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宣宗李忱:帝王中的演技派

唐宣宗李忱:帝王中的演技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10 更新时间:2023/12/18 19:25:28

唐宣宗李忱从小孤僻木讷,一直被宫人当作“傻子”嘲弄,出生36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可谁也想不到的是,登基之后,唐宣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睿智和英武果决,短短一年时间便消灭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官势力,收复了沦陷于吐蕃人手里近百年的河、湟全境,缔造了唐朝中晚期的最后一抹辉煌。

傻王出名

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唐宣宗李忱诞生在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皇位的继承顺序,李忱是永远也没有希望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所以李忱虽然是皇子,也享受不到其他皇子的待遇。因为自己的身份,他总是被其他皇子嘲笑讽刺。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他便将自己封闭起来,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只能报以沉默,于是,连父亲都觉得这个儿子可能有些痴呆。

长大后的李忱已被贴上了“智障”的标签,成为大家争相捉弄的对象。据史书记载,有一天,文宗李昂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席上,众人把酒言欢,热闹喧腾,可是光王李忱依然不言不语,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

李昂看到了,便指着他说:“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李昂本来是李忱的侄儿,可是在他眼里,李忱显然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而已。面对一哄而上的诸王,李忱依然保持着沉默,不管他们怎么戏弄他,他的面色丝毫不改,始终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这让众人很得意,却让座中的亲王李炎起了疑心。李炎是李昂的弟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唐武宗。面对始终不悲不喜的李忱,他开始怀疑此人是真的痴呆,还是隐忍不发。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抓住一切时机对李忱进行试探。

武宗李炎即位后,一个冬日的午后,大雪纷飞,李忱和诸王一起随皇帝外出踏雪。众人兴尽而归时,已是日薄西山,加上中途休息时设宴畅饮,一行人都有些醉意了。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个傻乎乎的李忱已从马上坠落,掉在了冰天雪地中。虽然据记载这是一次“意外”,但是李炎在位期间,李忱经历的意外也太多了,隔三岔五就要坠马,平地走路都会跌跤,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次被丢在冰天雪地之中,李炎料定光叔不会再回来了。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侍卫来报,李忱又出现在了十六宅中。

由此,李炎更是认定了李忱有蹊跷,于是决定直接了结了他,以绝后患。几天后,可怜的李忱就被突然闯入宅邸的宦官抓进了永巷。永巷从汉代开始就是幽禁宫女、嫔妃的地方,相当于中国最早的监狱,关押在内的大都是些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李忱被关入永巷几天后,又被人捆成肉粽一样扔进了宫厕。当时,李炎身边有一个宦官叫仇公武,他对李炎说,这种“傻子”留着也没用,干脆一刀解决了。李炎同意了。可是,这个仇公武并没有真的杀了李忱,而是偷偷将他运出宫藏了起来,以备日后之用。从此之后,这个一度供人取乐的“傻子”皇叔就从宫廷消失了,暂时远离了纷繁复杂的宫廷。

即位为帝

会昌六年(846)春,李炎病危,由于他的儿子都年幼,尚未立太子,所以,朝野上下人心浮动。那时,宦官势力如日中天,一等到武宗宾天,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便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三朝皇叔李忱。虽然李忱一直被众人视为智障,但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论资历绝对够老,而且有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对。于是,已经被人忘却的李忱又回来了,并且坐上了唐帝国第一把交椅。

会昌六年(846),李忱登基即位,是为宣宗。以仇公武为首的众宦官以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最顺服的“傻子”皇帝,正妄想要如何操控天下大权时,却被李忱的一系列大动作吓傻了眼。

他非但没有像众人想象的那样不知所措,反而对处理政务非常熟稔,好像是久经磨炼的储君一样。众人方才如梦如醒,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演戏。这位隐忍了整整36年的皇帝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执政第二天,他便罢免了武宗时的丞相李德裕,并在接下来的短短一年内,彻底对政府班子进行了换血,将李党成员尽数贬出了朝廷,重新组建了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从唐宪宗开始争斗40多年的“牛李党争”至此结束,中央政权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的河、湟地区(今甘肃及青海东部)就被吐蕃占据了,到宣宗李忱手里已将近一个世纪了。虽然期间的历任皇帝都有收复故土的志向,但是大多有心无力,国内藩镇总是作乱,朝廷又党争不断,宦官屡屡擅权,所以根本无暇对外用兵。可是,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吐蕃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为唐王朝收复失地提供了天机。所以,李忱即位后,便开始积极备战,准备收复失地。这个时候,身处沦陷区的豪强张议潮也在招兵买马,准备驱逐吐蕃侵略者,回归大唐故土。

张议潮出生在沦陷后的沙州,自幼忍受着吐蕃统治者的残暴压迫,所以立志要驱逐鞑虏。他自小便苦学兵法,练习武艺,并不惜变卖家业秘密招募义军,对他们进行训练。等到吐蕃内乱之后,张议潮知道自己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便举旗造反,于大中二年(848)率众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并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

接到张议潮的捷报,朝野上下更是士气大涨。大中四年(850),张议潮的义军又收复了西州,并在次年一举攻下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等十一州。当张议潮的哥哥张议谭将版图户籍进献给李忱时,李忱心中终于落下了一块大石,遂赐诏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从此,大唐的版图重归完整,李忱的文治武功也向世人昭示了昔日的“傻子”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英主。李忱在位期间非常勤政,而且能够举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很仰慕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便命人将《贞观政要》写在屋内的屏风上,以便时刻鞭策自己。此外,他还命翰林学士令狐绚每天朗读太宗所撰的《金镜》给他听,凡是听到重要的地方,便会让令狐绚停下来,说:“若欲天下太平,当以此言为首要。”为了熟悉朝中大小官员的姓名和官秩,李忱还专门让令狐绚编了五卷本的《具员御览》,放在案头时时翻阅。不仅如此,他连宫中负责洒扫的那些杂役的名字和职能都记得清楚,经常能够随口点名让某人去做某事,而且从不出错,这种强大的记忆力常常让宫人咋舌。

在这样一位兢兢业业、勤政爱民的皇帝统治下,唐王朝出现了最后一次大治之世,历史上有人将其称为“小贞观”,将宣宗李忱比为“小太宗”。可惜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晚年依然走上了求仙问药的老路,最终因服食金丹过量而亡。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究竟有多大权势?难怪李建成争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有多大

    众所周知,李世民是唐朝乃至中国古代着名的皇帝之一,“千古一帝”唐太宗是“玄武门政变”当中杀了太子李建成与其党羽李元吉。李渊本就优柔寡断,见势就立了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退位李世民做了皇帝。由此说明,李世民当时的权势地位很是强大,到底有多“可怕”,下面细细说来。李世民文武双全,善谋善战,是一个可遇而不可

  • 纳谏并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却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从谏如流

    宋徽宗善于“纳谏”,堪称“从谏如流”。不过,他纳的既不是保家卫国之谏,也不是国计民生之谏,而是谶纬学和风水术。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年(1102年),中书舍人范致虚看到京城以屠狗为业者甚众,觉得事关重大,该提个建议。他向宋徽宗上书说:“十二宫神(生肖),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

  • 为何武则天没给李世民生孩子为李治生了6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武则天可比汉武帝、秦始皇、康熙、乾隆等这些皇帝要出名多了,也是电视荧屏上的“宠儿”,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堪称传奇,从身份卑微的五品才人一直到权倾朝野的帝王,统治了大唐数十年,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武则天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13年时间里没有生育一儿一女,但是当嫁给了李世民

  • 2、武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举

    唐代的科举制度进入成熟期,常科主要有明经、进士等科,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制科。另外,又有武举,武举创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武则天创设武举的原因,一是笼络习武之人,扩大支持者的层面,这和他增加进士科录取名额等做法的目的是一致的;二是便于选拔武将,当时唐朝内部不时有针对武则天的反叛活动,西部吐蕃等

  • 长孙无忌为什么要杀李世民的亲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孙

    长孙无忌在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储的时候,认为谁继承皇帝位都是他妹妹文德皇后的亲儿子。谁争赢了,他都是天子元舅,所以长孙无忌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被贬,李世民想立李恪为太子。李恪是炀帝女杨氏所生,不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这下子长孙无忌坐不住了,赶紧去找文德皇后的小儿子晋王李

  • 皇帝被迫让位,竟然还让出了盛世皇朝,儿子也是一个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也是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几乎可以为所欲为,若不是出于无奈,谁都不想把皇位主动让给他人,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子。有一位皇帝,是开国之君,却在儿子的逼迫下,禅位于他,此皇帝就是唐高祖李渊。李渊(566年-635年),陇西成纪人,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本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就袭封唐国公,与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最强武将为何没有参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将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

  • 唐代中州乡村社会保障 一、乡村养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州

    “社会保障”译自英文socialsecurity,又译为“社会安全”,它是现代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对因年老、疾病、贫困、失业、灾害等而陷入生活困难的一部分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没有这样的一种制度,对社会成员种

  • 她先后嫁了六位帝王,这个女人究竟有什么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有什么

    古人说命犯桃花,但萧皇后这桃花犯的有点绝了。历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萧美娘,萧梁王朝的公主,因为命运,一出生就流落乡间,直到九岁的

  • 唐代中州交通运输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州

    唐代中州地区水陆交通皆为发达,各州、县之间均有道路相通,以洛阳为中心,形成巨大的交通网,其中洛阳至开封线构成交通网的主轴,再由开封分出两条重要的道路:向东南是开封至泗州线,向东北是开封至登州线;洛阳至滑州、怀州、邓州、唐州、光州等线也是这个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谈水路交通。唐代中州水路交通首数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