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之战: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三、激战与溃败

甲午之战: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三、激战与溃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890 更新时间:2023/12/20 20:12:57

形势

现在,平壤的三个战场的基本形势是:大同江南岸战场,马玉昆所部毅军击溃了日军进攻,获得胜利;西南战场,胜负未分;只有城北玄武门战场各垒被攻陷,牡丹台、玄武门失守,但日军尚未入城,对清军来说战事犹有可为。

当时日军已战死189人,伤516人,清军的伤亡并不比日军多多少。且清军弹药、粮食足以守城1个月,而日军弹药、粮食即将告罄,加上当时平壤已经开始下雨,日军冒雨露宿,处境极为困难。如清军决心坚守,战局很可能发生转机。

但是,牡丹台、玄武门的失守和左宝贵的阵亡,使清军主帅叶志超吓破了胆。他与众将商议,决定弃城逃走,说:“北门咽喉既失,弹药不齐,转运不通,军心惊惧,若敌兵连夜攻击,以御之?不若暂弃平壤,令彼骄心,养我锐志,再图大举,一气成功也。”弃逃的理由有很多条,其实都只是借口。只有马玉昆提出异议,但叶志超不听。

下午4时,叶志超遂以朝鲜平安道观察使闵丙奭的名义,派一朝鲜人冒雨送书于日军元山支队阵中,表示愿意弃城撤退。

佐藤正大佐接书读之,但是信被雨打湿而不可读,佐藤正又付之传令骑兵,送达于朔宁支队立见尚少将。立见尚文少将还没有把信看完,就已经看见平壤各门皆已悬白旗。叶志超就这么投降了!

于是,立见尚文少将一面命元山支队至七星门外,一面亲与旅团副官桂大尉共率一个小队下牡丹台,入玄武门而至小窦门外,要求门内清兵打开城门。因为言语不通,所以用笔谈,桂大尉即用铅笔在纸片上写道:“若降服,可允。应速开城门,集中兵器缴于我军;否则,即攻取之。”自门隙递于门内。

清兵也把内容书写在纸上作为回答:“降雨甚,刻下兵多,难以速散,当期明朝,开放此门。”日军料定清军此夜必逃,便在义州、甑山大道要隘设下埋伏,伏击清兵。

大撤退

1894年9月15日夜8时,清军开始撤退。

叶志超先已密传各营,轻装持械,趋夜而退。因事出匆忙,没能全部通知到,加以大雨倾盆,清兵冒雨结队成群,或自七星门、静海门蜂拥而出,或由城墙攀越而去;或取甑山大道而走海岸,或由义州大道而北奔。

日军元山支队埋伏于义州大道,第五师团主力部队则埋伏于甑山大道,以截击撤逃的清军。自15日晚间8时至翌日拂晓,清兵络绎不绝,急奔直冲,结果走到埋伏圈,就遭日军枪炮袭击,清兵“回旋不得出,以避弹故,团集愈紧,死亡愈众”。

据亲历此役的官员栾述善记述当时情况说:“阴云密布,大雨倾盆。兵勇冒雨西行,恍似惊弓之鸟,不问路径,结队直冲。而敌兵忽闻人马奔腾,疑为劫寨,各施枪炮,拦路截杀。各山口把守严密,势如地网天罗,数次横冲,无隙可入。且前军遇敌击,只好回头向后;而后兵欲逃身命,直顾奔前。进退往来,颇形拥挤。黑夜昏暗,南北不分。如是彼来兵不问前面是敌人抑是己军,放枪持刀,混乱相杀,深可怜悯。前行士卒,既遭敌枪,又中己炮,自相践踏,冤屈谁知?当此之时,寻父觅子,呼兄唤弟,鬼哭神嚎,震动田野。人地稍熟者,觅朝鲜土人引路,均已脱网,惊惧无措,非投水自溺,则引刃自戕,甚至觅石碣碰头,入树林悬颈。死尸遍地,血水成渠,惨目伤心,不堪言状!”

多么凄惨,多么可惜!读来无不让人悲愤相加。

天明后,日军巡阅战场,仅箕子陵附近,二三百步间,清兵人马尸体,累累如山,埋没道路,溪流为红。其尸体最为密集堆积者,在五十步以内伏尸百二十,毙马三十头,互相枕藉。

据统计,仅仅在此一夜之间,清军在逃跑路上被击毙者达1500多人,并有683人被俘。其中,有119人系因伤被俘,25人伤重而死,3人病死,47人因企图逃跑而被日军枪杀。清军被日军虏获的军火、弹药、粮食及其他各种物资不计其数。

9月16日晨,日军元山支队和朔宁支队入城,山呼天皇万岁,城中不仅无清兵一兵一卒,朝鲜居民也纷纷逃散,“这样大的一个城池,极少看到韩人的影子,满街都是生气勃勃的日军士兵”。

清军退至顺安时,又遭日军拦击,损失惨重。而叶志超则马不停蹄,一夜狂奔五百里,于16日逃至安州,在安州向朝廷谎报军情称:“倭人遽以三四万之众猛扑环攻”“苦战五昼夜”“子尽粮绝,退出平壤”。然后又往义州逃跑,于21日渡鸭绿江逃到中国境内。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过鸭绿江,日军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

整个平壤之战持续时间很短,以清军大败告终,清军死亡近2000人,被俘数百人,而日军仅以伤亡700人左右的代价夺取了朝鲜北部重镇平壤。

首次战役,中日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对整个战局影响深远。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构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日军通过战胜清军而控制了整个朝鲜,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士气大,并把战火烧至鸭绿江,进一步侵略中国。而中国的势力则因此战役而被逐出朝鲜,并且致使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其后陆战几乎连战连败,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全面失败。

平壤之战后,清政府一度听信了叶志超的虚假战报,降旨慰勉,其后被御史揭发其捏造战功,被判斩监候。盛军统帅卫汝贵亦以“临敌退缩,以致全军溃败”“克扣军饷”“纵兵抢掠”的罪名被处斩。而左宝贵则被光绪帝追赠太子少保衔,赐谥号“忠壮”。

9月16日,日本明治天皇赐谕嘉奖平壤大捷,接着日军进一步推进,将战火烧至中国境内。

标签: 之战平壤洒热血

更多文章

  •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七个妹妹,她们最后的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末代,清朝,皇帝

    清朝时期的最后一任皇帝是溥仪。虽说溥仪在年少时,便成为了亡国之君,但却因特殊的身份,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溥仪还有7个妹妹。那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七个妹妹,她们最后的结局怎样?一、大妹韫英。韫英出生的那年是她们家发生大变故的一年。一是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她那比她大两岁的大哥溥

  • 一辈子不得宠爱的康熙生母,被尊为太后之后,为什么4个月便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个月,太后,生母

    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实际上并不得顺治帝的宠爱,但她最终却被封为了皇后,这是为何?佟佳氏生于1640年,正蓝旗汉军出身,父亲佟图赖是八旗将官。1653年,13岁的佟佳氏被选入宫中,成为顺治帝的小福晋。当时的顺治帝正忙着废后,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宠幸新人。所以佟佳氏尽管不得宠,却依然得到了临幸。由于宫中禁忌颇

  • 清朝着名官员于成龙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被称为,青菜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着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位。于成龙虽

  • 第一节 逐廓尔喀,订立章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章程,逐廓尔喀

    在古代众多的帝王中,在其生前传位的皇帝为数甚少。其中除极个别的是有意模仿古人、沽名钓誉之外,绝大多数是被迫的。乾隆皇帝是一个特例,他统治清朝60年,使社会达到极盛;85岁高龄之时,又主动举行了传位大典,当上了太上皇。3年以后,方才寿终正寝。18世纪以前,尼泊尔由关系较为松散的24个部落组成。有一个叫

  • 杨锐是谁?为什么他的命运因为张之洞而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他的,命运,张之洞

    杨锐,字叔峤,1857年生于四川绵竹,杨锐的命运自从遇见张之洞的那一刻起便改变了,张之洞这位晚清臣、写出《劝学篇》的思想家,在任四川学政期间发现杨锐天性禀异,非常赏识,召为授业弟子,后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便顺理成章地聘杨锐为幕僚,杨锐的命运在此发生了第一次转折。杨锐是个孝子,这时他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岁,

  • 能讲一口流利德语的赛金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德语,流利,赛金花

    从东交民巷到永定门以东,为报复而来的八国联军嗜血如狂。几乎是一夜之间,义和团作鸟兽散,那些自诩能伏虎擒魔的大师兄早已不见踪影。怎么办?别着急,自然会有柔能克刚的女儿家来收拾剩水残山。她是谁?一代名妓――赛金花。赛金花,这位能讲德语的青楼女子,在二十世纪千禧年的东方古国确属凤毛麟角。她不忍眼看着北京变

  • 甲午之战: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二、殊死搏斗,威海卫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战,威海卫,辽东

    丁汝昌只得下令将北岸炮台炸毁。这样,“威海之防尽堕”,威海卫城陷落,北洋海军被封锁在港内,形势万分危急。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城和南北两帮炮台后,周围陆地上的清军已经全部扫清,便以海军舰艇部队为主,在陆军部队的配合下,对刘公岛及港内的北洋舰队发起了全面的进攻。1895年2月3日,日本舰队排成单列纵阵,在威

  • 多铎为何敢公然霸占大臣范文程的漂亮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臣,妻子,漂亮

    和硕豫亲王,是清朝世袭亲王。在崇德元年(1636年),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豫亲王。乾隆时,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多铎能有这样的爵位,来自于自身的政治条件和卓着战功,在满洲有这样的传统,最小的幼子被称为“守灶儿子”,有权得到父亲的全部遗产,而多铎的生母也是当

  • 甲午之战: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三、新竹争夺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宝岛,新竹,甲午

    台北失陷后,唐景崧、林朝栋、杨汝翼、丘逢甲等相继内渡逃跑,激起了台湾广大爱国军民的愤慨。这时,台北陷落,台中空虚,台南势孤,台南地方绅士决议推举刘永福为“民主国总统”以坚持局面。刘永福坚辞不受,仍以“帮办防务”的名义指挥台南军事部署。刘永福发布文告,筹备粮饷,训练兵勇,准备与日军周旋到底。富有反抗侵

  • 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是怎么,简介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廖京生扮演的李光地非常受观众的喜爱。历史上真的有李光地这个人吗?李光地是好是坏?他的老婆是谁?真的是蓝齐儿吗?历史上的李光地是怎么死的?一、李光地简介: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清朝汉族人。出生于1642年福建泉州安溪湖头,死于1718年,享年76岁,李光地是着名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