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武灵王有多爱面子?他是个怎样的人?

赵武灵王有多爱面子?他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92 更新时间:2023/12/8 21:14:47

纵观中国之历史,成就改革家的莫不是人臣为主!

最早留名与世的无数改革家几乎都出于春秋战国,那个时候改革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变法!

如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燕昭王纳贤乐毅来投。

战国七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臣下主持国君配合的变法。

唯一的列外就是本文主角,赵武灵王赵雍。

而且,赵武灵王的变法还特别的另类,不是在体制内部改革,而是专注于学习外部的蛮夷,进行军政改革,所谓胡服骑射是也!

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向外国学习的先驱,这先驱地位从先秦时代一直持续到清末才有后续者。

后世的晚晴,“师夷长技以制夷”算是赵武灵王开拓先河的继承者。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也算是对这个中国历史学习外国第一人的致敬和效仿吧。

也因此,赵武灵王在清末洋务运动时候,被无数次提及。

提及的原因,除了少有,也许还有自我的心理安慰,这安慰不过是。

看看,看看,这学习国外不是我们第一个吃螃蟹,几千年前就有个吃螃蟹的,我们不丢面子。

而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还不是面子问题。

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因为文化先进性还有那固有的天朝上国思维,从未有屈膝向人学习的前科,即便有也是受迫无奈的不得不为,还会被史书的春秋笔法改的面目全非。

有句话说的好: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面子面子,面子害死人,不要面子俯下身学习才是真难。

这段话,说出了人成长的面子进化论,而赵武灵王的一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生。

从爱面子,到丢下面子学习,到捡起面子强大,直到最后大家都给面子,除了最后的结局,他的一生完美面子进化论。

完美的背后,必然从不完美开始,没面子却强撑面子的开始

春秋战国的分水岭,熟悉历史的爱好者都耳熟能详,当周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分晋,承认田氏齐国代替姜氏齐国开始!

为何会以这个为标志,则和宗亲礼法制度的约束能力下降,最后有实力则为尊,谁拳头大谁厉害的政治风气形成有关。

当实力成了决定格局和地位的关键,所谓的礼法又算的了什么?

没有了礼法的约束,以前靠面子就能办成的事情,变的难上加难。

赵武灵王的人生起点,就和一场争面子有关的葬礼脱不开关系。

公元前326年,对于赵国和年幼的赵雍而言,是一个难熬的年份。

原因很简单,顶天立地的爹赵肃侯去世了。

赵国弱主少儿当国,赵肃侯是个英雄人物,在位时候积极参与多国混战,打下偌大的名声,特别是对最大对手魏国的胜利,让赵国扫清了中原争霸的最强大敌人,

一个积极进取的赵肃侯,为赵国的强大打下根基,也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了隐患。

赵肃侯的横死,让魏国魏惠王(大胃王)起了报复的心理,想想也是,被赵国连续参与甚至发动的攻势打败,是个人都会有报复之心,更何况如世仇一样的魏国魏惠王。

果不其然,赵肃侯死讯刚传出,魏惠王就迫不及待开始报复,不仅自己带精兵强将以吊唁为名去赵国,还联合楚、秦、燕、齐四个国家,以会葬为名,全部都去赵国做武装游行。

目的,趁你病要你命。

面对如此多来势汹汹不怀好意的敌人,年轻的赵武灵王深感不安,也非常的焦急,是啊!

爹死了,自己都未成年(15岁)如何能渡过此次危局。

国家危难之时,必有贤臣猛士出现,而赵肃侯托孤重臣肥义就是这样的贤臣。

在肥义的帮助之下,幼冲继位的赵武灵王,表现出了自己的傲气和骨气。

这个时候,爱面子不是错,赵国原本就不弱,却被人欺压到门口,如果示弱如果低头,等待赵国的就是灭顶之灾。

于是一场举国参与的反击开始。

赵武灵王先是宣布全国戒严,所有地区全部进入战备状态,随后觉得战备还不够,应该要通过外交努力获得盟友,于是传统盟友韩国和宋国开始和赵国配合行动,最后还通过贿赂越王无彊,引诱越国伐楚,贿赂楼烦攻击燕国和中山国。

内怀戒备之心,外用贿赂为诱,内外举措之后,以吊唁为名行灭赵之事的五国联军,还没进入赵国就失去了先机!

准备好这一切后,年轻的赵武灵王,从容的迎接五国使者和军队。

他命令五国大军不得进入赵国疆域,只能派出使者入境吊唁。

面对严阵以待的赵国还有赵国的同盟国宋韩,五国联军妄图灭亡赵国,速战速决的时机错过。

入赵之后,赵国枕戈以待的状态也让他们明白,赵国虽然病了,老大横死,但也不是软柿子。

于是就打消了灭赵的念头,在葬礼之后,安分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魏惠王的阴谋就这样被年少的赵武灵王给破坏,也让一登场,就面对这样境地的赵武灵王明白了一个道理。

大争之世,如不奋起,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可能,于实力孱弱之时,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那么如何才能生存?这是个问题,而弱者的地位决定了,你不能要虚名。

五国联军进逼赵国危机,因赵武灵王的强硬、贤臣肥义的干练、赵国君臣一心被瓦解之后。

赵武灵王开始了自己的执政之路,如何处理内外关系,特别是外交关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自己的爹赵肃侯是个大英雄,南征北战,给赵国打下了偌大的声名,但是赵国名声虽然大,可是国家实力,只有当家之后才知道。

不过外强中干,和真正的强国秦楚齐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自己年纪轻轻又没有爹那样的威名,如果一味用强不过取死之道。

怀柔和安抚还有低调成了赵武灵王的选择。

刚继承位置后的第一年,面对死敌魏国魏惠王的示好,赵国没有想过复仇,而是以礼相待,赵魏关系得到缓和。

不仅如此,还和固有盟友韩国,加强联系,韩国和赵国,国家实力相似,地位相似,都有联合图存的需求,一拍即合成了铁杆盟友。

在一连串外交努力之后,赵国周边的国家,和赵国关系终于融洽,三晋修好,对赵国而言,就少了最大的直接威胁。

随后,赵武灵王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公元前323年,继位后的第三年,选择在中山国边境筑鄗城。(河北柏乡)缓解内部国中之国对赵国的威胁。

由这一系列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一个不务虚名和仇恨的政治家开始觉醒。

他没有年少的任性,有的只是对于国家生存的考虑,务实求存成了当时赵国的国策。

而这种务实求存精神,也在后续的五国相王中得到充分体现。

务实求存的赵武灵王虽然通过各种外交手段,缓解了赵国的颠覆危险,但是国家的实力依然不足以争横天下!

反而在继位之初,败仗不断。

赵武灵王九年,三晋联军攻秦,惨败修鱼,赵军阵亡8万,随后受迫与秦国转而与齐国交战,又被齐国在观泽之战击败。

赵武灵王十年,秦国攻赵,夺取赵国中都和西阳。

赵武灵王十三年,秦国又攻赵,蔺城陷落赵将赵庄被俘。

就连中山国都能在“长子之战”大败赵国。

赵武灵王初期,赵国实力之孱弱,在无数的战败中,被无限放大,就国家实力而论,战国七雄,估计赵国排位最后,就连中山国都和赵国不相伯仲!

这样的赵国,哪有一点后来战国强国的风采,有的只是,屡战屡败,不断被欺凌的过往而已。

无怪乎连赵武灵王,都自嘲的说。

“赵孱弱,屡见欺”-《史记-赵世家》

孱弱和见欺背后,除了自嘲还有深深的无奈。

这种自嘲和深深的无奈,让赵武灵王明白,自己还是实力太过弱小。

随后,战国中期的大事发生,那就是“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

这连续的相王到底是什么回事?

不过是战国中期数个主要的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王位合法性的事件。

这也是周王权威彻底消失的标志性事件。

当时的战国,僭越称王的不过楚吴越三国,还没有得到承认。

你能当王,我不能当,是中国人数千年的常态,也因此,有着大胃王雅号的魏惠王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举。

公元前334年,魏国屡战屡败与齐国秦国,曾经的霸业不复存在。

为了遏制秦国的扩张步伐,战场打不赢的魏国,在惠施谋划魏惠王力主之下, 联合韩国国君一起,去往徐地拜会齐威王,以互相承认王位的方式,希望获得齐国的支援,史称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之后,魏国韩国的举动还有齐国的异动,引发了秦国楚国的敌意,楚国立刻攻打齐国,目的就是,称王你还不够资格,而秦国则不同,他们顺着齐韩魏开创的道理,也直接与公元前325年,称王了。

在这股风气之下,一时间各个诸侯国无论大小,全部集体称王,就连中山国宋国这样的小国都不甘寂寞称王作孤。

称王之风,盛行!

各国君子为了拉更多人壮声势,也给赵国发出来要求。

面对这邀请,深知国家实力才是关键,王位不过虚名的赵武灵王,这次没有为了面子硬上!

而是回信:无其实,敢处其名耶?

赵武灵王这次的退让之举,不为面子而求务实之举,绝对是一个精明的外交手腕。

深得后世曹操的真传,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

虚名害死人啊,只有务实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

而后续的一件事,也因为赵国的不务虚名,让赵国有了转危为安甚至发展壮大的可能。

至于是何事:请看下篇

赵武灵王面子进化论下:从拉旗换面子,到争面子补里子称霸

标签: 赵武灵王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讽刺日本人像青蛙,为何却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东北方向,有许多个小国,其中最为嚣张的当属日本了,这个国家原本是依附中国生存的,并且向中国学习了很多东西,然后将这些东西据为己有。到了近现代时期,中国没落了,日本因为明治维新得到发展,便开始骄傲起来,企图覆灭中国,让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华人民自然不是这么容易击败的,因此他们失败了,灰溜溜

  • 揭秘:萧何为何要冒杀头风险给刘邦做卧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萧何是八面玲珑老好人秦国郡御史,沛县令,一干同僚下属,他都能见风使舵,八面玲珑。我们常说老好人受气,萧何不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作威作福,什么时候该收买人心,用什么办法收买人心投入最小收获最大。比如沛县令办家宴敛钱,萧何知道这时候该作威作福。一是要把该敛的钱敛上来叫县令高兴,二要叫县令知道萧何能干离不

  • 古典乐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典乐派,钢琴家,历史解密

    在古典风格音乐中,对比的思想是本质特徵,就像在奏鸣曲形式中的描述一样,“强烈”的第一主题与通常有节制的第二主题形成对比。尽避在巴洛克晚期音乐中已有许多著名的例子,其中强烈的对比概念是极重要的。例如像韩德尔的清唱剧和歌剧中的戏剧性合奏那样。另一方面,在古典风格的范畴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即在某一乐章

  • 左良玉是忠臣还是奸臣?左良玉为什么能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左良玉,历史解密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是一位忠臣还是奸臣,后世存在着两种说法。说他是奸臣的人,因为他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国,纵容自己手下的兵将劫掠妇女,抢夺金银。在自己的队伍发展壮大后,对于朝廷让他前往镇压起义军的

  • 禅让制是怎么变成世袭制的?原来这么有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禅让制,上古,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历史中的圣明君主,那必然就是尧、舜、禹、汤、文、武这六位先圣。今天我们就来谈有一下关于这六位相先圣的故事。其实他们也谈不上什么大王、皇帝,都属于部落酋长的级别。只不过相比较文明不赤裸身体,不吃人肉部落酋长之间也和平相处采用禅让制来交接权力。说起禅让制就是指统治者把首领的位置让给别人“禅”意为

  • 李白的后代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真的都是低能儿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李白,历史解密

    如果要侃侃古代文学史,凭谁都是无法绕开唐诗的,同样,若要聊聊唐诗,绝对无法绕开诗仙李白。李白的文化成就绝对是现代人膜拜的对象。但关于李白后代的记述却很少,小编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李白经常饮酒,影响到了“小蝌蚪”的质量,导致其后代都是低能儿。果真如此吗?且听小编慢慢道来。若谈李白的后代,首先要谈的是李白

  • 外命妇和内命妇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命妇,爵位,历史解密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夫人”、“小姐”、“太太”等称呼。似乎只要是有钱人家的主妇都可以被称为“夫人”。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认识。在古代,“夫人”是只有受了诰命的妇女才能有此称呼,而且还必须的一、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这个资格。下面我们来说说古代命妇的称呼、等级等的那些事儿。命妇的由来《国语·

  • 如何理解现代新儒学?现代新儒学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新儒学,儒学,历史解密

    1986年,方克立先生启动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研究项目。方克立先生将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西化派、新儒家思潮看作是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三大思潮的一部分。方先生尤其强调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得失。通过编学案、研究资料和人物研究,课题组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同时也使梁漱溟、熊十力

  • 吴越民族对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影响?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越民族,百越,历史解密

    现在的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是吴越民族的发源地,已有历史资料证明,吴越人是由当地土箸发展而来的。这个地区气候温和而土地肥沃,鱼稻富饶而不忧饥馁。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一个以独特性格创造了独特文化的民族。从改良野生水稻开始到制作出长柄石器和铸造了举世无双的兵刃,他们就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立下了一大功。也是凭借着

  • 清朝著名的建宁公主府为什么成了京城四大“鬼宅”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建宁公主,清朝,历史解密

    在古时候,人们出于迷信和猎奇的心理,往往把一些难以解释的事情与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由是诞生了许多神话传说和都市怪谈。在这些传说中,有一类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关于“鬼宅”的故事。所谓鬼宅,指的是屋子里有某种不干净的东西,人住进去以后会遭受厄运。不过,这基本上都是一些捕风捉影的说法,经由以讹传讹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