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沈泽民与张琴秋的红色恋情

揭秘:沈泽民与张琴秋的红色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52 更新时间:2024/1/17 9:44:03

浙江省档案馆里保存了一组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不同时期的照片档案,其中有张琴秋学生时代的照片、与茅盾弟弟沈泽民的新婚照片、延安时期的戎装照……其革命生涯与坎坷人生就定格在一幅幅黑白照片里。

张琴秋、沈泽民二人的相识,是命运的巧合,更有革命生涯中的激情碰撞。

1904年11月15日,张琴秋出生于浙江省石门县玉溪镇(今桐乡市石门镇)的一户小康人家,幼年乖巧聪慧,两岁时就过目成诵。1912年至1920年,张琴秋在石门湾振华女校读了8年书。在这里,张琴秋结识了她的小学同学孔德沚。从振华女校毕业后,张琴秋先后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和上海爱国女校读书。在上海读书期间,张琴秋经常去看望在上海居住的孔德沚,很自然地认识了其丈夫沈雁冰(茅盾),接着又认识了沈雁冰的弟弟沈泽民。

1924年,沈泽民留影。

1921年4月,沈泽民(1902-1933)经沈雁冰介绍,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张琴秋在爱国女校预科班毕业后,怀着当女画家的梦想,考取了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正巧,中共党组织派沈泽民去南京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两人于是同行。

在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上,沈泽民望着车窗外的荷塘景致,再回头看端坐在身旁的张琴秋,越看越觉得她好似纤尘不染的荷花少女,爱意便在心中滋长。他以唐代诗人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诗句,引出了话题,而张琴秋又一下猜对了其出处,于是二人心贴得更近了。

到南京后,沈泽民在完成中共党组织交办的革命工作后,便去南京美术专科学校看望张琴秋,并承诺,等秋凉时,带她好好看看南京城的名胜古迹。

可惜,张琴秋入学后不久就得了伤寒病,无奈只好休学回家。在这关键时刻,沈泽民为张琴秋返家之路做了细心周到的安排,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张琴秋对沈泽民心存感激之情。然而,谁知病愈之后,张琴秋家里无力负担其学费了,只得回振华女校代课。

在半年多的代课日子里,张琴秋开始真正接触到社会,在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她看到了军阀统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感到非常茫然。张琴秋把在心中的烦恼和苦闷,写信告诉了沈泽民。她的直率和富于反抗的精神使沈泽民深为感动,他发现张琴秋是一位有志向、有理想、善于思考的青年,便积极给她回信,并先后寄去《社会科学概论》等进步书刊。在沈泽民的帮助下,张琴秋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这一时期,他们通信频繁,感情也日渐升温。

1924年初,张琴秋辞去振华女校代课教师的工作,来到了上海,寄宿在沈雁冰家。恰巧,沈泽民此时也已回上海担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泽民建议张琴秋报考上海大学。张琴秋听从了他的建议,并顺利考取了该校社会学系。1924年4月,张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张琴秋与沈泽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24年11月,张琴秋与沈泽民举行了新式明的婚礼。婚后,张琴秋从事女工运动,日夜在女工中奔忙,十分辛苦。当时,女作家陈学昭住在张琴秋家里,她曾回忆说:“他们两人很忙,休息时间也不固定,常常整天不在家……”

1924年,沈泽民、张琴秋新婚照。

1925年,张琴秋与沈泽民投入到上海的工人运动中,并参加了五卅运动。他俩与工人、大学生一起,走上街头,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张琴秋还和向警予等人创作了短剧《顾正红之死》。沈泽民在参加《民国日报》副刊编辑工作的同时,还在上海大学、平民女校任教,并与瞿秋白等人一起创办了我党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陈学昭在1925年写的散文《如梦》里曾描写张琴秋与沈泽民这对夫妻的生活状况时,称“他们充满朝气,忧国忧民,同情劳苦的工人,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甘之所愿”。

1938年,张琴秋在延安留影。

1925年11月,在中共党组织的安排下,张琴秋与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孙冶方等100多人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26年春,沈泽民随刘少奇率领的中国职工代表团来莫斯科出席国际职工大会,会后也留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夫妻二人团聚,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标签: 沈泽民民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娘娘深得朱厚照的专宠,最终为什么会被送进浣衣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厚照,明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美人,史称“刘娘娘”,深得朱厚照的专宠和眷恋,她是朱厚照第二个著名的豹房女妾,她的真实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了,据说是刘良女,在明朝时有的叫她刘姬。她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其中著名的京剧《游龙戏凤》,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故事中的刘良女改成了李凤姐。关于刘良女和朱厚照的载,充满了凄

  • 清王朝向来视汉人缠足为恶习,严明禁止满族女子效仿,为什么却越禁越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旧时的“三寸金莲”清朝历代皇帝都严防死守,禁止旗人女子缠足:谁学汉人缠足,必重治其罪,并罪及父母。但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偏僻乡间,汉族女子的“三寸金莲”令许多旗人女子羡慕不已,之前没有缠足习俗的满洲女子,也纷纷开始效仿,这引起了满清统治者的严重担忧。清宫历来有选秀的传统,每三年举行一次,目的是为皇帝挑选

  • 李世民杀兄夺权,真的是被逼无奈吗?看看李建成的墓碑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代是在我国在历史上名气最大,阵营最富强的1个时期。不久唐太宗变成皇上以后,唐代慢慢踏入了正规,而且日渐强劲,强劲到周边的國家迫不得已把唐太宗尊为天可汗。那样的工资待遇在历史上的皇上也许也只能唐太宗可以享有来到。只有唐太宗尽管是在历史上的一名明君,可是他都是一名备受异议的历史名人。大家对他的政绩都是

  • 揭秘:隋炀帝为何赐死外甥女宇文娥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按理说舅舅应该疼外甥女才是,可隋炀帝却用一道圣旨赐死了外甥女宇文娥英,隋炀帝为何要赐死外甥女?难道是有其他的隐情吗?首先,外甥女特殊的身份。宇文娥英的身份不仅仅是隋炀帝杨广的外甥女,乐平公主杨丽华的女儿,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南北朝时期北周公主,也就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和皇后杨丽华的女儿。正是因为宇文娥英特

  •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作品有什么特点?西尔维娅·普拉斯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诗人,历史解密

    生前,普拉斯只出版过两本著作,一是诗集《巨人及其他诗歌》(The Colossus and Other Poems),另外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钟形罩》(The Bell Jar,中文译本今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电子版由译言古登堡计划于2013年12月26日出版)。去世后,特德·休斯编选了几部普拉斯几

  • 朱元璋为何用明做国号 他真的是被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都称帝,国号大明,对于这个国号,很多人是有一定质疑的。 按照以往惯例,国号一般都是根据帝王的发迹地来命名,例如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当然不乏还有按照发迹地的某种特产,或建立者姓氏,爵名等来定夺的。而朱元璋的这个“明”似乎就有些“

  • 安史之乱,大唐国力骤减、大片国土丧失,为什么却还能续命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看起来很厉害,除了东边是大海没办法扩张以外,在东北、西北都是全面出击,以“营州”(今朝阳、锦州一带)为根据地,在东北和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展开全面战争。在西北以安西四镇和陇右为军事基地,和吐蕃争夺西域和青海,也是一个长期战争的局面。在南边和新兴的南诏在云、贵、川的边境界上狠狠地干,

  • 晋元帝不娶贵族少女,为何偏偏娶了一个丧偶妇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阿春,东晋,历史解密

    中国有句成语叫“皮里阳春”,却在晋朝被改为“皮里阳秋”,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郑阿春,因为郑阿春的子孙是晋朝的皇帝,百姓必须避郑阿春的名讳。郑阿春本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妃子,司马睿还是丞相时娶她为夫人,当时她不过是一个穷寡妇,这是因为什么?郑阿春河南荥阳人,她是临济县令郑合孙女,安丰太守郑恺长女,按理说

  • 恭亲王去世后留了多少财产?短短几年就被挥霍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恭亲王,清朝,历史解密

    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恭亲王奕功劳最大、爵位最高,也是宗室中和皇帝关系最近的亲王之一。然而,奕于1898年去世后,他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却被一个郡王的儿子给承袭了,这个人就是清末历史上差点当上皇帝的溥伟。奕本来有四个儿子,按排行为载澄、载滢、载浚、载潢,但老三和老四均是早殇,成年的只有载澄和载滢。可惜

  • 雍正在位时期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会没有贪官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13年,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史料中记载:雍正留下的奏折三万多件,他被后世称为最勤劳的皇帝。尽管有些野史中说雍正篡改诏书,靠阴谋登记。但这丝毫挡不住他的政绩。雍正对待腐败是毫不留情,根本不顾及是谁。亲戚也照样杀,有些人说他刁钻刻薄,但是雍正就是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