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为什么如此短暂?一代王朝的倏起忽落

隋朝为什么如此短暂?一代王朝的倏起忽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32 更新时间:2024/1/8 13:03:49

隋朝自隋文帝杨坚581年创立,到隋炀帝617年亡国,虽然杨广后还有恭帝(617.11-618.5)、秦王浩(618.3-618.9)、皇泰帝(618.5-619.4)在位,但他们都是傀儡皇帝,且在位时间极短,故在此不被列入隋朝的年限。曾经一度海内一统,繁荣昌盛的隋朝,为何“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原因何在?

魏征在探究隋朝灭亡之因时,归纳出了一系列“身亡国灭”的沉痛教训:第一:依恃富强的国力,野心膨胀,好大喜功,丢掉了“无为而治”的根本。第二:为人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一意孤行。第三: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纵情享乐,忘掉朴素节俭的作风,导致全国风气败坏。第四:不行仁政,而推广法治;不施德政,而重刑罚。第五:赏罚极为不公,升黜极为不当。第六:不断发动侵略战争,从而加重人民的徭役租赋负担,导致天下大乱,人不堪命。第七:君臣相蒙,上下相欺,导致政治机器运转失灵,国家政务陷入瘫痪。第八:不重民,不爱民,而把人民当犬马,当敌人,最后导致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第九:行幸无度,放弃关中战略要地,远游扬州,最后死于叛军之手。第十:崇佛道,轻教化之风、矫情施诈之风、请托贿赂之风、奢侈逸乐之风、投机盈利之风、人情滥赏之风、大兴土木工程之风、靡乱无耻之风,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终成为瓦解其政治经济体制的腐蚀剂。

魏征的矛头直接指向隋炀帝自身,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在封建帝制下,王朝的兴亡,应该由君主负主要责任。但客观地来说,在炀帝统治的前半期,至少到大业十年(614),虽然时间很短,但也出现了隋代最繁荣的时期。这说明,炀帝并非治国无能之辈,除了三征高丽的不明智之觉外,隋炀帝其他的政策和举动也并不是出于奢侈荒淫的本性,而是有着极高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意图的,并且也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的。开掘运河,则北魏孝文帝元宏时引洛入谷作漕运已有之,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建造宫殿则也在隋文帝筑仁寿宫时开始,据说“死者以万数”,号称世界第一城的大兴城也是杨坚的杰作;甚至伐高丽,也始自文帝,所以在黄仁宇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炀帝的种种作为也还是随着文帝的步骤,是当日全面运员的一种产物,初时也有文武百官的支持,否则隋炀帝杨广纵是独夫,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强夺民意如此之久。

真正让隋朝走向灭亡的,不是皇帝的能力有限,而是皇帝的性格,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国家命运的帝王的性格对王朝的兴衰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面对父母后清教徒式的生活,近乎变态的嫉妒和近乎畸形的氛围,乖巧的杨广学会了察颜观色,“弥自矫饰”,投父母所好,取悦于人。正如胡戟先生所言:“他是一个在非常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非常人才。”炀帝和南朝的几个亡国之君不同,并非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开皇元年(581)13岁即出镇并州,封晋王,《隋书》本纪称其'沉深严重',辅导他的又是以刚毅着称的王韶、李彻。后来历经戎马,建功立业,即位后又“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可见他的性格中具有进取奋发的一面。同时,久被压抑的精神和物质欲望及至即位后乃无限扩张,又溺于享乐无度而不能自拔。这一点,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可见一斑,既有《冬至乾阳殿受朝诗》、《饮马长城窟》这样的雅音,也有《四时白纻歌》一类的郑声。而少年发达,功名事业易如反掌的顺境,“固然增长其威望,也纵养其骄骞,使他以为天下事,俱是如此容易”,只居顺境,未受挫折。以后一旦身处逆境,即意懒心灰,逃避现实,以杨广日后的悲剧情结,也是长期积养的前因后果。

另外,封建帝王万乘之尊、独一无二的王者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唯我独尊、刚愎自用。这一通病在炀帝身上表现得更为严重,也最为典型。杨广笃学博识,多才多艺,智能超群,显赫的出身地位,杰出的文治武功,成了他自负和高傲的资本。史载:“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常谓侍臣日:‘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耶?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他自负才高无伦,从来不听大臣的良言相劝,对于忠谏的大臣一律杀掉。正直有才干的大臣被排斥一空,当时在朝廷之中剩下的多数阿谀逢迎的无能宵小之辈。对于文人名士,隋炀帝心怀嫉妒。大臣薛道衡被赐死后,他恨恨而言:“还能作‘空梁落燕泥的诗句吗?”王胄被杀,炀帝又背诵这位大臣的佳句,并阴狠地嘲弄:“‘芳草无人随意绿,王胄再也作不了吧。”隋炀帝外表威严持重,内心却充满狠毒与猜忌。居然还公开对大臣宣称过:“我天性不喜欢听相反的意见,对所谓敢言直谏的人,都说他们忠诚,但我最不能忍耐。你们如果想升官晋爵,一定要听话。”这是明显的近小人远君子的亡国之言,于是乎,司马光评论说:“君明臣直。裴矩在隋炀帝面前是个佞臣,在唐太宗面前忠于职守,不是裴矩性格有改变。君主不愿臣下提缺点,则忠臣化为佞臣;君主喜欢臣下提批评意见,则佞臣变化为直言忠臣。可见,君主是表率,好像华表,臣下是影随。根子还在君主身上啊!”

杨广的身上融合了高超能力加卑劣人品的典型,一方面是高瞻远瞩、雷厉风行、一往无前,另一方面是随心所欲、急功近利与妄自尊大。这些集中体现在大业八、九、十年,炀帝连续三征高丽,这是他人生、事业的转折点,也是隋王朝从极盛急剧转向乱亡的转折点。首征高丽以隋军的惨败而告终,不可一世的炀帝遭受了他有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失败,自尊自大的他当然不会从自身方面去寻找失败的原因,认真总结其惨败的教训,而是将责任推给各个将领,盛怒之下他严惩了宇文述等几名带军不利的将领。这次失利,也使炀帝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帝自八年以后,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其根本原因不是农民起义,那时尚处在初发阶段,其人数并不多,规模影响也并不大,而且一向自命不凡的炀帝对于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是非常藐视的。而是征战高丽的惨败,他在众目暌暌之下蒙受的奇耻大辱,充满自信和狂傲的心受到的致命打击,失去理智的炀帝此时根本不会去考虑如何治愈这次远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严重创伤,而是急于要去报仇雪耻,去重新赢得对高丽战争的胜利,以挽回其大国天子的尊严,抚平心灵的伤痛,第二次征高丽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进行的。

标签: 王朝

更多文章

  • 营造洛阳——大兴土木惹民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怨

    隋炀帝在一次巡视中到达洛阳。他听信章仇太翼的谏言,准备营建洛阳城。章仇太翼对隋炀帝说:“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说:‘修治洛阳还晋家。”隋炀帝为此下了一道诏书: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叙。若使天意不变,施化怎么能成四时?人事不易

  • 揭秘:义成公主为什么嫁给四代可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可汗

    ?隋朝室女义成公主先后嫁给突厥四代可汗,在中原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在突厥那里,这是很正常且普遍的事情,因为突厥的文化中,女子的对位是非常低下的,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妻子,弟弟可以娶哥哥们的妻妾。开皇十九年,突厥启民可汗的妻子也就是隋朝的安义公主去世,这时候,隋朝为了稳定突厥

  • 揭秘隋朝贵族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朝

    杨玄感,隋朝时期第一位反对杨广统治的贵族首领,生于今陕西华阴东,司徒杨素的长子,后兵变失败后迫于无奈,要求其弟将其杀害。杨玄感兵变是隋末中国最大的混战之一,时间是在公元613年六月至八月,历时两个月。杨玄感起兵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据可考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杨广与他有杀父之仇不可不报,其次是隋炀帝的统治使

  • 《独孤天下》独孤伽罗最后有没有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独孤

    独孤皇后电视剧已经即将播出了,那么电视剧独孤皇后中的女主角独孤伽罗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独孤伽罗结局吧。因家族遭到权臣迫害,独孤伽罗自小就以独立坚强要求自己。后成为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尽心辅佐,与杨坚一同倡导节俭,协助杨坚成就“开皇之治”,国泰民安,与杨坚并尊为“二圣”,在杨坚

  • 刘武周和尉迟恭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有什么关系

    尉迟恭曾经是刘武周手下的军官。刘武周出生富贵之家,在起兵后杀死了当地太守,自立为军政长官。刘武周听说尉迟恭作战勇猛就特意把他招揽了过来。在李渊建立唐后,刘武周兵犯太原。仅仅花了五个月,太原就被刘武周收入囊中,他派尉迟恭继续南下攻克晋州。《隋唐英雄》刘武周剧照这两个人分头行动,迎来了很多次战争的胜利,

  • 《独孤天下》独孤伽罗是什么人有原型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独孤

    由胡冰卿、张丹峰、安以轩、徐正曦、李依晓、应昊茗主演的古装宫廷偶像剧《独孤天下》目前正在热拍。近日,又有不少剧粉扒出一系列独孤伽罗的传奇事迹,甚至“盖章”其为“千古第一玛丽苏”,并对她人生中的“玛丽苏”桥段如何在荧屏上复现、胡冰卿和张丹峰等演员将怎样诠释这段戏剧化的历史故事表现出兴趣。北周一代贤臣独

  • 隋代将领宇文述主要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代

    宇文述(?~616),隋代将领。字伯通。代郡武川人。本姓破野头,因在鲜卑族一贵族家当仆人,便随主人改姓宇文氏。父宇文盛,北周时位至上柱国。宇文述亦曾仕周,在帮助杨坚建国时立有功勋,后又帮助杨广登上太子之位,被授予左卫大将军等职。后病死军中。谥号“恭”。宇文述少年时便勇敢顽强,

  • 王世充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王世充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世充

    王世充(?~621)隋末割据者之一。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其祖支颓耨,徙居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早亡。其父收,因母改嫁仪同霸城人王粲,故冒姓王。王收曾官至怀、汴二州长史。世充卷发,利口善辩,涉书传,好兵法,且明习法律。隋开皇中,为左翊卫,以军功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大业中,累迁江都(今江苏扬州

  • 暴虐成性——荒淫无道终亡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江南多美女”。为了饱览江南秀色,隋炀帝下令凿通了连接苏杭的大运河,然后带领萧皇后及众多佳丽浩浩荡荡幸游江都。隋炀帝下江南时,只见运河中船只相接绵延两百余里;骑兵沿岸护卫,旌旗蔽野;龙船摇橹拉纤的都是年轻的宫女,柳腰款摆,姿态曼妙,让隋炀帝大饱眼福,谓之“秀色可餐

  • 第三节 白衣从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第三节

    苏定方平了百济,风光地回到了国内,可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此时一员未来的名将正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后来成为中国抗日第一将的刘仁轨。刘仁轨其实是一个文臣,少年时期谦恭好学,即便是在隋末大乱时期,他依旧好学不辍,最终博涉文史。隋唐之际讲究文武合一,因此刘仁轨对于军略同样十分精通。他在太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