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狂人进士李慈铭:见人就咬 看不惯就骂

晚清狂人进士李慈铭:见人就咬 看不惯就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29 更新时间:2023/12/15 8:22:49

慈铭手稿

摘自《文苑》2009年第5期,作者:刘诚龙,原题:《李慈铭的狷狭》

晚清的李慈铭以诗古文词而名着同光年间,他出身进士,却曾花了一大笔钱“补缺”买官,位至御史。

他当御史,也是量才录用吧。他天生一副反骨,敢骂人,更善骂人,更自律特严,曾给自己约法七章:一曰不答外官,二曰不交翰林,三曰不礼名士,四曰不齿富人,五曰不认天下同年,六曰不拜房荐科举之师,七曰不与婚寿庆贺。他这七条自律,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可以说,这都是在腐败的灰色地带给自己下套子,不答外官,不礼名士,不交翰林,不认天下同年,是其职务所必需的,搞弹劾搞纪检搞监察的人,天天与其他官吏在一起喝茶喝酒、猜拳划令、请钓请唱、打工作麻将,岂不是猫鼠同眠?那是无法保持对官吏的批评权、参劾权的;而不与企业老板、房地产商、国企老总等“富人”扎堆子,即或是提拔自己的老师也与其保持距离,自己、妻子以及儿孙辈满寿娶媳妇都不做酒,这些都利于李慈铭“吾养吾浩然之气”,这七条就是他敢骂人善骂人的底气所在。

有底气,有才气,有傲气,有点浩然正气,李慈铭也就一路骂去。李慈铭见人就咬,看不惯就骂,时目为狂人。

然而,让时人特别不解的是,李慈铭骂这人,骂那人,骂官僚,骂名士,骂明星,骂商贾,骂奴才,骂清流,骂暴发户,骂各色老板,骂知识分子,凡不合法度,不合德律,不合当朝方针政策,不合清政府主流思想,不合他所设定的法筐道筐、眼眶心疆,都在他所骂之列。他都不讲情面,出语刁蛮。可是时人注意到了,他从来不骂。“官御史时,于合肥不敢置一词。”

李鸿章是晚清的“秤砣”人物,晚清江山,很多时候,是他在称量的。从甲午海战到与西方列强的签订各个不平等条约,大多数,都是李鸿章在做操盘手。这不是说,清朝江山被践踏被割裂被搞得破碎,都要挂在李鸿章的账上,而是说,李鸿章在晚清这数千年未有的变局之时,负有难以推卸之责。几乎人人都骂李鸿章,这都是当时时尚了。

人人在口诛李鸿章,个个笔伐李鸿章,独有李慈铭闭口了。作为骂坛高手,作为以骂人为第一职业的李慈铭在这时候失语,确实也不同寻。是李鸿章位高权重,李慈铭不敢骂?难说,人人都在骂了,骂李鸿章不存在胆量问题了;是李慈铭与李鸿章,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难说,李慈铭是浙江绍兴人,而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连师生关系都不认的人,自然也不太可能来认老乡关系。李慈铭不弹劾李鸿章,据时人说,是因为李鸿章让李慈铭当了当时天津问津书院北学海堂山长。

按照主持制订的“级别工资”,如李慈铭这个“大学院长”的工资与福利应该是:800两束脩,160两伙食补贴,24两节敬,共984两,但李鸿章感到李慈铭是谁都敢骂的大骂家,所以预先给了“封口费”,是每年1200两,大致相当于10万元人民币,大大高于“法定工资”,而且,李慈铭这山长只是个“兼职”,他的“工作关系”都在御史任上,那里才是他的“正工资”与“正福利”。也就是说,李鸿章这个人情卖得非常乖巧,给山长位置,是名,这名是任一个知识分子都爱的;山长工资,是利,工资越高越显示知识分子的“价值”,这利又特别名正言顺。

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谁也说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在举国都李鸿章开火的时候,作为专职弹劾、正在言路的李慈铭,却是一声也没吭。所以,时人文廷式由此也骂了这个骂家,骂李慈铭狷狭,也就是说,在老文的眼中,李慈铭很狷介,但不是百分百的狂狷,是打了很大折扣的狷介。知人论世,不以真理来衡量一切人,只衡量部分人,看人下碟,也许就是文氏以“狷狭”两字来评李慈铭的深义所在。确实,很多人很狷,常常以敢骂而博取其名,但往往不是狷狂,而只是狷狭。其所骂者,都是一种家犬式,其他任何人都吠,就是主人来了不吠。这就是狷狭。

标签: 晚清见人进士

更多文章

  • 《清代宫廷社会史》作者:罗友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宫廷,清代,社会

    卷一·清代宫廷物质文化第一章宫廷社会卷二·清代宫廷社会结构第二章征服者精英与皇亲第三章家族政治第四章皇家女性第五章宫廷奴仆卷三·清代宫廷礼仪第六章皇权与对儒家礼仪的实践第七章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在宫廷第八章私人礼仪第九章结语

  •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日俄英法美德意奥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国,联军,英法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清朝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日本帝国(日)、意大利王国(意)、奥匈帝国(奥)的八国联合军队。八国联军(英语:Eight-NationAlliance;

  • 明英宗为何要除掉于谦?连锦衣卫都被他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谦,英宗,锦衣卫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骑兵在土木堡(今官厅水库地区)大败明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英宗(北宋钦、徽二帝的替身)。于谦升任兵部尚书,不甘困守,大力主战,列阵于九门之外。他还亲自披甲持刀,一马当先冲出德胜门,与围城者拼杀,并且指挥炮火击毙数位敌酋。城关一带的老百姓见这位父母官亲临前线,深受鼓舞,

  •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 :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下人,家里,清代

    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

  • 罢免翁同龢是光绪帝亲自决策的 非慈禧太后所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绪,慈禧太后,所为

    维新运动刚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的第四天(1868年6月14日),翁同龢即被罢官,开缺回籍。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慈禧太后的阴谋,是她反对变法的重要安排,而光绪皇帝是出于被迫下旨废黜翁同龢。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慈禧一开始不反对变法维新运动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下令捉拿康有为弟兄,杀害

  • 黄宗羲“力行”哲学的时代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哲学,意义,时代

    黄宗羲从解说阳明学中提炼出来的“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致字即是行字”、“必以力行为功夫”的哲学思想,虽对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而言,不免有转移学说重点之嫌,但十分契合其

  • 翁同龢曾因不分享特产遭记恨:胸怀大度一笑而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笑,大度,胸怀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着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

  • 清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清太宗与宣统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亡国,宣统,清朝

    后金之主努尔哈赤在数十年的征战中打下一片基业,没有来得及享用便交给了皇太极,也使这位胆识过人、才气皆具的君主开创了大清王朝。清朝的香火传到了第十代皇帝的手上,不过这个皇帝登基的时候和大多数末代皇帝一样,只有区区的几周岁,甚至连牙都还没长齐。经过慈禧的半个世纪,曾经显赫一时的大清王朝已经不能再适应历史

  • 马尾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意义,海战,马尾

    188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俄伊犁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割走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84年,西方殖民大国齐聚德国,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掀起了抢占非洲土地的狂潮。次年12月,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要求实行政治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加紧了对越南的侵略,以便占领越

  • 这个皇帝很古怪,拍错他的马屁下场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他的,古怪,马屁

    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即1768年秋,浙江举行三年一度的秋闱。临安县秀才徐鼎大老远赶来应试。他是老考生了,年过五旬,久经考场,但仍是新生,也太难为他了。徐秀才觉得已经皤然白发,高中的机会不是很多了,所以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那两年有个重大时事:乾隆平定了缅甸叛乱,取得辉煌胜利。徐秀才猜这次一定会考这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