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王朝短命竟缘于杨坚惧内?

隋王朝短命竟缘于杨坚惧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24 更新时间:2024/1/13 19:47:23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宗明义揭示出中国封建王朝史的一条铁律,所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且,纵观秦汉以降两千年历史,真正全国统一的时间要少于分裂,真正统一的朝代也要少于分裂。自秦、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这九个相对统一的王朝中(其中北宋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过全国统一),还有两个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一个就是自称始皇帝建立的大秦王朝,一个就是杨坚篡逆北周而来的隋王朝。两个短命王朝均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因外患,但却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其开国君主都是气吞山河的盖世枭雄、极具雄才大略。而其继任者却都是靠着耍弄阴谋废长立幼的产物。所不同的是,秦二世是在始皇帝崩后在赵高李斯的扶持下废太子扶苏而上台,而隋二世则是在文帝杨坚生前即靠着他和独孤皇后、太尉杨素等人的合谋,惑使杨坚亲自下诏废去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而“合法”继任(实际史家多认为杨广是趁杨坚弥留时将其暗弑而“抢班夺权”)。

秦朝远矣,不去说它了。就来看看隋王朝是如何演绎废立丑剧,号称中主、不无明智的隋文帝杨坚又是如何受蒙中招,走出一步事关家国存亡的臭棋的吧。虽然我们不能说,如果不废太子杨勇,由他承统就一定会让隋王朝国祚长远,但认为废太子而易杨广这个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荒淫残暴君主的储君,是隋王朝短命的一个致命因素,却是站得住脚的。

隋朝虽短,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它结束了自西晋末年起中国长达200多年的大分裂局面,统一了以黄河、长江两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繁荣程度超越了两汉,将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为日后强盛的唐王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史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家”即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虽然他的家天下是篡自北周的,但他对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在他在位的23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他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机构,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确立了三省六部新制度,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可谓功不可没。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却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弱点,即其不是一般地惧内,而且耳朵根软,所以皇后的枕边风,常常一吹就灵。当然,隋文帝杨坚的太太独孤皇后也非平庸之辈。她家世贵盛,姿禀聪明,而且通晓书史,因此也有资格获得杨坚的宠爱。在很多方面,她也的确成为杨坚的好臂助。每当杨坚临朝,皇后辄与他并辇而进,至阁而止。同时她常密遣亲信伺察朝政,朝中的政议稍有所失,退朝后独孤后便向隋文帝婉言规谏,而杨坚则往往“十从八九”。因此宫中暗地里都称呼杨坚与皇后为二圣,可见其实际权势与影响之大。然而独孤后却又是一个极其悍妒的女人,且将丈夫制服得服服帖帖、几乎惟命是从。典型的一个事实就是,独孤后最痛恨男人与夫人之外的女人产子。隋文帝就成为中国所有皇帝中独一无二的一个除了和皇后,再也没有和任何姬妃生过儿子的皇帝!这也罢了,隋文帝作为皇帝,名义上也有三宫六院,姬妃成群,但在独孤皇后死前,他几乎不敢亲幸任何别的女人。偶尔得便尝了回腥,即遭致太太的当头痛击,差点使他痛不欲生!谓予不信,且看事实

有一天,独孤后身体不适,在宫中调养。隋文帝得了这个空子,便悄悄地去到仁寿宫消遣愁怀。当他信步进入一所别院时,恰巧看见一位妙龄宫女,生得是秋水为神,梨云为骨,乌云为发,白雪为肤。更有一种娇羞神态,令隋文帝心痒难耐,便问此女子姓氏。女子拜谢道:“贱婢乃尉迟迥孙女,坐罪入宫,在此司任洒扫。”隋文帝点首称颂她几句后,便命人取来酒菜,叫尉迟女陪他饮酒。尉迟女受宠若惊,又饮了几杯酒后,顿时红霞上脸,越发鲜妍。隋文帝很快也有了七八成酒意,于是便与她调起情来,并决定是夜就在苑中住宿。这一夜的快意,自不必多提。而色胆包天的结果是,他竟一连在苑中住了好几个晚上。乐是乐矣,哪知乐极也会生悲,他竟也种下了一个极大的苦果。原来那独孤后虽然生病,皇帝的行踪却始终在其掌控之中。她很快便从亲信侍从处了解到皇帝的“劣迹”,这一气非同小可,简直就是七窍生烟。因而病势稍痊,便趁皇帝上朝的时候,悄悄带着几个宫监侍女直奔仁寿宫去了。

待隋文帝下朝听说这个消息后,顿感大势不妙,于是急急跨马赶往仁寿宫。谁知远远就听到了太太的怒骂之声,近了一望,几几乎惊落马下。只见当堂躺着个血肉模糊的尸体,正是那曾令他销魂的尉迟女。隋文帝又气又恨,但惧内的本性却又使他不敢发作,于是掉转马头,扬鞭径去,任后头的宫人怎么呼唤,他是头也不回地一直驰到宫外的山野里……

可悲的是,后来独孤后央杨素等官吏出城追上隋文帝,将他苦苦劝回宫中后,独孤后向他拜谢并道了声歉,杨坚竟也趁势说了句:“朕非不念夫妻旧情,但卿亦觉太过忍心。事已至此,也不必多说了。”一场命案,就此轻轻了结。无辜的尉迟女,小小年纪,就此香消玉殒!

隋文帝如此惧内,自然也就遂了独孤后的心,果真老老实实,从来没和太太之外的任何女子产下一男半女,膝下5个儿子全是他和独孤后生的。作为中国的封建帝王,他这样做实在也可称得上是难能可贵了。而隋文帝也常以此为慰。他曾向臣子自夸道:“前代皇帝内宠太多,往往由于嬖爱而废嫡立幼。我没有姬嫔,5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必然会和睦相处,不会像前朝那样发生皇位的争夺。”然而事实恰恰证明,隋文帝在这个问题上过于乐观了。就在他盲目夸口的时候,5个儿子间的明争暗斗早已在进行之中。只不过单单瞒哄住他一个。而在这场夺嫡斗争之中,主要的对手是幼子晋王杨广和太子杨勇。而推波助澜的,则是隋文帝又爱又怕的独孤皇后。而且从结果来看,可以这么说,隋文帝最终废嫡立幼,根本便是独孤皇后意志和经久不息的枕边风的产物。

按说,一般父母对子女容易偏爱小的,这并不为过。但太子杨勇毕竟也是独孤后的亲生长子,而且早已被立为了太子,废立又是朝中大忌。隋文帝和独孤后再偏心,也不至于非要废长立幼。他们之所以非要这么做,个中原因也不一而足,但主要就在于太子杨勇在两大问题上分别触犯了父亲和母亲。

在父亲这一面来说,由于隋文帝明白“自古以来的皇帝,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的道理,所以他很是提倡节俭。宫中的嫔妃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有一次隋文帝患痢疾,太医开出的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竟然找不出来。有一年大灾,隋文帝派人了解百姓吃什么食物,知道他们顶多吃些豆粉拌糠后,他竟流泪责备自己无能,命令撤销自己的常膳,不吃肉,不喝酒。而太子杨勇则常常把父亲崇俭的训诫当作耳边风,时间长了,便成为杨素等杨广的帮凶们背后贬损太子的口实,使隋文帝对太子“渐滋不悦”。

而在独孤后,综前所述,她有一大奇癖,即格外痛恨男人宠妾忘妻。尤其见不得丈夫与妻子之外的女人生子。平时听说哪个王侯置妾或妾有怀孕情事,她便要劝隋文帝给予惩罚,甚至还要免官。而太子杨勇偏偏又犯了母亲这一大忌。他不仅不喜欢自己的嫡妃元氏,与她从未产下一男半女,相反却与一帮妃妾们一口气生下(至其被废为庶人时)十个儿子!试想,独孤后对这样的儿子岂还能有所恩爱?不仅不爱,相反日益嫌恶,于是便决心废长子而立幼子。她派内侍侦察太子的其它过恶,一有所发现便向隋文帝吹风,最终在小儿子杨广和太尉杨素等相勾结的一系列阴谋中,合力说服隋文帝,使其下决心将太子废掉而改立了小儿子晋王杨广为太子。

那么,被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了的,史上最为荒淫残暴的小儿子杨广,其所作所为,难道就符合隋文帝及独孤后的意旨或标准了吗?

当然不是。

但杨广自有一套欺瞒父母的妙法。他早已有心夺嫡,而且早已把父母的脾胃拿捏得准确到位。为了迎合母亲的好恶,他的王府中虽然有多位妃妾,但他表面上却日夕只与元配萧妃同居。后庭中其实早已产下儿女,杨广却命人统统杀掉,对外显得他十分干净。仅这一点就让独孤后对他分外喜爱。有时隋文帝与独孤后亲临杨广王府。杨广早就侦知消息,把年轻美丽的男女一概暂遣出去,只留几个老丑的婢仆,自己与萧妃又只穿着陈旧的布衣,屏帐亦改用缣素,家中乐器平时也备着积满灰尘的,到时让父母看了以为他不喜逸乐。

他还有一个妙招竟是,平时每天只令下人进他二溢米口粮及少许菜果,暗地里却又命亲信将肥肉鱼鸭置于竹筒中,用蜡封口,外面裹着破衣,暗暗送入王府供他享用,外人因此无不以为晋王谦俭,交口称赞。而当父母有心改立之际,常派遣左右去杨广王府探查。杨广不问来者贵贱,必定于萧妃迎送于大门前,并待来者美酒佳肴,临走时还封以重礼。以至这些人回到宫中,无不交口称颂晋王如何仁孝,如何谦恭。

一正一反,一明一暗,一内一外,一褒一贬,尤其是独孤后的枕边风越吹越紧,而杨广又与一帮奸人串通一气,诬称太子有厌盎谋逆之情,等等,到了这地步,任你隋文帝多么明敏,多么慎重,废立之心也只能如箭在弦,不得不发了。

只是隋文帝这一箭射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更可悲的是,命运偏偏让他在最后时刻,意识到了自己射出的那枝箭,竟一头折转过来,射向了自己的心窝,真是呜呼哀哉,痛煞我也!

原来,不久之后,就在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杨坚生起重病,终日卧于长安仁寿宫大宝殿内。他所倚任的太子杨广非但毫不悲伤,反而认为时机已到,连等父皇死的耐心也没有了,急忙写信给杨素,请教怎么处理即将到来的文帝的后事,及自己如何上位等问题。不料冤冤相凑,送信人竟误将杨素的回信送到了隋文帝手中。文帝读后勃然跃起,双手捶床大骂独孤后怂恿自己废掉杨勇而立杨广为太子。恰在此后不多会,隋文帝晚年最为宠爱的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趁她换衣服时无耻地调戏她。隋文帝至此彻底悔悟到自己受了杨广和皇后的哄骗,所任非人。“这畜生如此无礼,怎堪担当治国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随即命令在侧的大臣柳述和元岩二人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然而,此时那枝夺命之箭已容不得他挣扎,照着他铮铮有声地射了过来杨广已得到亲信密报,迅速与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发动了宫廷政变。他们带兵包围了仁寿宫,驱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和元岩等人。就在这一天,隋文帝杨坚崩于宫中。

对于杨坚的死因,史籍未有明确记载,但后世多认为系杨广派张衡入宫弑死的。

很快,杨广又派人杀掉了哥哥、废太子杨勇和其它兄弟。

就这样,杨广以极其狠毒的弑父毁兄之手段,正式夺取了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并于横征暴敛、穷兵黩武了14年之后,又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声浪中,被部将杀于江都行宫中。刚刚建立了38年的大隋王朝,也就此土崩瓦解。

标签: 王朝

更多文章

  • 第四节 平吐谷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吐谷浑

    消灭突厥之后,唐朝正式开始了对西域的经营。唐贞观四年(630),原属西突厥的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主率所属七城归顺唐朝,唐朝设西伊州(后改称伊州)。此时挡在唐朝面前的就是一直与唐朝作对的吐谷浑。吐谷浑在西魏之时曾被突魏联军所重创,可是游牧民族的恢复能力很强,经过多年的休生养息,在唐朝初年渐趋强大。唐朝

  • 仁智宫变——李建成险遭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是年六月,天气渐热。李渊率领文武官员前往仁智宫(今陕西宜君县境内)避暑,令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随同前往。李建成认为有机可乘,遂与李元吉定计,谋害李世民。他派东宫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送信给杨文干,令其于庆州发动兵变,到时里应外合。尔朱焕、桥公山深感此事非同小可,弄不好会自毁三族

  • 《独孤天下》独孤三姐妹性格决定命运,揭秘为何般若最惨曼陀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独孤

    说起最近刷屏的电视剧《独孤天下》,如今已经播完大结局,三个姐妹的人生归宿却也完完整整的走完。虽说独孤信这三个女儿都实现了最后称霸天下的预言,可是每个人的结局却是大不一样。其中安以轩饰演的大女儿独孤般若下场最为悲惨,而李依晓女儿独孤曼陀却因为儿子李渊开创大唐盛世笑到最后,至于胡冰卿饰演的独孤伽罗却是登

  • 独孤伽罗为什么和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被称为

    独孤皇后为名叫独孤伽罗,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女,我们都知道鲜卑族崇尚佛教,所以她的名字富有佛教色彩为伽罗。独孤信看中杨坚仪表非凡,将十四岁的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他。后来杨坚称帝,建立隋朝,独孤伽罗就是独孤皇后,谥号“文献”,所以也称文献皇后,与杨坚并称“二圣”。独孤皇后知书达礼,英明果决。杨戬为北周大

  • 隋唐战斗力最强悍的牛人排名:程咬金排名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

    小说《隋唐演义》给隋唐交替之间的牛人、猛人开有一个英雄好汉排位表,不过,里面的所谓英雄好汉如李元霸、宇文成都、雄阔海、伍云召等等,大多数都是虚构的,没什么意思。而在真实的历史里面,在这个四海鼎沸、风云际会的时代,也真的涌现出许许多多勇力绝伦、豪气盖世的英雄豪杰,称得上是牛人如雨、猛将如云。笔者通过史

  • 李密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李密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密

    李密李密出身贵族,少有大志,非常喜欢读书。一次,李密骑牛出行,边赶路,边聚精会神地诵读,牛角上还挂着一册《汉书》。此景恰被宰相杨素看到,叫来问寻。对答间,李密谈吐不俗,杨素大为惊讶,认为瓦岗军开仓散粮(油画)“此儿定当成就大事”,遂将他引荐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命他们多多亲近。

  • 《独孤天下》独孤伽罗最后是难产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独孤

    《独孤天下》讲述了重臣独孤信门下般若、伽罗、曼陀三姐妹因“独孤天下”的占卜预言,一步步从名门闺秀历练蜕变成王者女人的故事。剧中明敬皇后独孤氏一角备受关注,那么独孤信的结局如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明敬皇后独孤氏是独孤信的长女,丈夫是北周明帝宇文毓,两个妹妹也都是皇后。明敬皇后的丈夫和

  • 第四节 窦建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第四节

    在隋末乱世中,农民起义最多、闹得最凶的大体上就在今天山东河北一带。隋炀帝征高丽,山东与河北是重点征兵征粮的地方,因此此地的农民负担最为沉重,再加上天灾人祸,自然最后激起的反抗也就最为强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理,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镇压,闹得越凶自然受到的镇压就越厉害

  • 第四节 平壤攻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平壤

    辽东城围城战整整打了两个月还没有结果。用百万隋军围攻一个小小的辽东城显然只是空耗军力。由于地势和城池规模的限制,虽然隋军昼夜攻打,但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兵力处于空闲状态,空耗兵力。六月十一日,隋炀帝亲临辽东城,他怒斥诸将作战不利,并改变了起初拟定的战略,将百万围城的隋朝军队一分为二,让宇文述等九军共三十

  • 宇文化及——过把皇帝瘾就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宇文化及,隋代郡武川人(今内蒙古武川西)。他家世代官宦,皇帝姻亲。父亲宇文述,北周时袭父爵为上柱国,封为淄阳郡公,隋初为右卫大将军,因依附晋王杨广,靠帮助杨广夺取太子位而受宠,成为朝中权贵。杨广为了感谢宇文述的拥戴之功,特地将自己的大女儿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述的第三子宇文士及。杨广即位后,升宇文述为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