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33 更新时间:2023/12/4 18:42:07

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日本战胜告终。

1895年3月20日,鸿章和他的儿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到达日本马关和日本首相伊藤博、外相陆奥宗光等,开始在日本马关进行和谈。

议和前夕,日本统治集团纷纷提出疯狂掠夺中国的计划。他们除了要勒索巨额赔款大发战争财外,还必须割占中国台湾、辽东半岛等广大领土,甚至有人主占领长江以南诸省以及签订一项对日本特别有利的商约,将中国置于日本控制之下。日本的贪婪狂妄野心震惊了全世界。

马关议和开始,李鸿章首先要求先议停战,后议和约。日本借机讹诈,提出日军必须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地,以及接管天津到山海关铁路等作为停战条件。李鸿章只得同意先议和约后议停战。

当日,李鸿章突然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开枪打伤,日本政府怕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同时也无力续战,于3月30日签订休战条约,而且只限于北方地区休战21天。日军利用停成议和的时间,派兵占领了我国澎湖列岛。

4月1日,日本提出一个漫天要价的和约底稿,对李鸿章大肆进行威吓。伊藤博文说:“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则我命令一下,70艘运送船,搭载大军,轴轳相接,直往战地。如此,则北京之安危,有不忍言者。再深切言之,谈判破裂,中国全权大臣一去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门,亦属不能保证。”

在李鸿章同伊藤博文进行议和条款的谈判时,伊藤更是强盗般的咄咄逼人。伊藤俨然以征服者的口吻说:“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各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说:“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傲慢地说:“只管别论,但不能减少”。李鸿章说:“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可为”。伊藤如同债主逼债,说:“时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在日方的威吓强逼下,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完全按照日方提出的条件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

(一)清政府承认“朝鲜国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

(二)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三)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四)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日本在中国制造货物,与进口货物一样,免征一切杂捐,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五)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搭客载货。

根据《马关条约》,第二年又订立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承认日本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马关条约》是一个完全不平等的条约,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灾难,使中国面临着空前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当然,它也加速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标签: 马关条约

更多文章

  • 清朝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内容是什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戊戌变法

    在清朝晚期,政治危机深入人心。康熙、雍正时期的变法和开明政策尚有余威,但随着乾隆时期的到来,清朝逐渐恢复了封建传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慈禧太后在光绪帝年幼时挟制朝政,维持着自己的政治地位,使得政治危机日益加剧。与此同时,清朝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威胁。在鸦片战争后,清朝逐渐被各个欧洲国家的侵略和压迫

  • 1894年旅顺大屠杀发生了四天三夜,数万人惨遭杀害,包括无辜的妇女和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旅顺大屠杀,日军

    1894年,旅顺大屠杀发生了四天三夜,数万人惨遭杀害,包括无辜的妇女和孩子。在这些令人痛苦的事件中,有一故事令人瞩目,它充分展现人性中的恶和善。在日军小队搜查旅顺残余生还者时,他们发现了一家13口人,其中包括11位老弱病残的人。日军们商议如何对待这些人,当中一名中年妇女听到他们的主意后,直接对着日军

  • 周瑜打黄盖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瑜打黄盖,周瑜,黄盖

    “周瑜打黄盖”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典故,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争故事之一。故事中,周瑜和黄盖是曹操和孙权两大势力之间的关键人物,他们之间的斗争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所在。一、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其中的战争纷争也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之一。当时,曹操和孙权两大势

  •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经学家,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宰相等职。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被后人称为“王安石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在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期,北宋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问题。北宋的财政收入日益萎缩,官僚贪污

  • 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俄德法逼迫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干涉还辽,辽东半岛

    中日战争的结局,使远东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列强随着《马关条约》中国割地给日本,争夺中国的斗争加剧起来。在割让辽东半岛的问题上,首先引起眼红的是沙俄。沙俄侍从武官长万诺夫斯基说:日本“占领南满以后,日人将逼近我国边界,在我们有必要重划阿穆尔(黑龙江)疆界时,将使我们非常困难&rdq

  • 南坡之变简介:元朝南坡之变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坡之变,元朝历史

    南坡之变是元朝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元英宗时期,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方面来分析南坡之变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一、南坡之变的起因南坡之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元英宗的即位。元英宗在位期间,因为年幼无法亲政,所以宦官和皇后掌握了大权,导致了

  • 蒙古国拔都西征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蒙古国,拔都西征,拔都

    拔都(1217-1283)是蒙古国第二位大汗,也是蒙古帝国的开创者之一。在他的统治下,蒙古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中,拔都西征是蒙古帝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拔都西征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一、拔都西征的政治影响拔都西征是蒙

  • 高平陵之变简介:高平陵之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发生在西晋末年,其影响深远,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和三国时期的开始。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平陵之变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揭示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一、高平陵之变的背景政治背景在西晋晚期,政治腐败和官僚权力的膨胀成为了当时的主要问题。司马家族的权力在政治上已经达到

  • 司马昭灭蜀简介:司马昭发动灭蜀汉之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昭灭蜀,司马昭

    司马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在东晋时期掌握过极大的权力,并且成功地发动了灭蜀汉之战,将蜀汉朝廷推翻并统一了全国。而在司马昭发动灭蜀汉之战的历史背景下,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又是由什么因素所导致?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司马昭发动

  • 晋灭吴之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灭吴之战

    晋灭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场战争,也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背景复杂多样,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还牵扯到各种利益关系。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晋灭吴之战的历史背景。一、政治背景晋灭吴之战的政治背景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晋朝和吴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二是晋朝内部政治矛盾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