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宣宗李忱是个怎样的皇帝?装痴得皇位整肃成明君

宣宗李忱是个怎样的皇帝?装痴得皇位整肃成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85 更新时间:2024/1/9 6:38:32

宣宗李忱

(公元810年~公元859年)

在位时间:公元846年~公元859年

曾用年号:大中

谥号:无

庙号:宣宗

安葬地:贞陵

公元810年,唐宪宗李纯之子李忱出生,原名李怡。

公元846年,宦官马元贽等人矫诏拥立李怡即位,是为唐宣宗

公元848年,牵党领袖李德裕被罢黜后,流放至崖州而死。

公元859年,唐宣宗李忱因服用丹药过量而死,享年50岁。

唐宣宗李忱是个比较有心计的人,在唐朝后半期持续不断的宫廷斗争、朝臣党争和宦官专权中,李忱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得不装成严重口吃的痴儿,没想到此举既保住了他的性命,还让一群想专权的宦官把他扶上了帝位。

唐宣宗李忱也是唐朝后期唯一有作为的皇帝,上台后整顿吏治、崇尚节俭、重视科举,具有唐大宗的遗风,但李忱也有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缺点,到后期又迷信长生不老之术,最后因服食丹药过量而死。

装痴得皇位整肃成明君

唐武宗共有5个儿子,但这5个儿子年龄尚幼,因此一直没有册立太子,等到公元846年,唐武宗病危,谁是皇位继承人,成为朝中各种势力最为担心和忙于筹划的问题。宦官马元贽等人见武宗病重,便利用没有册立太子的机会,积极准备择立嗣统,以便将来能够控制皇帝,专权朝政。经过一番密谋和策划,待唐武宗一死,马元贽等人立即矫传诏命,将李怡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名为李忱,是为唐宣宗。

李忱自幼严重口吃,平时很难见到他开口说话,看东西也和平常人不同,宫中都叫他痴儿。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痴呆性格,马元贽等人认为将来容易控制。那知他即位以后,接待群臣,处理政务,一反过去那种痴呆性格。马元贽等人这才后悔万分,无奈皇帝已立,要想造反也不可能,于是只有躲到一边,老老实实地当自己的宦官。唐宣宗李忱果然与唐王朝后期的皇帝不同,刚即位,便指责哥哥穆宗是大逆不道,连他的三个儿子敬宗、文宗和武宗也都是逆子。因此,他即位后立即否定了唐武宗时期的一切施政方针,斥逐了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同党,将李德裕、李让夷的宰相职务罢免,改任和李党集团相对立的牛党成员,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为宰相。

属于牛党一派的白敏中此次大权在握,对李党集团的成员大加贬斥,即便是曾推荐他进入中央政权的恩人李德裕也不放过,白敏中将被罢相的李德裕再贬为东都留守,继而又贬为潮州司马,直到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的李德裕死于崖州方才罢休。在贬斥李党集团的同时,白敏中又对武宗时期被李党集团贬斥的牛党成员大加提拔重用或恢复官职。使得李党集团在朝廷中基本消失,牛党集团大获全胜。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到此时方才结束。

牛党集团能在朝廷翻身斗李党,完全是得到李忱的支持,因此,他们在当政期间,也协助李忱施行了一些有利于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的措施。

李忱非常重视科举,也非常重视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人,他认为只有这些人才有真才实学。在位期间,他每次召见新上任的官员,都要先问这个官员有没有功名,是否中过单人进士。如果被召见的官员回答有功名,李忱便会喜形于色,把其他事情搁在一边,和被召见的官员谈考试时所做的诗赋和主考官员的名字,有时甚至会把这些官员韵名字和他们的诗赋文章记在宫殿的柱子上。如果听说某人才学俱佳却没有能够中选时,李忱则叹息良久,闷闷不乐地回宫。

李忱对科举的关心和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甚至经常微服私访,以听取人们对科举取士的议论。为了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选拔更多的有才之士,李忱还对科举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规定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中选。同时,他对违犯科举制度,弄虚作假的人也毫不留情地严厉惩罚。公元855年,礼部在考宏词举人时,出现了泄露试题的事件,李忱对此事非常重视,当即下诏将主管考试的官员分别处以降职、免职和罚俸禄等处分,全部取消已经被录取的10名单人的资格,并将伪造印件和贪污受贿的官员黄续之等人依法处死。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科举考试中的营私舞弊现象。

除了重视科举,李忱还非常重视官吏制度,在他即位后不久,就开始着手改革和完善选官制度。规定选官可以不再只凭其家世资历,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可以加以试用,根据其在试用期间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再决定正式任免。李忱还将户,的增减也列为官员升迁的标准,规定观察使、刺史任期后满时,如果所管州县户,增添1千户,则加以升迁,反之,如果逃亡7百户,不仅罢官免职,而且罢官后3年之内不再任职,还要求在选拔中央官员时,必须是在地方任过职务的官员。同时,宣帝还针对当时地方官调动频繁的情况,对地方官员的任职时间作了明确的规定。不仅如此,宣帝还亲自对州刺史的进行考核,为了掌握各州的情况,以便对刺史进行考核,李忱还特命翰林学士韦澳编辑了一本关于各州户口田亩、山州境物、风俗人情的书籍,起名叫做《处分语》。

除内政外,李忱还收复自唐代宗时期就被吐蕃占领的河西地区,使得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得以重新开通,与中亚各国的联系也得以恢复。

在历代皇帝中,李忱算是恭俭好善、平易近人的皇帝。宫中的侍从,他都能够叫得上名字,知道干什么差事。宫中有人生病,李忱知道后,不但派御医前往诊视,而且还亲自前去探望。和大臣们在一起的时候,除了听大臣们奏事时严肃认真以外,其他时间总是和颜悦色、客客气气,君臣之间谈些开心的玩笑,或者谈及宫中的游宴,无所不至,气氛融洽而又热烈。大臣们退朝时,李忱又告诫大家说:“希望你们好自为之,朕常常担心你们辜负了我的期望,以至我们君臣不能够再相见了。”李忱这种恩威并重的方式,使大臣们对他既尊敬又害怕。宰相令狐绚曾经对他的朋友说:“我为相十年,可以称得上是皇帝最宠爱的人了,但每次上朝奏事,没有不流汗的时候。”

李忱在位时期,很注意节俭,在李忱的带领下,大臣们都很注意节俭,并在官场中形成了~种节俭的风气。

就因为李忱采取了如此贤明的措施,使得他在位时期的社会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最为明显。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忱也有刚惧自用、自以为是的缺点,自恃精明的李忱疑心很重。他在即位之前,就一直对父亲唐宪宗的死固有怀疑,认为是被哥哥唐穆宗与其生母郭太后联合宦官谋害而死的。因此,李忱即位以后,就开始惩罚那些被他认为是杀死唐宪宗的人,先是将郭太后逼死,随后又诛杀了郭太后周围的宦官和其他有嫌疑的官员。

晚年的李忱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乞求长生的想法,误信江湖术士李元伯的谎言,服用李元伯炼制的金石丹药,结果越吃身体越坏。公元859年,李忱由于服用丹药过多,以至毒发,背上生疽溃烂而死。

标签: 是个

更多文章

  • 古代女人惩治小三的残忍手段:烹煮尸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物欲横流、婚姻岌岌可危的今天,很多遭到配偶背叛的主妇,愤而将小说电影中的常见手段搬入自己的生活,就是雇佣侦探搜集丈夫的偷情证据;然后,捉奸在床,先是不顾一切地殴打“小三”以发泄一腔怒火;而后拍下录像或照片发在网上公开“小三”被堵在床的狼狈过程,手段不所不用其极,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其实,女人残

  • 未解之谜:李世民的昭陵究竟有没有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之谜

    李世民的昭陵究竟有没有被盗?网友众说纷纭。网友一“李世民身边有两个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李世民的墓怎么可能被盗,等把李世民的墓打开就知道里面完好无缺,为我国留下了一大笔财产,金银珠宝比较少,主要是字画之类据我所知玄奘取得经书也在那里哪。考古的不知怎么打开就找我好了。美国佬知道个啥?王羲之的兰亭序也在太

  • 揭秘:李世民为何轻易吞服番僧炼制的“长生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生药

    唐朝是一个让炎黄子孙至今都怀念的朝代,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个拥有“万王之王天可汗”称号的帝王,那个时候的唐朝人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祖国是最强的!可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竟然是“七窍流血,暴毙而亡”的,秦皇汉武皆求长生唐太宗李世民又怎么可能例外,享年五十二岁的李世民是被活生生毒死的,在皇宫皇帝的

  • 出场自带背景乐的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自带

    隋唐故事中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每一位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有一个程咬金,光凭他的出场方式就一句俗语流传至今,可见其特征就是打破常规,非循规蹈矩的人物。唐朝开国元勋程咬金,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程咬金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是一名性格直爽的人,他是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鉴真东渡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日本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更密切了。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日本派出遣唐使共14次,每次都在100人以上,最多的一次有650人。很多日本留学生进入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有的在中国居住20年以上,有的留在唐朝做官。唐朝也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去,其中最着名的是鉴真。鉴真俗姓淳于,是扬州江阳人

  • 生于帝王之家,为何他们死前还要说同样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之家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男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当皇帝,因为当皇帝不仅可以拥有万里江山,而且权力无限,说白了点,就是看谁不顺眼,便可以立即将其处死;还可以娶一百多个老婆,谁要不老实,立刻贬进冷宫;还可以拥有大量财富,买来月球都不再话下……出身于帝王之家,当九五之尊的皇帝,到底好不好呢?小编接

  • 揭秘李世民有多好色:与弟媳私通 纳前朝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弟媳

    对于女人,他并不一定要求是处女或年轻女子,但人必须长得有质量。别人的妻子也好,十来岁的少女也罢,只要他看上的,一律没收,而且他并不担心什么非议。与弟妇杨氏私通唐开国皇帝李渊之子李元吉,李世民之弟,封齐王,在武德九年(626年)的玄武门事变中与太子李建成一起死于李世民之手。太子、齐王死后,李世民为避免

  • 2、高力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高力士(684~762),潘州(今广东高州东北)人。本是岭南地区少数民族首领冯盎的曾孙,武后圣历元年(698),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供于朝廷,武后看他很聪明,留在身边,后来因为小过错把他赶了出去,被宦官高延福养为义子,所以冒姓为高氏。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所以高力士来往武三思家,一年后高力士回到了宫中,

  • 唐朝男人都不愿当驸马,这是为何?原来竟是公主的这一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这是

    做为皇帝的女儿,公主与生俱来就是说不用愁嫁的。在很多影视剧中,公主也男人们争相讨好取悦的另一半,好像要是能获得公主芳心变成驸马爷,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弄清楚古时候驸马爷的真实生活后,坚信绝大部分人都不容易还有穿越重生回来当驸马的念头了。古时候非常是唐代,但因此有工作能力的男生,全是不想要当驸马的

  • 魏征的凄惶下场:李世民亲手砸了他的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他的

    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和魏征的故事被世人所称道,传位千古美谈,可是世人只知道开始,却猜不到结局。魏征死的时候李世民还伤心地说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谁能想到过了不久魏征的墓就被李世民给砸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魏征,河北人,在辅佐李世民之前,他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