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倒行逆施的直接结果就是整个帝国范围内的大动乱,无法生存的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最终导致了整个帝国的崩溃。
对隋末大乱,后世编撰的评书小说里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这些造反势力的数量,那就是“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其实不算隋帝国原本的贵族、将领,单是农民起义军的数量就达一百三四十支,参加起义军的总人数在四五百万人以上。这些隋末的英雄们在中原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传奇,为一个大帝国的崛起拉开了序幕。
在《隋唐演义》或《说唐》中,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是一个至为关键的地方,最主要的英雄豪杰都出身于此,比如义气无双的秦琼秦二哥、神算无双的徐茂功、混世魔王程咬金等。在真实的历史中,瓦岗寨中的重要首领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论名臣有魏征,论名将有初唐二李之一的李世□(李世□本名徐世□,投降唐朝后赐姓为李,之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改名为李□,为全文姓名上的统一,因此统称为李世□),论勇将有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人。但瓦岗寨初期也不过是一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而已。它从籍籍无名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可以逐鹿中原的大势力,可以说是极尽曲折。
瓦岗寨刚刚创建时的首领叫翟让,他是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做过东郡(治白马,今河南滑县)法曹,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兼司法局局长。翟让犯了法要被杀头,结果狱吏黄君汉觉得这人非常骁勇,是个人才,于是晚上偷偷地跑到狱中跟翟让说:“翟法司,世事难料,怎么能在监狱里等死呢?”翟让又惊又喜,说:“我翟让现在如同关在圈里的猪一般,生死就看黄曹主的了。”黄君汉当即给翟让打开枷锁,翟让边哭边说:“我蒙您的再生之恩得以幸免,但黄曹主您怎么办呢?”黄君汉发怒道:“我本以为你是个大丈夫,可以拯救黎民百姓,所以才冒死来解救你,你怎么像儿女子弟一样以涕泪来表示感谢呢?你就设法努力逃脱吧,不要管我了!”这个黄君汉日后坐到了夔州都督、虢国公的高位,是唐帝国平定南方的得力干将之一。
翟让逃狱之后,无路可走,正好天下大乱,他这位前国家暴力专政机构的中坚分子转头就干起了号称是“替天行道”但其实是打家劫舍的行当。这时候有两个人投奔了翟让,其一为单雄信,此人在评书当中大大有名,号称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五虎上将第一名。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猛将,骁勇无比,并且善用马槊。史书上说他是翟让的好朋友,翟让落草之后他就率领“同郡少年”去瓦岗寨投奔翟让。在进入瓦岗寨之前,单雄信的身份很成问题,没有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不过之前有一个沈光的例子,能一下子聚集很多“少年”落草为寇的,那单雄信以前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单雄信应该是当地“无赖少年”的头领,平素跟翟让这个执法人员交好。现在翟让垮了,他很可能便成为新任法曹的立威对象,不得已带着手下投奔了瓦岗寨。另一人李世□,初唐二李之一。他在评书中的形象就是那个类似于诸葛亮,能掐会算的徐茂公。这位在初唐历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用“巨头”二字概括,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在落草之前家里是大地主,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典型的缙绅家族。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李世□其实完全不应该跟瓦岗寨这群落草为寇的盗贼混在一起。而李世□却在十七岁就上山入了伙,这其中的原因史书中却一点儿也没有提过。不过从史书中的描述上倒是可以看出一点蛛丝马迹。李世□上山之后立刻向翟让提出:“附近是您与我的家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其实话里话外就是告诉翟让兔子不要吃窝边草。李世□的家离瓦岗寨不远,如果翟让劫掠乡邻,身为大户的李世□家肯定遭殃。因此李世□很有可能是为了自保才入伙瓦岗寨。翟让的战斗力本已颇为可观,又拥有了单雄信这等猛将和李世□这样的超级天才,真是如虎添翼,势力大长。
自古以来官兵当强盗的事情不胜枚举。一般来说,官兵当了强盗之后往往比普通的强盗更为厉害,翟让落草为寇之后建立的瓦岗寨也是这样。对于官军的套路翟让实在太过熟悉,另外他手下还有两个超一流人才,起初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很快就聚集了上万人马,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自然会引来更为精锐的朝廷势力的镇压。前来围剿的官军也很有趣,统帅便是前文提到过的张须陀,其手下大将秦琼秦叔宝在《隋唐演义》中被形容为“胯下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掌中一对熟铜锏,威震山东三周六府半边天”。在演义中,秦琼不但和隋朝有仇,并且还是单雄信与李世□的好兄弟,在四十六友大结拜之后便扯起了造反的大旗,在瓦岗寨上大战官军,杀得隋军抱头鼠窜。
了解了评书之中的秦琼之后再看历史上真实的秦琼,我们往往会有一种角色错位的感觉,历史上真实的秦琼恰恰是被自己杀得抱头鼠窜的隋军中的一员,而他所属的部队又是镇压农民起义军最为得力的张须陀部。无独有偶,评书中秦琼的傻兄弟罗士信同样也是张须陀军中的将领,跟随着张须陀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须陀二十岁就从军作战,后来升位齐地的郡丞。炀帝征辽东时天灾人祸使得山东饥荒,米价暴涨。张须陀当机立断,决定开仓赈灾。可是这种事情不是一个郡丞能够做主的,所以其手下的官员均表示反对。张须陀却力排众议,先斩后奏,解了灾民的燃眉之急。尔后王薄造反,拉了上万人马到处劫掠,官军几次征讨均被打败,张须陀只得亲自出马征伐。张须陀有勇有谋,他亲自出马之后王薄在泰山之下遭到偷袭,只能北逃。但是张须陀穷追不舍,在临邑,又大破王薄军,斩首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尔后王薄又联合豆子贼孙宣雅、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打章丘。张须陀先派水军阻截了王薄渡河之处,然后亲率两万陆军与之大战,王薄军大败,逃到渡河之处却发现去路早绝,结果前后遇敌,人员财物被俘获无数。
把王薄这个出头椽子打下去之后,张须陀一发不可收拾,数年中他东征西讨,先后打败剿灭裴长才、石子河、秦君弘、郭方预、左孝友、卢明月、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众多起义军。可谓是声名赫赫。大业十二年(616)十月,隋炀帝杨广责怪荥阳太守杨庆作战不力,加派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张须陀兼任荥阳通守(通守位次太守),率领劲旅两万来攻击瓦岗军。此时的张须陀已是“威震东夏”的剿匪名将,瓦岗军在他面前几乎不堪一击,前后三十余战,战无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