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为何信任太监而不用貌美的宫女?魏忠贤:无子嗣只能效忠主子

皇帝为何信任太监而不用貌美的宫女?魏忠贤:无子嗣只能效忠主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65 更新时间:2023/12/14 8:04:42

太监,原本是指的官职名,与大监、少监相对应,只是后来多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慢慢演化到清朝,太监就成了宦官的同义词。

在此以前,严格来说,被阉割过的内臣一般叫宦官,所以我们后面都以宦官来称呼,而不用太监。

宦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无从考证,至少在周朝的时候,宫中就已经有了使用宦官的传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宦官的记载。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可以说是开了诸侯争霸的时代,堪称一代霸主,可是其晚年却因为一个宦官而招来骂名

皇帝也用宫女啊,不是不用宫女

皇宫内部除了皇室成员有两类人:太监and宫女

这两类人有个很严重的区别

太监是要跟外界交流的,比如采买皇家用品,

比如跟官集团批红,再比如去宣旨和监军,

宫女是进了宫就完全不跟外界交流的,除非放你出宫。

伺候女眷洗澡这种事是不用太监的,太监最多负责倒水端盆这些粗活,女眷开始更衣了太监就全出去了,就算是阉人,女眷心里也膈应啊。

反倒是男的并不膈应,男的洗澡,服侍的也主要是宫女,太监依然负责体力活。

太监在宫里主要负责体力活、脏活、跑腿,以及和礼制有关的工作;而宫女主要负责贴身服侍、浣洗、女红之类,因为心细。当然了,还有一种供差遣的贴身太监,但这个贴身指的是日常使唤,而非肌肤相贴的意思。

宫里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力气的。

抬轿子得有力气,拉水车需要力气,打板子更需要力气(甄嬛传里的一丈红就是打板子)。

清代宫里有一种“大力太监”,听名字就知道应该是比较有力气的。

宫女的忠诚度比太监低太多了,宫女是正常的人,特别是到了年纪在宫中没有性生活,去外面别人很容易利用性来控制这些宫女的。

宫女对皇宫的归属感可比太监低很多,30岁的宫女去了外面仍然能给别人当小妾,这段皇宫经历也不算减分项,所以宫女对皇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不会太强,只要外面有人愿意给她一个家,给她睡,她很容易做出背叛皇室的事的。太监不一样了,去了外面别人还是会认为你是怪物,你也不会有子嗣,所以你的家只能是皇宫。

太监的存在意义不仅仅在于干杂活。

太监是平衡文官势力的。

权力结构是太监,皇帝,文官三者互相制衡。

明朝时期

御马监有东厂,士大夫有锦衣卫

太监有内书房,士大夫有翰林院

太监有四卫禁军,官员有三大营中央军

太监有司礼监,外号内相。士大夫有首辅,外号外相。

凡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皇帝也是如此。皇帝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如果全靠大臣,那根本就是个听不见的瞎子,文官能把你当猴儿耍,能让你两耳不闻窗外事。

所以需要另一拨人来平衡这个问题。

宫女可以与文官结合联姻,是绝对不可靠的。

但太监是不可能与文官结合的。

两种人有着天然的对立性质。

而且宦官无子,所以他们无论有多少权利,都不会或者极少叛变。

我连蛋蛋都没了,当皇帝有什么用呢?

所以宦官,其实就是皇帝的备用工具,在他制衡士大夫无力的时候,就需要宦官了。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宦官专权的时候往往代表着王朝即将走向末路。因为宦官越强,代表皇帝越无能,皇帝已经无法控制手下的文官了,只能大批量分权给宦官。

标签: 历史故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