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克萨哈为什么会对鳌拜毫无还手之力?原因是什么

苏克萨哈为什么会对鳌拜毫无还手之力?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46 更新时间:2024/1/13 21:54:34

鳌拜扳倒苏克萨哈时,苏克萨哈毫无还手之力,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苏克萨哈和鳌拜同为辅政大臣,最后鳌拜扳倒苏克萨哈。很多人觉得非常轻松,殊不知,中间的过程其实并没有这么轻松,可是说,是经过了残酷政治斗争的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康熙前期,为什么出现四大辅臣共同辅政这种情况。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时期,一直是皇亲摄政王辅政。努尔哈赤的时候,安排了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为和硕额真一共十一个贝勒共议国政。皇太极登位后,也是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后来皇太极才把他们搞下去,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太极去世后,顺治继位,也是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然后多尔衮排挤了济尔哈朗,一人独掌权力。

摄政王辅政的方式,让皇权一直控制在皇室成员手里。尤其是顺治和康熙登位的时候,年纪都比较小,这种情况更严重。因为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孝庄太后与顺治商量,改变以前摄政王辅政的方式,改为由异姓大臣辅政,因此才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

那么,孝庄太后和顺治为什么会选这四位大臣呢?

这主要是清朝八旗制度的分化决定的。

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创建的,最早都是由皇亲及开国大臣来掌控。但是在皇太极登位以后,因皇太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把自己领的正白、镶白两旗与多尔衮三兄弟掌控的正黄、镶黄两旗交换,从而把正黄、镶黄两旗抬到比较高的地位。后来,皇太极把四大贝勒之一的莽古尔泰治罪,收缴了他的正蓝旗。这样,皇太极就把正黄、镶黄、正蓝抬到比较高的位置。这样就形成了包括“正黄、镶黄、正蓝”在内的“上三旗”和剩下的“下五旗”。顺治当皇帝,多尔衮执政的时候,又把正白旗提起来,把正蓝旗踢出去,形成了“正黄、镶黄、正白”这“上三旗”。

孝庄太后和顺治要给康熙选异姓辅政大臣,肯定只能在“上三旗”中选。其中索尼是正黄旗,遏必隆和鳌拜是镶黄旗,苏克萨哈是正白旗。本来是选不到苏克萨哈的,因为苏克萨哈一直是多尔衮的心腹。顺治非常不满多尔衮,当然也就不会喜欢苏克萨哈。

不过,在多尔衮去世后,苏克萨哈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站出来状告多尔衮,把多尔衮的“罪状”抖出来。虽然孝庄太后并不喜欢这样,但顺治皇帝非常喜欢,顺治帝把多尔衮夺爵掘墓鞭尸,同时对这个半路投降过来的人极为看重,认为这是对他极为忠诚的表现,这样一来,苏克萨哈便成了四大异姓辅臣之一。

康熙继位后,由于他年纪小,实际上都是这四大辅臣在执掌朝政。而这时候,鳌拜渐渐浮出水面,并与苏克萨哈的矛盾越来越深。

鳌拜为了打击苏克萨哈,做了几件事。

一是极力拉拢索尼和遏必隆,取得两人支持。索尼和遏必隆都是两黄旗人,他们和鳌拜都是皇太极的忠实部下,因此关系本来就比较近。而且在拥戴顺治继位的时候,鳌拜是他们的承头人。再加上索尼年纪比较大,遏必隆又是个老好人,鳌拜稍微一拉拢,他们自然站在鳌拜一边。这样在整个朝廷大事中,三人对苏克萨哈形成“三比一”的绝对优势。

二是极力为正黄、镶黄两旗人谋福利,取得他们的支持。这个谋福利就是鳌拜提出正黄旗、镶黄旗与正白旗换地。之所以会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在多尔衮时期,由于多尔衮的袒护,正白旗所得到封地明显比正黄、镶黄旗好,鳌拜因此有此举动。鳌拜这也是效法皇太极的做法。

三是剪除苏克萨哈的党羽。这就是鳌拜处决了三个反对换地的人,包括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以及巡抚王登联。这些人都是正白旗或者同情正白旗的人,也是苏克萨哈的支持着。鳌拜这样做,相当于剪除了苏克萨哈的党羽。

四是让苏克萨哈众叛亲离。苏克萨哈因为背叛多尔衮投奔顺治,就已经被本旗人所不齿。后来在与鳌拜的争地斗争,以及保护三位部下的风波中居于下风,因此正白旗人对苏克萨哈多有怨言。苏克萨哈两边不讨好,最后才一败涂地。

苏克萨哈在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准备来一招“绝地反戈”,或者说“同归于尽”。他提出辅臣归政于康熙,他自己则去给顺治守陵。他这是企图拿康熙来压鳌拜。谁知道鳌拜没有把康熙放在眼里,因此罗列了苏克萨哈的二十四大罪,把他处死,甚至把他一家差不多灭族。

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鳌拜扳倒苏克萨哈,并不容易。

但是,鳌拜因为得罪了康熙,也宣告了他最终将倒在渐渐长大的康熙手里。

标签: 之力会对原因

更多文章

  • 谭嗣同在菜市口被斩,慈禧专门让刽子手挑了一把钝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刽子手,挑了,菜市口

    何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英勇就义的人,是面对死亡能够大义凛然的人。有这样一个人,他被慈禧下令用钝刀行刑,砍了30刀才断气,但他临死前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惧怕和怯懦,他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牺牲的,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便是:谭嗣同。说起谭嗣同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谭嗣同

  • 武训:清朝唯一被写入正史的乞丐,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是个,正史,的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武训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838年,道光年间,武训出生在山东堂邑县柳林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7岁的时候就丧父,虽然武训十分渴望读书,但是为了谋生路,只好出去打工,年幼的武训多次找到人的欺负,在一家人家里打了三年工之后,雇主竟然欺负他不识字,恶意将

  • 太平天国被灭都怪洪宣娇:洪秀全的妹妹 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原因,太平天国,妹妹

    太平天国内部的主要领袖内讧,原本处于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不但因此而大伤元气,还开始逐渐往覆灭的路上走去,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却是因为一个女人,她就是太平天国的代表人物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在很多的史学家眼中,她似乎是一个被杜撰出来的人物,在史籍中没有多少的相关记载。但是,在民间的传言中,关于她的一生,

  •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最后被凌了迟三千余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千余,太平天国,陈玉成

    你们知道陈玉成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1862年春,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被首鼠两端的清末军阀苗沛霖诱捕,随后在河南延津县慷慨就义,年仅26岁。陈玉成是广西藤县客家人,原名陈丕成,十四岁时跟着他的叔父参加了金田起义。此后在太平军转战南北时一直骁勇善战,并一路战功显赫。陈玉成的名字,是天王洪秀全根据

  • 隆科多为何选择四阿哥胤禛为其争夺皇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其,皇位,阿哥

    隆科多为什么选择了皇四子胤禛争夺皇位?除了皇四子胤禛的竭力拉拢的因素之外,可能还有下面几点原因:第一,跟皇四子胤禛幼年经历有关系。皇四子胤禛生母乌雅氏,起先只是宫人,后来才封了德嫔。皇四子胤禛的外祖父威武是护军参领。皇四子胤禛虽然生母和外祖父家世并不显赫,但他幼年时曾由孝懿仁皇后抚养。孝懿仁皇后恰恰

  • 后金王爷尼堪的生平简介,尼堪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事迹,人物,王爷

    敬谨庄亲王爱新觉罗·尼堪,爱新觉罗·褚英第三子。天命间,从伐多罗特、董夔诸部,有功。天聪九年,师伐明,从多铎率偏师入锦、宁界缀明师。崇德元年,封贝子。上伐朝鲜,从多铎逐朝鲜国王李倧至南汉山城,歼其援兵。四年,上伐明,从阿济格等攻塔山、连山。七年,戍锦州。顺治元年四月,从多尔衮入山海关,败李自成,复从

  • 揭秘明末第一大汉奸范文程却成大清开国军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军师,明末,汉奸

    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却成为大清开国军师,他在历史进程中注定不平凡。满清的前身是祖居东北的女人部落,在后来杰出的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完成了统一,后来的继承人在吸取了中原王朝的优秀成果后,建立了满清。一个落后的民族能够如此的发展,最后还竟然建立了大一统王朝,这与汉族中众多的能人为其效力是分不开的,在这

  • 50岁的她还被康熙翻牌子,儿子雍正当上皇帝后,她竟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她还,当上,雍正

    德妃乌雅氏当年在宫中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的尊崇,这是因雍正皇帝就是她的亲生儿子。要单论出身的话,她在清朝后宫并非十分显赦。因长相十分貌美,所以很受康熙皇帝的宠爱,而且一连生下了6个孩子,得知儿子雍正当上皇帝后,她却自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她活着的时候,受到的宠爱可以说是冠绝后宫了。她到底受

  • 清代后期汉族风俗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族,清代,风俗

    一、历史背景从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鸦片战争失败至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为清代后期,是清代社会逐步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朝封建统治从衰落逐渐走向灭亡的时期。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五月间,厉行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主持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英

  • 明朝北京保卫战,于谦为什么不“坚城死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保卫战,北京,明朝

    在1449年关乎大明国运的北京保卫战上,一桩见证了大英雄于谦卓越军事才能的事实,就是他拒绝了满朝文武“坚城死守”的呼声,坚决将部队屯兵在城外,依托坚固城墙,与瓦剌进行硬碰硬野战。乍一看去,于谦这决定,让人不可理解。兵法都说“其下攻城”,北京城经过半世纪经营,城池出名的坚固,又新增二十二万援军。瓦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