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公文制度大不同使用「奏折」向皇帝报告竟需要特权?

清朝的公文制度大不同使用「奏折」向皇帝报告竟需要特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19 更新时间:2023/12/7 23:58:01

臣下与皇帝间的对话工具

清代不论是皇帝对臣下的命令、公,或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往来,乃至一般民间公文,都有一定的格式跟规定。如臣下对皇帝的公文为奏折、题本,皇帝对臣下的为诏书、上谕等,各有其不同称谓,十分具有特色。

依不同传播路线而使用不同公文

皇室公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公文是由下往上,经皇帝批阅后,再下发,又可分成奏折与题本。康熙二十年后因需要保密,开始赋特定大臣有对皇帝密奏的权力,雍正继位后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如知府等低阶官员对皇帝亦有密折之权。

密折是官员以「奏折」的形式写成文件,再加以包装、上锁,再贴上封条,由亲信或家丁交给皇宫专门负责接收奏折的人员,再直接交到皇帝手中。

待皇帝御览朱批后,再发回给奏事官员。至于「题本」则是经六部上呈给皇帝,皇帝会按所奏的内容批答,用的字眼有「知道了」、「依议」等,再发回六部处理。

「题本」与「奏折」最大的差异在于题本是公开的,经过正常的行政机关程序后,逐级上传或下达;而「奏折」则相反,是用密函的形式速递到皇帝手中。

第二类由皇帝亲发的上对下公文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共告天下的公文,关于皇宫事务的公告称为「诏书」,如康熙亲政时或大婚等,都会对全国颁发诏书;而加封朝廷大臣或其父母妻室的,官位五品以上称为「诰命」,六品以下称为「敕命」;另一种是没有经过朝臣奏请,而由皇帝主动寄出的信函称为「上谕」,如一九○五年(光绪三十一年)光绪因停止科举而发出废除科举的上谕。

第三类由下往上的公文最简单,只有官员在节庆或帝后寿辰的时候表示祝福的公文,称为「表笺」。

政府部门与部门间的公文也大不同

在政府日常的运作中,部门与部门间经常会有公文上的往来,若等级相同,称为「咨文」,若等级相同的部门间合作合办的文书称为「知会」或「移文」。

而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发出的文书称为「札付」或「札文」,而相对由下级官员往上呈交的文书称为「禀文」或「呈文」。除了往来的公文以外,亦有特殊用途的政府公文,如当做派遣官员执行任务凭证的称为「票」,如兵票。

清中叶以后出现捐钱买官而产生的「执照」等。民间的公文种类也很多,主要是契约性质的文书,如买卖契约、土地契约等。

「奏折」=特务?

雍正时扩大奏折制度,放宽可以皇帝使用奏折特权的官员等级及数目,一方面可以借此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对于地方也有多重监察的作用。

地方的最高长官是总督、巡抚,但下级有有使用奏折越级向皇帝报告的权力,充当地方上御史的角色,以防止地方长官坐大,维持一种上下制衡的作用。有了奏折制度,就如同皇帝在全国上下安插许多特务一样,搜集地方上的情报,强化军权。

标签: 奏折

更多文章

  • 清朝的皇后权力多大?这件事让人傻眼:竟然是她决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让人

    皇帝虽然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人」,也可以每晚宠幸不同的嫔妃,但是有鉴于明朝的前车之鉴,害怕皇上沉迷女色而耽误朝政,所以明令规定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其他妃子到了规定的时间必须回到所属寝宫睡觉,而「哪些嫔妃能够有侍寝的资格」?竟然是由皇后决定的。在古时男人可以纳妾的时代,皇后和臣妾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皇

  • 清朝入关奇闻!只欠官府一文钱探花竟弄丢了乌纱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乌纱帽

    「探花」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最后一关「殿试」,取得进士第三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可见是多么难取得的一个成就,没想到清朝入关没多久,就有一位探花叫做叶方蔼,只因为欠官府一文钱的税款,被革除功名。从唐宋以降,江南地区就有着「鱼米之乡」美誉,而且繁华富庶成为朝廷的财赋重地。但在明末

  • 清朝最初国号是金 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真相令人跌破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国号

    清朝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由爱新觉罗家族创立。因「爱新觉罗」满语中的意思是「像金子一样的姓」,所以清朝最初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那么,后来又为何将国号改为「清」了呢?竟与五行及统治汉人有关。陆媒报导,皇太极入关前察觉,中原人对于两宋时期的金国非常厌恶,尤其是靖康之耻,让汉人咬牙切齿,所以,

  • 清朝最衰皇帝是他!「3大剧变」全遇上还埋下亡国种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是他

    清朝翻开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楚知道,在清朝12位这位国运不佳的皇帝正是清文宗爱新觉罗·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看,咸丰帝还算勤于政事,想要有所作为;他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但从个人际遇来说,在清朝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

  • 清朝皇帝对太监充满戒心!最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太监制度终结在他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监

    慈禧前后宠信安德海、李莲英等太监,因此给人这些太监权力很大的感觉。事实上,清朝有鉴于历代太监为祸,一直对太监的职权、活动范围等有严格的限制,顺治年间立铁牌于宫中,成为清的「祖制」,在「祖制」的影响下,太监所能掌握的权力极小。顺治时出现独立的太监内府机关中国历史上太监祸国殃民的例子并不罕见,明朝太监更

  • 老佛爷「慈禧」掌政半世纪!手握「3大王牌」、无人敢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老佛爷

    慈禧太后,亦称西宫太后或西太后,姓氏为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她本是咸丰帝嫔妃,同治皇帝之母,为清末的实际掌权者,人人以老佛爷、太后老佛爷尊称之。慈禧从西元1835年出生、到1908年去世,她对整个清朝的影响,无法用言语形容。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过世,慈禧太后正式独揽大权,掌政将近半世纪,她为何能

  • 光绪皇帝原来这么叛逆!慈禧许给他的妻子竟然终身都不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光绪

    说起清朝的光绪皇帝,除了被慈禧太后架空之外,连婚姻生活也被慈禧操控,当年进行选妃时,光绪非常喜欢珍妃,其实从客观条件来看,珍妃年轻漂亮、聪明能干、能歌善舞,即便是一般人也会相当喜欢,但慈禧却在选妃时示意李莲英做了手脚,强迫光绪将象征中选皇后的「玉如意」交到了隆裕的手中,其实隆裕并不是不好,她是光绪的

  • 请问清圣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是病死还是被清世宗鸩毒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鸩毒

    【答】:清圣祖是病死的。《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相关日程》10月21日,康熙往北京南郊的南苑打猎11月7日,身体欠安,到西郊畅春园养病11月9日,身体不爽,命胤禛代他到南郊行冬至祀天大礼(以后的四天里,康熙还自称"朕体稍愈")11月13日,康熙帝病情加重,当夜驾崩11月19日,新皇帝遣官告祭天坛、

  • 埋下亡国种!如果清朝12位皇帝齐聚皇太极最想骂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极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一直是宫廷剧最喜欢取材的朝代之一;因此,大家对于清朝历代皇帝的作为也较为熟悉!清朝(1636~1912)共传十二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一直到宣统溥仪,每一位皇帝都流传有许多传奇故事,以及足以影响后世发展的政绩,供现代人细细品味!不过,一个朝代的兴衰有脉络可寻,

  • 清朝灭亡因太放水?八国联军开兵器库全部傻眼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联军

    在1900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北京城被攻下后,八国联军直接打进紫禁城中,还在皇帝的龙椅上拍照,无意间他们发现了清朝武器库,但这里面的武器,却一下子让八国联军当场愣住了。当初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发动战争,但实际上是想要瓜分清朝。不仅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这场战争中被毁于一旦,老百姓的生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