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元里之战:英军遭遇惨败

三元里之战:英军遭遇惨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83 更新时间:2023/12/25 22:22:05

三元里之战

英军攻占虎门之后,溯流而上,沿途的防守要塞在琦善的卖国投降政策下丢失殆尽。英军遂长驱直入,于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5月24日直逼广州城下。

守卫广州外围的清军不战而退,纷纷撤至城内,又使英军从容占据了广州城外的几处重要炮台。英军以其中的四方炮台为据点,公然在城外高地上架炮轰城。一时间,广州城内火光冲天,一片混乱。

此时,接替被撤职查办的琦善前来“靖逆”的靖逆将军奕山,却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呆坐在总督府议事大厅。满屋的武官员也都默不作声,不知如是好。突然,站在奕山身后的一个护卫打了个响亮的喷嚏,一直提心吊胆的奕山竟吓得全身一颤,面无人色。

“诸位,事到如今,我们如何是好?”沉闷了好久,奕山开口了。众官员面面相觑,良久,终于有人嘀咕了一句:“我看还是以和为贵。”奕山闻言,精神一振,“和?”他假意皱起眉头想了想,“嗯,我礼仪之邦怎能与蛮夷一般见识!就由你去议和吧!”他指了指刚才发话的人。

26日上午,广州城头飘起了白旗。27日。奕山代表清廷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清军撤出广州城六十英里,英方缴纳600万元“赎城费”。广州就这样落入了敌手。

面对满城废墟和一纸滴血的和约,民族仇恨的烈火在广州人民胸中熊熊燃烧。广大群众既痛恨侵略者的无恶不作,又愤然于官府的软弱无能。他们纷纷把官府的告示撕毁,决心“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把侵略者赶出国土。一场迅猛的暴风雨在酝酿之中。

广州北郊,白云、越秀二山连峰叠翠,雄伟多姿。山脚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便是后来名噪一时的三元里村。

5月29日,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国鬼子和往常一样外出抢掠。在三元里村口,他们遇到了正在劳作的菜农韦绍光及其妻子喜。一见美貌的妇女,英国鬼子嘻皮笑脸地围了上去,就想调戏。平日练得一身好功夫的韦绍光哪容他们如此放肆。只听他大喝一声,冲入敌群,左右开弓,拳打脚踢,当即打倒几个家伙。周围有的乡亲马上鸣锣告警。附近村民闻讯纷纷赶至,把压在心底多日的怒火全部发泄在这些鬼子的身上,当场打死了十几个侵略者。其英军见势不妙,鼠窜而去。

估计到吃了大亏的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晚上三元里全村父老相约来到村北的三元古庙。这古庙前后两进,青砖石脚,古色古香,已有百余年历史,向来是全村人集中议事的地方。这天晚上,庙内火烛齐明,有如白昼。韦绍光站在桌上,挥动着拳头说:“乡亲们,鬼子兵占我良田,抢我财物,辱我妻女,无恶不作,天理难容,我们该怎么办?”“杀了他们!”“赶走他们!”众乡亲挥舞着手中的铁锄、铁叉,喊声此起彼伏。“好!”韦绍光喊道,他一把拔出庙内神像旁的神旗,把这面三角形,黑底白边,缀着三连星的神旗插在地上,“这就是令旗!旗进人进,旗在人在!我们和鬼子拼了!打死无怨……”

乡亲们知道,要想打败凶残的侵略者,单凭一个村子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韦绍光立即派人连夜向周围的唐夏村、萧岗乡告急求援,又修书数封分别送往邻县南海、番禺等地,约定共同起事。唐夏村、萧岗乡及南海、番禺等地的群众早就憋足了一口气,闻讯立即举旗响应,星夜赶到三元里。这样,广州周围一百零三乡的群众,都集合到了反侵略的义旗之下。

敌人装备精良,力拼不是办法,因此各路首领一合计,决定以智取胜。这时,韦绍光发话了:“村外四五里地有个叫牛栏冈的小山,上面树老林深,藏上几百人不成问题。山腰就是鬼子来犯的必经之路,再往山脚,又有大片的烂泥坑。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山路既窄又难行,正是伏击鬼子的好地方。大家说怎样?”“好哇!那我们便在山上埋伏,再派些人把鬼子引过来,在牛栏冈摆桌鬼子宴!”唐夏村义勇首领颜浩长,快人快语定下了对敌策略。于是,各乡义勇依计行事,凌晨时分,一切准备就绪。

5月30日清晨,对三元里人民恨之入骨的英军侵略者,由司令官卧乌古率领,气势汹汹地向三元里扑来。离三元里还老远,鬼子兵便不时遭到鸟枪、弓箭的零星阻击。仗着武器优良,侵略者紧追不舍。

没想到中国义勇“毫不禁打,一战即溃”,英国人大为得意,追得更带劲了。这天天气异常闷热,英国兵们又不像当地百姓能在羊肠小道上行走如飞,没多久,一个个都累得直喘粗气。10点多钟,英军三三两两地追到牛栏冈附近,眼看手下的士兵精疲力尽的样子,卧乌古不得不下令就地休息。

敌人越聚越多,抄后路的义勇看到鬼子兵差不多全进了包围圈,便依计向天放了一枪。枪声划破了沉闷的空气,只见山顶三星令旗一动,霎时间杀声震天,旌旗遍野。埋伏在树林里、大石后的众义勇一齐杀出,挥舞着手中的大刀、长矛、铁锄、钉耙等,向横七竖八躺在地上休息的英国鬼子冲了过去。

鬼子兵哪里见过这种场面,慌忙拿起枪边顽抗边四下逃命。勇敢的猎手怎允许落网的猎物轻易脱逃,只见身材魁梧的颜浩长手持长矛冲在最前面,所挡者非死即伤,勇猛无比。在杂葬岭,他截住了一个全副武装的英军军官。“是鬼子兵头头毕霞!”有人认出了那个军官。“好!”颜浩长断喝一声,一抖长矛冲上前去。毕霞自恃身高马大,又是全副武装,心想对付眼前这个貌不出众的农民不成问题,便狞笑着迎了上来。好个颜浩长,出手如电,“唰”的一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刺毕霞咽喉。毕霞做梦也没有想到,对方出手如此之快,连叫都没来得及叫便一命呜呼了。①英国侵略者在中国大肆劫掠;②三元里民众抗英用过的部分兵器;③三元里民从在抗英斗争中缴获的战利品:服装、佩剑和印章。

正在勇士们群起杀敌的时候,一场暴雨从天而降。一时间,风急雨横,雷电交加,没多久,四周顿成一片汪洋。侵略者笨重的大皮靴在泥泞的小路上举步维艰,曾令他们颇为自得的火枪又因火药尽湿成了废铁。如此,陷入重围的侵略者只剩下挨打的份儿。不少人慌不择路,失足跌下山来,命丧黄泉;有的还打算作困兽之斗,被当场击毙;也有些人眼见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只得举手投降,“一时乞命之声震山谷”。

一群鬼子被赶进了牛栏冈山脚的烂泥坑里,烂泥齐腰,笨拙的敌人怎么也挣扎不出来,急得哇哇乱叫。但追赶他们的义勇赶到了泥坑边,也不敢贸然进去,眼见鬼子近在跟前,却无法歼灭,急得众义勇抓耳挠腮。情急中,有人找来长绳,拴上乡村里常用的耙钩,看准了朝敌人扔去。钩子不偏不倚地钩住了一个鬼子兵的衣服,没等鬼子挣扎,义勇一使劲,就把鬼子拖出泥坑,旁边的人手起刀落,结果了这个鬼子。其他义勇连忙如法炮制,轻松地消灭了这股敌人。

初战得胜,各乡义勇连同陆续赶到的花县、增城等地的武装群众一鼓作气,从四面八方涌到四方炮台。几万人马把侥幸脱逃的卧乌古一伙与前来增援的义律等牢牢困在炮台里,义律站在炮台上心惊胆战地往外看,只见四周的山坡、平地上,旌旗林立,刀枪纵横,寒光夺目,他的心都凉了半截,望望旁边的卧乌古,动了动嘴唇,却未说出话来。

三元里这边群情激忿,乡民们奋不顾身地为国杀敌,而广州城里,奕山等不但不抓紧有利时机实施反攻,反而命令清军继续撤离广州,以示“诚意”。消息传到炮台里的义律耳中,他像抓住了根救命稻草,赶忙派汉奸混出重围带信给奕山,威胁说:如果围攻炮台的老百姓不马上散去,就会被当作是中国官方的行动。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都要由中国一方承担。

这样色厉内荏的威胁居然又把胆小的奕山吓住了。他慌忙派出广州知府余保纯带上南海、番禺的知县出城为侵略军解围。

余保纯找到各路义勇首领,一扫在英国人面前的战战兢兢,趾高气扬地说:“现在朝廷已同洋人议和了,你们就不要胡闹了,快散了吧!”

众义勇哪肯就此便宜了恶贯满盈的侵略者,坚决不答应。有的人见官府不但不抗敌,反而还替敌人说话,怒不可遏,当场大骂余保纯是汉奸卖国贼。余保纯恼羞成怒,又拿义勇们没有办法,便转而威胁率众参加战斗的各乡士绅:“若是此地出了事,现在都要由你们承担!六百万元赎城费都由你们出!”

乡绅们平素就害怕官府,这一下纷纷开始动摇,陆续带走了他们的家丁。围困的群众孤掌难鸣,到了第二天下午,不得不撤围而去。这次轰轰烈烈的人民自发斗争,就这样被封建统治者强压了下去。

义律、卧乌古一伙绝处逢生,再也不敢久留,灰溜溜地拉着溃不成军的队伍,逃到泊于珠江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四方炮台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这一仗,英国侵略者遭受了第二次广东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损失极为惨重。按当时率水勇参战的林福祥所说:“水勇砍得逆夷头目首级一颗,杀毙夷兵十二名,乡勇杀敌二百余名,而水勇、乡勇战死者共二十余名而已。”

可笑的是惊魂未定的侵略者一边仓皇逃跑,一边还死要面子掩盖败绩。他们沿途贴出告示,说什么:“此次百姓刁抗,蒙大英官宪宽容,后毋再犯……”

群众看了这个恬不知耻的告示以后,马上针锋相对地贴出檄文,驳斥道:“尔日前虽占炮台……我义民约齐数百乡村,同时奋勇,灭尽尔等畜类。尔若有能,就不该转求广府,苦劝我义民罢战!”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宣布:“务使鬼子无只影留存,鬼船无片帆回国。汝等无避,卜日交战!”

外强中干的英国侵略者闻风丧胆,“海上霸”的威风扫地殆尽,再也不敢在广东地界停留,灰溜溜地退出虎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敢前来进犯。

标签: 之战英军

更多文章

  • 雍正为什么杀隆科多 其母和隆科多真有私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私情,隆科多,雍正

    雍正为什么杀隆科多,雍正是清朝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九龙夺嫡的故事大家在熟悉不过了,雍正登上皇位是充满陈琦色彩的,不过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讨论的是雍正为什么杀隆科多,这个隆科多可是雍正的舅舅,为何雍正会通下痛下杀心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雍正为什么杀隆科多。雍正母亲和隆科多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的

  • 抚顺――努尔哈赤在这里起家,溥仪在这里被囚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努尔哈赤,在这里,抚顺

    万历十五年(1587),附近的图伦、玛尔墩、界范、哲陈、萨尔浒、安图瓜尔佳、贝欢、瓮郭落、播一混、托漠河、鹅尔浑等屯寨部落,相继被努尔哈赤征服。一个人的身份和他所处的环境是要想符合的,当初,努尔哈赤可以住蒙古包,可现在,如果没有象征他地位的城池,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于是,努尔哈赤于虎拦哈达东南加哈河两

  • 使清朝由盛转衰的竟是个女人,她的大军纵横南北,就连皇帝都害怕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她的,就连,是个

    满清最兴盛的时期就是说说白了的“康乾盛世”,乾隆做为被影视作品夸大其词的君王,在人们的印像中英俊潇洒智勇双全。可是,也许许多人我不知道,造成满清由盛转衰令乾隆皇帝和他的大儿子嘉庆都提心吊胆的人居然是1个年青女人。这个女人在襄阳发动农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横行鄂川陕豫四省,

  • 19岁的她嫁给66岁乾隆,过生日时被乾隆吓死,死后追封为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死后,贵妃

    纵观历史,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史上,乾隆可谓是最长寿的一个皇帝,活到了88岁。不过,乾隆虽在治国方面很有能力,但他却喜欢下江南,这其中的花费不容小视,更甚于致使国库亏空!不仅如此,乾隆后宫女子众多,甚至在年老时还不断纳年轻女子进宫,乾隆晚年时还让小自己47岁的一女子进宫,不过这位女子却因过生日被乾隆

  • 太平天国中出名的女将军!洪宣娇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出,太平天国,结局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洪宣娇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和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太平天国中最出名的女将之一。她不仅是洪秀全和西王萧朝贵的得力助手,野史记载她还参与了“天京事变”。此女,就是洪宣娇。洪宣娇,原名杨云娇,生卒年不详。洪秀

  • 清朝真正的民族英雄:被慈禧处以极刑,头被砍了30多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极刑,民族英雄,清朝

    晚清光绪帝长大亲政后,他对慈禧的行为非常不满,决定从慈禧手中夺取清朝的最高权力。此时,朝野外内,也有许多人致力于救死扶伤,所有的人都对光绪皇帝寄予厚望。其中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谭嗣同,湖南刘阳人,生于1865年。谭嗣同年轻时很有志向,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思想逐渐成熟和稳定,对整个世界有着深刻的

  • 八旗子弟,由什么时候变成一个贬义词?从威武之师到寄生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什么时候,寄生虫,贬义词

    威风凛凛的八旗,本是努尔哈赤一手创立的集军事、政治、生产三位于一体的组织。初期只有黄、白、红、蓝四旗,标帜以色彩相区别;后又增编了四旗,在原有四旗(称作“整旗”或“正旗”)的标帜上镶嵌了边角,即为“镶旗”。正黄、镶黄、正白、镶白

  •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少个藩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藩国

    中国在历史以来地域广阔,周围也有不少小国家一直依附于中国,中国强大他们也能跟着得到更多的益处。在这些国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的藩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与中国这个大家庭融为一体,但是还有一部分今天已经独立的国家他们在历史上也是属于中国的藩国。高丽即现在的朝鲜和韩国。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臣至朝鲜赐玺书,从

  • 从意大利姑娘到印度政坛巨擘——索尼娅·甘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巨擘,甘地,索尼

    因为爱情意大利姑娘远嫁印度索尼娅·甘地,原名索尼娅·马伊诺,1946年12月9日出生于意大利都灵附近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父亲当过一家小旅馆的老板,又干过建筑承包商,属于中产阶级。1964年,由于一心想成为英文教师或者翻译,18岁的索尼娅赴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校进修英语。第二年,索尼娅在英国剑桥的希腊

  • 第一节 南征北战,稳固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征北战,稳固,边疆

    雍正皇帝曾经给其皇父下做出了一个准确的评价:“康熙)一生,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为守成,实同开创。”康熙能在百废待兴之局开创出一片基业,开启康乾盛世的序幕,实与开创建国无异。自古以来,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汉以后各朝均在此地设立官统辖。清朝建立以后,继续对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