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杀李善长:洪武皇帝的“仁慈”与不忍之心

朱元璋杀李善长:洪武皇帝的“仁慈”与不忍之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99 更新时间:2023/12/18 9:55:51

〇洪武皇帝的“仁慈”与不忍之心

但大明帝国的人主朱元璋实在是“仁慈”,“不忍”下令处死这个大明第一功臣、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老太师李善长。将群臣召集到明皇宫奉天殿上,对李善长的案件进行廷议,洪武帝朱元璋表现出“痛苦不堪”,说起了当初与李善长一同创业艰难之艰辛和功成名就后的今天这等境况,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皇上实在实在是不忍心啊,临行到右顺门时,他终于从牙缝里慢慢地挤出了如下“感人肺腑”的话语:“李太师已经年逾古稀了,但天命不可违啊!只将李太师的侄子李佑、李伸下狱,其他不问,以此来宽慰老太师之心!”大明洪武皇帝是何等之“仁慈”,他不忍杀戮开国第一功臣啊!

可大明帝国的大臣们似乎更讲原则、讲政治、讲正气,李善长平时的为人处世“外宽和内多忮刻”终于在今天得到了报应。大臣们认为,胡惟庸谋反,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结交胡惟庸,奔走于胡、李之间,往来劝说哥哥李善长参与谋反,罪从谋反;而李善长身为大明开国元勋和皇亲国戚,在知道胡惟庸策划谋反时不仅不上告,反而还派了家奴参与到了谋反当中去,“反状甚明”,且收受谋反首逆胡惟庸的贿赂,实在是大逆不道;更有大臣直截了当地说:“李善长不自爱,多方受贿,参与谋反,且反迹明显,理应绳之以法!皇帝陛下,李善长过去是我们大明的第一功臣,您的老哥儿们,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您千万不能因此偏私而不讲原则啊!”

听到这里,目击大殿之上义愤填膺的群臣,皇帝朱元璋表现出极度的“无可奈何”,叹息道:“犯了谋反罪,按律是要灭族的,法是这样,朕又能怎么办呢?”于是依照群臣所议,朱元璋立颁严敕,将李善长父子(除了长子一支以外)、妻女、兄弟、侄子等整个李氏家族中70余口人全都定成了死罪,统统诛杀。

当然,洪武皇帝朱元璋还是相当“仁慈”的,他对有着自己血缘关系的女儿一家不杀李善长家长子李祺因为娶了皇帝的长女临安公主,他与他的儿子李芳、李茂等人因而得到恩免,但是他们全被逐出南京城,迁徙到江浦去居住了(就连临安公主也一起被迁徙)。皇帝的“仁慈”还表现在他对李氏女家眷格外开恩实际上按律没官,但李善长60多岁的妻子却被送到教坊司去做妓女,为大明帝国“创收”(非正史记载了此事)。朱元璋如此“仁慈”与“精心”地对待和处置他的潜在政治敌人,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创造”。无独有偶,更为人们惊讶的,高皇帝的这些“聪明”之举在他的“好儿子”篡位皇帝朱棣那里得到了完全的传承,甚至是发扬光大。“靖难之役”后,魔鬼朱棣在大开杀戒的同时,将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朝文臣之妻女送到南京城南风化区去接客,或送到自己燕军中去,让打了四年内战的燕军将士一起好好地“性福性福”。

就在李善长一家遭受灭顶之灾的同时,过去与胡惟庸过从甚密的吉安侯陆仲亨的家奴封帖木等人的政治觉悟也突然“提高”了,他出来告发说: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他们过去与谋反逆首胡惟庸经常往来,共谋叛乱。洪武皇帝朱元璋发怒,“顺藤摸瓜”,牵连蔓引,又追根刨底,坚决肃清“谋反逆党”的党羽,案子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即说供词牵连和定死罪被斩的达30000余人。活着的“逆党分子”理所当然是不可宽宥的,那么那些已经死去的,如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也不得安宁,他们也被列入了追坐的范围之内。

由所谓的胡惟庸谋反案“案发”到“胡案逆党”的肃清,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皇帝朱元璋一再表露出他对李善长之辈开国功臣的“仁慈”与“不忍之心”。正因为有了洪武皇帝的“不忍”,从而使得淮右集团核心人物李善长多活了十年;正因为有了朱元璋的“仁慈”,从而使得胡惟庸谋反案的最终清查了结时,总计有30000余人搭进了生命,更有数万人在人间炼狱里煎熬。在被杀的人当中有头有脸的,除了前面讲过的韩国公李善长、宰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外,还有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靖宁侯叶升、临江侯陈德之子陈镛、申国公邓愈之子邓镇、毛骐之子大将毛骧、张士诚降臣李伯升、丁玉和朱皇帝老秘宋濂之孙宋慎等;被追坐胡党、革除爵位的有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宣德侯金朝宗、靖海侯吴祯、永城侯薛显、六安侯王志、汝南侯梅思祖、南安侯俞通源、巩昌侯郭兴、淮安侯华云龙、永嘉侯朱亮祖等,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胡党之狱”。鳄鱼的眼泪也挤出来了,戏也该收场了。可大明帝国的开国雄主觉得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地了结了,他还要继续做下去。那么他到底还要做什么?

标签: 不忍之心仁慈

更多文章

  • 明仁宗朱高炽有几个儿子?十个儿子各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儿子,有几个,结局

    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汉族,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朱高炽有10个儿子: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

  • 朱元璋是怎么强化社会基层管理的?君主专制主义大一统帝国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专制主义,帝国,是怎么

    在朱元璋的眼里,除了帝国“栋梁”们,社会各个层面的芸芸众生也不可小觑,因为自己曾经是其中的一员,如今登上了帝国的最高峰,其一路走来何等之艰辛,何等之不易,还有帝国安危与小民们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事情,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了。换个角度来讲,朱元璋明白:治理好了小民,帝国统治也就大体上

  • 经常给包拯和杨家将撑腰的八贤王,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其人,杨家,确有

    只要童年里看过《包青天》或者《杨家将》系列的影视剧,肯定记得里面有个牛哄哄的八贤王,他自带bug级的属性,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只要我们刚正不阿的主角遇到了来自皇亲国戚们的权力压制,八贤王都能准时赶到化解危机,而且权力比皇帝看起来都要大。那么在真实历史中,八贤王到底是谁?他真有这么厉害,皇帝

  • 郑成功一心收复台湾损兵折将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损兵折将,收复台湾,是为了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的领土寸土不让。很多人会问损失那么多人员来收复台湾到底是为什么今天就来看一看。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耀郑成功,他保家卫国,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但是,郑成功是反清复明的将领,当时为什么要损兵折将攻打

  • 宋应星与明代科技——永垂不朽的着作——《天工开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天工,明代,永垂不朽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出身书香世家。曾祖宋景是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任山东参政、山西左布政使、南京工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是明朝中期的重臣。祖父早逝,父亲不甚得志,家境逐渐地萧条了。宋应星幼年颖悟,“数岁能韵语,及操制艺,矫拔惊长

  • 中国式悲情英雄熊廷弼如何死于残酷的官场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官场,悲情,死于

    大明天启五年(1625),八月的一天。56岁的囚徒熊廷弼,被押往刑场。提牢主事张时雍,看到熊廷弼的胸前挂着一个小布袋,问他:袋子里装着什么东西?熊廷弼答:我的无罪申辩书。张时雍又问:你没读过《李斯传》吗?里面怎么说的,“囚安得上书”(囚徒不能上书)!熊廷弼驳斥他说:是你没读过《李斯传》。这句话是大奸

  • 皇帝是杀人杀出来的——陈友谅采石矶即位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陈友谅

    徐寿辉死了,皇帝没有了。国可不能一日无君,中国人最怕的是自己没人管,实在没人管也要推举一个人出来管一管;在喝酒这样娱乐的时候也不能不讲政治,不能没大没小的,一定要选个桌长。到了睡觉了也不行,要选个室长,不能有无政府主义,有人曾经专门写了文章,反对无政府主义,就连你做梦也要归领导管一管。至于国家大事,

  • 古时候以美色知名的一代妖后,明代学家指出:妖后并不是漂亮美女,是美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时候,并不是,美男

    后赵武帝石虎处世丰田巡洋舰,性情残虐,长得都是人高马大。尽管他自个相貌平平,可是他对女性的容颜规定却十分的高。石虎一辈子最宠溺的女性称为郑大樱桃,郑大樱桃以美色闻名世界,但一起她都是个甚为无情无义的人。在了解石虎以前,郑大樱桃在1个小官员家里做家妓。石虎之后抄了这一小官的家,郑大樱桃就赶到了石虎妈妈

  • 张溥生平简介,文学成就有哪些?代表作《五人墓碑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代表作,墓碑,就有

    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

  • 梁山唯一未婚女扈三娘亮美女旗号却嫁最丑好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好汉,旗号,梁山

    扈三娘是一个花季少女,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卧龙岗上扈家庄的大地主扈太公的掌上明珠,许配给青梅竹马的祝家庄祝彪为妻。祝彪不仅武艺高强,还一表人才,和扈三娘是天生的一对,让扈三娘背地里偷喜。扈三娘的诨名叫"一丈青"。只从字面解释,可以断定扈三娘是个细高挑儿的姑娘,而且还是美女。后文扈三娘出征,认旗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