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十讲》作者:王海燕

《唐朝十讲》作者:王海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63 更新时间:2024/1/14 13:08:42

唐朝十讲

《唐朝十讲》导言

第一章逐鹿:唐朝开国的历史博弈

第二章唐太宗:开创盛世的圣君

第三章开元盛世:古代中国的巅峰

第四章藩镇:唐朝历史的断面

第五章江山美人,千古英雄竞折腰

第六章政治权谋与官场文化

第七章用人之策与政治斗争

第八章大唐英雄时代

第九章大唐文明的辐射

第十章唐诗里的唐朝

导言

唐朝千古诗话里的绝唱盛极而衰的王朝

王朝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一个春天走向另一个春天,从一个起点迈向另一个起点。唐朝气度恢弘,盛极的时候就像醉眼的杜鹃,透着喧腾和繁荣。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唐朝时期,文化异常灿烂夺目,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等领域成果辉煌。另外,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民间生活多姿多彩,都使得唐朝呈现出高度的文明气象。

唐朝的强盛不仅在于其在经济和军备上的强盛,也在于其开放性和对文化的包容上。在这方面,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上,是没有一个朝代能和唐朝相比的。正是唐的开放性和对文化的包容,造就了盛唐气象,使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

历史运动本身潜藏着某种轮回往复,每一轮都因盛极而衰退,因灿烂而显得短暂。无比辉煌的开元盛世只持续了二十几年便匆匆收场,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

安史之乱是唐朝盛衰易势、治乱更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使大唐王朝从如日中天的巅峰上一下跌入谷底,从此犹如残阳晚照,江河日下。这一事件直接改变了整个大唐王朝历史命运。

可以说,唐朝的衰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唐初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趋于弱化,地方拥有权力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地增强,终于形成了唐后期藩镇林立、叛乱频仍的局面。

藩镇几乎可以说是代表着唐朝特色的一种历史现象,它就像是唐朝的一颗毒瘤,像是唐末的一个梦魇。藩镇本是唐玄宗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解决当时社会危机和边疆危机所使用的有效“武器”。但他没有想到,藩镇割据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他打造的这个“武器”最终成为颠覆大唐王朝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国与守国的逻辑开国难,守护一个国家,使它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保持繁荣昌盛则更难。在历史对局的博弈中,进退是谋略,攻守是战局。场场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在历史的博弈与纷争夺斗中,李渊成了最后的赢家。对于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李渊而言,这似乎只是策划一场战争,并不是什么难事。

唐朝建立之初,身处弱势地位的秦王李世民通过政变的方式除掉了太子李建成,软禁了皇帝李渊,成功地登上了皇位。虽然他取得皇权的方式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即位后的李世民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任贤任能、从谏如流、恭俭节用、宽厚爱民,终于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唐王朝走向强盛的顶峰奠定了基础。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守国者,是一位初创盛世的圣君。

作为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武则天统治之初采取过一些极端的措施,引起了一些混乱。但是历史表明,她的许多“铁血政策”是成功的,唐朝社会在她的统治下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玄宗可谓是独步古今的一位君主。他的一生充满离奇色彩,伟大与渺小融于一体,雄健与软弱集于一身,光荣与耻辱凝于一个。他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盛世,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开元之治”。然而清明与昏暗共存,开化与愚昧齐观。众多社会问题也从他这里开始爆发,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将盛世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唐朝也从此一蹶不振。

唐肃宗时期,叛乱终于被平定下去,政权逐步趋于稳固。肃宗为了犒赏有功将士,便把河北之地分别交给各将帅治理,从此又种下新的祸根。愈演愈烈的藩镇割据,终于使唐朝统治分崩离析,将大唐王朝变成无法重现的历史。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纵然出现了唐太宗、唐玄宗这样的贤明君主,唐朝终于没有摆脱“开国难,守国更难”的逻辑命运。一场喧嚣之后,一切盛衰荣辱也都烟消云散。社会就是以螺旋上升的模式发展进步的,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往复更替,人类才有可能不断地积累经验,获得无穷的智慧。

高度发达的文明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王朝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唐诗记录了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社会生活。

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

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唐诗以它恒久的魅力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夺目的瑰宝。

唐代诗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除中外驰名的大师外,在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诗人,有数十位之多。唐诗一直深得人们的喜爱。唐诗的巨大魅力,吸引着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去反复吟诵。

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多元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儒、释、道在这时都得到了空前的交流与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突破了儒家传统积淀的束缚,变得空前的自由。

纳百川之水,成涛涛之海。正是因为唐代融合了当时的文化精髓,才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唐朝人虚怀若谷的气魄,反映了唐代对于自身文化的强烈自信,以及汉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成熟,稳定和强大的内在力量。

余秋雨在参观莫高窟时有此感慨:“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又喷得一点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如此瑰丽的色流,而依能指挥若定。”

唐朝对后世影响最深,意义最重要的就在于其广博精深的文化精神。岁月的年轮已烟没了历史的痕迹,抹不掉的是已筑就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变迁,唐王朝所独具的魅力却日渐凸现出来,成为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骄傲和梦中的天堂。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传奇中受佛、道观影响的人格理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道观

    宗教以其扶世助化、劝善化俗的伦理训诫沟通了神圣和世俗,道德实践被赋予宗教意义,由对至上神的敬畏而融入社会心理,成为宗教的制约和祈望。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伦纲常以儒家伦理为主导,道教和佛教摒弃了道家和原始佛教的超然于世俗、义利俱轻的超道德,吸收融纳儒家伦理观念并将之神圣化,伦理劝诫较之儒家道德教

  • 李世民曾经弑兄逼父 竟然连弟媳妇都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弟媳

    在史书上记载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名伟大的君主,唐王朝在他的统治下征服四裔,国力强盛,贞观之治更是后代皇帝治世的楷模。少数民族更称其为天可汗,然而在圣名之下却有着不光彩的一面,今天就一一到来。首先唐太宗也是个男人也犯古代皇帝的通病-好色,唐太宗在登基之前发动了着名的玄武门之变,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然后玄

  • 唐朝后宫内侍省的设置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内侍

    (一)历史渊源宦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中国有,在古代世界的一些国家中也都曾经出现过,如古代的西亚细亚诸国,欧洲的希腊、罗马,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中也都有存在的迹象。但是就其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制度之严密,则非中国莫属。关于中国宦官的产生时间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大约在夏商时期,中

  • 武则天被李世民冷落12年?当了12年的才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当了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分,还是个才人。这足以阐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倾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终身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

  • 苏定方简介:保郡安民御寇靖边 奔袭都曼登城百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靖边

    苏定方(592~667),唐初名将。冀州武邑(今河北东南部)人。父苏邕。历任匡道府折中、左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等职。谥号“庄”。早年曾参加反隋义军,唐朝建立后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对西部侵扰唐朝的少数民族匈奴进行多次打击,有力地巩固了唐朝边境的安全。后又指挥大军参加平定百济的战

  • 揭秘:李世民怎样设计“一夜情”逼父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夜

    两个美女扶李渊去睡,李渊稀里糊涂地与两个美女上了床。待醒来后闻见一阵异香,他十分惊奇,再一看原来是身边的两个美女在被子里陪着。大官儿李渊根本不敢造反。作为一个自幼在军旅中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中充满了坚毅、果敢和叛逆,他反观自己的父亲,的确,父亲在避祸,在韬光养晦,但绝不会扯旗造反。为此他决定不再等待

  • 突厥入侵唐朝:李唐初创李世民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突厥

    突厥是唐朝北部边境一个十分厉害的对手,颉利可汗是突厥启民可汗的第三个儿子,李渊入长安的时候,薛举派人与颉利可汗连结,准备共图李唐。说实话在李唐初创时,最厉害的劲敌非薛举莫属。李世民都差点被薛举擒获,幸亏跑得快。要不是薛举死得早,李唐能不能在长安立足都是问题。可见所谓天命有归这话,还真不能不信。李渊一

  • 你知道《唐六典》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你知道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敕撰《唐六典》,盖据《周礼》天官掌建邦之“六典”,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取贞观六年所定官令,分三师(公)、三省、九寺、五监、十二卫等职司、官佐、品秩,编而注之。至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以李林甫领衔进呈,实出于张九龄等之手,共3

  • 唐朝“昆仑奴”真实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唐朝长安(今西安)城,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人士,其中也有不少来自非洲的黑人朋友。正在湖南博物馆展览的《走向盛唐》珍品文化展中,两个唐朝黑人陶俑,向观众传递了他们参与建设盛唐文明的信息。这两个黑人陶俑是从西安市南郊唐墓中出土的,高14.5厘米,头发卷曲成螺旋状,厚嘴唇,憨态可掬。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

  • 唐朝名将薛仁贵简介:治军不严,纵兵掳掠 名将也有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名将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从贞观十八年(644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