因奉迎魏武帝有功,被授为都督,封邑300户。后因带领乡兵,屡立战攻,李穆得以晋爵为伯。李穆曾跟随宇文泰(后为北周太祖)出兵攻打北齐的军队,与敌兵大战

  • 隋朝的制度之下必然产生“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

    提到隋炀帝杨广的时候,人们往往不能忘记他取得太子地位所用的手段。他本来不是隋文帝的太子,太子是其兄长杨勇。这个杨勇生活奢侈,喜好声色,他的老子渐渐对他失去了好感。趁此时机,杨广就揣摩父亲隋文帝的心理,投其所好。隋文帝喜欢俭朴、宽仁,杨广就在生活上提倡节俭,不好声色,故意在王府中安排了几个又老又丑的妇

  • 解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战

    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那么,淝水之战为何会发生?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简介;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

  • 白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痴

    晋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偏偏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低能儿。朝廷里里外外都担心,要是晋武帝一死,让这个低能儿继承了皇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肉粥岂不比饭香-晋惠帝司马衷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是不敢明说。有一天,在晋武帝举行宴会的时候,大臣卫(音g

  • 两晋十六国风云录:西晋刘琨(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晋

    刘琨,字越石,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

  • 后宫乱政的贾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后宫

    贾后即贾南风。贾南风(256-300),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嫁予太子贾南风,小名旹,是贾充和郭槐的女儿,于公元257年(甘

  • 比司马懿还会忍!他差点被司马炎杀掉起兵就灭了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晋

    曹魏权臣司马懿,在朝中隐忍数十年,熬死许多政敌后,奠定司马炎的窜位计划。但他没想到的是,西晋有一人,在朝中经历残酷的宫廷斗争后,竟然起兵杀进洛阳,导致西晋灭国,让自己的后代子孙替他洗酒杯,这人就是汉赵光文帝刘渊。东汉末年爆发黄巾之乱,住在漠北的南匈奴出力平定黄巾,曹操因此赏赐匈奴贵族,并封为统帅,受

  • 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之治”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康

    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他是西晋开国皇帝,生于公元236年,卒于公元290年,在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是历史上的晋武帝,他的父亲是晋文帝司马昭,叔叔是晋景帝司马师,之后的皇帝司马睿是他的儿子。在位期间,司马炎采取了很多措施去推动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在政治上,他承袭了曹魏,但也有所

  • 东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晋

    东晋(316年-420年),中国朝代名,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形成特殊的统治形式。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是门阀世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

  • 晋朝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朝

    农业方面,由于兵事将休,西晋废除屯田制,将民屯田给予农民,实施占田制及荫客制,并以课田法课税。占田制及荫客制使世族占田有法可依,平民也拥有一定大小的土地,但世族大量并购土地的问题并未解决。虽然课田法使地租比曹魏时重一倍,但由于农民由赋税更重的屯田农民构成,所以负担比屯田制稍微减轻。由于被荫庇的农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