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贺若弼智慧灭南陈,贺若弼是如何瞒天过海渡长江的?

贺若弼智慧灭南陈,贺若弼是如何瞒天过海渡长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1 更新时间:2023/12/18 13:40:41

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决意消灭南面的陈朝,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这一年是陈祯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陈后主陈叔宝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出师伐陈,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庙祭祖后,隋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的率领下,兵分多路,直取江南。

大敌当前,荒淫骄侈的陈叔宝没有一丝即将国破家亡的危机意识,他自恃长江天险,不采纳众将领请求积极备战的建议,反而在这年底,大张旗鼓地准备即将到来的元会之庆。什么是元会呢?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春节。准备元会之庆原本也没什么大碍,但荒唐的陈后主竟把自己镇守军事重镇的两个儿子召回京城。

这两个儿子分别是镇守江洲的南平王陈嶷和镇守南徐州的永嘉王陈彦。陈后主不仅让两个儿子回京,而且还命令沿江镇防戍守的船只,全部跟随二王返回建康。他这样做,是想在刚刚附降的后梁军民面前展示国家的威势。陈嶷和陈彦接到召令后,率战船返回建康。这样一来,绵长的江面上看不见一只战船。面对虎视眈眈的隋军,陈朝原本并不牢固的江防,显得更为薄弱。

不多久,隋军就抵达了长江北岸,作为战略要地,京口、采石两地形势危急。有大臣向陈后主建议,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前往这两个地方驻守,抵挡隋军。没想到陈后主竟听信谗言,认为这时候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既影响到元会之庆的排场,也显得国家怯弱,而且凭着长江天险,隋军根本不可能飞渡而过,于是没有及时向京口、采石增援。

此时驻扎在京口对面长江北岸的隋军将领是行军总管贺若弼。别看贺若弼是员武将,可行军打仗却颇有智识。“三十六计”第一计是“瞒天过海”,贺若弼伐陈之战,被后人视作“瞒天过海”的典型战例。

贺若弼率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后,干了些什么呢?据《资治通鉴》记载,贺若弼从几个方面入手,麻痹长江南岸驻守京口的陈军。首先,他将军中的老马卖掉,大量购买陈朝的船只,买到手后,将这些船只偷偷藏起来,然后又购买了五六十只小破船,停在河岸边。

陈军窥探得知后,以为隋军没有渡江的船只。其次,贺若弼命令沿江驻守的兵士交接班时,一定要聚集到岸边,大举旗帜,营幕遍野。开始一两次,江对岸的陈军见了,以为隋军要大举过江,赶紧调集军队加强戒备。但几次一来,发现这只是兵士交接班,也就习以为常,疏于防备了。除此之外,贺若弼还经常率士卒沿江打猎,人欢马叫,十分热闹。渐渐的,不管江对岸有什么大动静,陈军都不在意了。

此时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的是谁呢?据《陈书》记载,此人乃陈朝名将萧摩诃。萧摩诃原本是侯安都手下大将,因拥立陈后主继位有功,而被封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绥建郡公,后又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女儿也被选为太子妃。贺若弼驻师京口对岸,陈后主虽没有加派军队舰船,但将自己的亲家萧摩诃任为南徐州刺史,驻守江防。

转眼到了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陈朝的元会之庆如期举行,真是好不热闹。据《陈书》记载,这一天是“雾气四塞”,看来不是个好兆头。更要命的是,陈后主竟然连萧摩诃也从京口召回京师,让亲家也好好感受一下元会之庆的气氛。

就在这一天,前期已经做足了功课的贺若弼突举大军,渡江而来,直袭京口。《隋书》称,“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也就是说,贺若弼率军打了过来,陈军都没有发觉。为什么反应这么迟钝呢?因为他们已经中了贺若弼的“瞒天过海”之计。更何况,刺史大人已被召回京师了。

贺若弼兵袭京口,作为军事重镇,采石也被隋军另一员大将韩擒虎攻占。直至此时,见隋军真的大兵压境,陈后主才慌了手脚。荒唐的是,他竟然设立重赏,征发和尚、道士、尼姑等出家人服役,真是病急乱投医。

正月初六,京口被攻陷,临危受命的南徐州刺史黄恪遭俘。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攻下京口后,有个士卒跑到民间去买酒,贺若弼知道了,将他处以斩刑。京口一战俘获的六千多名陈朝士兵,贺若弼全部释放,并发给他们资粮,同时付给隋文帝的敕书,将他们遣返回乡。随后,贺若弼派遣一支隋军驻扎曲阿(今丹阳),阻挡三吴地区陈军的北援,自己率隋军主力队伍,兵发建康。

据《陈书》记载,贺若弼率军突袭京口时,萧摩诃即向陈后主请命率军迎战,没有得到允许。闻知贺若弼率军向建康而来,萧摩诃再次请命,但仍被拒绝。直至贺若弼兵临城下,陈后主才派萧摩诃等大将迎敌,其昏聩至此,不败更待何时!钟山一战,萧摩诃兵败被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泊秦淮》,吟咏的便是陈朝灭亡的故事。国家的统一总是大势所趋,陈朝虽然在陈后主的手中亡了国,但隋文帝却统一了中国,建立起盖世之功,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终于宣告结束。

标签: 瞒天过海

更多文章

  • 当年科举考上第一名的状元,当官10年后发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科举

    自从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在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之后,状元的含金量便开始不断的上升。就从考试的难易度来说,要想得到状元,必须要经过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步步的关卡,最后才能得到第一名的位置。三年一次的会试,需要跟全国学子比拼。种种难度,一般人都熬不过来。而且,科举越往后面发展,就越注重考试过程是否公

  • 究竟谁才是隋唐群雄中的第一猛将?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是他

    在《隋唐演义》中虚构的故事中,天底下最厉害的有十八条好汉,其中李元霸就是天下第一条好汉,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不知是不是为了给他们点缺陷,这二人都是力大无穷却又憨中带傻的人物。想想也是,又勇又猛还聪明无比,那还让不让人活了?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真实居多的人物,唯独李元霸是虚构的,所以

  • 至公无私——天下为公享太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天下为公

    626年八月,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元“贞观”,但他面临的政治形势却并不是那么美妙。那时候,农民战争刚刚结束,政府对各地区的统治还不稳固,加之连年灾荒,生产萧条,人口流动,许多农民军的头目还隐匿在民间,仍然是战斗风暴的沃土。如何避免百姓起来暴动,仍然是当务之急,这就牵涉到对百姓的

  • 隋王朝短命竟缘于杨坚惧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朝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宗明义揭示出中国封建王朝史的一条铁律,所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且,纵观秦汉以降两千年历史,真正全国统一的时间要少于分裂,真正统一的朝代也要少于分裂。自秦、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这九个相对统一的王朝中(其中北宋实际上

  • 第四节 平吐谷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吐谷浑

    消灭突厥之后,唐朝正式开始了对西域的经营。唐贞观四年(630),原属西突厥的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主率所属七城归顺唐朝,唐朝设西伊州(后改称伊州)。此时挡在唐朝面前的就是一直与唐朝作对的吐谷浑。吐谷浑在西魏之时曾被突魏联军所重创,可是游牧民族的恢复能力很强,经过多年的休生养息,在唐朝初年渐趋强大。唐朝

  • 仁智宫变——李建成险遭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是年六月,天气渐热。李渊率领文武官员前往仁智宫(今陕西宜君县境内)避暑,令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随同前往。李建成认为有机可乘,遂与李元吉定计,谋害李世民。他派东宫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送信给杨文干,令其于庆州发动兵变,到时里应外合。尔朱焕、桥公山深感此事非同小可,弄不好会自毁三族

  • 《独孤天下》独孤三姐妹性格决定命运,揭秘为何般若最惨曼陀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独孤

    说起最近刷屏的电视剧《独孤天下》,如今已经播完大结局,三个姐妹的人生归宿却也完完整整的走完。虽说独孤信这三个女儿都实现了最后称霸天下的预言,可是每个人的结局却是大不一样。其中安以轩饰演的大女儿独孤般若下场最为悲惨,而李依晓女儿独孤曼陀却因为儿子李渊开创大唐盛世笑到最后,至于胡冰卿饰演的独孤伽罗却是登

  • 独孤伽罗为什么和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被称为

    独孤皇后为名叫独孤伽罗,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女,我们都知道鲜卑族崇尚佛教,所以她的名字富有佛教色彩为伽罗。独孤信看中杨坚仪表非凡,将十四岁的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他。后来杨坚称帝,建立隋朝,独孤伽罗就是独孤皇后,谥号“文献”,所以也称文献皇后,与杨坚并称“二圣”。独孤皇后知书达礼,英明果决。杨戬为北周大

  • 隋唐战斗力最强悍的牛人排名:程咬金排名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

    小说《隋唐演义》给隋唐交替之间的牛人、猛人开有一个英雄好汉排位表,不过,里面的所谓英雄好汉如李元霸、宇文成都、雄阔海、伍云召等等,大多数都是虚构的,没什么意思。而在真实的历史里面,在这个四海鼎沸、风云际会的时代,也真的涌现出许许多多勇力绝伦、豪气盖世的英雄豪杰,称得上是牛人如雨、猛将如云。笔者通过史

  • 李密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李密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密

    李密李密出身贵族,少有大志,非常喜欢读书。一次,李密骑牛出行,边赶路,边聚精会神地诵读,牛角上还挂着一册《汉书》。此景恰被宰相杨素看到,叫来问寻。对答间,李密谈吐不俗,杨素大为惊讶,认为瓦岗军开仓散粮(油画)“此儿定当成就大事”,遂将他引荐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命他们多多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