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源简介:历史上真实的魏源故事与评价

魏源简介:历史上真实的魏源故事与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25 更新时间:2023/12/22 21:43:38

魏源(1794-1857年),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高邮知州。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时,入就两江总督裕谦幕,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成《圣武记》。又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和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艺,制造枪炮、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提倡办民用工业,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对后来思想界有相当影响。主张“及之而后知”,“知”从“行”中来,坚持“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抨击理学家的“心性迂谈”。诗文风格遵劲。

曾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缗》。今人辑有《魏源集》。

魏源七八岁时,就入了家塾。他用功学习,日夜苦读,母亲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常常劝他早些关灯睡觉,但他却躲在被里,偷偷的点灯看书。

魏源9岁应童子试。县令听说他很聪明,就想试试他,县令指着茶瓯(ōu)中的《太极图》说。“怀中含太极。”魏源还没吃早点,怀藏两个麦饼正想找机会吃它,忽见县令出上联考他,便以麦饼为题脱口应道:“腹内孕乾坤。”

县令一听,大为赞赏,说他是神童,日后肯定有所作为,就这样,魏源就闻名县内了。到15岁时,他随父亲到了北京,与陈沆、龚自珍等人过从过从:来往。甚密,他刚刚崭露头角,他的诗作已得到京城的大臣们的赞扬。

后来由于父亲去世,魏源回到苏州。这时陶澎(pēng)任两江总督。由于两淮盐产价格较高,官盐销路不畅,而盐枭(xiāo)贩运私盐情况严重,陶澍邀请魏源商筹两淮盐法。魏源提出“救弊先其急”,主张先改革淮北盐票制度,减掉那些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降低盐价,于是官盐销路很好,盐政收入就增加了。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进犯我国沿海一带,林则徐推荐魏源为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僚。这一年九月,英军攻陷定海,接着又进攻镇海。由于提督余步云溃退,总兵谢朝恩战死,镇海陷落,裕谦率军苦战不支,自杀殉国。这些惨败的战例,给魏源以极大的震动。清朝“天朝大国”的声威一落千丈,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受到严重挫伤。对此,魏源抚今思昔,写了一部叫《圣武记》的书。这部书有40卷,40余万言。反映了他反对外国侵略,要求振兴中华的进步思想。

希望战败之后能够举国同仇敌忾,重振国威。他对清初的赫赫武功异常怀恋,希望再度出现清王朝“一喜四海春,一怒四海秋。四夷来朝”的盛世。

后来魏源参加会试和殿试,中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被任为扬州府东台县知县。这时候,林则徐因在广州禁烟被革职,从广东到浙江军营效力,后又再次革职,发东河“赎罪”,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会见了魏源。两人同床而卧,倾心交谈国事。接着林则徐捧出一大捆书报,将他自己主持译成《四洲志》的资料,交给魏源,嘱托他编撰《海国图志》。魏源早就有有此志向,欣然答应。这一夜,两人情意亲挚,消解了胸中忧思,互相勉励为国出力。

魏源珍重林则徐的委托,在东台任职后,他都用了很多时间从事《海国图志》的撰述。当魏源写完了最后一页时,他怀着激情写道:“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在他看来,只要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马上就会人才辈出,恢复到以前的清朝大国。

《海国图志》共计50卷,包含着魏源深深的爱国之情,是当时中国人民了解和抵抗西方的珍贵典籍。书中魏源完整地提出了“以夷攻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反侵略的鲜明纲领。

“以夷攻夷”,表现了魏源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外国市场中互相攻击的粗浅认识,并企图加以利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在总结鸦片战争的敌我双方具体优劣条件后得出的反抗侵略的有效方案。

同时,魏源还针对官僚腐败,以及统治集团的昏聩昏聩(kuì):眼花耳聋。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无能,提出革除旧习的主张。魏源已认识到,不进行内政的改革,光凭锐利的武器,是抵抗不了侵略的。魏源的这种主张,在为近代中国寻找前进的方向。

魏源还认为知识分子都应该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反对沉迷于故纸堆中。对乾嘉以来士大夫穷究训诂训估:对古书字句的解释。考据之学,他深恶痛绝。他强调“六经”只是古代诗文汇编和文献资料,不能当作金科玉律金科玉律:原来形容尽善尽美的法律条文。后比喻不可改变的信条或规定。靠它来治理国家。他和龚自珍都是今文经学运动的先驱,大力提倡“经世致用”。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美、法垂涎英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其他各国也纷纷接踵而来,获得了英、美、法同样的权利。目睹西方列强侵犯中国更多的利益,吮吸中国人民更多的血汗。魏源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更为强烈,并深感《海国图志》50卷本的不足。于是他广泛收集材料,将《海国图志》增补成100卷。他增补的内容大量介绍了美国、瑞士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魏源称赞美国的宪法“可垂奕(yì)世而无弊”,把“不立王侯”的瑞士,誉为“西土桃花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写这部书是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凡有血气者都感到悲愤,都应有所动。所以,这部书是忧愤之作,是对付侵略者的兵书。”

如果说林则徐是近代史上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魏源是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当时中国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向西方学习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忘本行为,顽固派对此自然是竭力反对的,认为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是“淫巧之为”;学习西方是“示弱外夷”。对这些荒唐言论和愚蠢看法,魏源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他说:“英国的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邪教鸦片烟毒也接受了,就是打仗的利器,不肯向别人学习,接受过来,宁肯被动挨打,不肯自强学习,这是何其糊涂?”指出了顽固派的无知。

这里,魏源更加提倡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使国富民强,中国也能和列强并驾齐驱,而不受其欺侮,这和“示弱外夷”是两码事。自己落后挨打,而又不正视现实,就永远也站不起来。

魏源在文学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少数诗人之一。梁超曾说,在晚清道光、同治时期学界产生一种新精神。“代表这种新精神的人,是龚定庵(自珍)和魏默深”,两位着名的诗人。

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重游长城,写下这样一首诗:

读史筹边二十年,撑胸影子是山川。梦回汉史旄头外,心在秦时明月光。

这首诗大意是说,读史书,筹划边疆防务已20年,心里想着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梦里常常回到比汉使征途更远的地方,心中比古人写“秦时明月”时更焦急如焚(fén)。魏源表达了捍卫边疆、抵御侵略的雄心壮志。

魏源1857年在杭州去世。他生平爱西湖山水,死后即葬南屏山的方家峪。

魏源一生着述宏富宏富:丰富除《武圣记》和《海国图志》外,还有《古微堂集》、《老子本义》、《元史新编》等许多作品。在清末叶的思想家、史学家中,他着述的丰富和影响的深远是少见的。

标签: 真实简介评价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中 李光地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是个什么样,王朝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由廖京生扮演的,凭借其精湛的演技,使李光地这个角色得到很好的发挥,深入观众印象,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是怎样的结局呢。李光地在容妃南巡的时候,李光地便拦驾聚集众故而陈述禁海之弊和官吏的贪污腐败的作为,因此容妃回宫后将自己的所见均告知康熙,康熙

  • 历史上真的有于成龙这个人 那么于成龙杀江宁总督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于成龙,历史上,总督

    很多人都不了解于成龙杀江宁总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很多人想必都是从电视剧中才了解到历史中有于成龙这个人物的,不过虽然电视剧精彩无比、为大家鲜明地呈现出了于成龙在历史中的廉明形象,但是从一些细节上来说,电视剧却是有些不符合历史现状的。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一个细节就是于成龙斩杀江宁总督的事情,

  • 清代最大龄入宫的妃子,6年封妃,死之后乾隆辍朝3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妃子,清代

    清代皇帝妃嫔的主要来源是选秀女,秀女年龄大多都在13岁至17岁之间。此外,还有些大龄女子直接被送入皇宫,例如皇太极后宫的宸妃海兰珠、乾隆后宫的容妃(香妃原型),她们入宫的年龄都是在26岁。然而,宸妃与容妃还不是最大龄入宫的妃子,清朝历史上最大龄入宫的妃子是豫妃,年龄是30岁。豫妃博尔济吉特氏生于雍正

  • 清代“京控”和案件的上诉程序及复审程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案件,清代,程序

    清代,普通人、普通案件的上诉程序及复审程序是怎样的?“凡审级,直省以州县正印官为初审。不服,控府、控道、控司、控院,越诉者笞。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名曰京控。”说白了,所谓京控,就是到京城控告。老百姓缘何走“京控”之路?是不是放

  • 甲午之战:第六章 空悲切,旅顺惨案_二、土城子,战胜的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土城,悲切,旅顺

    日本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在11月18日,驻守旅顺的清军将领徐邦道、程允和、姜桂题率军阻击日本侵略军,取得了土城子阻击战的胜利,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事例。土城子之战是自日军在花园口登陆以来清军取得的一次较大胜利,这场战斗的胜利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战前劝降日军占领金州和大连湾之后,将枪口

  • 痴爱溥仪的晚清格格命途坎坷,为溥仪终身未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命途,晚清,溥仪

    晚清时期一位王大姑娘,她因痴情溥仪而有名,名叫王敏彤。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有关她的这则故事,痴爱溥仪的晚清格格命途坎坷,为溥仪终身未嫁!王敏彤原名叫完颜立童记,她的父亲是重臣完颜立贤,母亲是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毓朗贝勒的二格格爱新觉罗·恒慧。作为家中的长女,王敏彤从小就被教导着规行

  • 第三节 平准噶尔,进军新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噶尔,平准,新疆

    从圣祖初年始,经世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西北地区准噶尔部不断发生动乱,祸及西藏和北部蒙古。各部族、各派政治势力拥兵自立,相互争夺、兼并,进而引发同清朝的大规模战争,构成了当时最严重的“边患”。前述噶尔丹、罗卜藏丹津、噶尔丹策零、策妄阿拉布坦等人,皆是西北边区风云一时的人物。

  • 清代末期乞丐有多厉害?用“绝子门”走遍江湖,见到就破财消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乞丐,有多,清代

    不得不承认金庸武侠笔下的武打小说里有个师门,尽管出生不高,并且里边的人都较为杂,可是其在江南烟雨中影响力上还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这一师门就是说明教,做为天下无双的公会,明教的总数都是十分的诸多,超过了干万,非常的壮阔,并且全国各地常有明教的工作人员,遍布也很普遍,从唐末刚开始,不得不承认,丐帮帮

  • 他是金庸笔下第一大江湖门派,曾策反乾隆,反清廷,终以闹剧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他是,清廷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最强大的一个江湖门派是红花会,号称有70000余帮众,一直以来将反清当做己任,可以说是当时清廷时的最大威胁。而这样一个帮派,反清的时候表现却比《倚天屠龙记》当中的明教差距甚远,对于武林各派的联合工作效果极差。一个相对团结的领导层,却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帮众,积聚力量

  • 同样都是三藩之乱的主要人物 康熙为什么唯独恨的人是耿精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人是,康熙,都是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耿精忠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耿精忠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清初三大汉人藩王之一。耿家先世为山东人,被迁至辽东盖州卫。耿仲明先为毛文龙辖下参将,毛文龙为袁崇焕所杀受后降于努尔哈赤,编入汉军正黄旗。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1649年(顺治六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子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