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非川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大非川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56 更新时间:2023/12/20 3:07:42

战争概述:公元七世纪,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崛起,开始与唐帝国在西域和吐谷浑地区的争夺。公元670年,唐王朝派大将薛仁贵率兵十万征伐吐蕃,与吐蕃四十万大军在大非川展开激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灭,成为唐帝国前期最惨烈的一次失利。吐谷浑全境被吐蕃所占。

将帅星数:★★论钦陵薛仁贵

精彩星数:★★

政治影响星数:★

综合星数:4.5★☆

战争类型:粮战深入敌境,如何保证后勤补给,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薛仁贵没做好,所以无论他怎么英勇,失败都不可避免。

战争深度解析:

薛礼的白袍,已经染红。

柳银环当年一针一线缝制的白袍,二十多年来,从辽东到天山,从不离身。

白袍成了大唐军的一种象征,有白袍的地方就有薛礼,有薛礼的地方就有胜利。

如今,白袍已被大唐士卒的鲜血染红,成了碎片。

大非川,一个让薛礼梦碎的地方。大唐帝国,也向吐蕃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千百年来一直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早在五千多年前,这里就有土着居民生息繁衍。到魏晋南北朝时代,这里已经拥有了三个势力相当的藏民族地方割据势力:吐蕃、苏毗、羊同。

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走向了强大。隋开皇三年(583年),将都城从匹播迁至了逻些(今拉萨)。公元629年,在年轻的第三十三任赞普松赞干布的统领下,一举吞并了苏毗、羊同两部,统一了青藏高原。之后,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吐蕃平定了东女等部落,又在武德九年征服了尼罗婆(今尼泊尔)。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攻占了党项(今青海河曲一带),疆域横跨西藏、青海、四川。

松赞干布除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事政治制度外,还创立和统一了文字藏文。

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唐帝国,松赞干布保持着崇拜和敬畏之心。贞观八年(634年),他派出使者入长安朝贡。对西南来的陌生朋友的热情,李世民派了使者冯德瑕回访,松赞干布高规格接待,宴席间听闻了中原女子貌美,而突厥、吐谷浑等部都娶了大唐的公主,松赞干布也起了个娶大唐公主当老婆的念想。于是,再次派使者带上大量的聘礼去长安求婚。

松赞干布的求婚却被高傲的唐皇帝拒绝了。当时的唐帝国四夷皆平,觉得不必再用自己李姓王室的女人远嫁西南边陲部落以换取和平,因此李世民拒绝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松赞干布很没有面子,要发飙。吐蕃使者为了掩饰自己说亲的失败,对松赞干布说李世民本来都已经接受了松赞干布这个女婿,可后来吐谷浑人从中挑唆,李世民才拒绝了这门亲事。

松赞干布于是将怒火都发到吐谷浑人身上,亲率二十万大军进攻吐谷浑人。吐谷浑人抵抗不住,逃往青海湖北部。吐蕃人又趁势攻破党项、白兰等部。松赞干布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又一次兵临大唐边境松州(今四川松潘),再次派出使者到长安求亲,同时给手下的兄弟们放话了,李家不允许这门亲事,我们就杀到长安抢亲。

驰骋沙场几十年的李世民怎会被松赞干布这等毛头小伙子(松赞当时年仅二十一岁)吓倒?该年八月,李世民派大将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率军五万迎击吐蕃大军。

双方在松州城下稍作交锋,唐军先锋牛进达部取得了小胜。松赞虽年轻,但颇沉稳,交锋之下也见识了鼎盛时期唐军的战斗力,不愿与李唐结下过深梁子,于是率军回返。

回去之后,松赞仍不甘心,先后三次遣使带上厚礼到长安,给李世民道歉认输并叫屈俺就是想当李唐家的女婿。

通过松州一战,李世民见识到了吐蕃人的实力,同时看松赞这小伙子也挺谦虚,这才答应松赞干布的求婚,把唐宗室成员文成公主嫁给松赞。

松赞大喜,派丞相禄东赞携带黄金五千两、珍宝无数给李唐当聘礼,文成公主则带去了中原。大量的书籍、谷物、种子,为汉、藏之间带来了短暂的和平以及深远的文化交流。

进入唐高宗时代,唐帝国外事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辽东朝鲜半岛,而吐蕃政权的实力却在一天天增强。松赞干布死后,年幼的孙子被扶立为赞普,丞相禄东赞主持吐蕃朝政,吐蕃政权开始采取积极的扩张政策。

公元660年,当唐军第一次平定百济的时候,吐蕃开始进攻吐谷浑;公元663年,驱逐吐谷浑至凉州,全据吐谷浑部所占地盘。当时,西域的小股势力也慑于吐蕃人的强大,纷纷依附。

吐蕃人动了唐王朝在西域和河西一带的“奶酪”,唐高宗当然很不高兴,但此时连连在辽东征战,唐王朝已无力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战事,对吐蕃人也暂时无可奈何。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已开始恶化,公元663年,禄东赞再遣使到长安请求和亲时,唐高宗毅然予以拒绝。

公元665年,吐蕃人入侵西域于阗。于阗是唐王朝的附属国,唐王朝当然不能坐视不顾。唐高宗派唐将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率兵援救,双方开始了小规模的摩擦。

吐蕃与唐帝国,早晚会有大战,但唐王朝却需要喘息的时间,二十多年的辽东战事消耗了唐帝国太多的精力。

精明的吐蕃人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不给唐高宗李治机会。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大举进攻西域唐属地,连续攻陷了唐在西域的十八州,攻占了龟兹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在西域的四镇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被迫再次罢废。

唐帝国已忍无可忍,只有派出最杰出的大将与最精锐的部队与吐蕃人一决高下。

谁是当时唐帝国的第一名将?当然是薛仁贵。

薛仁贵,又名薛礼,山西绛州龙门人。年轻时家境贫寒,父辈死了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只能随便找个坑埋了。薛仁贵身材魁梧,练就一身武艺,据说一顿能吃八碗饭(江湖传闻)。在唐初盛世,身高力大的薛仁贵养家糊口也不是问题,但其妻柳氏非常贤淑,认为薛仁贵非常人,在妻子的激励下,三十岁的薛仁贵选择了当兵。

薛仁贵入伍后不久,唐太宗远征高丽(645年),薛仁贵所在的张士贵部也赶赴辽东。薛仁贵作战非常勇敢,每战都是冲在最前面,他出战必穿妻子为其缝制的白袍。唐军与高句丽大军在安市城东激战,唐太宗李世民登北山观战,只见一名白袍唐将在敌阵中来回冲锋,所向无敌,第一次知道了薛仁贵的名字,并在战后亲自接见了这位战斗英雄,赐良马两匹、绢四十匹,提升其为游击将军。

回国后,唐太宗并没有忘记这位白袍将,薛仁贵再次被破格提拔为左军中郎将,并将他放置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统领宫廷禁卫军驻守玄武门。玄武门是唐太宗李世民起家的地方,对于李唐皇室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李世民将此重要位置交给毫无背景、士卒出身的薛仁贵,足见李世民对薛仁贵的器重。

薛仁贵用他的忠诚回报了李唐王室。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初三夜,长安天降暴雨,山洪暴发,长安城几千人在这次水灾中丧生。当时水至玄武门,卫士大多各自逃命,唯有薛仁贵冒死到皇宫救唐高宗李治。他救了高宗一命,李治很感激他,之后更加重视薛仁贵。

显庆三年(658年),四十四岁的薛仁贵成为独领大军的军事主帅,出现在唐王朝袭扰高句丽的阵容中,成为唐军最重要的军事将领。而他的成名之作还是在征伐天山铁勒部中,连发三箭,射杀铁勒三名大将,率领唐军一举平定铁勒各部。当时民间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西征铁勒后,薛仁贵又参加了唐王朝平定高句丽的战争,胜利后被提拔为左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

公元670年的大唐王朝,唐初的名将基本已经逝世,而薛仁贵则是唐二代将领中的领军人物,出征吐蕃,非他莫属。

薛仁贵的对手论钦陵也非等闲之辈。论钦陵是吐蕃丞相禄东赞之子,禄东赞于公元667年逝世,论钦陵继承父位,成为了当时吐蕃政权的实际统治者。征西域、平吐谷浑,均是论钦陵亲率大军。论钦陵堪称吐蕃政权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

公元670年,唐高宗李治以薛仁贵为主帅,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阿史那道真、左卫大将军郭侍封为副大总管,率兵十万,征伐吐蕃。

此役至关重要,唐高宗李治给薛仁贵配备的副将都是重量级人物。阿史那道真和郭侍封均出自大唐名将世家:阿史那道真的父亲是突厥处罗可汗之弟阿史那杜尔,后来投靠大唐成为一代名将,为唐太宗平定了高昌、龟兹;而郭侍封则是出自瓦岗的开国将领郭孝恪的次子,郭孝恪是力擒窦建德的最大功臣,郭孝恪死于平定龟兹之战,其长子郭侍诏亦战死沙场,郭侍封是郭孝恪的次子。

让泥腿子出身的薛仁贵来统领二个世家出身而级别又与自己相等的公子哥名将,虽然他威名很盛,却也有点勉为其难。阿史那道真是胡人,肚子里没那么多花花肠子;郭侍封却不同,总想与大元帅抬杠,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公元670年八月,薛仁贵的十万大军抵达大非川(今青海兴海大河坝)。

鉴于行军路径艰险,携带辎重粮草必将影响行军速度,薛仁贵决定将辎重粮草留在大非川上,由郭侍封率二万兵看守辎重,自己率大军寻找吐蕃主力决战。

郭侍封却并不听从薛仁贵的节制,并没有将辎重放在大非川,而是携辎重粮草缓行。论钦陵怎么会错过唐军的这一破绽,纠集二十万吐蕃军袭击郭侍封部,郭部大败,辎重粮草尽失。

薛仁贵在河口刚打了一场胜仗,后方却传来郭部战败的消息,没有后勤保障供给,薛仁贵只得退回大非川。在大非川,论钦陵早已为薛仁贵准备下了四十万大军。两军交锋,士气低落人数处劣势的唐军大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薛仁贵、郭侍封、阿史那道真等将率数骑突围。

论钦陵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见好就收,取得大胜后,却主动与唐军求和。很快,论钦陵与失去了大部分军队的薛仁贵签订了和约。唐帝国在失败面前不得不默认吐蕃势力入主西域的事实。之后的两百多年,唐与吐蕃之间连年征战,互有胜负,但唐帝国一直无法征服屹立在高原的吐蕃人。

吐蕃也成为了大唐王朝边邻中唯一一个可以不用向其臣服的少数民族政权。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薛仁贵:

大非川之战,是唐王朝开国来最大的一次失利,唐王朝的颜面尽失。薛仁贵作为主帅,当然会被追究。不过此时的大唐政治还算清明,二君(李治、武则天)依然大气,仅仅免了薛、郭、阿三人之职,均未遭受杀身之祸。

对大非川之战,薛仁贵显得很无奈,常以流年不利、出师必败来慰藉自己。不过唐高宗依然没有忘记当年的救命恩人,过了几年又用赋闲在家的薛仁贵。薛仁贵以六十八岁的高龄再次西征,和突厥人作战,白袍将军的身影又出现在大唐军中。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病逝于雁门关,享年七十岁。其子薛讷、薛楚玉,其孙薛嵩,皆是能征善战的大唐武将。在民间,薛氏父子的英雄传奇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论钦陵:

吐蕃政权强势崛起,除了世人皆知的松赞干布外,禄东赞、论钦陵父子功不可没。

大非川之战后,论钦陵又于公元678年在承风岭击退了十六万唐军的攻击。

论钦陵执掌吐蕃政权二十多年,在他的带领下,吐蕃帝国走向了鼎盛和强大。

公元699年,新任赞普器弩悉弄不满论钦陵专权,发动了回收政权的斗争,大举铲除论钦陵势力,与论钦陵兵戎相见。论钦陵兵败自杀。

战争猜想:

大非川之战的失利,是历史必然还是个别链条的失控?后世评价此战,大多将失利的主要原因归于郭侍封不听帅令,叹息于薛仁贵一战而英名尽失。

郭侍封的失误,看似偶然,但却反映出了到唐高宗时期,唐王朝军事上由盛转衰的一个迹象。初唐的辉煌过后,唐王朝危机暗藏,一个特征是军事人才的缺乏。唐二代将领也不似开国名将们具有战斗经验与进取精神,之后唐王朝所倚重的名将,胡人占据半壁江山,这已经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大非川之败,反映了大唐虽有名将薛礼但独木难支的无奈。

标签: 之战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墓门打开专家气疯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作为最有名的皇帝李世民的一生还是很有作为的,但在李世民时期还是遗留下了不少秘密。但专家打开一座古墓就痛心疾首。李世民在位期间,有着一个公主最受宠爱,也就是他和长孙皇后生的长乐公主。长乐公主由于是嫡出,所以一生下来就备受宠爱,千年之后考古学家挖掘出了公主的墓穴,发现了一个

  • 不解!武媚娘侍奉李世民7年 为何还是处子之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处子

    贞观十一年(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选妃的过程中,听说武氏才貌俱佳,于是召进宫来,封为五品才人,赐名号“武媚”。后人因为感觉称呼武媚娘更顺口,于是武媚娘这个称呼便千百年的流传了下来。李世民绝不会想到,此不经意之举,却为中国历史埋下了一枚彩蛋,让封建王权的宝座上开出了旖旎之花。武媚娘进宫的时候,才十

  • 揭秘李世民凭借什么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贞观之治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很多,都是一些很经典的故事,对于现代人的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之道。玄武门之变图片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明君,提到他就会想起魏征,这两人真是绝配,魏征能成为良相,也是多亏了李世民,唐太宗当时就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所以广开言路,大臣们就敢说,说的多了,太宗自然能从中悟出

  • 唐朝15位和亲公主仅三人是皇帝亲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人是

    和亲公主唐代,被指派和亲的公主就多达十五位之多,可惜的是,在封建时代这些公主和诸多女性一样,只有封号,没有留下她们的姓名。真正是皇帝女儿的只有三位,她们是: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其他十二位和亲公主都是宗室、公主之类皇亲国戚家的女儿,具体如下:宏化公主,宗室女,出嫁吐谷浑慕容诸葛钵文成公主,宗

  • 太平公主逃避和亲假装当道士 殿前献舞找驸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平

    太平公主剧照史书中记载太平公主是一个模范孝女。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她为了替母亲武则天给外祖母杨夫人尽孝,小纪出家当了女道士。按推算,她那时最大也只有七岁,当道士只是顺从母命走走过场。不过,话说到了时期,吐蕃请求与唐朝和亲。那时候,唐高宗身边待字闺中的只有十二三岁的太平公主。吐

  • 唐朝科举“零录取”,温庭筠给8人做枪手,世人评价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科举

    自从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早前的门庭制度得到了改善,相对而言是公允的。而在唐朝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好几件十分奇葩的科考事件,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一番!1、李林甫“零录取”唐玄宗晚年,最为倚重的两个人,一个是李林甫,一个是高力士。外政交由李林甫全权打理。这个李林甫,曾闹过了一个

  • 此和尚是玄奘高徒 因与公主私通被李世民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徒

    千百年来,但凡能历史留名的和尚无外乎两种:第一种是功在千古的得道高僧,比如玄奘和鉴真;第二种是荒淫无道的恶僧淫·僧,比如裴如海和姚广孝。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和尚,他既功在千古又荒淫无道,既是高僧又是淫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辩机和尚。辩机是唐朝初期的名僧,史籍记载他容貌俊秀,风度翩翩,15岁出家,师从着

  •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碰过武则天?他们感情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在位那么长时间竟没有碰过武则天?小编来揭秘。“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

  • 程咬金简介:唐初名将,善于在马上挥稍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将

    程知节(?~665),唐初名将。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今属山东)人。少年时就健壮勇敢,善于在马上挥稍作战。李密起兵后,程知节率众加入李密军中,任内军骠骑。一次出城与王世充的军队决战,程知节即率内军与李密一同在北邙山上扎营,单雄信领一支外马军在偃师城(今河南西北部)北安营。王世充袭击单雄信的军营时,李密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梦游地狱是否真有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真有

    我们知道,李世民为一代明君,成就了大唐盛世,虽然在玄武门之变这个事上,李世民做的有点不近人情,可谓手段冷血,但是,皇位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无论哪个朝代,帝位的争夺都是非常残酷的,话道,一将成则万骨枯,一个强者就是靠着无数人的牺牲而诞生的。在西游记里面写到,李世民错杀泾河龙王,曾死后返阳,也就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