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胜傅友德被赐死:一次有别于其他朝代的残杀

冯胜傅友德被赐死:一次有别于其他朝代的残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07 更新时间:2023/12/21 6:27:43

王世贞《高帝功臣公侯伯表序》说:“然至蓝氏之诛累,而几若扫矣。夫以冯宋公、傅颖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也就是说,“蓝玉党案”预示着君权与将权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蓝玉死后,他们在劫难逃。

冯胜、傅友德是明朝初年战功显赫的大将,被朱元璋册封为宋国公、颖国公,论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两人事功相似,结局也一样,都被皇帝“赐死”。也许由于这样的缘故,《明史》把二人的列传放在了同一卷,张岱的《石匮书》也是如此。

冯胜、傅友德不同于汤和、徐达、李文忠等将领,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冯胜原名冯国胜,和他的哥哥冯国用都喜欢读书,精通兵法,而且武艺高强,元末天下大乱,他们“结寨自保”,成为占山为王的绿林豪杰。朱元璋把他们收罗到自己麾下,冯国用成为“亲军”头领。冯国用阵亡后,亲军由冯胜率领。此后冯胜跟随徐达、常遇春征战,屡建战功,洪武三年册封为宋国公,岁禄三千石,赐予免死铁券。

傅友德的情况更加复杂,元末他跟随“大盗”李喜喜入蜀,李喜喜兵败后,他投奔明玉珍,不受重用,便改投陈友谅。朱元璋攻打江州,他率领部下投向朱元璋。如此朝秦暮楚,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洪武三年被册封为颖川侯。他跟随征西将军汤和出征四川,中流矢不退,率将士殊死战。朱元璋在《平西蜀文》中盛称“友德功为诸将第一”。以后他率领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平定云南,进封颖国公,岁禄三千石,赐予免死铁券。

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以征虏大将军的头衔,率左副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蓝玉,统领二十万大军围剿元朝残余势力,获得完胜。随着冯、傅、蓝三将的声望大振,猜忌也随之而来。有人告密,冯胜向元朝丞相纳哈出之妻勒索金银珠宝,强娶纳哈出之女。朱元璋勃然大怒,剥夺冯胜的大将军职务,命他到凤阳闲住,从此不再带兵打仗。此后唯一的工作,就是和傅友德一起,到山西、河南训练新兵。

晚年朱元璋对于功臣宿将日益猜忌,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特务机构锦衣卫头目诬陷蓝玉“谋反”,当即被处死,同时株连大批将领。冯胜、傅友德的功劳和声望都在蓝玉之上,王世贞《高帝功臣公侯伯表序》说:“然至蓝氏之诛累,而几若扫矣。夫以冯宋公、傅颖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也就是说,“蓝玉党案”预示着君权与将权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蓝玉死后,他们在劫难逃。

汉朝韩信临死前的感叹:“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后世一再重演。《明史·汤和传》有一段话颇堪回味:“帝春秋寖高,天下无事,魏国(徐达)曹国(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汤和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从容对皇上说:臣犬马齿长,不堪再接受驱策,愿得归故乡,求得一块安放棺材之地,以待骸骨。朱元璋听了大为高兴,立即赏赐他一大笔钱,在凤阳营造府第。主动放弃兵权的汤和,终于得以寿终正寝。冯胜、傅友德没有汤和的智慧,对于“不欲诸将久典兵”的帝意揣摩不透。《明史·冯胜传》有一段话和《明史·汤和传》惊人相似,但二人结局迥然不同:“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冯)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即洪武二十八年,1395),赐死,诸子皆不得嗣。”所谓“数以细故失帝意”,不过是借口,“赐死”是必然结局,而且“诸子皆不得嗣”,完全否定了先前在“免死铁券”中的承诺:“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

至于如何“赐死”,语焉不详。张岱《石匮书》说得比较清楚:冯胜妻家的亲戚告发,他在家中埋藏兵器。朱元璋把冯胜叫来,请他喝酒,说:“我不问。”一名大将军家中收藏一点兵器,不足以构成死罪,况且“免死铁券”明确宣告:“除谋逆不宥,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于是只能用不露痕迹的形式—请他饮毒酒,也就是《明通鉴》所说的:“上召(冯)胜饮之,酒归而暴卒。”人们一看便知“暴卒”的原因,但不敢明说,美其名曰“赐死”。

颖国公傅友德的“赐死”方式略有不同。洪武二十六年(1393)他和冯胜一起被“召还”,次年赐死。至于“赐死”的原因,《明史·傅友德传》没有明讲,《明通鉴》有所补充:定远侯王弼与冯胜、傅友德同时从军中召回京师,适逢蓝玉被处死,傅友德内心恐惧,王弼对他说:“上春秋高,旦夕且尽我辈,奈何?”朱元璋通过内线获悉此事,决定赐死。

关于“赐死”的细节,《明史》与《明通鉴》都没有记载。查看《石匮书》终于明白,并非用酒毒死,而是采用了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法:“蓝玉诛,友德以功多内惧,定远侯王弼谓友德:‘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太祖闻之,会冬宴,从者彻馔,彻且不尽一蔬。太祖责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来!’友德出,卫士有传太祖语曰:‘携其首至。’顷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惊曰:‘何遽尔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地,而王弼亦自尽。”

张岱倾向于认为:冯胜“积战功久”,但“时时见骜”;傅友德与常遇春并称“虎将”,但“喑鸣跳荡”,是他们“不以正毙”的原因,似乎有失片面,也和他后面的感叹自相矛盾:“古大将创立功业,得以令终者,代有几人哉!”

标签: 于其他朝赐死

更多文章

  • 明朝美女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红颜祸水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祸水,鼻祖

    说起什么叶赫那拉这种名字肯定是第一反应就是满清啊,新疆啊这种地方。因为在电视剧中一般只有满人才会有这种名字。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就是纯正的满人,并且还是我国史上首位红颜祸水。满清美女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被称为叶赫老女。她出生时,叶赫部的的萨满巫师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果然

  • 黄宗羲的生平故事 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故事,生平,黄宗羲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伟人大多出生于动荡的时代,黄宗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晚年的黄宗羲提出裸葬自己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黄宗羲最后还是以裸葬入土,那黄宗羲为何坚持要裸葬自己呢?黄宗羲的生平简介黄宗羲,字太冲,或德冰,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

  • 洪武帝突然造访,差一点把“老实罗”吓得从梯子上掉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吓得,掉下来,梯子

    〇洪武帝突然造访,差一点把“老实罗”吓得从梯子上掉下来有个大臣叫罗复仁,原本是陈友谅政权的编修,后来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挺会用人,任命罗复仁为弘文馆学士,与“大神人”刘基同位。很有意思的是,同位的罗、刘两人都比较直,或者说罗复仁可能比刘基还要直一点,他

  •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朱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帝王,最厉害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熟知历史的毛泽东看来,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因为张良尽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但他从未提出过纲领性的国策。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虽有纲举目张的《隆中对》,但并没有使刘备统一天下,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是鼎立之三国

  • 方孝孺传:读书种子 以身殉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以身,方孝孺传,读书种子

    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学者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宁海(今属浙江)人。父亲方克勤,曾官至济宁知府,后因“空印案”被诬入狱,明洪武九年(1376年)被杀。孝孺少年好学,人称“小韩子”,十五岁随父居济宁。二十岁的时候,拜名儒

  • 吴三桂的故事:明朝总兵,献关降清;诛杀故主,叛清自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总兵,明朝,自立

    第一节明朝总兵在清朝建立对全中国统治的过程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就是先以献关降清而声名狼籍,后又以叛清自立而兵败身亡的吴三桂。吴三桂一家上至祖父一代时由于经商原因迁徙到辽东。父亲吴襄于1621年中武进士,续娶明朝名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后来官至都指挥使总兵等职,受命镇守关外重镇宁远,是辽东军事集

  • 明朝四大特务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特务,组织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中央集权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因创立者朱元璋是草根阶层的人,因此对国家统摄力相当关注,不仅将实行两千年的丞相制度废除,还设立了不少的神秘组织。这些神秘组织里东厂、锦衣卫和六扇门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置,既独特又神秘,在现今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今天就跟随小编一

  • 明朝文明学家张溥:出身无法改变,人生可以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出身,学家,明朝

    张溥是明朝晚期着名文学家,不仅精通诗词、散文、时论,而且在文、史、经学等领域也有造诣。而张溥如此博学多才,究其根源竟与出身有关。公元1602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年,江苏太仓张家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张溥。因张溥的母亲是婢女,身份过于卑微。所以,刚出生的张溥不仅被族人看不起,就连家中奴仆也讥其“塌蒲屦儿

  • 明张居正吕调阳墓志铭,张居正是怎么评价吕调阳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墓志铭,张居正,是怎么

    此展品为明代文物。碑藏桂海碑林博物馆,明万历九年刻,正书,75厘米×72厘米。由明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撰文,次辅张四维书碑,详细记述了吕调阳的生平事迹。吕调阳在普陀山有《施地记》石刻,因其在《明史》中无传,此墓志铭和所留石刻均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现收藏于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馆。《太保吕文简公墓志铭》由明万

  • 明清宫中接生哺乳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谜,宫中,明清

    明清两朝的宫廷中,除了许多女官外,还有奶口、稳婆、医婆等,她们在宫里的职责是什么呢?原来她们是专为皇帝的后妃们服务的女性,明清时期,对这些人有专门的招选制度。宫廷中除了女官以外,还有奶口、稳婆和医婆等专为皇帝的后妃们服务的女性,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奶妈、接生婆和照顾产妇坐月子的精通方脉的女人。明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