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茨维塔耶娃:与丈夫的哥哥的不伦之恋

茨维塔耶娃:与丈夫的哥哥的不伦之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14 更新时间:2024/1/15 21:57:54

俄国诗人茨维塔耶娃在战前丈夫的哥哥彼得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她几乎每天都在给彼得写信。

1914年,22岁的茨维塔耶娃是妻子、母亲。她已经是诗人,4年前18岁时已经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黄昏纪念册》。

她爱她的丈夫谢尔盖·埃夫隆,1914年6月她写的几首有分量的诗作都是写给谢尔盖的,“我挑衅性地上他的戒指……”这首诗表现了爱情的无限忠诚和对丈夫的赞赏。她同样年轻的丈夫这时正在进行中学毕业考试,等他考完最后一门试回到他们在科克捷别里的家,从莫斯科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他的大哥彼得·埃夫隆到医院看病,已经确诊得了肺结核。

茨维塔耶娃与彼得关系微妙、亲密,他不仅是茨维塔耶娃的大哥,更是她的密友。6月彼得日渐衰弱,生命垂危。茨维塔耶娃的心里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同情与怜悯,她愿意照看他,保护他,挽救他。

在那个时期茨维塔耶娃的创作中,彼得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她的诗都写在她给彼得的信里。茨维塔耶娃几乎每天都给彼得写信,不仅想让彼得感受到她的同情,似乎还想让他通过信件更详尽地了解自己:“我离开的时候是晚上七点,现在是上午十一点,可我一直想着您,一再重复您柔和的名字……”

1914年6月和7月的这些信和信中的诗,像抒情的瀑布一样不断地流泻。

在给彼得的信中如此柔情,在现实中的茨维塔耶娃却傲慢、坚决,她给旁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好。1914年7月,茨维塔耶娃一家,还有丈夫的两个姐姐经在拉·玛·欣-格里多甫斯卡娅家住过一段时间,格里多甫斯卡娅在7月12日的日记中这样评价茨维塔耶娃:“……人长得特别美,行动果断,敢说敢做,有时显得放肆无礼……有钱又吝啬,如果不考虑她写诗的话,简直就是个厉害的婆娘!”

过了几天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国俄国宣战后,还在莫斯科大学读书的谢尔盖·埃夫隆当即决定去参军,他打算从下级军阶做起。茨维塔耶娃一封绝望的短信道出了谢尔盖这一决定的真正原因:

“莉莉妮卡!求求您马上来莫斯科一趟。我爱一个精神失、快要死亡的人,我不能离开他,不然他必死无疑。谢尔盖想当志愿兵,已经递了申请书。快来一趟吧!这是疯子才会干的事,一分钟也不要耽误。我已经四个晚上睡不着了,不知道将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我相信您有办法挽救,恳求您来一趟。”在信末,茨维塔耶娃又补充道,“我还像从前一样爱他。”

茨维塔耶娃的丈夫谢尔盖急于志愿从军的原因是想摆脱和妻子的复杂关系,他的妻子不可能是平常人,他害怕这一点,只想逃离或躲开不去妨碍她。但他仍然爱她,他也知道茨维塔耶娃也还爱他。这种纠结将一直持续下去。

幸好,谢尔盖的身体比得了肺结核的哥哥好不了多少,他被作战部队拒绝了,他转到了医疗队。而在此时,彼得·埃夫隆在7月28日死了。

茨维塔耶娃继续给彼得写诗,直到1915年6月写了最后一首怀念彼得的诗。彼得之死一度令茨维塔耶娃停止写作,到了1914年10月中旬以后,她才又有了创作的冲动,因为她遇到了新恋人—女诗人帕尔诺克。

茨维塔耶娃将和这个漂亮的年长她几岁的女诗人纠缠数年,她经常迷恋、兴奋,常常情不自禁地幻想那个女人的美貌,她被一个女人勾引了。作为妻子、母亲,怎么竟然跟一个狂热的女同性恋者发生了这种关系,要让茨维塔耶娃回答这样的疑问,必须等到多年以后。

战争对茨维塔耶娃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对德战争,因为她是半个德国人。她那有德国血统的母亲赋她对德国的学和音乐的爱,她也爱德国。眼下,她被歇斯底里地仇视德国的情绪包围着,可她对德国的爱仍不离不弃,对战争痛恨。战争是可怖的,但她的诗歌和生活还在继续,对她来说,更可怖的是战争带来的革命。她挚爱的丈夫在革命后被处死,幼女被饿死。

更多文章

  • 熟行厂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跟锦衣卫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锦衣卫,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显现了分歧种类的职业,这些职业非常有个性,并且明朝最大的特点就是朱元璋制订了一系列的酷刑,个中有一项罪名叫做“隔山观虎斗罪“,还有好多非常受公民迎接的罪责。或者是因为朱元璋自己就是来自农民家庭,他知道公民的不易,他可以坐上皇位,都是凭借着本身一步步的打出来的,所以朱元璋天然知道公民疾吃力,

  • 晋国栾氏与范氏是姻亲家族,为什么后来翻脸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平公,春秋,历史解密

    俗话说:“老虎虽死,余威还在”,晋平公上台之后,挟晋悼公余威,晋国继续称霸中原。但晋平公既缺乏制约诸卿势力的手段,更没有平衡诸卿利益的智慧,与其父晋悼公相比,一个是天空中翱翔的雄鹰,一个是地上爬行的蠕虫,所以被晋悼公强力抹平的国内诸卿间矛盾,在晋平公上台后不久就爆发了。在晋悼公系统列故事里曾讲到,公

  • 陈平:刘邦的谋士,心生一计害惨2000名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平,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成大事的君王都不免使用过不少手段,而这些计谋都是身边的谋士为他所出,那么在云云历史中最毒的一条计谋是谁想出来的呢?有人认为是刘邦的谋士陈平想出来的,此人当年为助刘邦逃出项羽的重围,于是用计牺牲了2000名女子,使她们尽受敌兵侮辱,最终死伤众多。刘邦一生猜忌心极强,有必要的时候会不择手段,杀

  • 曹端妃: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靖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明朝宫中爆发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嘉靖在曹端妃宫中过夜的时候,突然遭到十几名宫女的袭击,她们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刀剑等锐器,就用绳子将勒住嘉靖的脖子,几乎得手,差点让明世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死得最为冤枉的皇帝。堂堂大明皇宫,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原来,明朝的宫女地位极低

  • 唐朝三百年时间里最悖逆人伦的三个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一、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大唐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父退位。在登上了大唐帝国皇帝的宝座后,便将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这位弟媳妇即隋炀帝之女杨妃。之后,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李世民的“上梁不正”,为日后整

  • “朝秦暮楚”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朝秦暮楚”:一个中国成语里的故事,“朝秦暮楚”最早出自于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那么“朝秦暮楚”究竟指的是哪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征伐,双方互有胜负。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处于秦楚两国战场夹缝中的地区和百姓,无疑是深陷两军交锋的最前沿,他们为了自身的

  • 己亥建储是一场什么样的计划 慈禧是怎么针对光绪下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慈禧,历史解密

    公元1900年1月24日,光绪二十五年,岁在己亥,十二月二十四。看似平静的一天,一大早,众位大臣照常穿戴好官服,准备上早朝,一路上大臣们还在相互寒暄,议论着眼下的朝政和今天上朝要汇报的公务。然而,当大家伙到了大殿门前准备等待朝钟响起的时候,一道上谕却突然降下,众人忙跪下听旨,大伙心里都明白一件事,就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但你知道被救的那个孩子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光,宋朝,历史解密

    大家在读小学的时候,应该都学习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当时,老师教育我们遇事,要像司马光那样机智勇敢,冷静果断。但是,课文中只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却没有讲被救的那个小孩子是谁。其实,这个小孩子,后来对司马光的仕途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他,司马光后来不一定能当上宰相。那么,这个小孩子

  • 两个使用方天画戟的名将,一个名留青史另一个却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能够留名于历史之中的无非就两种人,一种是英雄,一种是小人,除开这两种其他的便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这类人是不足以名留历史之中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普通人!在古代,也是非常的现实,史官们不会为了一个普通人花时间去记载他们的言行举止。其实在古代除了名声,还有一种东西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比如丈八蛇矛,说到这

  • 因为一条鱼一句话引发的殉葬惨案 围观的百姓全部成为陪葬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殉葬,历史解密

    史上最奇葩的一次殉葬:前一秒还在看热闹,下一秒就成了陪葬品我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殉葬的制度,经考古发现的最早殉葬制度始于商代。当时的皇帝或者王公大臣死后,为了到另一个世界继续被人侍奉,就会让人陪葬。而殉葬的人除了奴隶仆人,还有妃子,一般是没有生育过妃子。除了让活人陪葬,有些皇帝会用假人来代替,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