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章 皇家女性

第四章 皇家女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13 更新时间:2024/1/17 9:58:12

慈禧太后(18351908)无疑是清代宫廷中获得这一最高头衔的24位女性中最着名的一位。得益于保存下来的大量照片和历史资料,我们对她知之甚多。虽然她的生活不具有典型性,但她的生平是征服者精英的女儿奋发向上的缩影。她于1835年出生于叶赫家族,1852年6月26日进宫,为级别较低的第六等嫔妃。两年之后,她升为第五等;1856年4月27日,她生下了未来的同治皇帝。大家热切期盼的皇子的诞生使她升为第四等嫔妃。不过,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时,她只是第三等嫔妃。

母后的身份、与慈安太后和大行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的结盟,起初使慈禧拥有了摄政之位,继而又使她成了宫廷的主宰。作为新皇帝载淳的生母,她变成了皇太后。她的地位虽在慈安太后之下,但她以刚强的个性左右着慈安。她在处理国事方面跟恭亲王学习了几年后,于1865年公开抑制他的权力,并表明他得听她的。据各种材料记载,1875年她决定打破传统的继承规则,选择他儿子的同辈人承袭皇位时,参加朝会的奕䜣和其他王公大臣都没有表示异议。邝兆江关于光绪改革的研究把她描绘成一个恫吓年轻的光绪皇帝的可怕的人。从1860年到1908年她病逝为止,她一直参与宫廷最重大的决策。

慈禧是清朝皇家女性中最着名的但非唯一一个把权力触角伸展到家事以外的大家长。虽然许多历史学家把她视为武则天的翻版,或视为对太后传统角色的颠覆,但她无疑更适合非汉族的统治语境。根据詹妮弗·霍姆格伦的比较研究,汉族帝王禁止皇家父系亲属参与政务,转而利用皇后一方男性亲戚的支持来与官僚集团的精英相抗衡。但是,由于母系亲戚在摄政体制下有可能会威胁皇帝的自主权,所以又不得不对后妃家族加以压制。汉人的宫廷大权“在皇帝、太后和群臣之间……摇摆”。许多汉族帝王也利用姐夫或妹夫与母系姻亲分庭抗礼。与兄弟不同,姐妹不可能登基称帝,所以姐妹不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她们的丈夫和亲戚可以成为帝王的重要盟友。

非汉族王朝的宫廷政治大不相同。由于草原王朝需要成年统治者,摄政体制不常见,摄政期间婚姻不再是关键的控制因素。相反,非汉族统治者倾向于把婚姻作为一种手段,以加强征服集团内部或征服集团与外族统治者之间的结盟关系。与臣服的汉人之间的通婚即使不被禁止的话,一般是不受鼓励的。可汗的妻子与其兄弟姐妹一起成为统治者家庭的永久性成员。每到摄政时期,“蒙古元朝的皇太后与皇帝的兄弟姐妹一样,也被视为可以托付权力和权威的人”。

清朝的权力结构与以前的征服者政权颇为相似,但绝不是其翻版。与以前的朝代一样,清朝的婚姻政策也禁止征服者集团与臣服的明朝民众通婚(参阅下文),但鼓励与居住在内亚地区的精英集团联姻。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清朝不存在一夫多妻制(后妃的地位是明显不平等的,一次只能立一个皇后),但其奉行的所有皇子都有资格继任皇位的策略,在降低皇后家族地位的重要性方面,与一夫多妻制有同样的效果。1643年采用子承父位的规则以后,清廷像汉人政权一样,让年幼的皇子继位,以摄政大臣辅佐之。摄政制度存在于17世纪40年代、17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18751889年和19081912年。在这些摄政时期,皇太后都扮演了政治角色,但与汉人政权依靠自己的亲戚不同,这些皇太后都是与丈夫的兄弟结盟的。如同元朝一样,清朝统治者消除了后妃家族造成的政治威胁,但它是通过不太相同的一系列婚姻政策做到这一点的。

与汉族社会一样,满族社会也以父系为主(子孙后代传承男性香火),婚后居住在男方家(与新郎的父母住在一起),也是家长制(资望最高的男性是家长)。尽管如此,满族传统给予女性很大的自由和权力。满族女性被禁止缠足,所以她们走路不跛脚。她们没有被局限于深闺,而是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骑马射箭,参与狩猎。据1644年前的史料记载:“女人之执鞭驰马,不异于男。十余岁儿童,亦能佩弓箭驰逐。少有暇日,则至率妻妾,畋猎为事,盖习俗然也。”女性有时也活跃于战场,征服时期甚至有几位女性获得了八旗佐领职衔。在宫廷举行的萨满教仪式上,女性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朝鲜族女性一样,她们在仪式上行使着“支配权”。在坤宁宫举行萨满教仪式的是女性(参阅第七章)。

和孝公主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她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有些资料说是最宠爱的女儿)。这位公主女扮男妆,擅长射箭,常随父皇狩猎,至少有一次射杀了一头鹿。有报告称(也许是假的),自豪的乾隆皇帝曾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

满族女性起初有自己的名字。史书记载了努尔哈赤前两位妻子和至少一个女儿的名字。顺治皇帝的姐妹名叫雅图(16291678)和阿图(16321700)。他的其中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妹叫马喀塔(16251663)。皇宫迁到北京后,女性的名字在玉牒和档案材料中消失了。后妃以获封的头衔和爵位为名,级别高的后妃或生育了孩子的后妃死后有谥号,级别低且无儿无女的后妃有时不记载于档案(参阅下文)。公主(甚至是早夭的公主)出现在爱新觉罗氏的宗谱中(但不见于汉文宗谱)。女儿按出生顺序被称为大公主、二公主等,以此类推。她们订婚后就会获得头衔和爵位,也就有了称号。

满族和蒙古族的男性和女性贵族都有提出离婚的权利。寡妇往往嫁给亡夫的弟弟,女真人奉行这种婚姻形式的目的在于确保女性带来的财产不因寡妇再嫁而流失。至少从唐代开始,法律就禁止寡妇嫁给亡夫的兄弟,这种婚姻被汉人视为野蛮人的风俗。明朝的创始人对此言道:

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至于弟收兄妻子,承父妾,上下相习……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1631年和1636年,皇太极两次颁令禁止寡妇嫁给亡夫兄弟。但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妹妹穆库什先嫁额亦都,后嫁其子图尔格,皇太极的女儿马喀塔则先后嫁给林丹汗的两个儿子(1636年、1648年)。虽然她们都无视这项禁令,但在清朝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这项禁令一直有效。满族容许隔代婚姻,汉族则不容许。满族像蒙古族一样赞成舅表亲之间的婚姻(娶母亲兄弟的女儿为妻)和娶同胞姐妹为妻,其结果是,宫廷女性结成了非常密切的亲戚网络。描述慈禧太后宫廷生活的何德兰注意到,侍奉她的女性中有一位是她的养女(本是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䜣的女儿),有一位是外甥女,还有一位是姻亲外甥女。而在那以前两个多世纪的顺治朝,这类关联关系还没有这么复杂,当时福临的第一位皇后是孝庄太后的外侄女,第二位皇后则是他父亲的皇后的侄孙女。

标签: 女性皇家第四章

更多文章

  • 明朝老汉奸称自己“大明骨大清肉”,竟被康熙皇帝相当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明,明朝,汉奸

    提起谁是最可恶的明末清初“大汉奸”,世人无不所指吴三桂和范文程。这两个人虽然家庭出身、文化背景与生活阅历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怀有刻骨铭心的“夺妻之恨”。范文程却对“夺妻之人”不仅笑脸相迎,而且献计献策,帮助他们夺取明朝的“故国江山”。显然,这个明末清初的“大汉奸”,走过非常坎坷的生

  • 清官廉吏张伯行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清官,皇帝

    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

  • 张伯行是谁?为何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他为,康熙,清官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着。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生平在清朝康熙

  • 草包将军奕经一战重创英军,为什么却被皇帝撤职查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一战,英军,草包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于大清帝国的臣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八旗子弟已经腐朽得不堪造就,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满万不可敌的满洲精锐。此时前线吃紧,望眼过去整个满清帝国竟然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而在这时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人进入到了道光皇帝的眼帘,他就是乾隆皇帝的曾孙"爱新觉罗·奕经"。爱新觉罗·奕经

  • 清朝亲王尼堪:一生战功赫赫可惜竟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亲王,战功,英年早逝

    爱新觉罗·尼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军人之外还是一位贝勒爷,他出生在皇室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是清太祖的孙子,他出生在1610年,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短暂的,因为他在一六五三年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只有四十三岁。爱新觉罗·

  • 甲午之战: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三、国人救国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国权,甲午,马关

    甲午战争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人民苦不堪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比较典型的是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

  • 清朝乾隆年间王伦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年间,清朝,简介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寿张(今山东阳谷东南)县民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因其主要战役是在临清州进行的,故又名临清起义。王伦为人机智、勇敢,善拳术。乾隆十六(1751)年,秘密加入白莲教的支派清水教。三十六年(1771)自称教主,并以“运气”替人治病、教授拳术等方式,在兖州

  • 两个国度,让我们沉思至今日本,一个让我们一言难尽的国家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沉思,甲午,让我们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两个国家受我们影响至深,也对我们影响至大,可以用休戚与共来形容,也可以用恩怨难断来概括。纠葛纷争,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互助友好、猜忌遏制,绵延至今。这就是日本和朝鲜,两个引发了甲午战争的国家;也是在甲午之后的百年中,让中国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两场大战的国家。分析考察这两个国家与

  • 38岁妃子嫁给45岁车夫,死后车夫的行为让人属实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妃子,让人,车夫

    于清朝末代的皇帝溥仪,他出生于近代。当时的清朝摇摇欲坠,但皇帝或对某些人来讲,就算这样一个傀儡皇帝,他完全没有皇帝本该拥有的权力。但她的妻子除了万蓉宫女王皇后以外,还有一个小妾,即蜀绣的公主。这位蜀国后妃曾经掀起了后妃婚姻革命的浪潮,当时轰动一时,成功与溥仪离婚,并在未来嫁给了一名马车夫,幸福地度过

  • 乾隆晚年清朝为什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不可避免,乾隆,清朝

    在颓势中挣扎盛世过后即是平凡到了极点的平庸。乾隆晚年。清朝已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太平盛世出现了阴影。到嘉庆、道光期间,吏治日益腐败。教派、会党众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频繁。颓势已然形成。虽然嘉道二帝也都勤于政务。但却止于小修小补。没什么大的变革。道光帝撒手人寰。留给其子咸丰帝的是外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