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灭亡,八旗子弟为啥改姓?八旗后裔都有哪些姓氏?

清朝灭亡,八旗子弟为啥改姓?八旗后裔都有哪些姓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3/12/26 3:55:12

晚晴阶段革命党呼吁全天地人们一起打倒清政府,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彻底消除倒台,而哪些八旗子弟而为了存活迫不得已变更姓式散播在各国,说不定不改姓式可能活都活下不去。

事实上,满清八旗子弟改汉姓的趋势,并不是从清政府灭亡才开始的。早在乾隆年间,不少满族百姓就开始尝试将姓氏改为汉姓。但由于缺乏经验,改出来的汉姓往往闻所未闻,非常不规范。因此,乾隆皇帝还曾下旨,要求八旗子弟停止这种不规范的改姓。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满族百姓分为八旗,但却并不代表每一旗就只有一个姓氏。根据统计,八旗子弟出现过的姓氏,共计有900多个。

而除开皇族姓氏爱新觉罗外,清朝还有八个非常显赫的姓氏,被俗称为“满洲八大姓”。

这些姓氏分别是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钮祜禄氏、那拉氏、富察氏、赫舍里氏、索绰罗氏。

那么,这些姓氏改为汉姓后,都变成了什么呢?

需要说明的是,满族人改汉姓,都不是随意乱改,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实际上是用了“取谐音”和“取译意”两大原则。

首先,作为皇族姓氏的爱新觉罗,由于“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的意思,因此多数人将汉姓改为了“金”姓。这是“取译意”原则的体现。像清朝格格、女汉奸川岛芳子,就是以“金碧辉”的名字活动的。

佟佳氏的佟佳本来是地名,后来成为姓氏。民国之后,多数人取谐音改为了“佟”“童”两姓。

瓜尔佳氏人口众多,根据地区不同,又有“安图瓜尔佳氏”“苏完瓜尔佳氏”等众多分支。实际上,最开始满语中的“瓜尔佳”被汉译为“围绕菜园子的水沟”和“捣乱”的意思。但瓜尔佳氏族人不喜欢这种汉译,后来便逐渐从满族的各种文献中删掉了。瓜尔佳氏族人改姓取谐音,将备受崇敬的人物关羽的“关”姓作为了姓氏。像现代着名影星关之琳,就是瓜尔佳氏。

马佳氏同样是以地为姓,后来改作了“马”“麻”等姓。

钮祜禄氏中的“钮祜禄”与满语中的“狼”相近。从清朝中期开始,便有不少人改姓为了“郎”。也有一部分人改姓为“纽”。

那拉氏也是满洲一个大族。在明末时就已经有了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四大支系。清朝时期,那拉氏出现了众多皇帝后妃,后多改名为了“那”“南”等姓,现代着名歌手那英便是代表人物。

富察氏作为女真时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现在多改姓为“富”“傅”“付”等姓。这也是当今满族中,除“关”姓之外最多的姓氏。

赫舍里氏多数人改姓取谐音,现在多为“李”“赫”“何”“舍”四种姓氏。

索绰罗氏现多姓“索”“曹”“石”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石”姓的来源,竟然是大学士英和的高祖都图,因为在管理国库的时候一丝不苟,被康熙赐“石”姓,后来他的后裔便都以“石”为姓了。

满族人一般是不用姓的,比如和珅鳌拜隆科多这些人如果不查资料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全名叫什么。为了方便与汉族交往,满族人其实都是有汉姓的。比如爱新觉罗的汉姓就是金姓、佟佳的汉姓就是佟姓、那拉氏就是那姓或者南姓。

但是尽管如此,清朝的时候满族人并没有普及汉姓。直到清朝灭亡后,他们迫于压力不得不改用汉姓。

第一次大规模改姓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当时孙中山先生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其中鞑虏就是满族人的意思。

第二次改姓是新中国成立后,当时为了上户口,很多满族人纷纷改用汉姓。因为当时社会还是十分仇视满族人的,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其实清朝灭亡后对八旗子弟也是一种考验,清军入关前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英勇善战,但是到了晚清的时候个个萎靡不振,而且因为不学无术,所以连生存的技能都没有。

对他们来说,也许做小商贩是唯一的出路。根据调查当时打工的满族子弟只占了20%,还有80%都是做生意的。

经济上的窘迫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人们的歧视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这些满族人纷纷剪掉辫子,脱掉旗服,家家户户收起悬挂着的从东北老家带来的祖宗袋,只在除夕夜,才敢偷偷拿出来拜祭先人。

作为现如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人将姓式改成汉姓,对于中华文化的和谐和统一性,拥有挥之不去的战功。

标签: 后裔姓氏清朝

更多文章

  • 第四章 皇家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性,皇家,第四章

    慈禧太后(18351908)无疑是清代宫廷中获得这一最高头衔的24位女性中最着名的一位。得益于保存下来的大量照片和历史资料,我们对她知之甚多。虽然她的生活不具有典型性,但她的生平是征服者精英的女儿奋发向上的缩影。她于1835年出生于叶赫家族,1852年6月26日进宫,为级别较低的第六等嫔妃。两年之后

  • 明朝老汉奸称自己“大明骨大清肉”,竟被康熙皇帝相当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明,明朝,汉奸

    提起谁是最可恶的明末清初“大汉奸”,世人无不所指吴三桂和范文程。这两个人虽然家庭出身、文化背景与生活阅历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怀有刻骨铭心的“夺妻之恨”。范文程却对“夺妻之人”不仅笑脸相迎,而且献计献策,帮助他们夺取明朝的“故国江山”。显然,这个明末清初的“大汉奸”,走过非常坎坷的生

  • 清官廉吏张伯行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清官,皇帝

    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

  • 张伯行是谁?为何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他为,康熙,清官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着。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生平在清朝康熙

  • 草包将军奕经一战重创英军,为什么却被皇帝撤职查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一战,英军,草包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于大清帝国的臣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八旗子弟已经腐朽得不堪造就,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满万不可敌的满洲精锐。此时前线吃紧,望眼过去整个满清帝国竟然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而在这时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人进入到了道光皇帝的眼帘,他就是乾隆皇帝的曾孙"爱新觉罗·奕经"。爱新觉罗·奕经

  • 清朝亲王尼堪:一生战功赫赫可惜竟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亲王,战功,英年早逝

    爱新觉罗·尼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军人之外还是一位贝勒爷,他出生在皇室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是清太祖的孙子,他出生在1610年,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短暂的,因为他在一六五三年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只有四十三岁。爱新觉罗·

  • 甲午之战: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三、国人救国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国权,甲午,马关

    甲午战争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人民苦不堪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比较典型的是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

  • 清朝乾隆年间王伦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年间,清朝,简介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寿张(今山东阳谷东南)县民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因其主要战役是在临清州进行的,故又名临清起义。王伦为人机智、勇敢,善拳术。乾隆十六(1751)年,秘密加入白莲教的支派清水教。三十六年(1771)自称教主,并以“运气”替人治病、教授拳术等方式,在兖州

  • 两个国度,让我们沉思至今日本,一个让我们一言难尽的国家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沉思,甲午,让我们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两个国家受我们影响至深,也对我们影响至大,可以用休戚与共来形容,也可以用恩怨难断来概括。纠葛纷争,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互助友好、猜忌遏制,绵延至今。这就是日本和朝鲜,两个引发了甲午战争的国家;也是在甲午之后的百年中,让中国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两场大战的国家。分析考察这两个国家与

  • 38岁妃子嫁给45岁车夫,死后车夫的行为让人属实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妃子,让人,车夫

    于清朝末代的皇帝溥仪,他出生于近代。当时的清朝摇摇欲坠,但皇帝或对某些人来讲,就算这样一个傀儡皇帝,他完全没有皇帝本该拥有的权力。但她的妻子除了万蓉宫女王皇后以外,还有一个小妾,即蜀绣的公主。这位蜀国后妃曾经掀起了后妃婚姻革命的浪潮,当时轰动一时,成功与溥仪离婚,并在未来嫁给了一名马车夫,幸福地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