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灭夏、金诸战役作战经过

蒙古灭夏、金诸战役作战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18 更新时间:2023/12/18 5:21:53

一、西夏之亡

宋理宗宝庆元年,即成吉思汗廿年(公元122五)春,成吉思汗自西域班师返回其在土拉河滨的和林(今库伦西南)旧帐,计自十三年(公元1228)出征,凡历七年始还。当其班师时,他即将所征取的西域土地及其基地,分配于四个儿子,以蒙古发祥地封四子拖雷,蒙古西北方叶密立河梳域封三子窝阔台,小亚锡尔河流域封次子察合台,西方宽田吉斯(里海)封长子术赤。(此为初封,并非后之四大汗国。)就在当年秋,以西夏背约不听命,再发兵征之,于是蒙古与夏金之战,再度展开。

成吉思汗先会四伐西夏,攻至夏都兴废城下,夏主安全(夏襄宗)纳女请降以和。越两年(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公元1221),安全去世,族子遵顼继立,是为夏种宗。忽与金人衅,大起干戈,结战十年,两败俱伤。就因与金有战争而不肯出兵随成吉思汗西征,于公元一二一八年曾遭到成吉思汗的第四次攻击,一因夏主逃离夏都,二因成吉思汗忙于西征不便多事停留,故战无结果而散。夏主惧于两面受敌,乃于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即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夏与金两国罢兵言和。先一年夏主遵顼自称太上皇,传位于其子德旺,是为夏献宗。德旺即位后三年(公元122五),即成吉思汗大兵伐西夏之年(成吉思汗二十一年),蒙古人藉口,夏于投降之后之不守诺言,未纳质子,不肯派兵从征西域。翌年(公元1226)连陷西凉府(今甘肃武威),朔罗(今称黑水域)、阿罗诸城。献宗德旺惊悸而死,其弟南平王继位,是为夏末帝。成吉思汗曾在此次作战中坠马受伤,扶病继续指挥,是年(公元1226)参攻下灵州城(今宁夏省灵武县。蒙古史称为朵儿蔑该)。夏人起倾国之兵五十万来战,为成吉思汗大败于黄河之滨。

据说皮吉思汗在病中,自变将不起,1日召窝阔台、拖雷两子至前,屏人密语道:“一我寿已将终,赖天人之助,为汝等建一大国。自国之中心,达于诸方边极之地,皆有一年行程。汝等如欲长保此国,必同心御敌。大位必有一人继承,我死之后,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违背我命。”来年即宋宝庆三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公元1227)春,蒙古尽取西夏黄河南北之地。是年秋,成吉思汗便病死在六盘山之萨里川,时为成吉思汗称汗之第廿二年,(宋理宗宝庆三年,金哀宗正大四年,公元1227)8月。享年七十三岁。留有遗嘱二:一为未能灭金为憾事,因指示伐金机宜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唐邓,直NC162大梁。金急必徵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二一是令诸将守秘,必待俘杀西夏主后发丧。(上引见元史卷一,太租本纪)

此时西夏国土,已完全陷落,军民死伤殆尽,白骨蔽野,只剩下一个兴庆府,(夏首都即今宁夏省银川市),夏主终于力屈投降,于向蒙古叩首中而被蒙古杀死,西夏从此诚亡。计自元吴称帝,凡传十主,共一百九十年。西夏既亡。蒙古诸皇子大臣乃为成吉思汗发丧成礼,共奉灵柩,回到漠北三河源头故乡,葬于一棵大树之下,不起坟垅,而遍植树木,使人不知陵墓所在。

二、蒙古军底定秦晋

1.金蒙之和议未成

成吉思汗死后,暂由拖雷监国。明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蒙古选汗会议),察哈台、拔都(时术赤已死,子拔都继之(窝阔台及诸王公来会。因遵遣命共奉窝阔台为大汗,是谓元太宗。

窝阔台即位之后,即召集将士,共议伐金。时蒙古军仍在陕南继续作战,金人则集聚精兵二十万众,并力守河南,保潼关、对陕西关中仅以一部兵力备之。是以陕西方面之作战,数年来虽在持续进行,迄无激烈战斗,其双方主要行动概如左:

在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春,蒙古军下平阳,5月,金廷庙议乞和,蒙古军续陷临洮。时金陕西行省向朝中进献三策:上策请金主自将出战;中策请金主幸陕州,就近擘划战机;下策弃秦陇,保潼关,以利战御,金主均不从。6月金遣完颜合周为议和使,向蒙古乞和,7月蒙古军自凤翔徇京兆(今长安市),关中大震,金陕西行省,于是仓民军,劝率富民,入保城寨,且通令百姓知避兵之计。12月蒙古军下商州。翌年(公元1228)正月,金遣知开封府事完颜麻斤出,往蒙古弔慰成吉思汗之丧,12月金主以麻斤出奉使不职,免死除名,改遣兀颜纳申充国信使,往蒙古致成吉恩汗之赗,窝阔台却之不受,元太宗元年(公元122九)冬10月,蒙古将赤佬温率师屯庆阳(甘肃今县),金复遣使奉羊酒币帛,乞和以缓师。明年(公元1230)夏,窝阔台遣唐庆等往金议和,复遗斡骨栾为小使,迳赴陕西行省议事,几经折街,和议垂成。当斡骨栾北还复命之际,金陕西左副元帅矛吾塔者,因解庆阳之围,志气骄满,谓斡骨乐曰:“我已准备军马,战则请来!”语出不逊。斡骨栾归以实闻。窝阔台怒,决自将伐金,金复遗完颜纳申来聘,窝阔台拒之。

2.窝阔台进军秦晋

宋理宗绍定三年、即元太宗二年(公元1230)7月,窝阔台既决意自将伐金,乃率群臣诸王大将,祈祷于天,行9日敬礼。礼毕,命斡赤斤留守,皇弟拖雷擕其子蒙哥及诸将从行。其战略指导:先命万户长史天泽就近攻衙州(今河南省汲县),威胁金都汴京,以掩蔽大军前进之企图。8月史天泽下街州。窝阔台自率大军渡漠而南,越阴山,自山西东北角入晋,经大同,循黄河东侧南下。由拖雷率子蒙哥及诸王阿勒赤等各部兵马为前锋,远出窝阔台本队之先前进。冬10月,一面进军,一面遗速哥使于金,以松懈金廷之抵抗情绪。11月命原在陕西南部作战之蒙古军,袭击潼关,攻取蓝田关,以取策应大军之进攻晋南。12月,拖雷以所部在河津附近渡黄河而西,袭取韩城(陕西今县)、蒲城(陕西今县),傍渭河西向凤翔挺进,窝阔台所部之主力军,当时屯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以牵制河中府方面之金兵。

3.拖雷取陕西

截至元太宗二年(公元1230)冬季,金室对陕、陇、河中、河南各方面之防备,概作如左之调整:一、对秦陇方面之京兆、凤翔、庆阳、平凉诸州府,增益步卒,抽调忠孝马军入关,以加强京畿外围之突击力。二、改置陕西两路行省于阌乡,以备潼关。三、部署大要:

以平章政事完颜合达,权参知政事移刺蒲阿行省事于阌乡。忠孝军总领完颜陈和尚统颁忠孝马军入关,屯于均(今河南省新郑县)许(今河南许昌),恒仙公武仙屯戍卫州(今河南汲县)尚书右丞白撒增筑归德(今河南商邱)城隍,权签枢密院事完颜讹可屯军邠州(今陕西邢县),总帅纥石烈矛吾塔屯戊京兆(即今陕西西安),凤翔知府本路兵马都总管元帅左都监兼行兰,会、洮、河四州(今甘肃黄河南岸之线)元帅府事郭虾蟆屯戍甘肃南部。权签枢密院事草火讹可二兀帅板子讷可屯戍河中府(山西永济),总帅那合买住屯守潼关。翌年(公元1231)春正月,蒙古拖雷以按察儿率军围凤翔。金完颜合达、移刺蒲阿二相宴然不动。金室宰相台谏,皆以枢院瞻望逗留为言,京兆士庶横议蠭起,以致诸相力奏。金哀宗曰:“合达、蒲阿必相度机会,可进而进耳!若督之使战,终出勉强,无益而反害也。”因遣枢密院判官白华往,道宰相百官所言。并问以:“自今2月过半,敌有怠归之形,诸军何故不动?”合达言曰:“不见机会,见则动耳。”蒲阿曰:“彼军绝无粮饷,使欲战不得,欲留不能,将自敝矣。”而合达对蒲阿及诸帅,则言不可动,见土大夫,则言可动。白华观二相,见北兵势大,皆有惧心,遂私问樊泽、定住、陈和尚以为如何?三人皆曰:“他人言北兵疲困,故曰可攻,此言非也!大兵所在,岂可轻料?”白华遂以二相及诸将意奏闻。金哀宗曰:“我故知其怯,不敢动矣。”即后遣白华传旨谕二相云:“凤翔围久,恐守者力不能支,行省当领军出开。宿华阴界,次日及华阴,次日及华州,略与渭北敌军交手,计元兵闻之,必当奔赴,以少纾凤翔之急,我亦得为掣肘计耳!”金二相回奏:“领旨。”白华东还,及中牟,已有两行省纳奏之人追及,白华取报枢密院副本读之。言:“顿旨提军出关二十里,至华阴界与渭北元兵交战,是晚收军入关。”白华为之仰天浩叹曰:“事至如此,无如之何矣!”不二三日,拖雷军遂攻克凤翔。(绩通监卷百六十五及金史百一十四白华传)

标签: 蒙古

更多文章

  • 第三节 世祖平乱,削弱诸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第三节

    在忽必烈抢夺汗位之后,不仅阿里不哥的诸子孙不服,蒙哥系后人及察合台系后人都不服气。不过畏惧忽必烈的强走势力,没敢做出格儿的事情。在忽必烈举兵南下灭宋的时候。窝阔台系的海都插手宗族事务,令察合台之孙大为恼火,二系于是打了起来。二系相争的结果是忽必烈渔利,他派儿子那木罕进驻西北,与真金的北庭军联手,抢占

  • 韩山童起义:红巾军浴血奋战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浴血奋战

    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百姓没有活路,纷纷起来造反。河北农民韩山童聚集受苦受难的百姓烧香拜佛,成立白莲教。他对信徒说,佛祖见天下大乱,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公元1351年,元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地民工15万人和兵士两万人,到黄陵冈开挖河道,疏通河水。韩山童决

  • 揭秘起义领袖方国珍与色目人不得不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色目人

    要想了解方国珍与色目人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色目人。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各色名目的人,是元代时的一种对名族的称谓,当时蒙古、汉人、南人,除这三类外的其他民族都被统称为色目人。相传,成吉思汗在出征时色目人帮了很大的忙,所以在元朝色目人的地位还是挺高的,在蒙古人之下,在汉人南人之上,很多色目人也在朝为

  • 权倾朝野的外国太监为了一女人 自己动手净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朝野

    亲们可能只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太监一说,其实,国外也是有的,比如埃及等处都有太监。而且,来中国当差的外国太监也有。他就是朴不花。又名王不花,高丽人,是元顺帝最为宠幸的一名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籍的太监。也是唯一一个为了爱情而自己动手净身入宫的古代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花有一个心上人,青梅竹

  • 二、海都的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叛乱

    在忽必烈对付南宋的时候,元朝的北方,蒙古草原上也出现了叛乱。窝阔台的孙子为了夺取汗位发动了叛变。在海都起兵之前,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忽必烈耳中。忽必烈对群臣说:“海都是朕的宗室,我不希望再发生和阿里不哥一样的事情了,应当怀之以德,所以我要派一个谨慎稳妥的人前往,去设法说服他。”经

  • 五年五皇帝社稷当儿戏——元帝国衰败之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社稷

    1328年(元泰定帝致和元年)7月,泰定帝在巡游上都期间病故,享年36岁。从1328年到1333年五年间,元朝朝廷如走马灯一般换了五位皇帝,皇权之乱、世袭之不严肃,为古往今来罕见。元帝出巡时,按照惯例,玉玺和枢密符印均留于大都,一般由内府官员掌管,泰定帝赴上都巡游也没有破坏老规矩,其印绶被大都留守官

  • 四、元顺帝的北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起义军的力量发展得十分迅速。刘福通起兵后,面对复杂的局势,他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刘福通先击败了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的袭剿。1355年2月,刘福通把在安徽省砀山县避难的韩山童、韩林儿接到了亳州,拥立为皇帝,正式建立政权。因为他们号召要恢复宋朝,所以国号为宋,年号龙凤,韩林儿被尊为“小明王&r

  • 成遵的故事:元代末代丞相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无力回天

    一、敢于言事初见风骨成遵(?~1359),字谊叔,元南阳穰县(今河南南阳)人。自幼机敏聪慧,过目成诵,能够一天之内记忆几千字的文章,在家乡中被人们很是赞扬。成遵在1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生活无所依托,不得不自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操持家务,力田耕耘,同时又发愤苦读。20岁左右能写出一手文辞严谨、

  • 马致远是个怎样的人?撰写的散曲为元代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的人

    名人语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是元代着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他所创作的杂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所撰写的散曲为元代之冠,所以颇负盛名。【名人历史】马致远(1250年-1321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早年追求功名

  • 中国史上第一个外国太监竟是韩国人,和皇后私通干掉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第一个

    说起朴不花,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是十分出名的,为什么朴不花会这么出名呢?因为朴不花竟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没错,朴不花其实是韩国人,但是却成为了与元顺帝最为宠幸的一名太监。据说朴不花还与皇后通奸,真是荒唐至极,最后竟然还搞垮了元朝。一、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朴不花关于太监的起源,中国早在殷商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