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节 受封燕王,太祖关注

第二节 受封燕王,太祖关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55 更新时间:2023/12/22 0:24:50

中国历来的史家通常把历朝皇室描写成非凡之人,那其实都是文人笔墨的渲染。出生在战火纷飞年代的成祖文皇帝朱棣,幼时其父朱元璋很少有精力去管教他。

朱棣在8岁以前,是没有名字的。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才正式给儿子取了名字。

就在这一年的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应天城内的太庙大殿里供品丰盛,香火缭绕,吴王朱元璋为爱子举行的命名仪式即将开始。曾经横笛牛背的朱元璋,经过几番争战,消灭了所有对手,完全有条件做一个称孤道寡的皇帝了。所以,他要在登基之前,光宗耀祖,给儿子取名字。朱元璋在太庙文中写道:“维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礼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令长子命名曰标,次曰樉、曰、曰棣、曰(木肃)、曰桢、曰朱榑,从孙一人曰炜(后更名守谦),敢告知之。”从此时开始,8岁的朱棣和他的兄弟们才有了正式的名字。

第二年(1368年),明朝在应天城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诞生。

戊申年(1368年)正月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改元洪武。刘基领命奉册室,马氏被立为皇后,世子标立为皇太子。朱标同几个兄弟在登基和册封仪式完成之后一起去拜贺母后马氏,然后众兄弟再拜贺长兄太子朱标。在一片礼乐声中,由二哥朱棱代表大家致贺词:“小弟极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宝册,不胜忻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从这时起,朱标同他那些亲兄弟有了明确的身份之别,只是这种区别在当时还不明显。到了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分封诸王,朱标同其兄弟们的身份明显地育了不同。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三,朱元璋在奉天殿和华盖殿宴请君臣,商议分封诸子为王的事宜。朱元璋对群臣说道:“我亲率师旅,以靖大难,靠皇天眷佑,才得平定海内。然而天下之大,必树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现在诸子都已成年,应该封他们以爵号,镇守各地。这并非我私庇自己的儿子,而是遵循古代先哲王的榜样,为求国家长治久安。”“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群臣异口同声地响应。

但是,朱元璋感到于功臣之前先封诸子还是多说一说道理为好,他接着说:“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天子就是这样做的,所以行之久远。秦始皇很快便致亡国,就是因为废而不行。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有治有乱,那就要看他们各自做得如何了。”诸臣对这事仍然没有反对意见,便这么决定了封藩之事。

随后,封建诸王诏由当时的文章高手王棒拟制诏书曰:“朕荷天地百神之灵,祖宗之福,起自布衣,艰难创业。惟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应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使长幼分明,内外之势巩固。朕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为皇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第五子为吴王、第六子为楚王、第七子为齐王、第八子为潭王、第九子为赵王、第十子为鲁王、侄孙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友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尚赖中外臣邻,相与维持,弼成政化。故兹诏示,成使闻知。”

诏书下,准备举行分封仪式。四月初七,奉天大殿内在晨钟响过三下之后全场一片庄严肃穆。仪式执事人各司其职,隆重的封藩仪式开始了。

身着九章冕服的朱棣,同即将受封的诸王一起,在引礼官带领下走进奉天门的东门,到奉天殿门前跪了下来。诸王在宣判官宣读完朱元璋封藩诏后,依次进入殿内接受金册和金宝。首先是朱樉,然后是朱,第三个便是朱棣了。

奉天殿内按照固定程式举行着庄严的仪式。朱棣在一阵礼乐声中走到御座前一一上面是父皇,父皇身旁是长兄太子。读册官跪下来宣读金册上的文字:“昔君天下者,必建屏翰。然居位受福,国于一方,并简在帝心。第四子棣,今封你燕王,永镇北平,绝非易事。朕起农民,与群雄并驱,艰苦百端,志在奉天地、享神祗。张皇师旅,伐罪吊民,时刻弗怠,以成大业。如今你有封国,当恪守礼敬,仁政爱民。体朕训言,尚其慎之。”宣读完毕,左丞相李善长将金册、金宝一一捧到朱棣手中。他庄重地接过来,交给身旁的内侍,俯身下拜。

在一片礼乐声中朱棣在引礼官带领下走出奉天门,开始了燕王的生涯。这时朱棣还不到10岁。

朱棣被封燕王,封地是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就朱棣封地来看,朱元璋很可能已经开始注意到他的这个儿子了。北平离首都南京很远,但离北元残部很近。国家刚刚建立,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时把朱棣封到北平,是否意味着朱元璋把镇守边关这样的重任交给了他?朱棣丝毫没觉得封地在北平有什么不好,相反的,他仿佛找到了释放自己激情与热血的地方。

封地边上,就是蒙古人。朱棣就在跟这些蒙古骑兵的对抗中,实际检验了自己以往所学到的一切技能。慢慢地,他发现,实践永远要比教科书来的深刻。

在关外的平原上,他看见的是江南看不到的战场,在震天的嘶吼声中,他学会了怎样让自己保持一个将领应有的冷静,而在堆积成山的尸体和血流成河的惨烈面前,他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千千万万的士兵,千千万万条生命,他们也许没有报国的壮志,也没有对敌人无边的仇恨,只是为了活命才加入了军队。但是,战争又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多么的无情。

强大的人注定是会被赋予重任的,就像朱棣一直以来所期盼的那样,他的强大不会没人看见,而这一次,他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亮相。

标签: 太祖燕王第二节

更多文章

  • 明朝平壤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战,平壤,明朝

    战争概述:万历二十年(1592年),统一了日本后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作为附属国的朝鲜李氏王朝向明王朝求援。明帝国派名将李如松率四万精锐入朝,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抵达平壤,用三天的时间攻克了日军占领的平壤城,一举奠定抗倭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石。将帅星数:★李如松李舜臣小西行长精彩星数:政治影

  • 第10章 明朝抗倭名将小传(2)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名将,小传,明朝

    俞大猷提出的海陆配合,内河与内陆配合,军队与渔民配合,以抵御海洋为主的有纵深多层次的海防防御战略,是智将之见,在当时颇有价值和现实意义。俞大猷曾经参加过北部防务,并对此相当重视。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俺答入犯山西,他应诏到宣大,想效力边防,但是没有受到重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被人陷

  • 明末清初政治家、戏曲理论家祁彪佳,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末清初,是怎么,理论家

    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又字幼文、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出生于士宦藏书家之家。17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次年任福建兴华府推官。在任“治猾吏、访衙蠹、禁豪右、征刁讼、绝苞苴,做到弊绝风清”;在米价腾贵之时,又能严闭籴,搜积囤,压平粮价,

  • 如何评价明朝宰相刘健?为什么刘健谥“文靖”而谢迁李东阳谥“文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宰相,明朝,评价

    刘健是明朝孝宗和武宗两朝首辅,生于公元1433年,去世于公元1526年,1460年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洛阳人氏,字希贤,号晦庵。刘健明英宗一朝登进士第,但是却是在明宪宗一朝本身的才华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他在明宪宗时期任职东宫讲官,与太子朱佑樘,也就是日后的明孝宗相处融洽,培养了极佳的默契。明

  • 明末抗金名将熊廷弼,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小人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名将,明末,汗马功劳

    熊廷弼,湖广江夏人(今湖北武汉)。自幼家贫,但读书极为刻苦,经常边放牛边读书。万历二十五年,熊廷弼考取乡试第一名,第二年又考中进士,经过他人的举荐,28岁正式踏入政坛。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在当时,辽东边境时常有外族部落来犯,动不动就打一仗,搞的当时的皇帝明神宗非常头疼。熊廷弼仔细分析了一下

  • 铁铉被朱棣痛恨并虐杀 而民间却为他建庙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他,民间,铁铉被朱棣

    在历史上,得罪皇帝并能得到善终的臣子不多,往往是,得罪了皇帝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明朝有个叫铁铉的,得罪了朱棣,被朱棣痛恨并虐杀,虽然下场惨烈,但是民间百姓记住了他的好,给他建庙祠,把他奉若神明。这个铁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铁铉的故事。铁铉雕像一、因为有才,被朱元璋器重。铁铉,字

  • 第三节 叔侄争权,心理暗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叔侄,暗战,第三节

    太子朱标死后,秦、晋、燕王无不窥伺皇位,但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不久,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死。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死。至此,朱棣的两个强大有力的对手消失了,他成为诸王中最年长者。这时的朱棣已经羽翼丰满。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ld

  • 明代秘史:马铎奇遇两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奇遇,明代,秘史

    长乐(今福建长乐县)马铎,是永乐十年(1412年)夺魁的。他的夺魁有神人在暗中相助。永乐九年(1411年),马铎以岁贡生的资格入京会试。有限的盘缠都是向亲友筹借的,所以只能脚穿草鞋,身背包囊,以步行为主。有一天,他正趱程赶路,见一女尸暴露在路旁,于心不忍,不仅脱下身上的衣服将尸身盖住,而且还将尸体设

  • 明代秘史:朱元璋好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代,朱元璋,秘史

    朱元璋为了统一全国,自然不是为了装成好儒的样子给臣下看,也不是为了让儒生站在他左右装点门面,更不是为了在饮宴之余让儒生写几篇歌功颂德的诗赋以自娱,而是尽量发挥儒生的才能,帮助自己建立、巩固和发展政权。首先,向儒生请教平天下、建国业的经验。冯国用向他献计:“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金陵,定鼎,然

  •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的故事: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书画家,做一个,的人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脑也如此,经常使用才会灵活。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这样不仅自己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不断地锻炼的想象思维。画家徐渭小时候就是个很聪明的人,善于动脑筋,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了遇事就要动脑筋的好习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