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节 再围辽东

第二节 再围辽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85 更新时间:2024/1/16 3:50:44

贞观十九年(645)三月底,大将李世□兵发柳城(今辽宁朝阳),但却大造声势,假装要从怀远镇(今辽宁北宁附近)渡辽水,因此高丽将重兵放在了怀远,此时李世□出其不意,到达柳城后迅速北进,经甬道通定(今辽宁新民)进发,在高丽意想不到的地方渡过了辽水,使得高丽依仗的辽水屏障失去了作用。李世□这招声东击西其实也是逼不得已,高丽在边境上大修长城,如果正面行军,那么唯一可走的道路便是辽东那着名的沼泽区,而高丽对这一地区严密设防,李世□的先头部队人数不多,正面硬碰显然不行,所以只能绕道。唐军渡过辽水的消息传到高丽后,举国震惊,城邑均闭门自守,不敢出击。四月五日,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李道宗将兵数千人抵达新城(抚顺北关山城),帐下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余骑直压城门,城中军民惊恐骚乱,不敢抵抗。营州都督张俭以胡兵为前锋,向建安城(今辽宁盖州青石岭)进发,途中击败了前来迎战的高丽兵众,歼敌数千。

四月十五日,李世□和李道宗率唐军主力从西、北两面进攻盖牟城。经过激战,李世□部率先攻入城中,俘获高丽两万余口,缴获粮饷十余万石。此次的攻城得手唐军缴获了极多后勤粮草,这使得唐军几乎不必再从国内继续运送多少粮食,使得本来就不繁重的唐军后勤负担进一步的减轻,也使得唐军在辽东有了一个据点。我们从打下盖牟城后的缴获也能看出高丽人依托要塞、长期据守的战略思想是多么根深蒂固。当时一个成年男子一年能够消耗的粮食平均是七石,十万石的粮食几乎够城中的军民整整一年的消耗,而中原军队想要在辽东的环境下做到长期围城显然任务极其艰巨,高丽人在经过了长期的经营之后,在这个方面显然进行了非常周全的准备。

接着,李世□又麾军北上,向辽东城进发。这时,唐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所率水军从东莱(今山东莱州)渡海,袭击卑沙城。该城依山而建,四面险峻,唯西门可以攀登。唐军前锋程名振引兵深夜抵达城下,副总管王度身先士卒,率兵冒死登城。五月二日,攻拔其城,俘城内男女八千余口。大总管张亮又分遣总管丘孝忠等耀兵于鸭禄水,骚扰高丽都城平壤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

贞观十九年五月初,李世□和李道宗率前锋部队四千余骑抵达辽东城下。五月初八,泉盖苏文派步骑四万援助辽东守军。这时,唐军诸将都觉得敌众我寡,因此,主张深沟高垒,等主力部队全部集结以后,再行出击。唯副总管李道宗认为应乘敌军援兵“远来疲顿”之时,主动迎战,“击之必败”。李世□表示赞同,此时部将果毅都尉马文举也主动请战,面对十倍之敌,他在阵前豪气干云,长喝道:“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策马向敌阵冲击,所向披靡。由此两军于辽东城下大战。高丽军遭到马文举突击之后组织力量反击,行军总管张君□部遇到高丽优势兵力的反击,抵挡不住,向后退却,唐军局势上陷入不利。李道宗见到张君□部陷入混乱,立刻亲自前往指挥,在收集散卒之后,策马登高远望,看到高丽军阵已经被马文举搅乱,于是率骁骑乘隙冲入,左右出入,势不可当,使得高丽军阵更为混乱。李世□率众于其后冲突,高丽军终于崩溃,被歼一千余人。

五月十日,唐太宗亲率六军经北平(今河北卢龙)、辽泽(今辽宁北镇与辽中之间泽地)渡过辽水,此时太宗遇到的难题与隋炀帝一模一样,是时辽泽泥淖二百余里,人马不可通,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大军才勉强得过,此时的辽泽上面还浮有很多当年隋军将士的遗骨,太宗当时就命人将之收敛埋葬。渡过辽水之后太宗下令毁去桥梁,以此向士卒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太宗留大军于马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亲自率领数百骑驰至辽东城下,对李道宗慰劳赏赐,越级晋升马文举为中郎将,并奖励了有功将士,处斩了临阵退却的总管张君□。

辽东城对于唐军有特别的意义,炀帝三征,均止步于辽东城,因此对于唐军来说辽东城是必须越过的一道坎。击退了高丽援军以后,李世□当即指挥唐军将士“负土填堑”,准备向辽东城发起进攻。唐太宗也在马上负土递送,于是,随从官员一起与将士负土致于城下。不几日,城下沟堑俱被填满。接着,李世□下令先用抛车攻城。该攻城抛车体积庞大,可将重达三百余斤的巨石抛出一里之外,所至皆摧,高丽守军十分惧怕。为了防御巨石袭击,守军用巨木在城上建筑遮挡的战楼,并用粗大的绳索结网企图拦截飞石,但仍被抛车所发的巨石击溃。随后唐军又用撞车摧毁了辽东主城左近的所有副楼。就这样,唐军接连攻城二十多天,昼夜不息。

李世□与张俭等率领骁锐与契丹等少数民族兵一起,攻辽东城南。李道宗和张士贵等攻辽东城西,李宏基等率兵填其壕堑,唐太宗亦率所统六军相助,将辽东城包围了数十百重,水泄不通,鼓噪之声,震天动地。五月十七日,南风劲吹,唐太宗以火弩齐射,点燃了西南城楼,大火燃及城中住宅,火光冲天,接着下令精锐士卒登上冲竿之顶,一举登上城墙。高丽守军举大盾以短兵反冲击,企图夺回城墙,唐军以长矛列阵下击,后面的唐军在城墙上以□石奋力下砸,高丽军终于抵挡不住,被歼一万余人,俘虏高丽军一万余人,俘获城中男女四万余口,获得粮食五十万石。唐太宗遂以辽东城置辽州,并举烽火入塞,向太子所居定州通告捷报。

标签: 辽东

更多文章

  • 揭秘隋朝开国功臣 开隋九老的人生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朝

    忠孝王伍建章、大元帅高颎、靠山王杨林、上柱国贺若弼、大都督鱼俱罗、昌平王邱瑞、上柱国韩擒虎、双枪将定彦平、越王杨素开隋九老的下场分别是:忠孝王伍建章:晋王杨广夺权,害兄图嫂,欺娘戏妹,登基为帝,满朝文物大臣皆不敢言语,唯独伍建章在杨广登基当天,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上殿骂君,杨广震怒,下令将伍建章敲

  • 隋末着名军阀刘武周 李世民打败的第二支精锐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军阀

    李渊建立唐朝后,面对的第一位挑战者,是拥有最精锐骑兵的薛举,而对抗薛举的,是李渊最出色的儿子李世民。第一次接触,李世民被薛举率领的骑兵突袭,全军覆没,行军总管也被俘虏了仨,狼狈逃回长安后,面对随时可能闯进长安的薛举父子,李渊做好了最坏的准备,然而薛举却意外的,死了没了薛举,李渊在怂恿李轨的同时,再次

  • 大兴城的特征是什么样的?对后世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兴城

    宇候在设计城时、非常重视用高大建筑物控制城市的制高点。他把皇城、宫城和重要寺庙都放在六道高坡上,一方面体现皇权、政权、神权的至高无上。另一方面可确保都城。特别是皇宫的安全一同时也使都城的建筑错落有致,立体层次更加分明,气势更加宏伟壮观。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居城北部正中,是皇帝及皇族居

  • 历史上真正的和尚皇帝,建国建的挺快的,亡的也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和尚皇帝,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朱元璋。朱元璋农村放牛娃出身,后来因为活不下去了,就出家当了和尚。当和尚期间,朱元璋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早已不是当年的放牛娃。后来他还俗参加起义军,最终凭自己的能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统一中国。朱元璋当过和尚的事迹广为人知,以至于大家说起和尚皇帝,第一个想到的

  • 杨业公的远交近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远交近攻

    杨坚篡夺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但他的野心不仅仅是北方地区的统一,而是全国的一统,于是新生的隋朝在杨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仇敌忾,革除弊政,发展生产,精兵简政,整顿军队,准备完成统一大业。当时的隋朝,疆域大体为长江以北,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拥有1100余个县、2900余万人口。北齐已经被北周

  • 历史上最悲惨的和亲公主:千金公主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公主

    宇文氏取代西魏并于公元557年建立北周政权,与北齐为争夺黄河流域的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在这样战乱的国情下千金公主出生了,她是北周武帝的侄女,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幼时的千金公主生活是富贵安逸的,宇文招喜欢写诗作文,公主自小聪明机敏,受父亲的影响,也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诗和好字,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才女。

  • 这和尚有点牛,起义造反娶尼姑当皇后,国号“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国号

    隋后期,荒淫无道,天下大怨。后因为李渊醉酒睡了李广的两个妃子,便起兵谋反,天下大乱,各地英豪积极响应起义。仅仅不到一年时间李渊便攻破长安,建立唐朝。可是在各地起义将领中却偏偏有一位身份非常不一般的和尚,那就是怀戎县的僧人——高昙晟与朱元璋相比,这位可是真真正正的僧人,吃斋念佛,发扬佛法,但是却与朱元

  • 《独孤天下》独孤伽罗怎么嫁给隋文帝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独孤

    隋文帝怕老婆吗?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有名的怕老婆。据史料记载,杨隋文帝为何怕老婆坚一生就一个皇后——独孤伽罗。五个儿子全都是她一人所生。独孤皇后生性嫉妒心极强,是有名的母老虎,妻管严。可就是这么母老虎,隋文帝杨坚却对她是言听计从,甘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终生和独孤皇后为伴,不染其他女色,因此

  • 隋末农民起义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农民起义

    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武装起义。隋末农民起义是爆发在7世纪初隋末推翻隋统治者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隋炀帝大业七

  • 声色犬马——朝欢暮乐只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朝欢暮乐

    萧妃即后来的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着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13岁做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了隋炀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