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4/1/13 13:26:41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富强的时期,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有的国家和民族,则通过联姻的形式,以加强与唐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正当唐朝繁荣发展的时候,在其西北边境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公元7~9世纪存在于青藏高原。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吐蕃人的首领称为“赞普”,意思是雄壮强悍的男子。

公元629年,吐蕃人赞普松赞干布的父亲沦赞弄囊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松赞干布出生于西藏高原的泽当,在他13岁的时候,吐蕃毗王族的残部大搞分裂,爆发了叛乱,沦赞弄囊被毒死了。年轻的松赞干布担负起平安叛乱和反击侵略的任务,在中小贵族的帮助下,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吐蕃王朝的统一。他做了赞普,把都城迁到逻些(现在的拉萨),制定官制和法律,创立国有王国制度。

松赞干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时,正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的文化,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他第一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访问。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臣回访。从此,汉藏两族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不久松赞干布派使臣,带着丰盛的礼物,到唐朝向皇室求婚,唐太宗没有同意。公元640年,他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经过数千里的草原,再一次到长安求婚。

传说当时到长安求婚的5个国家的使臣,他们都带着贵重的礼物,想要娶唐朝的公主。究竟把公主嫁给谁呢?太宗决定出几个难题,考一考这些使臣,看谁聪明能干,再作决定。

唐太宗把各位使臣请到宫里,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束丝线,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能把丝线穿到明珠中间的孔,就将公主嫁给谁的国王,”原来,这颗明珠有两个相通的珠孔,一个在旁边,一个在正中,中间的孔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非常困难。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禄东赞很快就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到九曲珠的孔内,然后不断地向孔里吹气。一会儿,这只蚂蚁便拖着鬃从另一端的孔中钻了出来。禄东赞再把丝线接在马尾鬃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唐太宗见禄东赞这样聪明,很高兴。

接着,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难题,他让人把使臣们带到御马场。御马场左右两个大圈,一边是一百匹母马,一边是一百匹马驹。唐太宗要求使臣把它们的母子关系辨认出来。其他几个使臣束手无策,只有禄东赞想出了办法。他运用吐蕃人民在游牧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人暂时不给马驹吃草和饮水。过了一天,他把母马和马驹同时放了出来。只见母马嘶叫,马驹哀鸣,小马驹一个个跑向自己的母亲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就这样被禄东赞辨认出来了。禄东赞说:“马的母子关系已经辨清,请陛下将公主嫁给我们的赞普。”唐太宗说:“还要再考一次,然后决定。”

当天夜里,宫里钟鼓齐鸣,皇帝传召各国使臣入宫。其他几位使臣急忙穿戴整齐赶到宫里。只有禄东赞想得周到,他因初到长安,路途不熟,怕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路,就让随从带着颜色,在去皇宫途中的十字路口都做了记号。原来唐太宗是请各国使者到宫里看戏。看完戏,唐太宗说:“你们各寻归路吧,谁能最先回到住处,就把公主许给谁的国王。”禄东赞有记号指引,很快就回到了住处。其他使臣由于不熟悉路途,摸来摸去,直到天亮以后才找到住处。

经过5次考试,禄东赞都取得了胜利。唐太宗非常高兴,心里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聪明、机智,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杰出女性。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引起了吐蕃人民莫大的喜悦和兴趣。为了减少公主在旅途中的艰苦,他们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船只、食物和饮水,以表示对公主的热烈欢迎。吐蕃王松赞干布亲自率领大队侍从和护卫人员,从逻些起程到青海去迎接。

唐太宗为文成公主一行预先在青海南部的河源修了一所负责接待的离宫,经过的地方都有官民迎送。一个多月后,公主到达河源,在河源附近的柏海,会见了前来迎接的松赞干布。当时松赞干布以唐皇帝女婿的身份拜见了前来送行的江夏王李道宗,对唐太宗表示感谢,并请李道宗代向太宗问好。松赞干布陪文成公主到了逻些。

他们从东北进逻些城,乐队奏着歌曲,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服装,争着去看远道来的赞蒙(藏语王后的意思)。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们先辈没有和上国通婚的,今天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知道。”他按照唐朝建筑的风格,在逻些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郭和宫室,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

在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的道路上,吐蕃人民很多地名与文成公主都联系起来。青海有一座日月山,是现在青藏公路必经之处,据说1300年前,当文成公主到达这儿时,她感到过了这座山,又是一重天,远离家乡的愁思未免触景而生。唐太宗为了宽慰她,特地用黄金铸造了日月的模型各一个,远道送来,叫她带在身边,以免思念。从此这座山就命名为日月山了。青海还有一条倒淌河,这条河从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传说文成公主从这条河开始,要弃轿骑马,进入草原。她感到从此和家乡的距离一天比一天远了,不禁痛哭失声。公主这一哭感动了天地,结果使这里发生“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现象。

文成公主到吐蕃,不仅带去各种谷物、蔬菜种子,而且带去了工艺品、药材、茶叶及各种书籍。

在文成公主以前,吐蕃已经有了农业,但经营粗略。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后,出现小块农田,学会防止水土流失和平整土地。吐蕃的手工业,如酿酒、造纸、造墨、缫丝等都是唐朝汉族工匠直接帮助建立的。文成公主和她的侍女,曾协助吐蕃的妇女改进纺织技术,特别是在染色和图案设计上,给吐蕃提供了很多改进。过去吐蕃人都住帐篷,文成公主进藏后,上层人物都改住房屋。在衣着方面,吐蕃人穿的是毡裘,又笨又重。双方和亲以后,一部分人开始用绫罗绸缎。同时,用唐氏石磨加工谷物,不仅省工,而且减少损耗,从而改善了人民生活。

吐蕃过去没有文字,无论什么事都用绳子打结,或在木头上刻符号表示。文成公主劝松赞干布设法造字。于是他指令柔扎布去研究,后来造出了30个字母和拼音造句的文法。松赞干布认真学习新文字,并把这些字刻在宫殿的石崖上,从此吐蕃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用吐蕃文释译唐朝的儒经和佛经,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唐太宗去世以后,唐朝和吐蕃继续保持着频繁的来往和密切的关系。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了,她在吐蕃总共生活了40年。由于她对藏族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藏族人民崇敬,至今在拉萨的布达拉宫里,还保留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汉藏人民常到那里拜谒。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别样晚唐史》第一篇 曾经的春天_第三章 王气与英雄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晚唐

    ——从河北胡化到藩镇割据在长安花落的时节里,河北的安禄山立马关山,腆着便便大腹,虎视眈眈地向西张望。这个胡人如此倨傲,因为他知道,脚下的幽燕大地蕴藏着一种反抗的力量,一股桀骜不驯的英雄气——在王气当空的长安面前,霸气十足的河北永不曾真正低下他们的身姿。要追溯河北与长安那段波澜壮阔的龙争虎斗,就从隋朝

  • 唐代时期的外交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代

    唐朝外交第一章都护府第二章羁縻州府第三章天可汗第四章丝绸之路第五章突厥第六章吐蕃第七章回纥第八章靺鞨第九章高丽第十章日本第十一章天竺第十二章大食第十三章玄奘第十四章鉴真

  • 李世民究竟为何冷落爱将秦琼与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爱将

    在封建史家的精心PS之下,后人眼中的唐太宗英明神武、从谏如流、任人惟贤,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可以归类为一代明君。透过表相看实质,这样的评价显然经不起推敲。从登基前后对待心腹旧将的态度变化,就看得出来,李世民用人不是惟贤。世人皆知,秦琼、尉迟敬德是秦王麾下猛将,二人是李世民最亲信、最得力的心腹爱将,二

  • 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刘武周简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起义军

    刘武周(?~622),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首领。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后举家搬迁到马邑(今山西朔县)。刘武周成年后,骁勇善射,广交豪侠之士。后来他离家投到太仆杨义臣的帐下,因远征辽东有功,被授予建节校尉。后来,刘武周以鹰扬府校尉回到家乡,太守王仁恭把他看作是州里的雄杰,对他十分器重。当时隋王朝

  • 唐代赋税制度与徭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徭役

    唐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完善的赋税制度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租庸调制在唐初配合均田制的情况下,使得农民生产时间有了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朝廷的赋税收入又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唐代初年,为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唐太宗等君臣们经常以历史兴衰作为借鉴,注重吸

  • 李世民为何正当壮年就去世?因一个枕头被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壮年

    唐贞观二十三年,衙役搜索一个小偷的住处,发现了一个镶着珠宝的枕头,而且明显是一个女人用的。小偷交代,这是从弘福寺辩机和尚的禅房偷出来的。御史看过这个枕头不禁大惊失色,因为这种枕头绝对是皇家之物,只有娘娘和公主才能用,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和尚的禅房里面呢?这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吗?很快,这个枕头送到

  • 大唐落幕:牛李党争,朋党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朋党

    大唐王朝终究走向了衰落和灭亡。这次,不是某个皇帝的暴政,不是某次改革的失误,有的只是这个王朝日薄西山的命运。牛李党争,在天子面前,臣子之间的互殴,成为这挽回不了的王朝没落的开始。王仙芝最终毫无畏惧地举起了反抗的大旗,但他并没有来得及建立一个王姓的皇朝。继踵其后的黄巢,虽没有在某日“满城尽

  • 后唐明宗李嗣源临终懊粮为什么处理家事犯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家事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六十七岁的李嗣源面临死亡。他址后唐的第二个皇帝,在位已经八年,在五代君主中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庙号为明宗。诸多儿子中有三个年龄较大的,一是养子李从珂,权臣安重诲曾诬其谋反,要求诛杀,他勃然大怒:“朕引:时穷困潦倒,全仗此儿拾马粪自赡。后日南征北战,也多靠此儿相

  • 中国古代有哪些至今都无法解释的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谜团

    中华历史几千年,其中发生了许多至今都无法解释的谜团,这些谜团也吸引着无数的历史学家去研究它,解读它。有很多事情,由于年代久远加上相关史料记载的缺失,便成为了千古未解之谜!一、十二铜人下落之谜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防止六国后人造反,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据史书记载,这十二铜人每个重千旦,相当于现在

  • 唐太宗的母亲去世后被追封为皇后,他老爹为她不再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她

    历史上皇后很多,今天来介绍一下太穆皇后,李渊的妻子,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窦氏是京兆平陵人(今陕西武功),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之女,聪慧刚毅,颇有才华。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