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后期汉族的会社风俗

清代后期汉族的会社风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87 更新时间:2023/12/24 23:48:08

会社风俗

1商业行会风行

清代后期商业发展较快,故行会组织较发达。当时的行业组织主要是商帮和会馆。其风俗与前期基本相同。除商帮和会馆外,还有公所。公所多为业缘组织。清代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同业组织。据统计,在清末,仅苏州一地就共有各行业的公所157个,可见其组织发展之兴盛。唐文权:《苏州工商各业公所的兴废》,《历史研究》1986年第3期。公所的作用,主要是“联络同业之声气”、“维护同业之信用”,并制订行规,以防止恶性竞争。公所的大量诞生,是清代后期行会风俗演变的主要特色。

清代行会组织还有根据行业神比及场所名称而命名的阁、宫、观、庙等,如汉口木工业组织称“鲁班阁”,银炉场帮称“太清宫”,长沙鞋铺组织称“乾元宫”,景德镇陶器帮称“景仰书院”,杭州机户组织称“机神庙”,苏州机户和机匠组织称“园妙观”等。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七,武进盛氏思补楼,1932年刻本,第36页。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城市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商会组织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在上海成立,成员包括汇业、钱业、丝业、茶业、银行业、五金洋货业、洋布业、报关业、沙船业、农垦业、营造业、典当业,以及纺织厂、丝厂、造纸厂和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等20多个行业和企业,并以“痛陈官场习气,随时随事集各商切实考求利弊”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七,武进盛氏思补楼1932年刻本,第35页。为宗旨,拟定了包括“明宗旨”、“通上下”、“联群性”、“陈利弊”、“定规则”等要求在内的组织章程。

同年,汉口和广州分别创设了商会公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津也创立了商务公所。起到了“创商会之先声,促商务之进步”的作用。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版,第43页。

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商务简明章程》。《章程》明令“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系会垣、系城埠,宜设立商务总汇,而商务稍次之地,设立分会。”《清光绪新法令》第16册。得风气之先的上海于同年5月,在原商业会议公所的基础上,率先依法设立了上海商务总汇。此后,创设商会的热潮在全国城镇兴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上海、苏州、广州、厦门等地的商务总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商会联合会。于是,一个上至通都大邑,下至州、县、乡、镇,包括45所商务总会、998所商务分会,拥有2万多名董事和近20万名会员的近代商人社团商会,便应运而生。

清代后期的商会已有完备的章程、严密的组织分工、层次分明的权能体系、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较齐全的内部控制机构,这说明商会属于机构较健全、规章较验证的近代工商业社团组织,非旧式会馆、公所能够同日而语。

2学会成时髦

“学会”是清末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人结社组织。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上已出现了一批由教会学堂和洋务学堂培养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不急待地想用刚刚学到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为改良中国政治服务。在这种背景下,文人结社的传统习俗有了更生的条件,知识界发出了“进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欲救今日之中国,舍学会末由哉!”《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4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375~377页。的呼声,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一批新式文人政治结社学会,便应运而生。

戊戌时期的学会人数一般不多,组织也不甚严密,如粤学会只有20余人,仁学会也不超过40人。杭州群学会初创时仅有“同志十二人”。《汪康年师友书札》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49页。相比之下,强学会、保国会以及南学会等政治性学会,不仅在人数上颇具声势,组织上也要严整得多。北京强学会号称“名士会者百计”,南学会“每会集者千数百人”,保国会也是“集者数千人”。

南学会的组织相当严密。首先由巡抚选派10名地方绅士为总会长,由总会长在每州发展会员310人。学会聘会长1人主持会务,会友分为议事、讲事、通讯3种,分别担任理事、专题讲座及一般会员职责。长沙南学会成立后,湖南各府、州、县在其后建立的各类学会都直接变成了它的分支学会。这样,就形成了以长沙南学会为总会,包括各府、州、县若干分会的系统组织。

戊戌时期政治性学会的主要活动有三方面。第一,聚众讲演。强学会“三日一会”,南学会“每七日大集众”。强学会在集会之日,“演说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发明中国危亡之故,西方枪声之由”。南学会则专门“讲论会友”,随时问答。第二,创办报刊。北京强学会的《中外纪闻》、上海强学会的《强学报》和《时务报》,南学会的《湘报》等,都成为当时的舆论中心。第三,阅读和藏书。欲兴新学,必有新书,许多学会都筹款购置各种书报,以供会员阅读。强学会开办之初,第一件事就是“向上海购得译书数十种”。南学会开办不久,也“以阅经时文书为主”,宣讲停止后,“惟听人时往翻阅书籍”。

学会的经费来源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会费收入。戊戌学会在章程中多载明会员交纳会费的义务,关西学会“会员会费二十金”,《中外日报》1898年8月22日。福州蚕学会“入会者各具英洋两元”。《中外日报》1898年9月29日。二是由行业组织出资或社会集资,如蚕学会“每月经费均有蚕桑局拨出”,而强学会由于位居京师,名贵云集,则能“集款亦数万”。《中外日报》1898年8月22日。

戊戌时期的政治性学会,虽从其宗旨及活动中透露出明显的“近代性”,但就其组织和活动特征看,仍带有浓厚的旧式文人结社的气息,如聚众讲学的形式,讥评时政的议论,松散的组织,流动性极大的成员,无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戊戌学会以近代爱国主义为基点,以西方近代科学和文化为学习目标,将“讲求实学”和救亡图存紧密结合起来《谭嗣同全集》下册《致欧阳中鹄书》。,它的产生和发展,冲破了封建专制主义不准文人结社的禁令,给正在兴起的维新运动以极大的推动。

在晚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西俗东渐,出现了一些富时代气息的以改良社会风俗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其成员大多为知识分子,其组织性质也与各种学会相似。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不缠足会”、“延年会”、“戒烟会”和“剪辫团”等。

不缠足会:清末光绪年间,在西学东渐大潮的冲涌下,与八股文和蓄辫子并称中国三大陋习的缠足,首当其冲地受到革新人士的攻击,人们除了从舆论上予以抨击外,还陆续成立了一些不缠足团体,用实际行动反对这种恶习。

光绪六年(1880年)不缠足会首先在福建厦门建立,规定凡立约画押,保证履行该会不缠足公约者均可入会。公约规定会员的女儿均不得缠足。厦门不缠足会先后办了3年,有会员80余人。

光绪八年(1882年)底,康有为与区谔良在广东省南海县创办不缠足会,该会立有章程,规定凡会员均不得让家中妇女裹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其弟康广仁再度在南海成立“粤中不缠足会”。其女儿同薇、同璧现身说法,带头不缠足。这些不缠足组织发起不缠足宣传,使“粤风大移”粱超:《戊戌政变记?康广仁传》,《饮冰师合集》专集之一,第98页。

戊戌维新人士着文章、办学会,开展了一场颇具声势的不缠足运动,全国先后出现了不缠足组织27个。闵杰:《戊戌学会考》,《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由粱启超、汪康年、谭嗣同、麦孟华、康广仁等在上海创立不缠足总会。该会有《章程》20条,规定“凡入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凡入会人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根据《章程》规定,上海为总会,各省省会设立分会,各州、县、市、集设立小分会。上海不缠足总会创立后,举国响应,各地竞相效仿,入会者竟达30万众。《劝戒缠足从说》,《万国公报》光绪二十六年六月。

20世纪以后,则出现了妇女自己组织的不缠足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由高白淑夫人创办的“杭州放足会”在西湖之滨正式开会,到会女士80余名,她们在会上慷慨陈词,并合影留念。一年后四川彭水县创办“天足会”,“赴会天足妇女近百人”,演说时“观听如堵墙,洵一时之盛会也”。《四川官报》,光绪三十四年第2册《新闻》。妇女不缠足组织的出现,将不缠足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延年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熊希龄、谭嗣同等人在湖南长沙发起创立“延年会”,该会以改革不良习俗为主旨,针对国人无谓耗费时间的习俗,提倡注重实效,崇尚质简,规定会员一定要节时守时,有事商谈,要实现约定钟点,迟到都不会见。规定会谈时间和内容,言毕即行。会员之间一律免绝虚文应酬等陋习。为督促会员守时自爱,学会还为每一个会员制定了一张作息时间表:每日6时30分起床、然后做体操,7时吃早饭,8~11时办事,12时吃午饭,午后1~2时见客拜客,3~6时读书,晚7时吃晚饭,8~9时办杂事,10时睡觉。

戒烟公会:戒烟会是专以戒除鸦片烟为宗旨的群众性组织。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戒烟公会,其宗旨宣称“专门在保全未吸烟之人不再吸烟为主”;但已吸烟而愿戒者,愿戒而戒不掉者均可入会。《戒烟会章程》,《求是报》第3册。一时入会者甚众,康有为、张荫桓、郑观应、罗振玉、经元善、郑孝胥等十余省名流纷纷载名入会。一年后,徐勤、吕贤笙等人在日本横滨发起成立戒鸦片烟会,并议定在上海、广州、澳门、桂林和梧州、香港六处设立分会。清末戒鸦片烟组织发展十分迅速,在戒除吸烟陋习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剪辫团:男子蓄辫与女子缠足并称中国两大恶俗。到清末民初,剪除辫发除了移风易俗外还带上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许多地方成立了剪辫团之类的群众性组织。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徐志棠建立“剪辫义务会”,声称3天内凡自愿入会者,除免费剪去辫发外,每人还另赠大肉面一碗,结果3天内竟剪去了240多条辫子。同年12月陈瑞、吴鼎等人在上海创办“光复实行剪辫团”,定有《简章》10条,以沪军招待同志为会员,会费1元,由团员介绍经批准可入会。《简章》规定:“本团员分途四出,实行逢人开导劝剪,决不稍用强迫。”《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第549~553页。但在实际行动中强迫剪辫的事时有发生。

3江湖帮社兴盛

到了晚清,华北地区出现了一个带有极浓厚的民间宗教传习色彩的组织义和团。

义和团以“灭洋“为宗旨,其组织大体分三个层次:基层组织称“坛”,又叫坛口、拳厂、坛厂、公所等,大多设在寺、庙、庵、观等地。每坛人数由十几人到几十人、数百人不等。坛的首领叫大师兄,或称为“坛主”。坛主大多数是“各自为雄”。每个坛口都供奉有本坛信仰的“神灵”,其中包括玉皇大帝、洪钧老祖、关圣帝君、刘备张飞、甚至飞天、黄三太和江湖柳树精等各方神祗。坛有独立进行军事、经济及宗教等各种活动的权力。“坛”以上的组织称“总坛”,也有叫总炉、总厂、总局的。其首领为“总大师兄”或“总管大师兄”,下面一般还设有军事、参谋、总管粮台等职务。总坛可以向下级坛口发号施令,进行调遣,但总坛与总坛之间没有固定的组织关系,彼此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甚至下级的坛也可以不听总坛的号令。

总坛再上一层的组织称做“门”,又称为“团”。义和团将团民按八卦编成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门,又叫八团。如乾字门也叫乾字团,离字门也叫离字团等。义和团各门之间互不统属,互不联系。

义和团的组织从纵向看,门口、总坛、坛口虽有联系,但无严格的统属关系。从横向看,各门各总坛和各坛口互不联系,各自为政,如此松散的组织形式,决定其无法承担其宗旨赋予它的“灭洋”重任。

在清代末年,北京民间花会中有些会档,如天平、狮子、花坛、杠子、中幡等分化为两种:一种行内叫“子弟”,还保持着业余为主,依然是“分文不取,毫厘不要”;一种行内叫“生意”,以表演挣钱养家糊口,成了职业化文艺组织。

晚清时期汉族地区的江湖帮社,会党组织名目繁多,帮派林立,主要可分为天地会和哥老会两大派系。天地会主要活动地区在福建、两广以及湖南、江西、云南等地。哥老会兴起于四川,太平天国时期迅速蔓延到湖南、湖北和贵州、陕西等地,19世纪末年,开始进入安徽,与盘踞这一带的青帮势力争夺两淮盐利。清末,长江流域成为哥老会活动最盛的地区。咸丰以后,南方各省的许多乞丐、盗窃帮伙也逐渐被天地会和哥老会所控制和同化。

清代会党是以脱离土地的农民和失业手工业者为主体的游民结社组织,组织结构摹拟封建家族制而形成,因此,各帮都有一套严格的辈份等级制度。如青帮辈份按“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大通觉悟”24字顺序排辈。洪门的排辈方法为“三十六部半”,也就是36个等级和36级辈分,加上已退居幕后的老堂主“制皇”的半个“官职”。其职位共分为8个级别,顺序从1至10,4、7两级因数字忌讳而不列入:

第一级有制皇、龙头、坐堂、陪堂、盟证、香长、管堂、刑堂、执堂、礼堂、护剑、护印、心腹、新一;

第二级有圣贤;

第三级有桓侯、披红、插花;

第五级有红旗、黑旗、蓝旗、青刚;

第六级有药冠(巡风)、巡山、镇山、附云;

第八级有白旗和八德;

第九级有九江、江口、检口、守口、斗口;

第十级有大、小么满,钢章、铁印。

上列各级,龙头为总当家,圣贤一般都是军师,桓侯主持日常事务,其下各级各有职掌,虽官职庞杂,但分工十分具体。

会党组织都有一套十分独特的山堂(香堂)制度。山堂布置森严,堂前除供有列祖列宗的牌位外,还供有关公、岳飞等牌位。洪门山堂还高挂一盏红灯,灯下插七星宝剑一把,置一尺、一秤、一镜,并放有刻着龙凤的棍棒一堆。结拜兄弟为开香堂最经常的事务。哥老会入会时先由会中首领以唱诗的形式讲述本会的历史以及宗旨和规矩,然后入会者要钻过由刀剑架起的“剑桥”,然后歃血为盟,由盟兄发给本会凭证腰凭或称票布。

帮会中各个不同的分支分开“山堂”,或称马头公口。每堂都有各自的等级和帮规,各堂虽互不统属,但相互照应。会党各帮都有接待同会同党会友的义务,随着山堂的分离,横向联系也愈加广泛。许多帮会都在广泛的地区形成以堂口为据点的组织网络。

会党各帮派都有其独特的黑话。四川哥老会,将事情紧急说成“水紧得很”,杀人说成“把他毛了”,出过钱说成“出过血”,抢劫妇女和儿童称作“接观音”和“抱童子”,另外,还有各类腰凭、手式、茶阵等会众交往的标记。

会党组织各帮派内部都立有极端严格的家法,若有违反,轻则体罚,重则丧命。执行家法一般要开香堂。洪门开香堂时,龙头大哥要高声喝唱“开山大令”。令曰:“……不是愚下言语陡,大哥将今不自由。上四排哥犯了令,自己挖坑自己跳。中四排哥犯了令,自己拿刀自己剽,九十老么犯了令,四十红棍定不饶。五堂兄弟恩请升帐,我今把令往下传。”

会党各帮派都有严格的帮规,凡不孝父母、越礼反教、临阵退缩、私造谣言、欺兄灭弟、调戏兄嫂、引水带线、贪财爱宝、私看内财、红面祝兄、不遵节制、酗酒行凶等都要分别处以各类刑罚。洪门的刑法分降、黜、轻、次、重、极刑6级。降、黜两刑为降级或撤级,但不体罚;轻刑以“红棍”打40至80棍;次刑即“剽刀”,也就是会党常说的“三刀六个眼”,即自己挖个坑,内插三把刀,刀尖朝上,对着刀尖伏跳下去,三把刀刺透身体,造成前后6个洞眼;重刑指沉河溺死或挖坑活埋;极刑就是“凌迟”,以碎刀切割致死。

会党的参加者最初都是社会下层,主要为破产农民、小手工业者、江湖游民。19世纪70年代以后,原属社会中上层的地主乡绅也开始加入会党。《申报》有一则记载说:青帮“初犹无业游民,刑伤匪类当之,今则居然武庠中之举秀,仕途中之子弟,衙署中之差役,愍不畏法,自以为雄,乐居下流,毫不为怪。”《申报》光绪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四川哥老会分仁、义、礼、智、信五个字号,只有管粮户、士绅、掌权的首事和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仁字号,而山堂中的大爷多由仁字号中人担任。范绍增:《回忆我在袍哥中的组织活动》,《文史资料选辑》第84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十分重视会党的力量,通过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宣传,逐步将分散的会党各帮派组织联合起来,以“革命排满”统一会党宗旨,使会党在推翻满清政府的武装斗争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标签: 会社汉族清代

更多文章

  • 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战,历史意义,大沽

    1859年4月,撒丁王国和法国共同对奥地利宣战,反奥战争开始;及至次年10月,整个南意大利基本上得到解放。1861年3月4日,林肯宣布就任美国总统;4月,南方军队炮轰南卡罗莱纳的萨姆特要塞,林肯宣布南方七州为叛乱州,美国内战爆发。《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出天津,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同时为

  • 林大钦墓在哪里?明朝状元林大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林大,状元

    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他在《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即冗员。冗兵、冗费。又提出了八项治国利民的建议:即“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被誉称为“根极政要之说,明切时务之论”,嘉靖皇帝

  • 孙嘉淦到底有多清廉?退休后告老还乡拉了五箱砖撑门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告老还乡,有多,清廉

    孙嘉淦,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前言在古代,入朝为官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一旦入朝为官,就意味着权力和财富都被自己牢牢的攥在手里,尤其是明清两朝,官员不止俸禄高,而且贪污严重。俗话说的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由此可见,在清朝当官的好处有多大,在清朝,满朝文武中没有收过贿赂的

  • 晚清最后的名将僧格林沁,曾活寡太平天国第一猛将李开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僧格林沁,太平天国,晚清

    僧格林沁(蒙古语:SenggeRinchen,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Ринчен;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咸丰、同治年

  • 昌运长久:说说康乾之治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事儿,长久

    卷一·少年有为,计除权奸序言第一节四臣辅政,计除鳌拜第二节历法之狱,康熙平反第三节开科取士,加强统治卷二·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第一节三藩专制,剿抚并用第二节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第三节招降失败,出兵台湾卷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第一节南征北战,稳固边疆第二节垦荒屯田

  • 千古清官于谦:刽子手因不愿杀他而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不愿,刽子手,清官

    说起民族的英雄,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我们的岳飞大将军,因为岳飞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相信精忠报国的故事,会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位英雄,可能不了解历史的人不了解他,但是他的事迹和功劳,和岳飞不相上下,甚至就连行刑的刽子手,都不愿杀这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而选择自杀!我想从古至今,

  • 满清时期最牛姓氏,满清第一美女,出现6位皇后,生了3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姓氏,满清,生了

    清代算作在历史上1个较为独特的朝代,在这一朝代,满族人当权,在满族,有八大家族,除此之外,有8大姓氏,这好多个姓氏核心了中国近百年老,而你在好多个姓氏中,有个传奇,就是叶赫那拉氏。在这个姓氏下,隔代就出皇帝或者皇后,而且,有不少的大臣都是这个家族,就算到了现在,这个家族依旧是人才辈出,现在比较出名的

  • 耿精忠造反后又降了,最后还是被处以凌迟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又降,耿精忠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耿精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耿精忠确实参与了“三藩之乱”,但他很快就反正,帮助朝廷剿灭其他藩王,包括郑经和尚可喜。然而,他帮了朝廷,最终却死得最惨,被朝廷凌迟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清军入关后,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由于在攻打明朝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因此在1649年被

  • 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虽躲得了清军围剿,但却没有躲得过兄弟暗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但却,太平天国,躲得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平天国从广西金田起义后,便一直勇往直前,在这期间虽有很大的牺牲,好比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的战死,致使太平军险些一蹶不振,但最后太平军还是挺过来了,将悲愤化作力量。但是自从天京事变后,因为王杀王,所以天国的信仰体系崩塌,导致太平军的战斗力也来越差,叛徒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太

  • 顺治帝24岁便去世,能留下那么多儿女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便去,儿女,那么多

    顺治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是清朝时期的第三任皇帝,同时也是在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皇帝十分聪明,幼年5岁时就已经有着十分精准的骑射技术,六岁那年皇太极去世,顺治便登基。虽然顺治6岁就做了皇帝,但是他却没有成为一位傀儡皇帝,最后还扳倒了很多的黑势力。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