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背水一战,让倭国安分守己八百年,现在知晓者甚少

此人背水一战,让倭国安分守己八百年,现在知晓者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58 更新时间:2024/1/15 8:16:49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皇宫内建了一座小楼,并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就是着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一位抗倭名将,他就是在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的刘仁轨。刘仁轨亲率4万唐军与20万日本军队对战,面对数倍于己的倭国敌军,刘仁轨背水一战

他出身于隋末的平民之家,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隋朝末年,战乱纷飞,天下割据势力如雨后春笋一般,百姓疾苦不堪;刘仁轨便在河南投身义军,走上了自己建功立业的荆棘之路。刘仁轨自高祖李渊起兵,三朝为官,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场对倭国的战争,让这位低品小官时来运转。

唐高宗时期,用兵高句丽。唐军计划先攻下百济,去其外援,然后再灭高句丽。唐朝远征高丽的军队被倭寇围困,统帅熊津(今韩国公州)都督王文度渡海时意外死亡,援军群龙无首,唐高宗诏令年逾六十的刘仁轨。刘仁轨临危受命,披挂上阵,中日历史上第一次战争——白江口海战发生了。

当时倭国敌军20万,敌众我寡,倭国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刘仁轨毫不畏惧,沉着迎战。他发现倭国战船纵横相连,想起了周瑜火烧赤壁的场景,于是下令发射火箭,采取火攻,倭寇水军战船被烧的一片狼藉。

后来倭国水军又数次与唐交战,倭国每战皆败。赶忙从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退回倭国。此役刘仁轨威名赫赫,倭国不敢犯兵,“安分守己”八百年。

标签: 此人

更多文章

  • 罗艺简介:桀骜不驯,刚愎自用终身首异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刚愎自用

    罗艺(?~627),唐初将领。字子延。原为襄阳(今湖北)人,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淳化)。父罗荣,隋朝时为监门将军。大业中期(610年前后)以军功当了虎贲郎将,唐太宗时,拜其为开府仪同三司。罗艺个性倔强,桀骜不驯,刚愎自用,任气行事,终归身首异地。隋末,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反对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当时的涿

  • 第三节 设馆修史,编纂图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第三节

    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的史学成就,主要有有设馆修史和《史通》的问世。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刘知几。刘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幼喜读历史,20岁时举进士,授河南获嘉县主簿,连任20年,这一期间他阅读了包括史书在内的大量文献典籍。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刘知几三次上书言事,引起了女皇

  • 李世民想杀身边带“武”的人 为什么没杀武则天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的人

    要问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名君都有谁?那上面一定会有唐太宗的名字。他虽然当上皇帝的过程不正当,但是他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的前几年治理的很好,致使自己的王朝兴盛,为后来唐朝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的奠定了基础。单单这点来说就可以抹平玄武门政变的黑点。本来如果李世民一直保持年轻时期的头脑的话,大唐会更好,但是晚年的李

  • 死囚被李世民一念之间救下,之后竟为大唐连灭4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识人善用,不问出身,如同伯乐一般,挖掘出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能臣名将,人才济济。而其中有一位勇猛的名将,出身最具有戏剧性,死前被李世民在刑场上一念之间救下,后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位将领叫做李靖,隋朝末年,隋炀帝残暴昏庸,百姓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乱,隋朝的

  • 唐代的高级酒吧――胡姬酒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酒肆

    酒在中国古代以至现在,都是重要的商品。卖酒和为顾客提供饮用器具、场所及各种服务的店肆,古往今来有各种名称,如酒肆、酒舍、酒垆、酒家、酒楼、酒馆、酒店等。酒是全人类的饮料。唐代,胡人来大唐的地盘经商开店,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经营酒肆也是主要行业。酒肆的服务员,即是西域的女子,被称为“胡姬&

  • 李世民不杀武则天原因: 因武则天是上天派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

    武媚娘十四岁进宫就封为五品才人,这的确实是很荣耀的事情。另一方面,“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帝身边的女人很多,可是真正能够得宠的人却寥寥无几,所谓“三千宠爱在一身”,中奖率很低啊。大部分妃嫔都是寂寥一生,出头的指望很小,所以一般的父母都不舍得让女儿去冒险。杨夫人虽有心让女儿改变命运,但事到临头还是难以割

  • 《别样晚唐史》第三篇 元和十五年春_第九章 像野枭那样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晚唐

    ——元和宫变的第六种诠释为了叙述和阅读的方便,我们现在对元和宫变进行一个总结:这是一次药物中毒;虐待家奴引发的一桩血案;一件俄狄浦斯情结的病例;中国版的《麦克白》,也就是一出弑君题材的经典悲剧;它还是一场没有玄武门的玄武门之变……如果加上阉人之间的狐争鼠啮,我们现在已经从那么多个角度来诠释元和宫变了

  • 个子最高的巨人妃子——韦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妃子

    韦贵妃的名字叫韦珪,她的巨人身份在史书上是找不到记载的,确定她是巨人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当时考古人员发掘了唐太宗昭陵诸多陪葬墓中距昭陵最近、规格最高的一座墓葬,经过确认此墓就是韦贵妃韦珪的墓。据史料记载,韦珪去世时终年69岁,而最终的考古结果是她的身高是1.90米。根据人体衰老规律,人的骨骼在3

  • 揭秘:与“唐僧”结拜的君王其实并非是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僧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在去“取经”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唐僧也因之一路被称为“御弟”。然而,真实的玄奘与之结拜的君王并非李世民,而是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国王麴文泰。据历史记载,高昌国王麴文泰听说玄奘到来,遣使迎候,并与玄奘结拜为兄弟。他希望用盛

  • 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杨淑妃的生平为何不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杨淑妃,隋末唐初人,她是隋炀帝的女儿,在唐初时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杨淑妃是李恪和李愔的亲生母亲。在史书上对杨淑妃这个人物的描写非常的少,只记载了她的儿子吴王李恪的立传之上,但也仅有寥寥数字而已。对于杨淑妃逝世于何年也不清楚。杨淑妃的生母,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有很多种可能姓,但没有依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