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 :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 :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58 更新时间:2024/1/6 15:28:39

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

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

咸丰六年,沈葆桢出任广信(今上饶)知府。八月,石达开麾下将领杨辅清率众万余进入江西,连克数城,对广信形成合围之势。当时,沈葆桢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外出征办军粮军饷,城里的400守军也逃得不见踪影,只剩下知县、参将、千总和沈夫人林普晴等。

危急关头,林普晴发威了,你欺负我老公不在家呀!要你好看。她一边鼓舞百姓守城,一边火速派人向父亲以前的旧部、浙江提督饶廷选求援。第二天沈葆桢赶回广信,不久援兵也至,他们采取了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打得杨辅清晕头转向,灰溜溜地率领残部撤退了。经此一役,沈葆桢名扬天下。杨辅清打不赢沈葆桢,石达开亲自来又怎样呢?

次年三月,石达开果然兵临广信城下。高手过招,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沈葆桢凭的正是硬骨头精神,他和饶廷选率守军顽强抵抗,双方激战数日,石达开终于认输,转身去了浙江。

与大多数谈洋色变的清政府官员不同的是,沈葆桢维护中华道统及国家主权的意识非常坚定。同治元年,他出任江西巡抚,曾遇到一桩教案,当地民众与法国传教士之间的冲突已然白热化,教会的店铺和房屋不断被捣毁。沈葆桢得知此事后高兴地说:“夷人逞志于我久矣,不吾民之藉手以报之。”迫于朝廷压力,他妥善解决了此案,将赔偿金从七万压到一万七,拒绝道歉,并强调:“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

主持福州船政局期间,他提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的主权观。在自制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前,法国监工达士博和法国领事巴士栋百般要挟让法国人来引港,但沈葆桢皆不为所折。他说:“引港是中国政府的主权,这个权不能让给外国政府。”由于他的坚持,才保住马尾的“港口权”。在他心中,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制夷,才是终极目的。

沈葆桢在抵御日本侵略台湾时深感“民心可用”,内忧不足虑,上奏说:“今日情形迥非昔比,似宜明饬镇道,如民间受其荼毒,立须声罪致讨,官民同命,草木皆兵”,那么,东洋人再怎么居心叵测,我们也不怕,亦可使“全台屹若长城”。

沈葆桢能够快速地被提拔,曾国藩的举荐是主要原因。那么,对于曾国藩的举荐之恩,他是如何报答的呢?说起来很有意思:忘了。

从同治元年五月开始围攻天京,到同治三年七月城破,历时两年多,朝廷没花一两银子,军饷都来自江南数省的协饷。那一时期,曾国藩的权力大得没边了,江、浙、赣、皖等省的财政收入全部归他调用,但是,他从江西却从来没拿到一分钱,为什么?沈葆桢就是不给,留着自己办团练、恢复民生。

九江道台筹集三万两银子准备送往前线,沈葆桢知道后立马下令运回南昌,若违令,必撤职。道台左右为难,于是各给一半。沈葆桢不干,逼着这位倒霉蛋儿去曾国藩大营讨回了一万五千两。进了嘴的银子又得吐出来,气得曾国藩手下的参谋将军们纷纷大骂沈葆桢“忘恩负义”。

沈葆桢仕途三十余年,平乱、保台、造船、建设南洋舰队,官儿做得越来越大,经手的银子也越来越多,晚年几乎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筹款上。但是,他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怎样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惟穷不可耐耳”。这种难以想象的廉洁,在所谓“同治中兴”的几位名臣中,他是唯一,没有第二个。

家里雇不起下人,媳妇儿只好自己下厨房。人家林普晴可是林则徐的女儿,名门闺秀啊!于是,他写信安慰:“我目下无能接济,家中事全仗卿极力扶持。现在为景所迫,不能以求人为耻……”后来大儿子说要买个房子住,他又不同意,回信让其“安分些”,并说:“我貂褂霉烂,尚不敢另做,亦无白锋毛外褂,官亲、家人皆以为耻。无论在江西及京中旧债未清,力所不及。”

沈葆桢死后,代理布政使桂嵩庆驰奏朝廷:“殁日,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江苏巡抚吴之炳也奏曰:“奉身清俭,一如寒素……僚属相顾叹息,市井乡曲之民有下泪者……”

标签: 下人家里清代

更多文章

  • 罢免翁同龢是光绪帝亲自决策的 非慈禧太后所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绪,慈禧太后,所为

    维新运动刚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的第四天(1868年6月14日),翁同龢即被罢官,开缺回籍。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慈禧太后的阴谋,是她反对变法的重要安排,而光绪皇帝是出于被迫下旨废黜翁同龢。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慈禧一开始不反对变法维新运动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下令捉拿康有为弟兄,杀害

  • 黄宗羲“力行”哲学的时代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哲学,意义,时代

    黄宗羲从解说阳明学中提炼出来的“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致字即是行字”、“必以力行为功夫”的哲学思想,虽对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而言,不免有转移学说重点之嫌,但十分契合其

  • 翁同龢曾因不分享特产遭记恨:胸怀大度一笑而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笑,大度,胸怀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着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

  • 清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清太宗与宣统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亡国,宣统,清朝

    后金之主努尔哈赤在数十年的征战中打下一片基业,没有来得及享用便交给了皇太极,也使这位胆识过人、才气皆具的君主开创了大清王朝。清朝的香火传到了第十代皇帝的手上,不过这个皇帝登基的时候和大多数末代皇帝一样,只有区区的几周岁,甚至连牙都还没长齐。经过慈禧的半个世纪,曾经显赫一时的大清王朝已经不能再适应历史

  • 马尾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意义,海战,马尾

    188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俄伊犁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割走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84年,西方殖民大国齐聚德国,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掀起了抢占非洲土地的狂潮。次年12月,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要求实行政治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加紧了对越南的侵略,以便占领越

  • 这个皇帝很古怪,拍错他的马屁下场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他的,古怪,马屁

    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即1768年秋,浙江举行三年一度的秋闱。临安县秀才徐鼎大老远赶来应试。他是老考生了,年过五旬,久经考场,但仍是新生,也太难为他了。徐秀才觉得已经皤然白发,高中的机会不是很多了,所以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那两年有个重大时事:乾隆平定了缅甸叛乱,取得辉煌胜利。徐秀才猜这次一定会考这个题目。

  • 甲午之战: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二、熊熊燃烧的平壤战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战,平壤,洒热血

    船桥里战斗在9月15日这天早上,日军按计划发动总攻。战役在三个战场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其三为城西南战场。9月15日凌晨3时,大岛义昌指挥的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分左、中、右三路向大同江南岸守垒清军发起进攻。马玉昆指挥的守垒清军立即进行自卫还击,大同江北岸清军大炮也隔江

  • 你不知道的戊戌六君子–杨锐,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你不知道,君子,是怎么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公元1898年。这年9月28日,清廷下了一道谕旨,内容是将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六人处斩。处斩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康党”,且“情节较重”。史称“戊戌六君子”,清廷处死他们,标志着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六君子”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是杨锐。不单是因为他是“张之洞的人”,

  • 古代当官也有自己的个人报告,那么这个官员报告个人事项的时候都有什么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也有,自己的,都有

    我国是一个承载了许多历史文法的国度,除了文学、风俗、传统,就现代意义法度也是早有成型的。对于古代官员如何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都有严格规定。南宋行政法典《庆元条法事类》中保留了当时官员的“射阙状”任职时须报告,有回避的亲属古代任官实行避亲制度,规定有嫡系亲属关系及母家、妻家近亲关系

  • 清朝江苏按察使到底多大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多大,按察使,江苏

    在《雍正王朝》中,皇四子胤禛昔日的潜邸奴才,以年羹尧、李卫最为有名;那么江苏按察使到底多大权力呢?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以后,年羹尧、李卫、田文镜三人又成为雍正皇帝倍加倚重和信任的肱股之臣。但李卫作为一个流浪乞丐出身的小混混,和科举出身的年羹尧、久润官场的田文镜又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但“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