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三节 六下江南,盛世初现

第三节 六下江南,盛世初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37 更新时间:2023/12/17 11:03:33

为了在顺治身后留下的一片狼藉中建立起一个足矣令世人所臣服的朝,康熙帝采取了前提到过的各种手段与措施,甚至亲自六下江南,开清代帝王巡游江南的序幕。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导致了朱明王朝的最后覆亡。清军入关,康熙继位之后,大清的天下基本已经初定,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由于两个朝代的变更时间离康熙成长时期较近,所以,很多有关前代失国的典故轶事,不但在民间广泛流传,就是在宫中,也有不少年老的太监宫女对此津津乐道。康熙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也能了解到历代的兴亡得失,常常以历代灭亡的教训引以为戒并总结了一些经验,跟大臣们分享。

康熙常年深居宫廷之中,但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对民间百姓的疾苦和对朝廷的要求十分重视,更是懂得百姓生活质量好坏的情况不是单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够全然了解的,所以,对各个地方的百姓官特别关注,要求各级官员凡遇事都须迅速奏报,不能总想着报喜不报忧来博得皇帝的好感,如果发现有谎报之事必定严加惩罚。坚决杜绝臣子们只顾着邀功而蒙蔽欺骗中央政府的情况。

为了更加彻底地了解民愿、了解民情,康熙甚至还经常出京巡视,亲眼查看官员们是不是在据以实报。在政治愈发稳定之后,他就时常走出皇宫进行频繁巡行活动,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他的六次南巡。康熙南巡的目的是多元的,有治国,有治水,有考察,有巡视,有省耕,当然也有游览。

康熙帝从31岁到54岁之间,六下江南,累计共520天,这在清朝皇帝中,甚至是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所有的帝王中也是首屈一指。他是第一位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大江河的皇帝,开创了清帝南巡的先例。康熙帝的南巡,巡的又是什么呢?不外乎这几点:

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治理黄河。

康熙深知黄、淮两河关系运道民生,最为紧要,所以将它视为南巡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早在平定三藩之前,他就把治河列为国家三大事之一。南巡考察河务并不是做做样子给百姓看的,而是切实做一些实事,康熙亲临工地,视察河务,了解、研究河势汹涌之原因。根据实际情况,不惜花费重金命令河臣加固运河堤岸,以抗御黄河水流的冲击和侵蚀。皇帝如此重视,大臣们当然也不容疏忽,每每都把黄河的治理提到首要。康熙之时,河道尽管仍时有溃决,但水患已经大大地受到了控制。

南巡中,康熙还不忘团结笼络江南汉族士大夫。清朝初期,清政府处于推行武装统一的非常时期,对于汉族士大夫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主要采取的是高压政策。康熙执政后,国内情势趋于好转,鉴于形势的变化,逐步改变了清朝初期的高压政策,反而采取亲汉民政策。康熙每次南巡都谒孔庙、拜禹陵、祭明太祖陵,以迎合汉民族的心理。

康熙的这些做法不是向汉族低头示弱,而是想通过这些活动,使汉族士大夫的反抗情绪,进而依附于清朝,扩大了清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康熙南巡时,在整顿吏治的同时,还重视了解民情,注意为各地兴利除弊。百姓的话才是真实的话。康熙见到生活艰难的百姓,无不嘘寒问暖、散金相助。他的这一举动使百姓欢悦,不胜感激。

民众之所以没有对康熙的南巡产生反感,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每次出巡都不讲究排场,更不会给百姓造成麻烦。他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还多次告诫臣子,南巡是为了更好进行江山的社稷而不是游山玩水,因而严禁地方官吏布置供帐,科派扰民。对那些在康熙南巡过程中妄想通过逢迎而加官晋职的官员,康熙更不会口下留情,严加训斥。

康熙一朝,是号称“康乾盛世”的起始,这应与康熙勤勉于政务,经常巡行四方、体察民情是分不开的。

标签: 江南盛世第三节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见皇帝时不用下跪的是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的是,皇帝

    在封建的古代时期,从秦汉到明清,可以说这是一个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大臣权力不断被矮化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见皇帝时不用下跪的是哪些人?秦汉时期,大臣与皇帝讨论国事时,还能平起平坐;到了两宋,大臣屁股下的椅子就被抽走了,不得不站了起来;明朝时,大臣见了皇帝下跪行礼,随后站

  • 清朝一大户公子不顾世俗和妹妹成亲,生下一儿子遗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户,清朝,生下

    近亲结婚,这在现代社会是万万不能的。但在遥远的古代、日本,日本王室为确保血缘的纯正,会选择近亲结婚。而在久远的古代,为了亲上加亲,提倡的是近亲结婚。但是,从科学及遗传学来看,近亲结婚对后代有着很大的危害、影响,一些孩子会有一系列病症,或是生下来便早夭了,因此现今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但是在清朝的时候,有

  • 甲午之战: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一、马关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权,马关,马关条约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人物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主持总理衙门。奕?原先就主张对外国屈服,10月初,奕?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可是命运没有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清朝注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龚自珍:赌博与逛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真实,青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

  • 湘军统帅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宗师王夫之有啥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宗师,湘军,统帅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

  • 英王陈玉成很厉害吗 为何曾国藩要这样评价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他呢,很厉害,曾国藩

    还不知道:英王陈玉成很厉害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英王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他和李秀成组成了双子星座,缓解了天京事变后岌岌可危的局势,力挽太平天国于既倒,湘军统帅胡林翼评价他“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广西藤县新旺村人

  • 此人为装大款拉了一车砖头,皇上知道后:给他换成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款,砖头,给他

    在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无官不贪”几乎成了共识,而且古代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俗语。注意啊,这里的“清”可不是清朝啊,而是清廉的意思,意思是古代比较清廉的知府,一年下来也能有10万两白银的收入,更何况是贪官了。所以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且,有时候,皇帝还直接给钱。如下面这位,堂堂封

  • 此人为陈玉成麾下大将,太平天国灭亡后仍坚持抗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将,太平天国,麾下

    1862年陈玉成兵败被俘前曾派出军中四个将领出征西北,这四个人分别是: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梁成富。梁成富是广西郁林州人,早在金田起义之初就跟随太平军的老弟兄,后来被划分到英王陈玉成麾下,成为陈玉成手下一员大将,职位为则天义,后来因战功卓着在1861年被封为"殿前南方统帅天军,顶天扶朝纲,启王宁千

  • 陈玉成:22岁封王,太平军里的头一号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平军,猛将,陈玉成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陈玉成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人就是英王陈玉成!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家境贫寒,父母双亡,自幼跟随叔父陈承瑢生活。后来陈承瑢参加金田起义,14岁的陈玉成也加入了童子军。别看陈玉成年少,但表现十分出色,很快就成为童子军的首领。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陈玉成被封为

  • 龚自珍简介:清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思想家,文学家,清代

    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年),清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又名恐祚,字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土,宫礼部主事。通经学,为今文学派。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宣诗社,研求经世之学。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改革。其诗渴望变革,具有追求理想的强烈精神,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散文亦具特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