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镇大起义是如何影响历史的?

六镇大起义是如何影响历史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4/1/17 22:19:47

六镇本来是北魏用来防御柔然的军事堡垒,北魏首都在平城时,由于起源于草原,对游牧民族尤为敏感,六镇靠近首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早期建立六镇时南部还是相互内耗,无暇顾及,所以北魏把主要精力放在北边,无论是建立军工还是得到提拔,六镇的军头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甚至很多官僚子弟过来镀金。

随着孝文帝的迁都,六镇的重要性在直线下降,一是南方完成了整合,与北方开展了争夺土地和话语权的战争,二是柔然已被削弱且关注点放在西域,对北魏构不成大的威胁,三是孝文帝汉化后鲜卑贵族开始追求诗和远方,越来越看不上北边苦寒之地的粗野军头,四是六镇离北魏的核心区洛阳距离太远,后续的皇帝对那块地盘不太敏感

长期的无人问津不仅使得当地军人开始摆烂,产生腐败,同时也成为朝廷斗争中成功者流放失败者的理想场所,导致领导无心干工作、中层贪污腐败严重、底层贫困混乱备受压迫,在此环境下,想不乱都难,也就只差一个导火索

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六镇发生了大饥荒,作为怀荒镇将的于景拒绝发粮赈灾,而于景正是由于贪污和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贬来的,结果镇民杀将造反,消息一传出,其他几个军镇的镇民也坐不住了,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振臂一挥,应者云集,混乱的局面使得各路豪杰要么主动要么被动的被卷入其中。起义阵容中,除了破六韩拔陵,比较出名的另外几支就要首推杜洛周和鲜于修礼,之所以知名,可能不是因为二人本身,而是其手下各有一员大将,分别是未来的“神武皇帝“高欢,以及其对手“北周文帝”宇文泰,而参与保家卫国的队伍中,也有这么一家人,成为历史上的赫赫人物,他们就是贺拔一家。

贺拔三兄弟的成名作就是在其老爹贺拔度拔的带领下袭杀起义将领卫可狐,其实卫可狐还是很信任贺拔兄弟,但是在大义面前也只能牺牲人情了。参与袭杀的队伍中,还有宇文泰兄弟及其老爹,以及大帅哥独孤信,简直就是西魏集团的核心领导大团结。而作为他们未来对手的高欢此时正在想着如何做掉他的老大杜洛周,别人觉得领导能力不行影响自己前途先想到的是跳槽,但高欢却不一样,他想到的是:“要不……这个领导我来做试试?”,这个思路后来一直伴随着他,直到自己做到了实际的老大

眼看叛军镇压不住了,朝廷也急眼了,然后有一个牛人横空出世,不仅扑灭了叛乱,还将当时的豪杰几乎都收到了门下,他就是秀容部落的尔朱荣。尔朱荣不仅要消灭起义军,同时也要追责,关键是朝廷那么多人,谁都不愿负这责任,咋办?还能咋办,成年人干嘛要做选择呢,那就全杀了吧,于是“河阴惨变”发生了,几千名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官绅被集体屠杀。

惨状不仅镇住了老百姓和官员,也吓傻了皇帝,作为新立的傀儡,元子悠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自保,当然了,最好的自保就是消灭敌人,于是经过了一场密谋,作为帝国实际老大的尔朱荣也没得善终,同时也把北魏帝国带进了分裂混战状态。混战双方的老大分别为接管贺拔岳集团并且融合了贺拔胜集团以及流浪朝廷集团的宇文泰,以及接管六镇大起义安置居民并吞并尔朱家族势力的高欢。

作为只有贫瘠土地的西魏只能不断的对外扩张才能保持整个集团的凝聚力,高欢就不同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但是双方打了6场大战,最后谁也吞并不了谁。随着高欢在玉璧被韦孝宽耗死,双方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期,并且都在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内部整合。西边这边宇文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府兵制,最终形成了影响几百年历史进程的几大势力家族,如李虎(李渊的爷爷)、独孤信(杨坚的岳父)。西边在改革东边也没闲着,高澄接管权力后先是逼走了侯景投奔梁武帝,进而引发了整个南方动荡的大混乱,进一步瓦解了整个南朝的经济、政治、军事、民心,为国家的重新统一提供了条件。

在对付侯景之乱时梁武帝的几个儿子互不服气,互相拆台,不仅葬送了富裕的川蜀给了西魏,同时也失去了南梁的政权,仅保留江陵一地在西魏的“保护”下苟且。东边也不消停,经过娄昭君兄死弟及的骚操,皇位传到了高湛的儿子高炜手里,虽然军事上有三杰的鼎力相助,但架不住自己的折腾,成功帮助西魏除去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兰陵王高长恭和落雕都督斛律光,也最终埋葬了自己的王朝。

西魏在宇文泰去世后,宇文护接管了权力,疯狂打压各种势力,最后也在各方的集体合作中被推翻和灭族。杨坚在灭宇文势力时有实力家族的也就尉迟迥进行了反抗,但杨坚的周围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其他势力,最后在韦孝宽的带队下成功的扑灭了这场危机,随后顺利完成了国家政权的更换和国家的再统一。

隋朝经过两代人的努力,虽然国家空前强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但经过了各种折腾,危机重新埋下,让国家再次进行了洗牌,最后由李家的大唐完成了重新整合。

标签: 六镇起义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备受争议的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备受争议的事件。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对所有非法书籍进行清查,并将其中大部分烧毁。同时,他还下令处决了数百名士人,其中包括知识分子和儒者。这项行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反响,有些人称之为文化灾难,有些人则认为这是秦朝推行法家思想的必然结果。无论怎么看待这个事

  • 澶渊之盟的军事背景及其对中国战略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历史背景和缔结背景澶渊之盟是指北宋和辽国于公元1005年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澶州县(今澶县镇)缔结的一项重要条约。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唐朝东北边境的吐蕃、契丹、渤海等族群纷纷崛起,加上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军队士气低下等问题,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此后,五代十国的战乱不断,中原地

  • 澶渊之盟的军事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澶渊之盟

    宋辽两国的实力对比宋辽两国在澶渊之盟之前,都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政治实体。下面是宋辽两国的实力对比:领土和人口:宋朝在澶渊之盟时的领土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辽朝则为120万平方公里。宋朝人口约1.2亿,辽朝人口约500万。经济和文化:宋朝的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钱粮丰足,有着高度发展的商业和手工业,

  • 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这一词,最初出自唐朝刘知几编写的《史通·邑里》一书。其原意是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百姓迁徙南方,建立新政权的事件,其后变为代指士族百姓躲避北方战乱,迁徙南方扎根落脚的现象。晋代士族子弟峨冠博带,身着整洁的华服,跟随晋室南下,而短褐穿结的普通百姓无力搬迁

  • 澶渊之盟的背景与内容,澶渊之盟对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澶渊之盟,东亚地缘政治

    东亚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其地缘政治格局也经历了多次变迁和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澶渊之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对于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不容忽视。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澶州(今河南濮阳)签订的一项条约,其背景、内容和影响都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探讨澶渊之盟对于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以

  • 澶渊之盟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澶渊之盟,中国文化

    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次外交事件,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领域,澶渊之盟为宋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为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澶渊之盟下的中国文化。澶渊之盟的历史背景澶渊之盟发生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当时宋朝处于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对宋朝政治体制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朝政治体制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和后周废黜了两位皇帝,创建了建隆军,并于960年在汴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宋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他在即位之后的重要一笔,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宋朝政治变迁和建立王朝的方式,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

  • 郑和下西洋与明清时期的国际政治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和下西洋,明清时期,国际政治关系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而郑和下西洋更是中国海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和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民间交流,同时也为中国在国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可以分为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两部分。国内背景方面,明朝成立之初,社会经济处

  • 安史之乱:中华帝国的分水岭,盛世大唐一去不复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安史之乱,中华帝国,盛世大唐

    公元712年,27岁的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次年改元开元,大唐进入气势恢宏的开元时代。李隆基在位初期,励精图治,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建议,并执行休息养民的政策,大唐的经济、社会、文化全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朝鲜半岛到天山南北,从中南半岛到漠北草原,到处都是飘扬着大唐的军旗。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更是

  • 东魏北齐的胡汉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胡汉之争

    胡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事件,也是东魏北齐时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在这个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愈发严重,这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社会原因、政治影响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历史背景东魏北齐时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后期,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