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出面——三皇子互不相让

李渊出面——三皇子互不相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18 更新时间:2024/1/13 14:30:23

李渊看得出,如果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稳操政柄,妥善解决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朝廷必将大乱,手足之间也会生成诛杀之祸。他决定必须支持一方,稳住另一方,使双方都有所收敛,缓和斗争的尖锐程度。他权衡再三,觉得还是站在李建成一边,更有利于政局的稳定。这是由于:第一,李建成是长子,而且已经立为太子,天下臣民家喻户晓,站在李建成一边,既符合传统,也有利于现实;第二,站在李建成一边,可以使其由弱变强,增加其与李世民抗衡的政治力量,遏制李世民居功自傲的气焰;第三,站在李建成一边,不用改立皇储,拥嫡派的文武大臣不会受到政治上的冲击,可以保持大局的稳定。

李渊的决心下定以后,对几个儿子的态度更加明朗化了。他一方面向诸子宣传孝悌之道,以史为鉴,希望兄弟间能化干戈为玉帛;另一方面,仍然重用李世民,重大的政令和军事行动都听取他的意见;他对太子李建成也十分关注,注意其政治动向。同时,他还想利用齐王李元吉这张牌,来平衡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但是,李元吉则认定李世民不会甘居人下,他与李建成的仇恨由来已久,不可能重归于好;况且,李元吉也有夺宗之心。因此,李元吉采取消极的不合作的态度,这使李渊更加为难。

七月里的一天,李渊为了缓和三兄弟之间的矛盾,带着他们到长安城南打猎,并让他们驰射角胜。李建成故意让李世民骑他的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李世民刚骑上马,马就狂蹦乱跳起来。李世民急忙跳下,再骑上去。谁知刚一上去,马又蹦跳起来。这样反复了三次,李世民才降伏了这匹烈马。他骑在马上,对旁边的人说:“有人想用这匹马害死我,岂不知死生有命,怎么害得了呢?”李建成听了,便抓住李世民所说的“死生有命”大做文章,通过嫔妃们向李渊告状:“秦王太狂妄了,他说天命在他身上,是一定要坐天下的人,不会轻易死掉!”李渊大怒,立即召见李世民,责备他说:“天子自有天命,不是你耍点手段就能当得上的!我还没死,你为什么这样心急呢!”李世民再三解释,李渊就是不听,拍着桌子大发脾气。正在闹着,外面送来情报,说突厥又入寇北边。李渊要靠李世民出征,只得草草了结此事。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天夜里,李建成请李世民赴东宫饮宴,暗中放了慢性毒药。李世民宴罢回到秦王府,呕吐腹泻不止,最后竟吐出血来。多亏他平日礼贤下士,府中聚有名医,经多方抢救,终于脱险。这一次大难不死,李世民提高了警惕,与李建成更是水火难容了。

李世民为了在争权斗争中万无一失,派心腹温大雅去镇守洛阳,并用大量金帛作为贿赂费用,令心腹张亮去交结山东豪杰,以便长安事变一旦失手好有后路可退。李元吉得知此事,便告发张亮图谋不轨。于是,李渊下令将张亮下狱,但张亮死不认账,李渊只好又将其无罪释放。

在兄弟之间矛盾日深的情况下,李渊为了缓和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对李世民说:“首建大谋,削平海内,都是你的功劳。因此,我打算立你为嗣,但你执意推辞。况且建成年龄居长,又为嗣已久,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我实在不忍心废弃他。据我观察,你们兄弟之间已很难相容,如果都在京城,必然争斗不已。我想让你出镇洛阳,主持东部政务,并准许你建天子旌旗,像汉朝梁孝王那样。”

李世民深知此举是父皇对自己的宽容,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企图的侦测。而且他也知道,一旦离开长安这个政治中心,自己就很难达到夺取太子地位的目的。于是,他就以不愿离开父亲、愿在膝下尽孝为由推辞。但是,李渊还是执意要他离开长安去洛阳。他安慰李世民说:“天下一家,东、西两都相距不远。我想念你的时候,就去洛阳看望你,你用不着为此悲伤。”

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如果让李世民去洛阳,拥有土地和甲兵,就很难控制他了。而把他留在长安,只不过是一介匹夫,取之甚易。于是,就在李世民将去洛阳赴任的前夕,他们指使数人秘密上书言事,诬告说:“秦王左右听说要去洛阳,个个手舞足蹈,高兴异常,看样子秦王再也不会回到长安了。”又令心腹密劝李渊,细说其中利害。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又改变了主意,不再让李世民出镇洛阳。

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走内宫路线,多方讨李渊妃嫔们的欢心。妃嫔们知道他是将来的接班人,便与他交好,在李渊的面前说他的好话。同时,也帮助他时不时地散布一些李世民坏话。而李世民也利用妻子长孙氏在父皇身边服侍的机会,加紧收买宫门守将,做先发制人的准备工作。在东宫和齐王府,他也安插了自己的耳目。

事态发展得日益严重了。在李建成、李元吉和妃嫔们的劝说下,李渊曾想废黜李世民,以确保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大臣陈叔达谏道:“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能废黜。况且他性格刚烈,假若无故加以抑制,恐怕要发生难以预料之事。到那时陛下后悔就来不及了!”

李渊只得作罢。

李元吉早有夺宗之心。对庸懦的太子李建成,他倒不十分担心,唯一顾忌的便是秦王李世民。此时,他见有机可乘,便大胆地劝说李渊,请求除掉李世民。李渊回答说:“秦王有平定天下之功,如今罪状并不显着,有什么理由除掉他?”李元吉说:“平定洛阳时,秦王就已萌动夺宗之心。当时他散发钱帛,交结豪杰,私树己恩,收买人心,又违抗君命,顾望迟留,这不是造反是什么?怎能说没有理由杀掉他!秦王为臣不忠、为子不孝,留着他早晚是个祸害。望陛下三思!”一席话说得李渊怦然心动,但他无法轻易勾销父子之情,仍然不忍下手,不过也没有责罚李元吉的诛兄之心。

父皇的举动,李世民一清二楚。当他得知上述情况以后,便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逼父皇退位。

秦王府骁将谋士甚多,李建成、李元吉颇为忌惮。他们曾用重金收买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以便寻找刺杀李世民的机会,但都碰了钉子。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第一员猛将。他们更是放心不下,收买不成,便派刺客前去刺杀,但也没有得手。李元吉又向李渊进谗言,欲将尉迟敬德下狱治罪,多亏李世民多方相救,尉迟敬德才得以脱险。此计失败后,李建成又鼓动李渊将李世民的心腹谋士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

标签: 互不相让

更多文章

  • 《隋末唐初那些事儿》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604年7月,杨广杀其父杨坚,又杀其兄杨勇,登上了帝位,是为隋炀帝。为了向全国人民和四邻国家显示淫威,隋炀帝经常外出巡游,直至公元618年被绞死。隋炀帝时期,大兴土工,穷奢极欲。从公元605611年,隋炀帝不断地征发农民掘长堑,筑西苑,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修筑长城,缮治离宫,伐木造船,凿山通道等

  • 第七节 三征高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杨广既然无视黎民百姓,自然也就看不到在他当政的这几年,原本富强的隋朝已经变得烽烟处处,民不聊生。大业十年(614)炀帝又一次发布了征兵诏书,要第三次征伐高丽。事情演变成这样,已经不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纯粹是为了脸面。可是天下毕竟已经大乱,朝廷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征集如此多的兵力、调动如此多的人力了,

  • 隋代初期将领李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代

    李穆(510~586),隋代初期将领。字显庆。陇西成纪(今甘肃陇西一带)人。西汉大将李陵的后代。李穆生来气宇轩昂,胸怀大志。北魏永熙末年(534),李穆因奉迎魏武帝有功,被授为都督,封邑300户。后因带领乡兵,屡立战攻,李穆得以晋爵为伯。李穆曾跟随宇文泰(后为北周太祖)出兵攻打北齐的军队,与敌兵大战

  • 隋朝的制度之下必然产生“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

    提到隋炀帝杨广的时候,人们往往不能忘记他取得太子地位所用的手段。他本来不是隋文帝的太子,太子是其兄长杨勇。这个杨勇生活奢侈,喜好声色,他的老子渐渐对他失去了好感。趁此时机,杨广就揣摩父亲隋文帝的心理,投其所好。隋文帝喜欢俭朴、宽仁,杨广就在生活上提倡节俭,不好声色,故意在王府中安排了几个又老又丑的妇

  • 解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战

    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那么,淝水之战为何会发生?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简介;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

  • 白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痴

    晋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偏偏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低能儿。朝廷里里外外都担心,要是晋武帝一死,让这个低能儿继承了皇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肉粥岂不比饭香-晋惠帝司马衷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是不敢明说。有一天,在晋武帝举行宴会的时候,大臣卫(音g

  • 两晋十六国风云录:西晋刘琨(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晋

    刘琨,字越石,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

  • 后宫乱政的贾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后宫

    贾后即贾南风。贾南风(256-300),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嫁予太子贾南风,小名旹,是贾充和郭槐的女儿,于公元257年(甘

  • 比司马懿还会忍!他差点被司马炎杀掉起兵就灭了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晋

    曹魏权臣司马懿,在朝中隐忍数十年,熬死许多政敌后,奠定司马炎的窜位计划。但他没想到的是,西晋有一人,在朝中经历残酷的宫廷斗争后,竟然起兵杀进洛阳,导致西晋灭国,让自己的后代子孙替他洗酒杯,这人就是汉赵光文帝刘渊。东汉末年爆发黄巾之乱,住在漠北的南匈奴出力平定黄巾,曹操因此赏赐匈奴贵族,并封为统帅,受

  • 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之治”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康

    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他是西晋开国皇帝,生于公元236年,卒于公元290年,在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是历史上的晋武帝,他的父亲是晋文帝司马昭,叔叔是晋景帝司马师,之后的皇帝司马睿是他的儿子。在位期间,司马炎采取了很多措施去推动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在政治上,他承袭了曹魏,但也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