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和祁隽藻是什么关系?祁寯藻是否曾“贬抑”曾国藩

曾国藩和祁隽藻是什么关系?祁寯藻是否曾“贬抑”曾国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3/12/14 12:48:08

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作为咸同之际地方汉族势力兴起的代表人物,他和祁寯藻之间的关系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苏州大学董蔡时先生甚至把他们划分为两个派别,从他们之间的政治冲突来考察晚清政治情况)有些学者将两人交恶,祁寯藻“贬抑”曾国藩,并因此为汉族士人非议,作为祁寯藻“不自安,称病乞去”(萧一山着,《清代通史》,《祁寯藻彭蕴章之相业》,第三册,第412页)的重要原因。那么,这样的看法是否准确呢?

咸丰朝军兴不久就凸现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绿营兵的腐朽问题。面对太平天国来势凶猛的军事压力,进入咸丰政局的各督抚、将军颇有力不从心之感,败仗连连。阵脚大乱的咸丰帝频频更换主帅,围剿起义军。在起义军实力逐渐庞大后,咸丰帝先后派两江总督李星沅、军机大臣赛尚阿、两广总督徐广缙,广西提督向荣等官员为钦差大臣,督办广西军务。这些将领在军事上的连续失利,徒为耗师糜饷,使咸丰帝愤怒异常,然而又没有其它办法。

在这种局面下,有见识的满州大臣主张要重用汉臣。咸丰帝最器重的满州大臣文庆就提出这样的意见。文庆认为:“当重用汉臣,彼多从田间来,知民疾苦,熟谙情伪。岂若吾辈未出国门、懵然于大计者乎?”并且“常密请破除满、汉畛域之见,不拘资格以用人”(《清史稿》卷三八六,列传一百七十三,第11686-11687页)。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为缓解统治危机,咸丰帝被迫仿效嘉庆帝在镇压白莲教起义时的做法,允许南方的在籍汉族大臣自行组织军事力量,办团练以助官兵。

咸丰二年,刑部侍郎曾国藩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卸任回籍。咸丰军兴后,他奉旨在籍办理团练,户部尚书文庆向咸丰帝力言曾国藩可用,使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湘军的兴起成为可能,既而担负起挽救陷于混乱局面的满清王朝统治的任务。而事实的发展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清廷始终没有在湘军连战告捷后,给予曾国藩名义上的地方最高权力。

很多清史研究者认为,清王朝的这种措施是由于祁寯藻的阻挠,两者矛盾加深,引起祁寯藻的致仕,多数研究者以薛福成文集中《书宰相有学无识》一文为论据,来说明这个问题。薛文说“曾文正公以丁忧侍郎起乡兵,逐贼出湖南境,进克武汉黄诸郡,肃清湖北。捷书方至,文宗显皇帝喜形于色,谓军机大臣曰‘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某公对曰:‘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也。’文宗默然变色者久之,由是曾公不获大行其志者七八年”(薛福成着,《庸庵文续编》卷下,《书宰相有学无识》,沈编丛刊第95辑,第550页)。他在此文前作《书长白文文端公相业》,说:“曾文正公起乡兵击贼,为寿阳祁文端公所牴排”(薛福成着,《庸庵文续编》卷下,《书长白文文端公相业》,沈编丛刊第95辑,第544页),并赞扬文庆重用汉人政策,以此来相互对照,形成鲜明的褒贬。民国人黄浚也有“曾文正见扼于祁文端,微肃顺左右之,几不能成功”(黄浚着,《花随人圣盦摭忆》,第55页)的说法。《近代名人小传》上也认为祁寯藻“抑曾国藩,世颇讥其偏”(费行简(沃邱仲子)着,《近代名人小传》,《官吏·祁寯藻》,沈编丛刊第7辑,第88页)。

这些资料都认为祁寯藻曾经排挤过曾国藩。从它们的出现来看,薛福成的说法应该是最早的,其曾国藩得意门生的身份也使他的材料看似可信,后面说法的来源应当是薛福成的资料。但是,薛福成的资料有以下三个疑点。其一,从《清实录》等史料的记载来看,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到咸丰四年闰七月底攻克武昌,八月,曾国藩被授予兵部侍郎之衔。十一月湘军取得“肃清湖北”的战绩,十一月底得到咸丰帝的奖励,尽管赏赐物品丰厚,但始终没有授予封疆之任。依据《祁文端公自定年谱》,从咸丰四年六月开始,祁寯藻便因病频繁请假,很少入值,闰七月十三日祁寯藻最后具摺请假,病休在家以后,直到十一月二十五日奉上谕休致,其间没有再入值军机处。所以,在此期间,祁寯藻根本没有向咸丰帝面奏的机会。而且,从国家图书馆现存的祁寯藻致仕前后所有奏折中也未见到相关言论。其二,薛福成的看法并没有其他直接资料证实。不论是他自己的文章还是曾国藩的文集,都没出现除上述并不确定的传闻外的其他具体事例。况且薛福成笔记的史料价值在罗尔纲先生的《师门五年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评价,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其三,在曾国藩另一门生黎庶昌的《拙尊园丛稿》中,也详细记载了曾国藩和祁寯藻的事迹,其所着重的是,在曾国藩任侍郎时,上疏中触怒了咸丰帝,祁寯藻极力救助曾国藩的往事,并没有提及薛福成所讲的事,如果其事确实,他俩互相为对方的文集作序,为什么黎庶昌会避而不谈,甚至意见相左呢?既然传闻是有证据否定的,附会传闻的资料当然就是不可靠的。那么,事实应该是怎样的呢?

从当时情况来看,湘军势力的确是对抗太平军唯一有效的力量。但随之而来的严重问题是这种军事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湘军的组织形式,导致湘军将士只服从其直接领导,而可以无视其它权威,这本身就有悖于专制统治的政治特点。咸丰二年,曾国藩的湘军还没有开始正式打仗,就向清廷要求自办粮台,要把地方的粮饷大权掌握在手中。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清廷的高度重视,并作出相应的措施加以遏制。首先就是拒绝给予曾国藩名义上的地方督抚职位,尽管中央有文庆、肃顺等要求重用汉族武装的满州亲贵,但他们实质上都是惧怕这种这种力量的。所以,直到咸丰十年以前都没有授予曾国藩地方督抚的官职。而曾国藩本人显然对他所受到的待遇感到不满。曾国藩和祁寯藻的弟弟祁宿藻是同年进士,他在京时和祁氏兄弟是颇有来往的。在曾国藩看来,他的行动理应得到身为时任领班军机大臣,且以奖掖后进、领袖学界为己任的祁寯藻的支持,但实际上,却没有得到,曾国藩在其日记中流露出这种怨怼情绪。持这种看法的人并不仅仅曾国藩一人,同为中兴三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三河镇失利以后,给祁寯藻的信中就写到“盗贼未稍息而将才屡失”,并建议说:“吾师学究天人,荩念独深,固知隐忧之信切耳”(胡林翼着,《胡文忠公遗集》卷四,《书牍·上祁春圃相国言鄂事》,沈编丛刊第89辑,第425页)。从侧面暗示应该不拘满清“祖制”,任用实干将才。事实上即使在祁寯藻致仕以后,先后被咸丰帝依为心腹且名义上要求重用汉族势力的文庆、肃顺也并没有给予曾国藩与其实力相等的地位,直到咸丰十年,清王朝才勉强授予他总督的头衔。(即使当年六月授予曾国藩两江总督,也是当时情况所迫。其一,英法联军已进逼天津城下,其二,两江总督所辖三省仅江西还在清王朝的控制当中。)

很多学者认为祁寯藻和曾国藩代表了晚清两个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政治斗争。薛福成文章中的事实虽然不可信,但他明确攻击祁寯藻,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咸丰初年的清王朝已不能和嘉庆时的清王朝相比,中央对地方汉族官僚的控制已比较薄弱了。实际上,在咸丰初年,祁寯藻作为首席枢相,又长期管理户部,对满清中央权利的丧失应该有足够的敏感。即便祁寯藻抑制汉族团练,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朝中央集权,而由此引起祁曾两人后来的交恶也是必然的。但是,一则从现存的祁寯藻所有奏折,文集来看,没有明显反对曾国藩的言论。而从曾国藩的文集中也找不到祁寯藻曾排挤他的实据。二则,在咸丰四年祁寯藻致仕时,曾国藩的湘军势力还没有发展到后来的势力。咸丰末年,湘系、淮系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对清王朝的中央专制统治构成了非常现实的威胁。从而和彭蕴章等军机大臣的利益相冲突。其中也包括祁寯藻,他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必然会和曾国藩新兴的、以军功起家的势力产生矛盾。例如,在同治初处理何桂清之狱上祁曾二人之间的严重分歧。

综合以上分析,在咸丰四年祁寯藻致仕时,祁曾之间的矛盾还是不明显的,到了咸丰后期,他们的矛盾才有可能凸现出来。所以,如果把逐渐恶化的祁曾关系作为咸丰四年祁寯藻致仕的原因则是很不充分的。

标签: 关系曾国藩祁隽藻

更多文章

  • 吴敬梓是怎么写出《儒林外史》的?《儒林外史》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儒林外史,是怎么,讲了

    吴敬梓是怎么写出《儒林外史》的?《儒林外史》讲了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

  • 曾国藩手握百万雄兵,为什么却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却没有,手握,曾国藩

    在晚清时期的名臣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到,此人便是曾国藩。他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般的色彩,从最初一介布衣做到肱骨大臣,给世人留下的佳话更是流传到了至今。曾国藩的成名离不开湘军,二者相辅相成,但毋庸置疑的是湘军是曾国藩一手调教的,军纪严明勇猛异常在那个走向没落的清朝晚期可谓是独树一帜,轰轰烈烈的太平天

  • 皇太极庶妃,生下清代最有名的公主,被康熙杀光了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太极,清代,生下

    公主,她们是古代封建王朝皇室当中的一类独特群体,成为天潢贵胄的她们表层上看上去风景极其,事实上大多数确是政冶博奕的牺牲品,甚至有会落个1个十分凄凉的下场。文中所需讲的是清代一名十分知名的公主,和硕恪纯长公主,即人们所熟识的建宁公主,产下建宁公主的是皇太极后宫里一位名气不大的庶妃奇垒氏。关于奇垒氏,史

  • 康熙雍正竟然为同一个女人恼怒,最后还是雍正做的最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女人,康熙,雍正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雍正是清朝历史上能力最强的两个皇帝,但是对他们以外的女眷记载却不多。然而这样两个君主却对康熙八王的正经妻子郭络罗氏相当看不惯,雍正则做的更绝直接赐死。大家都晓得郭络罗氏是八阿哥胤禩的老婆,同时也是康熙皇帝最讨厌的儿媳妇。其实说起郭络罗氏家庭背景还是挺可观的,外祖父和她父亲

  • 紫禁城的堆秀山,山上的御景亭,它们在雍正手中大有用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秀山,紫禁城,雍正

    在紫禁城的御花园有座堆秀山,山上又有座御景亭,不少游客认为这是一处很不错的旅游景点,实际上它却是一处很神秘的地方,有传言,这个地方和雍正能够继承皇位有直接的联系。要想探索事情的真相,下面小编来为大家揭秘!明万历十一年,万历皇帝下旨拆除御花园中东北部的观花殿,并用太湖石堆叠了一座高达十四米的假山,假山

  •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深得,知己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光地是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如一,学问渊博。为官五十年,让康熙引为唯一知己,除李光地外再无第二人。李光地出生于富贵之家

  • 手握30万雄兵的老十四胤禵,为何没有反抗,反倒是坐以待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坐以待毙,手握,雄兵

    众所周知,康熙是一个寿命很长的皇帝,也正是因此在他的人生中有很多儿子,据悉康熙共有35个儿子,但这其中仅有24个活了下来。虽然说儿子多好干活,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生了这么多的儿子,自然也免除不了他们之间的斗争。毕竟到了康熙这个年代的时候,每个皇子都是有权利可以继承皇位的。所以说有的时候还是老办法好,毕

  • 斩杀八旗两位悍将,24岁的陈玉成实力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两位,悍将,有多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陈玉成的故事。1859年,陈玉成、杨辅清封锁长江,阻止韦俊投靠李秀成,挑起和州兵变,双方武装冲突。韦俊走投无路,只好选择向湖北巡抚胡林翼投降,这是太平天国第一位投降的高级将领,影响相当恶劣。接着,李昭寿、薛之

  • 海瑞逼死女儿:看待海瑞不能抛开历史的局限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女儿,局限性

    历史是有局限性的,海瑞作为一个生活在500年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人物,自然也不能逃脱这个局限。在海瑞的时代,最高道德标准就是两个字:忠、孝。直到300年后,纪晓岚仍旧喊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的名言。而海瑞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员,以极大的自觉性坚定地执行了这一标准。这

  • 清代后期汉族生产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族,清代,风俗

    一、工农业风俗1.农业风俗格局未变清代后期的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业生产风俗基本承袭清代前期已有的格局,而少有变化。只是汉族社会的土地大部分被集中到少数地主手里,而无地的农民只得向他们租佃土地耕种。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研究了中国清代末年的土地制度后说:“租佃在南方要比北方普遍得多;又像以后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