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定襄之战——三千骑兵攻取定襄城

定襄之战——三千骑兵攻取定襄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31 更新时间:2023/12/21 3:22:32

隋朝末年,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逐渐强盛起来。后来,突厥内部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居住在今新疆一带,东突厥居住在今内蒙古和山西、河北的北部。当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地方势力割据一方,东突厥族乘机向内地发展。为了争夺天下,刘武周、梁师都、李渊等都曾利用过东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曾派大将军刘文静联络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派人送给李渊一千多匹好马,两千多名骑兵,协助李渊作战。唐王朝建立后,东突厥自恃有功,骄恣蛮横,索取无度。李渊因忙于内政,没有力量对付突厥,只好采取退让的态度,每年送给突厥大量的钱财。颉利可汗上台之后,兵力强盛,以为唐朝软弱可欺,不断进行骚扰掠夺。

当时,定襄城(今大同市西北)是东突厥的大本营,隋朝灭亡以后,突厥把隋炀帝的皇后萧后及齐王之子杨政道收留在这里,并立杨政道为隋王。凡跑到突厥的汉人,都由杨政道统管,颉利可汗也在定襄城一带驻有重兵,多次对唐朝进行骚扰。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四月,颉利可汗率领骑兵一万与刘武周旧部苑君璋将兵六千,联合进攻雁门郡(今代县),被唐将定襄王胡大恩击退。第二年春,突厥发生饥荒,唐朝派胡大恩与独孤晟带兵讨伐苑君璋,约定于二月会师马邑。期限已到,不见独孤晟带兵到来,胡大恩带兵驻到新城,颉利可汗派数万骑兵联合刘黑闼围攻胡大恩,唐军大败,战死数千人,胡大恩阵亡。六月,颉利可汗率领五万骑兵南下一直攻到了汾州(今汾阳)。

武德八年(625年)七月,颉利可汗集中了十余万骑兵,大肆掠夺朔州,然后带兵南下,袭击太原,张瑾全军覆灭,只身逃走。第二年七月,突厥十余万骑兵从武功进入唐境,唐朝京城戒严。

尽管突厥多次骚扰,但唐与突厥仍还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贞观元年(627年),突厥遭受雪灾,颉利可汗害怕唐朝乘机袭击,引兵进入朔州,名义上说是打猎,实际上是预防唐军的进攻,之后,突厥表面与唐和好,但又支持梁师都屡次进犯唐朝,于是,李世民加紧练兵备战,做好战争准备。

贞观三年(629年),突厥连年遭灾,六畜多死,统治分化瓦解,互相叛离。唐代州都督张公瑾具体谈到进攻突厥的六条有利条件。“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亲奸佞,这是第一条。薛延陀等诸部背叛,这是二。突利、拓设、欲谷设都得罪了,无所自容,这是三。塞北霜旱,粮草乏绝,这是四。颉利疏其族类,系委诸胡,胡人反复,大军一临,必生内变,这是五。我们入北,其人数众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这是六”(《资治通鉴》卷一九三)。李世民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遣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并州都督李世责力为通漠道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率领十余万大军,向东突厥进攻。其时,定襄城由颉利可汗驻兵把守,防守严密。为了攻取定襄城,李靖没有采用大兵进行围攻,而是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第二年农历正月,李靖率领精锐骑兵三千,从马邑北进,首先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定襄城南的重要战略据点恶阳岭。突厥颉利可汗没有想到唐军会如此神速到来,大为惊恐地说:“你们不全部来,李靖竟敢一支军队来?”(《新唐书·李靖传》)李靖利用突厥的恐慌心理,暗中派人进入定襄城活动,说服颉利可汗手下的头领康苏密,带领萧后及杨政道一起归顺了唐朝,从而削弱了定襄城的力量,然后,在一天夜晚,李靖带领精兵突然袭击,一举攻破了定襄城。颉利可汗从定襄城逃走,退保铁山。与此同时,李世绩则率领另一路唐军出兵云中,与东突厥战于白道,也获得胜利。在唐军大兵压境、节节胜利的形势下,颉利可汗派使臣来唐朝谢罪,请求继续和好。唐太宗李世民派唐俭、安修身持节安抚,并命令李靖前往招降。李靖带兵在白道与李世责力相会后,两人商议说:颉利可汗表面请求投降,实际是想以此作为缓兵之计,等草青马壮,退到漠北再发展势力。突厥兵马还有很多,如果退到漠北,道远路阻,难于追及,就会养成后患。现在,唐俭、安修身去后,突厥防务必然放松,我军随后袭击,可以不战而胜。他俩把计策对张公瑾说后,张公瑾说:诏书已答应突厥投降,唐朝使者也去了,怎能再袭击。李靖说,这正是韩信灭齐国的计策,时机不可错过。于是,李靖带领一万精兵,二十天的干粮,从白道进军,李世责力率军随后增援。果然,不出所料,颉利可汗放松了警惕。唐军前进到距颉利驻地十五里时,才被发现。颉利仓促应战,部下纷纷溃败。结果,突厥被唐军杀死一万多人,俘虏了颉利的儿子叠罗施和突厥人民十余万口,颉利的妻子隋朝义城公主也被唐军杀死。颉利带领万余人准备逃往漠北,李世责力带领部队在碛口堵住颉利返路,又俘虏了五万多突厥人。颉利大酋长也率领部下投降了唐朝。其后,颉利投奔苏尼失部沙钵罗设,唐将张宝相率师进攻沙钵罗设,俘虏了颉利并押送到京城,苏尼失率部投降,从此恒安、定襄及漠南之地尽归唐朝。

定襄之战,给东突厥族以沉重打击,从此,东突厥灭亡。李靖也因这次战争被晋封为代国公。李世民说:李陵以步兵五千攻打匈奴,兵败投降,还被史书歌颂。李靖以三千骑兵攻取定襄城,这是从古未有的事,足可以洗掉我在渭水之战的耻辱,可见这次战争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影响。

标签: 襄城

更多文章

  • 独孤天下伽罗终于要蜕变了,霸气侧漏令人折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霸气

    《独孤天下》的剧情终于来到一个小高潮了,前半部分只看大姐独孤般若的虐恋以及伽罗受尽欺负了!后半部分的伽罗终于迎来蜕变了!独孤天下最新几集的预告曝光,独孤伽罗摇身一变就成了世子夫人,超级霸气出场令人惊喜,充满女主的气势令人折服。阿爹独孤信临终托孤安排了爱女伽罗的婚事,独孤伽罗仓促嫁给杨坚,换了的造型的

  •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重用爱拍马屁的宇文士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在魏征临死前和死后的态度截然不同,临死前对他宠信有加,死后却毁了他的碑文。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背后其实还牵扯到山东集团。“朝廷中有奸佞小人,还望陛下远离他们,切勿受其蒙蔽蛊惑!”这是魏征给我上书进谏时总会提到的内容。魏征所指奸佞小人到底是谁,他自然不便明说。这是在官场中周旋的基本法则。其实,朝中

  • 历史上究竟是谁亡的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

    杨广通过各种手段,博得文帝信任,被立为太子。之后,杨广即位,开始了他的施政时期。他凭借文帝积累的巨大民力和财富,自始至终实施暴政,成了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暴君。一提起他,更让人惋惜短命的大隋王朝。在历史上,人们习惯于把隋炀帝当政的十三年称做是“黑暗年代”,因为他滥用民力、大兴土木

  • 隋末李密:用计脱身参加起义,败于叛将叛唐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李密(582~618),隋末瓦岗军首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父李宽,自北周至隋均为将领。他素有谋略,起而辅助杨玄感反隋,征战数载,无奈时投靠唐朝李渊,继而又叛唐,终致兵败被杀于战场。一、用计脱身参加起义李密出身将门,文武双全,善于运筹,志向远大。隋开皇十年(590),袭父爵位为

  • 独孤伽罗简介 纵横政坛的隋文帝独孤皇后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独孤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王妃、隋王

  • 罗士信为什么能跟李元霸打成平手?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还不知道无人指点的罗士信为何能跟李元霸打成平手?真正的答案出乎意料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罗士信在成名之前,遇见紫阳真人的徒弟李元霸打成平手是小说家之言,李元霸真实历史没有此人。李元霸是演义和评书艺人虚构的一个人物,据说他有神力――四象不过之力。说他是李世民的弟弟,李

  • 隋朝为什么如此短暂?一代王朝的倏起忽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朝

    隋朝自隋文帝杨坚581年创立,到隋炀帝617年亡国,虽然杨广后还有恭帝(617.11-618.5)、秦王浩(618.3-618.9)、皇泰帝(618.5-619.4)在位,但他们都是傀儡皇帝,且在位时间极短,故在此不被列入隋朝的年限。曾经一度海内一统,繁荣昌盛的隋朝,为何“其兴也忽焉,其

  • 营造洛阳——大兴土木惹民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怨

    隋炀帝在一次巡视中到达洛阳。他听信章仇太翼的谏言,准备营建洛阳城。章仇太翼对隋炀帝说:“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说:‘修治洛阳还晋家。”隋炀帝为此下了一道诏书: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叙。若使天意不变,施化怎么能成四时?人事不易

  • 揭秘:义成公主为什么嫁给四代可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可汗

    ?隋朝室女义成公主先后嫁给突厥四代可汗,在中原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在突厥那里,这是很正常且普遍的事情,因为突厥的文化中,女子的对位是非常低下的,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妻子,弟弟可以娶哥哥们的妻妾。开皇十九年,突厥启民可汗的妻子也就是隋朝的安义公主去世,这时候,隋朝为了稳定突厥

  • 揭秘隋朝贵族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朝

    杨玄感,隋朝时期第一位反对杨广统治的贵族首领,生于今陕西华阴东,司徒杨素的长子,后兵变失败后迫于无奈,要求其弟将其杀害。杨玄感兵变是隋末中国最大的混战之一,时间是在公元613年六月至八月,历时两个月。杨玄感起兵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据可考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杨广与他有杀父之仇不可不报,其次是隋炀帝的统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