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南方割据的社会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隋灭陈后,在江南推行种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强化国家权力,压制豪门大族的势力,对豪门大族动辄便绳之以法;推行户口制度,用利益手段诱使依附于豪门大族的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是和私家地主争夺劳动力,给豪门大族的利益带来了威胁。豪门大族不甘宰割,于是他们散布种种流言,弄得人心惶惶,最后,豪门大族干脆进行武力割据,起兵造反。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越州(治所会稽,即今浙江绍兴市)人高智慧、苏州(治所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人沈玄忄会举兵反隋,攻陷州县。陈国故境,许多地方都举起了反隋的旗帜。当时,“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而食之”。反叛者自封官职,势大者自封为天子,势小者自封为都督。在这种形势下,隋文帝杨坚为了镇压那些反隋的武装集团,即命杨广坐镇扬州平叛,具体军事行动由内史令杨素负责。
杨素率领舟师从杨子津(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瓜州对岸,古为江滨津要)渡江,首先攻击沈玄忄会部将朱莫门所部于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得手后,转而进攻沈玄忄会所部,沈玄忄会败走,为杨素所擒。高智慧当时据浙江(今浙江富春江)东岸为营。隋军来获儿向杨素献计说:“吴地之人轻装上阵,他们从小生活在水边,利器就是舟楫,我们不要和他发生舟战,大帅宜沿江布阵,严整以待,吸引其兵力。我以奇兵暗中渡江,深入敌后,毁了他们的军营,他们就会退无归路,进无退路,必然溃败。”
杨素以为言之有理,便依计而行。来获儿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袭破敌军大营,并因风纵火,烟焰一时遮天蔽日。高智慧军看到后方大营火光冲天,十分恐惧。杨素便乘机挥师大进,很快就将高智慧军打败。高智慧兵败后逃亡入海,杨素指挥大军追到海曲(今杭洲湾),此后一方面自率主力追击高智慧,高智慧由海路逃往泉州,投奔了另一支叛军王国庆。
另一方面,杨素又派史万岁率众两千,自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县)跨岭越海,转战千里之外,深入叛军腹地打击敌人以配合杨素主力军的行动。史万岁部攻破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战千余里,十旬没有音讯,远近的人都以为史万岁已经战死了。史万岁也为与杨素失去联系而焦急不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他把转战情况写了份报告一类的文书,放置在竹筒中,浮之于水,使其漂流而下。下游的人意外得到这个竹筒,便送交给杨素。杨素打开竹筒一看,内情尽知,十分称赞史万岁的聪明才智,并把这个情况报告给隋文帝,文帝也赞叹不已,即赐史万岁家钱十万。
再说高智慧逃到泉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福州市)王国庆处所时,自以为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虽闻隋军大至,也不预先防备。杨素率水军从海上冲杀过来,王国庆只得仓皇弃州而逃,余众或散入海岛,或据守溪洞。杨素分遣诸将,水陆追捕,并密令人诱降王国庆,要他送高智慧将功抵罪。王国庆果然捆着高智慧来请降。杨素斩高智慧于泉州,从此江南大定。
为了表彰杨素之功,在杨素班师回京(今陕西西安)之时,隋文帝亲自到浚义(今河南开封市北)迎接慰劳,又给杨素的儿子授官职,至于赏赐之物自是多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