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之战: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日俄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甲午之战: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日俄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98 更新时间:2023/12/24 5:41:42

黄海海战并不仅仅只发生于甲午年中日两国之间这一场,日本俄国也在中国黄海领域爆发过一场海战。1904年黄海海战是日俄战争之一部分,是日俄战争期间两国第一次正面的海上冲突。

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偷袭驻旅顺口外锚地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日本指挥官为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兵力:4艘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8艘巡洋舰、18艘驱逐舰、30艘鱼雷艇;俄国指挥官:维佐弗特海军少将,兵力:6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

双方在旅顺港外都制定了相应的水雷封锁战术,双方有多艘战舰触雷沉没。4月18日俄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舰队司令马卡洛夫(战争爆发后接任)遇难,从此俄军丧失了争取黄海制海权的自信心。

6月日军从陆上包围旅顺,加紧围攻旅顺,俄太平洋舰队继续留在旅顺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决心突破旅顺口外日本舰队的封锁,撤往海参崴。8月7日,俄舰队接到“迅速突围,驶往海参崴”的命令,开始突围行动。

1904年8月10日8点45分,俄舰队出港,海参崴突围。此前日舰队已经觉察到俄舰队的突围企图,提前在山东半岛外的黄海海面游弋,实施封锁。12点左右,俄舰队航向几乎正东,航速13节;日舰队航向西南偏南,航速16节,双方距离约10海里。日舰队企图从前方横越俄国舰队(占领“T”字射击阵)。

12点10分,俄舰队采取回避交战的方针,力图以机动突围,俄舰队向左转,航向朝北与日舰队相对航行。12点30分,日舰队向左转,取与俄舰队几乎平行的航向。12点40分,日舰队为保持与俄国舰队的接触,向右转,恢复与俄舰队相反航向。双方距离接近到4.5海里。

13点左右,双方开始交火。稍后俄舰队转向突破了日舰封锁,与日舰队脱离炮火接触,向东南方向逃逸。16点30分,日舰队利用航速优势追上俄舰队,与俄舰队平行航向进行炮战。俄舰队集中打击日舰队旗舰三笠号,使它严重受创。

17点40分,日舰命中俄旗舰太子号的舰桥,击毙指挥官维佐弗特少将,太子号因操舵装置被毁,向右偏转,俄舰队失去了指挥,无法保持战斗队形。夜幕降临,日舰队驱逐舰和鱼雷艇准备夜袭。俄舰队无法统一行动,开始溃散。大部分俄舰逃回旅顺。

俄舰队的突围行动失败,损失包括舰队司令在内的343人,日方伤亡226人。除旗舰太子号以及2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逃往中立国外,大部分退回旅顺的俄舰再没有尝试突围,战舰的火炮被拆下安装在俄军陆上的阵地,水兵则被编进陆军守备部队。随着旅顺的失守,驻守旅顺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标签: 海战甲午第四章

更多文章

  • 清朝大臣李光地身居高位为何还能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臣,还能,高位

    李光地为清朝一名大臣,福建安溪人,为人清廉忠正,为官期间政绩显着,懂得知进退,善辨风向,甚得器重,身任要职。李光地在复杂的官场中能够保全自己,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皇帝宠信得以安然,其思想守旧且常与皇帝讨论,对康熙晚年决策影响很大。李光地出生在书香世家,甚有教养,且五岁时便从师学习,聪颖过人,能对

  •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问老师翁同龢“吃得起鸡蛋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光绪,皇帝,鸡蛋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任此职务者多为皇帝亲自简任之亲信,亦或为八旗贵族与宗室。能进

  • 朝鲜,一个让我们抚今追昔的民族序二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抚今追昔,朝鲜,让我们

    现在的朝鲜半岛,其实包括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历史上,它们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两个国家,我们很难用一个“爱”或“恨”来表达。出于政治信仰、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战略上考虑,在政府层面上,我们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支持朝鲜;但在民间层面,与韩国的经济贸易、民间往来要大大超过朝鲜。每年去

  • 第三节 开科取士,加强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开科取士,第三节

    清入关后,凭借其强大的武力确立起对整个中国的统治,同时实行剃发、圈地、逃人、迁海等民族高压政策,导致清初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康熙继位之后,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也被清军消灭了,清王朝开始出现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康熙四年到六年(1665到1667年),废除窝主刺字的规定,并减轻对窝

  • 熊赐履是何许人也?影响清朝历史的100位风云人物之熊赐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清朝,风云人物

    熊赐履(1635年—1709年),字敬修,又字青岳,号素九,又号愚斋,湖北孝感人,明末清初理学名家,官至清朝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熊赐履清初是当时中国封建文化吸收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满族自有的文化和中原原有的儒家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康熙继位后,在经历一系列的农民战争和统一战争的清朝,摆在其眼前的是

  •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武将——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冲冠一怒,武将,红颜

    吴三桂自幼便粗通弓马骑射,并以此而得中武举。后来通过父荫为都督指挥,从而开始了政治生涯。大部分人认为,由于吴三桂作为汉人,却与满清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等明朝皇帝与皇族、大臣等,后人视其为“汉奸”。早年得志,纵情歌舞吴三桂的幼年,正是明

  •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之谜:可能为梁启超所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谜,狱中,能为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于南海瀛台,宣布自己临朝训政。同时,命荣禄派兵搜捕维新党人。谭嗣同等人被捕,被关进刑部北监。狱中,谭嗣同曾题诗一首,史称《狱中题壁》。然而,这一首诗的真伪至今仍然是桩悬案。谭嗣同(18651898)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字复生,号壮飞,别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

  • 吴敬梓何时创作了儒林外史?吴敬梓纪念馆建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儒林外史,吴敬梓,纪念馆

    清代着名小说家吴敬梓,本为安徽全椒人。相传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擅于小说及诗词创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誉。今人得知吴敬梓的简介,主要是从他的不朽名着《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的外墙之上,除此之外,外界关于吴敬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流传得并不甚广。吴敬梓家学渊源,一度深受

  • 龚自珍的另一面:竟然喜逛青楼还沉迷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青楼,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先说说逛青楼吧。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

  • 小德张:从戏班出身的小太监到清朝最后一个大总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总管,戏班,清朝

    在光绪年间自宫进宫当太监的,小德张是其宫号。小德张初入宫时,在茶房供事。因为其皮肤细白,眉清目秀,加入了专门为慈禧太后西太后和其他妃嫔演戏的南府戏班的行列。为了讨得慈禧西太后的欢心,小德张遍寻京城戏剧名角入宫演戏。小德张也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投慈禧西太后之所好,终于成为慈禧西太后最宠信的太监之一。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