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传奇中受佛、道观影响的社会理想

唐传奇中受佛、道观影响的社会理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41 更新时间:2023/12/29 4:43:41

作为中国政治、文化思想核心的儒家向往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状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这种理想世界,在佛教典籍和道教经典、游仙文化中也可见到。

一、唐传奇与净土信仰

佛教以涅槃为最高追求,涅槃的原始含义是圆寂,不再有痛苦,不再有烦恼。这一含义的积极扩展,就形成佛教特有的社会(政治)理想。“他方净土”为中国佛教确立了一个经过每个人努力可望真实实现的理想王国。在这种国土上,人际平等,不悉吃穿,无有刀兵、盗匪和牢狱,一片太平。这种国土又大都是珠宝庄严,自然豪华。后来得到发展而且影响巨大的,是西方净土崇拜,其结社于东晋慧远的“白莲社”,到东魏·昙鸾、唐·善导等而创净土宗。

弥勒净土有下生净土和上生净土。弥勒菩萨下生之处即阎浮提,当阎浮提(人类生活的世界)成为环境优美,安乐富足,健康长寿,由转轮王掌权而没有战争牢狱的理想世界(下生净土),则弥勒将降生于此:

是时有一大城,名翅头末,长十二由旬,广七旬,端严殊妙,庄严清净,福德之人交满其中,以福德人故,丰乐安稳。其城七宝,上有楼阁,户牖轩窗,皆是众宝,真珠罗网,弥覆其上,街巷道陌,广十二里,扫洒清净……

时世安乐,无有怨贼劫窍之患,城邑聚落无闭门者,亦无衰恼,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调伏诸根,语言谦逊……

据另一译本下生经云: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将来久远于此国界,当有城名鸡头,东在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丰熟,人民炽盛,街巷成行……尔时时气和适,四时顺节,人身之中,无有百八之患,贪欲瞋恚愚痴大不殷勤,人心均平,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言辞一类,无有差别……

此地虽并非佛国净土,但物产丰美,人心均平,无有百八之患,却也寄予了人们的社会理想。

中国佛教推崇大乘“菩萨行”。菩萨行建立在普度一切众生、共构佛国净土的宏愿上。所谓“我国中人民不住止尽般泥洹”,“我不作佛”,“我当为十方人作桥,令悉蹈我上度去”。菩萨行的内在精神是“慈”与“悲”,所谓“慈育人物,悲愍群邪”。“慈”义与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接近,“悲”义通于孟子的“恻隐之心”,而把这一切为了众生作为菩萨行的出发点,亦与儒家的“民本”、“民贵”相似。这样,菩萨胸怀与儒家的人性观念联结起来,佛教也就将由主要对个人向善心的伦理关注转向了治国、救世的政治理想。

将大乘菩萨行与孔孟儒学密切结合起来,并试图用以治国救世的,当首推三国吴·康僧会。他编译的《六度集经》分章介绍作为菩萨行的基本内容六波罗蜜,但却以“仁”贯通,“诸佛以仁为三界上宝”,提出“以佛明法,正心治国”,提出为君不仁,则臣民背离,并以因果报应说作为抑制当政者暴虐的手段。其设想的国度是行仁道,四境宁静,盗贼都息,五谷成熟,民无饥寒,干戈戢藏,囹圄尽毁。

佛教亦常宣讲公允,《董慎》记董慎被召入冥,荐张审通判案事:

隋大业元年,兖佐史董慎,性公直,明法理。自都督以下,用法有不直,必起犯颜而谏之。虽加削责,亦不惧,必俟刑正而后退。尝因事暇偶归家,出州门,逢一黄衣使者曰:“太山府君呼君为录事,知之乎?”因出怀中牒示慎。牒曰:“董慎名称茂实,案牍精练,将分疑狱,必俟良能,权差知右曹录事者。”印处分明,及后署曰倨。慎谓使者曰:“府君呼我,岂有不行,然不识府君名谓何?”使者曰:“录事勿言,到府即知矣。”因持大布囊,内慎于中,负之趋出兖州郭,致囊于路左,汲水为泥,封慎两目。

慎目既无所睹,都不知经过远近,忽闻大唱曰:“范慎追董慎到。”使者曰:“诺。”趋入。府君曰:“所追录事,今复何在?”使者曰:“冥司幽秘,恐或漏泄,向请左曹匿影布囊盛之。”府君大笑曰:“使一范慎追一董慎,取左曹布囊盛一右曹录事,可谓能防慎矣。”便令写出,抉去目泥,便赐青缣衣、鱼须笏、豹皮靴,文甚斑驳。邀登副阶,命左右取榻令坐,曰:“籍君公正,故有是请。今有闽州司马令狐寔等六人,置无间狱,承天曹符,以寔是太元夫人三等亲,准令式递减三等。昨罪人程翥一百二十人引例,喧讼纷纭,不可止谒。已具名申天曹。天曹以为罚疑惟轻,亦令量减二等。余恐后人引例多矣,君谓宜如何?”慎曰:“夫水照妍蚩而人不怒者,以其至清无情,况于天地刑法,岂宜恩贷奸慝。然慎一胥吏尔,素无文字,虽知不可,终语无条贯。常州府秀才张审通,辞彩隽拔,足得备君管记。”府君令帖召。

俄顷审通至,曰:“此易耳,君当判以状申。”府君曰:“尹善为我辞。”即补充左曹录事,仍赐衣服如董慎,各给一玄狐,每出即乘之。审通判曰:“天本无私,法宜画一,苟从恩贷,是恣奸行。令狐寔前命减刑,已同私请;程翥后申簿诉,且异罪疑。倘开递减之科,实失公家之论。请依前付无间狱,仍录状申天曹者。”即有黄衫人持状而往。少顷,复持天符曰:“所申文状,多起异端。奉主之宜,但合遵守。周礼八议,一曰议亲,又元化匮中释冲符,亦曰无不亲。是则典章昭然,有何不可。岂可使太元功德,不能庇三等之亲。仍敢愆违,须有惩谪。府君可罚不紫衣六十甲子,余依前处分者。”府君大怒审通曰:“君为情辞,使我受谴。”即命左右取方寸肉塞却一耳,遂无闻。审通诉曰:“乞更为判申,不允,则甘罪再罚。”府君曰:“君为我去罪,即更与君耳。”审通又判曰:“天大地大,本以无亲;若使奉主,何由得一?苟欲因情变法,实将生伪丧真。太古以前,人犹至朴,中古之降,方闻各亲。岂可使太古育物之心,生仲尼观蜡之叹。无不亲,是非公也,何必引之。请宽逆耳之辜,敢荐沃心之药。庶其阅实,用得平均。令狐寔等并请依正法。仍录状申天曹者。”黄衣人又持往,须臾又有天符来曰:“再省所申,甚为允当。府君可加六天副正使,令狐寔、程翥等并正法处置者。”使君悦,即谓审通曰:“非君不可以正此狱。”因命左右割下耳中肉,令一小儿擘之为一耳,安于审通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何如?”又谓慎曰:“甚赖君荐贤以成我美,然不可久留君,当寿一年相报耳。君兼本寿,得二十一年矣。”即促送归家。

使者复以泥封二人,布囊各送至宅,欻如写出,而顾问妻子,妻子云:“君亡精魂已十余日矣。”慎自此果二十一年而卒。审通数日额角痒,遂踊出一耳,通前三耳,而踊出者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亦呼为鸡冠秀才者。慎初见府君称邻,后方知倨乃邻家也。

所述虽为冥界案断,然对司法公正的推扬亦显示出人世的理想,类于《太平经》所宣扬之公允思想。

至晋宋之际,《大般涅槃经》译出,在肯定“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同时,提出了“常、乐、我、净,乃得名大涅槃也”,改造了此前的涅槃观念,为佛教的最高理想以尽善美的规定,将佛教理想推向了一个至高至上的境界。“常”指主体的永恒不灭,“乐”指主体的快乐幸福,“我”指主体的实在性和自由,“净”指道德高尚,此“涅槃四德”蕴藏于众生的本性中,只要将其实现,那就是佛,就是佛的世界。

紧随着涅槃学而发展起来的是唯识学。在确立佛教理想方面,唯识经论看重的不是信仰的念力,而是理性的思考。它的理论和实践,都不强调离开现世,别建他乡佛土或未来净土,而是“转世而出世”,即所谓“转依”。

从终极的目标上说,转依是“由转色等五蕴依故得五自在”。此“五蕴”是世间众生所依,亦即人身的别称;佛教修持的目的,不是永断“五蕴”,消灭人身,而是即此人生中断灭罪业,转起无罪的“五蕴”,使色受想行识均得自在,从而人身即转为“法身”,达到绝对自由。此种“转依”,“是有是常是乐”所以亦与“大涅槃”的概念同义。实现“转依”的根本途径,是转变第八阿赖耶识“种子”,即名相习气,使其由染转净,由迷转悟,获得完全的解脱。这是一种思想习惯的深刻转变,与人生的实际改善是并行的;而个人的善净,又会影响他人善净。最终,一切众生都善净了,净土自然也就实现了。

般若空观的净土思想,后来丰富成为“唯心净土”一支。据《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的概括,它有两个主要观点:“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即把净化众生包括调教众生、饶益众生,满足众生的不同愿望等,作为建造佛土的惟一依据;“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据此,净土的实现,全在于净心。净土即是净心。净心净土的这种主张,在《维摩诘经》中有两种解释:只改变众生对现实世界的观念和情感,而不是改变现实世界本身;将“净心”当作道德化过程,通过个人的道德化,实现全世界的道德化。

二、唐传奇与神仙信仰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内容相当庞杂,从其所表现的主题而言,最突出的特点即是对道家“原始乐园”的继承和发展。

在以老庄为代表的早期道家那里,理想的“仙境世界”只是存在于原始社会,在《太平经》中,则被发展为可以在现实世界实现的理想社会。《太平经》认为存在一种名为“太平气”的气,这种气具有公正无私、平均博爱的性质。《太平经》卷四八:

太者,大也。乃言其积大行如天,凡事大也,无复大于天者也。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气者,乃言天气悦喜下生,地气顺喜上养;气之法行于天下地生,阴阳相得,交而为和,与中和气三合,共养凡物,三气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太者,大也;平者,正也;气者,主养以通和也;得此心治,太平而和,且大正也。

如果一个社会盛行“太平气”,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公正安宁快乐和谐的社会:

颂声作矣,万物长安矣,百姓无言矣,邪文悉自去矣,天病除矣,地病亡矣,帝王游矣,阴阳悦矣,邪气藏矣,盗贼断绝矣,中国兴盛矣,称上三皇矣,夷狄却矣,万物茂盛矣,天下幸甚矣,皆称万岁矣。

《太平经》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突出了和谐、公允、平安的特征:

《太平经钞》丙部中说:“大顺天地,合阴阳,男女无冤结者,致时雨隆,二气和,地生万物,帝王之道治立致太平”,“得天地之欢心,以调阴阳,使灾异尽除,帝王老寿,治致天平”。《太平经钞》乙部中说:“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这些说法表明,《太平经》所理解的太平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和谐”在《太平经》中主要指万事万物均以自己应有的状态存在,相互间发生联系,而不冲突。《太平经》卷五三《分别四治法》中说:“天以安平为欢,无疾病,以上平为喜,故使人民皆静而无恶声,不战斗也。各居其所,则无病而说喜,则天言而不妄语也。”又卷一一四《大寿诫》中说:“是天使奉职之神,调和平均,使各从其原,不夺其所安。”

和谐是惟承认差别的存在为前提的。春秋时代有和同之辩,《国语·祁语》记载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管子·白心》中说:“人不倡不和。”可见,“和”的本义即指不同东西之间的配合与调协。《太平经》对太平社会“和谐”特征的理解,是以承认社会差别,肯定尊卑等级制度为前提的。在《太平经》看来,社会由君、臣、民构成,君、臣、民地位不同,尊卑有别。《经部》癸部《救四海优劣诀》云:“天生人凡有三等:第一天生,第二地生,第三人种类。受命天者为人君,受命地者为人臣,受命人者为民”,用天、地、人之分来说明人的等级尊卑。君与天相应,是天的意志的体现,故为至尊;臣与地相应,是君之助手,故次之;民与人相应,故为卑。《太平经》还常以家庭成员之关系与社会等级关系相类比,以明君、臣、民之名分,如卷四八《三合相通诀》中说:“君为父,像天;臣为母,像地;民为子,像和。……男者,君也;女者,臣也;子者,民也。”

标签: 道观

更多文章

  • 佳丽三千都夺不走李世民的心他最爱的女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佳丽

    在中国古代的唐朝,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他开创的贞观之治,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成功套用今天的一句话也不失恰当: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就是古代贤后的代表。据记载,长孙皇后自幼妩媚活泼,优雅、大气、可爱,深受唐太宗的喜爱。对于长孙皇后而言,大家最熟悉的故

  • 揭秘与李世民相敬如宾的皇后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相敬如宾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新任继承者,即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共享年五十二岁。李世民在青年时期就跟随父亲李渊从军,曾经率领军队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后来,父亲李渊带兵起义,李世民帮助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封他为尚书令等职。后来,晋升为秦

  • 李世民的疯狂私生活:竟想立弟媳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弟媳

    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政治和私生活是两码事,他并没有因为私生活影响了政治建树。李世民好色,性功能也很强大,这一点,可以从他生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的战绩上略见一斑。《旧唐书》所载“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恒山王承乾、濮王泰,杨妃生吴王恪、蜀王愔,阴妃生庶人祐,燕妃生越王贞、江王嚣,

  • 李世民最大缺点,比逼父亲退位还严重,带坏所有唐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的上位之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历史上,李建成也并非是在电视剧里那样的不堪大用,而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在那种情况下,李建成为长子,如果不出意外,李建成就是下一个皇帝,而李世民只能当秦王了。在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没有像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轻松愉快地就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给拿下,相反的是,当时战况

  • 李世民不为人知的一面 唯独偏爱自己第九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隋文帝是一个偏心的父亲,他特别偏爱自己的小儿子,一切严父与君王的规则在他小儿子哪里都形同虚设。无独有偶,在唐朝也有一个溺爱孩子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唐太宗,他偏爱自己的第九个儿子李治。李治虽然排行老九,但他在嫡系中排名第三,在他大哥和二哥相继被废后,他成了大唐王朝的接班人。李治一出生就受到了唐

  • 13、穆宗李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穆宗李恒(795~824),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生于大明宫别殿。初名宥,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元和五年三月,领彰义军节度大使。元和六年闰十二月,太子李宁去世。元和七年十月,李宥被册为皇太子,改名恒。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崩,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与宦官马进潭

  • 【唐朝?咸安公主】出塞和亲嫁四夫 客死回纥葬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每一位远嫁外番的汉族公主,除了要担负起朝廷赋予的安邦重任外,还必须要经受住异国风俗的挑战。身体要被几个男人们轮番占有的规矩,可不是能够欣然接受的。唐朝的咸安公主也先后嫁给了四任回纥可汗;不过,前三任丈夫是亲祖孙三代,最后一任是以前的臣属。这份离奇的婚姻经历,在中国和亲史上可以说是绝

  • 她身高有一米九?别样风采迷倒李世民娶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一米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着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也都是高

  • 武则天跟了李世民十三年 为啥没能生出一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没能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早就写过,但是还有人不明白,老问我,我再说一遍。说这个问题之前讲讲关于武则天影视的良心剧,小编首推范爷的《武媚娘传奇》。这部剧的长处并非所谓还原唐人穿露胸装,而是用最大篇幅讲了李世民和武媚娘的一段情。后世历史为尊者讳,将这段情抹杀了。而在当时,李治和武媚娘两位当事人为了自己二人能够名

  • 中国几千年来偏冷的历史知识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几个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刘邦的元配——汉高后吕雉。2:辽太宗耶律德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木乃伊皇帝。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南征灭晋后,在返程途中病死。文武大臣为了防止其尸体腐烂,就仿效牛羊羓的做法,将耶律德光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谓之“”帝羓“”。3:明朝大奸臣严嵩,刚步入仕途时,非但不是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