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22 更新时间:2023/12/25 3:02:15

清官之难,难在身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只是嘴大喊清廉,自己及家人却照贪不误,就无法约束部下,遏制贪腐。张伯行一生历任督抚要职,任所多在富庶繁华之地。但他生活简朴,衣服饮食,始终保持寒儒本色,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有些做法,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当地官员按照老规矩,给他的官邸布置一新,锦绣帷幕,金银器皿,奢侈豪华,不仅没有获得赞许,反而受到严厉批评。张伯行认为如此奢靡的陈设,“吾生平未尝用此”。尤其是当他得知,这些华丽用品都是百姓分担承办,立即断然拒绝,下令归还百姓,只取前任官员旧物使用。

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从偏远之地来到繁华的大都会,人皆喜之。张伯行却深怀戒惧,如履薄冰。有了在福建的教训,这回他入境之前,就先行下令,禁止铺设官署。等他来到官邸,四壁徒然,仅小桌一张、床榻一副,尽管陈设简陋,他却恬然自得。有属官写诗赞叹道:“一架绳床供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他个人在江苏官署的日用度,大多从河南老家带来,尽量不用公家钱物。无锡县令每日送来的惠山泉水,是他享受的最大馈赠。但当他得知,这些泉水全是科派百姓运送,就坚辞不受。

清代的官场,上下级之间馈送成风,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张伯行对这类“潜规则”深恶痛绝。他初任江苏按察使时,依陋规要给总督、巡抚等上司馈送“见面礼”,大约需白银4000两。这几乎是他二十年的俸禄。不贪污从而来?张伯行说,我做官不取民一钱,怎能置办这种陋规!他赠送上司同僚的见面礼,只是家乡的土特产,不值几个钱。督抚大员心怀怨恨,皆谢绝不受,张伯行却我行我素,心怀坦荡。

张伯行出任过很多要职,尤其是做封疆大吏时,位高权重,其僚属门生等携礼拜谒,他都一律谢绝。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榜于官署、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这篇包含六个“一”的拒礼檄文,传颂甚广,被收入清代许多文集、笔记,人皆誉之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张伯行为官两袖清风、廉名满天下。但清廉之外,他为官恪尽职守,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德才兼备,政绩卓着,使他真正成为一代名臣。

治理黄河水患,是张伯行走仕途的起点。张伯行的家乡河南仪封县城(今河南兰考),距黄河故道不足三里,常受洪水的威胁。康熙三十八年夏,黄河泛滥,洪水涌入城内,情势万分紧急。当时居家读书的张伯行当机立断,招募民工,筑堤截水,救仪封城于危难之中。河道总督张鹏翮视察他所修筑的河堤后,大为惊奇,向朝廷奏请张伯行参与治河。张伯行参与当地治河工程,先后督修黄河南岸河堤200里,筹划水道,使蓄泄得宜,漕运畅通。因他尽心河务,勤敏办事,为人诚实,卓然有守,又被推荐去山东济宁道治理水患。到任后,他清理财库弊政,革除陈规陋习,每年为河库节省数万金不当开支,保证了治河工程的财政支持。他总是出现在治河的一线工地,亲自督理工程,终使水患消弭,重现沃土肥田。

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原则。张伯行为官,总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到济宁上任时,当地正发生大饥荒。面对灾情严峻,他首先从河南家中运来粮米、赶制衣物,免费分发,以解灾民燃眉之急;然后一边申报朝廷,一边发放仓谷两万余石救济灾民。当地巡抚指责他擅动仓谷,张伯行争辩说:灾情重大,如不急加赈济,灾民性命不保,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假如因擅动粮谷而问罪官员,恐怕以后官员们都以此为戒,只求自保,不顾百姓性命,流弊更为巨大。

张伯行这种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在福建巡抚任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他赈济灾荒,平抑米价,设置社仓,储备荒年;广设学校,修建义塾,培养人才,刊刻书籍。同时,他整治属吏,奖廉惩贪,镇压豪强,打击恶吏,一时间官吏士民竞相奉法,社会秩序井然。又毁淫祠数百所,裁减僧尼,不到三年,福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这些政绩充分显示出张伯行的行政能力,受到了士民赞誉,称他“居官若父母,训士如良师”。

标签: 康熙清代清官

更多文章

  • 清朝康熙皇帝曾盛赞哪位名臣为“天下廉吏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清朝,皇帝

    从一个贫困之地的县令起家,一步步升迁为皇帝倚重的封疆大吏,于成龙所演绎的传奇故事,倚仗的并非什么背景和奇遇,而是近乎苛刻的廉洁自律,这让他在贪腐之风盛行的清代鹤立鸡群。康熙皇帝称赞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大力表彰,屡次破格提拔,把于成龙树为廉政典型。事实上,于成龙不仅是个廉吏,更是个能臣,绝对无愧

  • 道光帝敏感多疑,后宫23位妃子,13位遭过他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多疑,妃子,毒手

    道光帝是在历史上一名奇怪的皇上,当政期内仍未有很大的功绩。可是道光帝却很有特性,他是清代最小气的皇上。道光帝敏感多疑后宫23位妃子13位遭过他的毒手。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即位者,是清代第八位皇上,都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上。是清代惟一以嫡长子真实身份承继帝位的皇上。嘉庆皇帝第五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

  • 雍正皇帝即位后,马上就立即查办隆科多,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什么呢,这是,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已经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自己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在康熙在位的末期,出现了九王夺嫡的情况。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隆科多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在雍正的皇位逐步稳固之后,却对自己昔日的恩人隆科多痛下杀手。那么,雍正为何要除掉隆科多呢

  • 清王朝向来视汉人缠足为恶习,严明禁止满族女子效仿,为什么却越禁越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恶习,汉人,满族

    缠足是古时候这种恶习,起源于北宋,从明代刚开始风靡。来到清代,缠足风俗习惯早已蔓延到了社会发展每个阶级的女人,虽然清廷三申五令严禁女性缠足,可是没什么进展,缠足之风越来越激烈。旧时的“三寸金莲”清朝历代皇帝都严防死守,禁止旗人女子缠足:谁学汉人缠足,必重治其罪,并罪及父母。但

  • 谭嗣同是个怎么样的人?谭嗣同被捕为何父亲不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是个,的人,谭嗣同

    谭嗣同是个怎么样的人?谭嗣同被捕为何父亲不救他?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898年6月11日,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同治四年出生于北京宣

  • 朱轼传:一代名臣 帝师元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老,朱轼传

    少年聪慧一举中第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江西人历来尊师重教,崇尚学习,而高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史学家刘恕,元代语言学家周德清,明代史学家陈邦瞻,都是高安人。朱轼就出生在高安艮溪朱村的一户姓朱的清贫人家。相传北宋元丰年间,苏轼在赴筠州看望弟弟苏辙的途中,曾经慕名游览过

  • 甲午之战: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一、起来,保卫辽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威海卫,甲午,辽东

    日本侵略者在1894年11月底攻占了旅顺口北洋海军基地之后,扩张野心更加膨胀,决心扩大侵略,完成大本营的预定目标——进军山海关,直逼直隶平原,寻求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威胁京、津,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为此,日本大本营制定了一个新的扩大侵略的作战计划——“山东半岛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据内阁总理大臣伊

  • 林大钦是什么人?明朝状元林大钦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是什么人,林大

    林大钦(1510—1545),字敬夫,号东莆居士,出生于潮安县金石仙都,是明朝正德至嘉靖年间潮州一位着名人物,民间至今流传着他许多年时聪明过人的故事。林大钦于嘉靖元年(1522)中进士,因廷试获嘉靖皇帝赏识,特意钦点为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负责修史工作。大钦父早丧,嘉靖十四年(1535)母病,上表乞

  • 清朝、民国历史常识与重大历史事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民国,清朝

    清朝八旗制度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力量不断壮大。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开始创立八旗制度。八旗制是在牛录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牛录为300人,5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同山,每一固山旗帜的颜色都固定。当时满洲军共有4个固山,旗帜分黄、自、红、蓝4种颜色。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

  • 马齐简介:吏治才能出众而享盛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出众,吏治,盛名

    马齐(1659-1739),隶满洲镶黄旗。康熙朝名臣米思翰的次子。康熙八年(1669)授工部员外郎,后转到户部任职。康熙十一年,他又兼任本旗新设佐领。康熙二十一年擢升为工部郎中后。他被派往安徽任税关监督。任职期间,安徽关税收入超过通常的额数,马齐为此受举荐。康熙二十三年,任内阁侍读学士,康熙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