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赶上了一个绝好的机遇壮大了起来,所谓喝水不忘挖井人,对于一手将他们扶植起来的西魏国突厥人不能不有所表示。那么怎么报恩呢?首先就是突厥族的王后制度的改变。突厥王后被称为可贺敦,又称为可敦。她在突厥可汗国中地位崇高,不仅主管内务,地位在可汗诸妻妾之上,而且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发言权,权力非常大。突厥当时有两大高贵种姓,阿史那氏为王族,而阿史德氏则为后族,突厥可汗无论娶多少女人,身为正妻的可贺敦必定出自阿史德氏。突厥由于西魏的扶植强大了起来,中央帝国的出嫁公主便尤其被突厥人所重视,因此可贺敦便易为华人,此后北周、隋等均有公主陆续出嫁,华人可贺敦的制度因此被固定下来。
其次就是帮助北周(当时的西魏,皇帝其实只是一个傀儡,政权全都掌握在权臣宇文泰的手上,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便废掉了西魏,建立了北周)进攻他们的死敌北齐。公元563年至564年正月,突厥和北周联兵,突厥木杆可汗挟亲征*哒国胜利的余威率麾下东方控地头可汗阿史那库头、西方步离可汗共十万骑分三路南下,这并不是突厥的全部兵力,因为此时*哒并未全部平定,突厥还有大量的军队滞留在西方作战,不过这十万骑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以*哒国之强,突厥人也只是带了十万人去征讨,这次对北齐也用上了十万精锐骑兵,可谓是下定决心一举灭掉北齐了。作为盟友的北周派出了多少人呢?一共只有四万人。这里就有疑问了,作为主要战斗的一方为何出兵如此之少?原来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重甲骑兵高度发展的一个时代,人马均以重甲披挂,当时叫做“甲骑具装”,装备这样一支骑兵的花费是巨大的。北周派出的四万人以骑兵占了多数,国家也只能负担这么多的重甲骑兵。当时朝野都议论说人要多派点,起码也要十万人才行。可是当时的柱国杨忠却认为根本用不着,一万重甲骑兵就够了。最后北周决定派杨忠率步骑一万与突厥人一起在北面进攻北齐,大将军达奚武率步骑三万从南道出发,约定会师于晋阳。杨忠夸下海口,但是他的确有资格夸口。他率领一万人迅速攻克北齐二十多座城池,一举突破北齐防守的陉岭山口。突厥大军分三路突破了北齐的长城防线,与杨忠胜利会师。
北齐的武成帝见到周突联军如此强大,吓得立马打算逃跑,被臣下死死拦住,最后总算强撑着坐镇晋阳。本来周突联军的进展挺好,可是天公不作美,居然突降大雪,一连下了几十天,南北一千多里平地积雪几尺深。这场雪对于老百姓是大好事,恰巧是过年的时候下雪,这是典型的“瑞雪兆丰年”,可是这场雪对进攻方来说却是一个大灾难,如此大的雪,骑兵几乎完全派不上用场,作战就只能靠步战。齐兵以逸待劳,周突联军则因为大雪行军、冻累交加。结果交战之时突厥人引兵上西山,不肯战斗。只有杨忠率周兵下马死战,他本人亲率七百敢死队冲入齐军军阵,最后士卒死伤近半,不得不撤退。当然,这场战斗即使突厥人加入进来也是于事无补。草原上发迹的游牧民族绝大多数骑射是一等一的强兵,可是下了马的话战斗力就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因此突厥人才不肯下马和以逸待劳的齐兵死拼。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决定完全正确,在齐兵严整的军阵面前,周兵死伤惨重。当然突厥人也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当时天寒地冻,突厥人的马没有草料可以充饥,越来越瘦弱,到了长城马匹死亡殆尽,突厥人只能截短自己的长矛做成手杖拄着回家。突厥木杆可汗一生东征西讨,所向无敌,结果居然在中原北齐国这里惨败而归。
经历了这样史无前例的一场大败仗,突厥人终于从天下无敌的感觉中清醒了过来。公元564年,突厥再次发兵助北周进攻北齐,但依然无果。突厥人于是再不肯为北周卖命,转而雄霸域外,内觑中原,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
波斯因为*哒的原因一度与突厥的关系极好,可是好景不长,两国刚刚瓜分完*哒国之后关系就出现了裂痕。两国就拔汗那的归属问题大起争执,结果突厥人火起,撕毁签订的条约,强渡乌浒水,将原本属于波斯的那边也全部侵占,也就是几乎整个*哒旧境均被突厥人占领,于是波斯与突厥两国的关系急转直下。除了领土问题之外,更为严重的是丝绸之路的贸易问题。突厥控制了西域之后,粟特商人就成为突厥的臣民,他们的经商所得也就变成了突厥人重要的经济来源。而当时粟特商人的主要经营是从中国倒卖丝绸到西方。此时波斯却居中阻挠,不但垄断了当时东西方的丝绸贸易,而且还在学会了产丝技术之后开始厉行丝禁。这下子断了粟特人的财路,更让突厥的经济受损。突厥派遣使者马涅亚克携带大量精美丝绸送给波斯王努锡尔旺,希望开放丝禁,可是努锡尔旺向使者展示了波斯产的丝绸之后居然把使者携带的中原丝绸全部烧毁。后来突厥人再次派遣使者来波斯交涉,可是波斯在宴席中投毒,使者几乎全被波斯人毒死,由是两国反目成仇。
昔日的盟友变成了仇敌,突厥人再次玩起了老一套,联合一方打击另一方这手简直被突厥人玩得炉火纯青。此时突厥人找上的不是别国,正是东罗马。东罗马又称为拜占庭,疆域在今天的小亚细亚与希腊半岛,他们继承了古罗马的政治文化传统,国富兵强,因此我国称之为大秦。正好东罗马和波斯人是世仇,两方成功结盟,不但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允许突厥商人(即粟特商人)不必经过波斯中介即可入境贩卖丝绸,还应突厥人的请求,废除了同波斯签订的和约,由此东罗马和波斯之间爆发了历史上着名的二十年战争(571―590)。此时东罗马和突厥关系密切,双方使者不断,波斯也为此不断派兵伏击双方使者,甚至投毒,但是都没有成功。而波斯则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泥潭,被突厥和东罗马两线攻打。不过波斯毕竟也是当时的超级大国之一,虽然抵挡得非常辛苦,但是毕竟还是顶了下来,没有被灭国。不过波斯人也在两大强力势力的不断打击之下国力大量消耗,最终被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