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地方诸司衙门的《责任条例》及政务记录簿

明代地方诸司衙门的《责任条例》及政务记录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13 更新时间:2023/12/8 5:34:37

在官员被任命到岗那一刻起就给划定一个职责范围,用今天话来讲,就是官场行政工作所必须做到的“死”规定。规定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即使你皇帝老子规定了,我可不执行,你又不能一天到晚盯在我屁股后面。对于这样的情况,朱元璋良策呢?

洪武二十三年(1390)他为地方府、州、县诸司衙门制定《责任条例》,随即颁行各地实施,“令刻而悬之,永为遵守”。

《责任条例》规定:所有的官府衙门必须设置一个簿,对其衙门里所办过的事情不论大小一律逐项记录下来,每个季度派一员吏典将本衙门的文簿送交给上级衙门查考备案,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工作记录簿”或“工作日志”。这样一来好处可多了,上级官员来到下级部门监督检查时,有案可稽;如果有人跟你有仇隙,将你任上所做的工作说歪了,这空口白牙的说不清楚,不妨拿出那本“工作记录簿”来,用事实说话;如果上级部门来考察,他们不可能天天蹲在你的衙门,要考察你和你的衙门日都干了些什么工作,有没有违犯或不遵守《授职到任须知》,那么也拿出“工作记录簿”说话。因此《责任条例》不仅是地方官吏的工作准绳,而且后来也成为上级衙门甚至中央派出的巡按御史监督地方官的制度依据。

朱皇帝还曾下令:“布政司考府,府考州,州考县,务从实效,毋得诳惑繁文,因而生事科扰。每岁进课之时,布政司将本司事迹,并府、州、县各赍考过事迹文簿,赴京通考。敢有坐视不理,有违责任者,罪以重刑。”(万历:《大明会典·吏部·责任条例》卷12)

标签: 明代衙门记录簿

更多文章

  • 第一节 承业曲折,历尽艰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曲折,艰险

    仁宗朱高炽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登基,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病逝于钦安殿,享年48岁。明史说他“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由此可见,仁宗在位

  • 明代朝贡体系之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体系,兴衰,明代

    【关键词】明代;朝贡贸易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91-02“朝贡”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卷一百下:“汉兴柔远,与尔剖符……修奉朝贡,各以其职。”这种朝贡形态在商周时代就已

  • 明朝史上最有谋略的4大首辅,张居正竟然并非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史上,明朝,最有

    前两年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受欢迎我国,刮起了有股科学研究明代的热潮。明代是个“自主创新”颇多的皇朝,明代废止了研修上千年的丞相规章制度,可是由于当政的皇上较为懒又只有建首相、设首辅。明代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开设的首辅数不胜数,能被选入首相变成内阁首辅的人全是人中龙凤,有勇

  • “千呼万唤”称帝南京洪武朝廷“奉天承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千呼万唤,南京,朝廷

    东灭张士诚后,西吴政权开始势如破竹的北伐战争。就在北伐凯歌声中,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那位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长相奇特、老南京俗称为洪武爷的朱元璋在南京城里的明故宫与御道街一带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就是正月初四这一天,一个影响中国历史长达600多年的新兴的政权大明帝国宣告诞生。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大一

  • 二、从和尚到元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帅,和尚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大多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要么是生长于士大夫家庭,从小学习文韬武略,为成就将来霸业打下基础,例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要么本来就是名臣良将,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有众人推捧,鼎力相助,例如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陈胜、吴广提出着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忿口号,但做将

  • 刘大夏为什么是朝野公认的弘治中兴第一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是,刘大,朝野

    明孝宗弘治一朝(1488—1505年),颇多善政,史称其为弘治中兴,刘大夏则是辅佐明孝宗将弘治中兴推向高峰的第一名臣,史家将其比作促成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杜如晦和推毂宋仁宗实行仁政的韩琦、范仲淹。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入仕后,历任兵部主事、郎中和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兵部

  • 从张士诚嘴里叼走诸暨和张士诚报复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嘴里,张士诚,诸暨

    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底,朱元璋任命耿再成为行枢密院判官,令其率兵屯驻缙云县黄龙山,为攻取处州做好前期军事准备。与此同时,命令行枢密院同佥胡大海率兵攻打近邻婺州的绍兴府西南重镇诸暨。张士诚守将华元帅战败宵遁,诸暨随即被占领。朱元璋下令将诸暨改为诸全州,以帐前元帅张彪为统军元帅兼知州事,王玉为副元

  • 将军得意自己脚下有3颗痣,侍妾说仆人脚下有7颗痣,明朝因而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仆人,明朝,脚下

    众所周知,朱元璋创建了明代以后,在他的整治下,国家日趋强盛起来。朱元璋以后的几个皇上都是勤勤恳勉,把国家整治得井然有序。只有有句老话的好,饱暖思淫欲,来到之后,明代的某些皇上就刚开始懒政了,就例如在历史上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明朝能够镇压北方的异族离不开一个人的功劳,这个人就是明朝后期的将军

  • 薛国观真的是被“吴昌时”所误?为什么给他定贪赃之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之罪,的是,给他

    薛国观是明朝末年阉党人氏,同时也是内阁大臣。薛国观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入仕为官。天启年间,加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阵营,此后帮助阉党对付东林党。当时许多东林党的官员,都是薛国观一手拉下马的。作为一个阉党人氏,薛国观非常有特点的是,他不仅熬过了崇祯帝继位之后,对阉党的清算。而且还在后来,得到崇祯帝重用,

  • 明朝最后一名状元杨廷鉴为什么拒绝做清朝官员,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一名,明朝,是怎么

    1643年,明朝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当年8月,崇祯皇帝亲自在太和殿举行廷试。在回答崇祯皇帝提问时,考生杨廷鉴不卑不亢地回答:“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让崇祯皇帝大为赞赏,亲擢为第一名,即状元。由于第二年明朝就灭亡了,因此杨廷鉴就成了明朝276年来最后一名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