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安事变,为了救蒋介石,宋美龄做了哪四件事?

西安事变,为了救蒋介石,宋美龄做了哪四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89 更新时间:2024/1/18 5:43:35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机,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这一事件最终扭转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中,有一个人的身影贯彻其中,却又在后世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

她就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

在西安事变之中,宋美龄做了四件事。而这四件事,最终对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连周恩来总理也对宋美龄说:“历史必将做出这样的结论:夫人的义举,功在国家!”

那么西安事变里,宋美龄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她又做了哪四件事?

宋美龄的晴天霹雳

1936年12月12日,这一天宋美龄在上海。

自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以后,蒋介石很多重要场合都有宋美龄的身影。但是这一次她没有和往常一样陪着蒋介石去西安,而是留在上海治疗荨麻疹。

12号这一天,宋美龄正在寓所里开会讨论“全国航空建设会”事项。突然,时任代理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脸色仓皇地走进来,对宋美龄附耳低语。

孔祥熙说得声音很轻,但是在宋美龄听来却“不啻晴天霹雳”

“西安发生兵变,委员长下落不明”

宋美龄震惊、惊恐之余,马上想和西安联系,但是彼时上海和西安之间的所有联系都已暂停。一时间,流言满天飞。一些英文报纸在头版甚至做出了“蒋介石已死”的大标题。

自己的丈夫被部下扣留,生死不明,宋美龄内心始终惴惴不安。

当天晚上,宋美龄、孔祥熙以及蒋介石的外籍顾问端纳急忙赶往南京。

13日早上7点,宋美龄就出现在了南京。

西安事变的爆发也把南京官场搅动得七零八落,南京同样没有西安方面的确切信息。而就在这一派慌乱之中,宋美龄却看到了南京官场的“戏中有戏”。

此时,南京已经决定将张学良等免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而南京的反蒋势力也嗅到了一丝机会。亲日派的何应钦力主武力讨伐张杨,并且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准备和西安开战。

而蒋介石的黄埔系将领也躁动不安,军人的血勇蠢蠢欲动;国民党的其他高层也有着各自的利益打算。每一个人都准备在这一突如其来的事变之中攫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宋美龄此时心里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我是女人,世上之人,必定以为我是女人。遇到突然的兵变,必不能再作理智之探讨。所以,我必须抑制个人的感情,从全局考量对策。

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了通电,在通电之中他们提出了“救国主张”八项要求,希望南京方面“俯顺舆情,开诚采纳,为国家将来开一线之生机”

宋美龄看了之后,她意识到如果处理得好,这次事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宋家的三个女儿都不是一般的女子,宋美龄能成为彼时中国的第一夫人,自然不是只会哭泣。宋美龄很快就出手了,她前后共做了四件事。

压制何应钦

在宋美龄眼里,她以自己对张学良的了解,相信张学良不会轻易伤害蒋介石。而在南京的何应钦等却可能把自己的丈夫推向死亡。

蒋介石和自己的最大威胁不在西安,而在南京。

宋美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想办法压制住何应钦。

何应钦是国民党中典型的亲日派,此时他极力主张讨伐西安,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何应钦已经有权调动全国军队,可谓军权在手。

而蒋介石的生死对何应钦来说并不重要,或许死掉了的蒋介石才是一个好的蒋介石。

从大的一面来说,如果南京方面以武力解决,而蒋介石又死了,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一场更大规模的内战;而从小的方面来说,蒋介石死了,将会极大影响蒋宋家族的利益。

根据史料,宋美龄抵达南京之中就先了解美英两国驻华大使的态度。

美英两国不希望看到蒋介石死了,而南京政权被亲日派把持的局面,所以力主和平解决,确保南京政权还被亲英美的人士所控制。美英两国的态度,也给了宋美龄更多的底气。

宋美龄先是去了南京中央军校,要时任军校教育长的张治中劝阻何应钦不要武力解决。

接下来,宋美龄在国民党的中常会上面对主战派的重重围攻,依旧极力劝阻不要急着动用武力。她说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遂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余殊觉其措置太骤;而军事方面,复于此时以立即动员讨伐西安,毫无考虑余地,认为其不容诿卸之责任,余更不能不臆断其为非健全之行动”

宋美龄的话音未落,便有人跳出来说:“为维持国民政府威信,应当立即进兵,剿灭西安叛兵”;更有人说:“彼一妇人耳,仅知营救其丈夫而已”

宋美龄立即回击:

我虽是一名女性,但我今日在此发言,绝非仅仅为营救我的丈夫。如果委员长一死,真的能够为国家造福,那我一定首先劝其牺牲。但处理西安方面,如立即挞伐,直接轰炸,不但使委员长生命陷于险境,而且必然使陕西数千万无辜民众,立即陷入战火之灾......不仅如此,还将使我们为抵御日本入侵所做的诸多努力,白白浪费。因此,为了救中国,我不得不吁请诸位,妥善寻找和平解决的途径。

宋美龄此后以退为进,表示赞成在军事上做一定部署,但是切勿轻易开火,以免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

而她的一番话,则把何应钦等主战派逼到了不义的境地:你们到底是为什么要这么急着开战呢?

在宋美龄的一番游说之下,原先一部分支持何应钦武力解决的元老转而支持和解,戴季陶就表示:“先进行和平营救,如果和平营救无效,再进行武力讨伐”

最终宋美龄暂时压制了想要暴走的何应钦,使得何应钦等人的野心和企图有所收敛。宋美龄阻止何应钦的暴走,即符合自己家族的利益,也在客观上阻止了内战的进一步扩大。

安抚黄埔系

除了何应钦这样的野心家,黄埔系将领也颇为躁动。作为蒋介石赖以起家的重要力量,此时各种信息不明,流言漫天,黄埔系众人又都在部队之中担任各级主官。如何安抚黄埔系,成为宋美龄的又一个难题,

宋美龄从中常会出来,黄埔众人便请她出来发表讲话。

于是12月14日,西安事变的第三天,宋美龄便在南京召集主要黄埔将领开会。宋美龄在会上做了公开的演讲。

宋美龄要求众将领在事变真相没有搞清楚之前,不要随便下结论,要镇定从事,不可感情用事。在这个危急时刻,正是各位“报答校长的时候”。

宋美龄还向各位将领介绍了她和张学良之间通电的情况,并说自己的特使端纳正在前往西安,请诸人稍安勿躁。

黄埔系和蒋介石是彼此绑定的联合体,蒋介石因为黄埔系能够控制住中央军,而黄埔系也因为所谓的“天子门生”享受着资金、武器和晋升等等上的好处。一旦蒋介石有所不测,那么黄埔系还能不能继续享有特权呢?

如果说何应钦想动武是要为自己的野心服务,那么黄埔系的躁动则可以看作是为了保住自身派系的利益。

此时黄埔系这只猛兽失去了拉绳子的人,内部意见不一,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出现擦枪走火的事件。而宋美龄及时对他们做出了安抚和保证,使得这一股重要的军事力量暂时平静了下来。

打开沟通的桥梁

宋美龄对内暂时控制和安抚住了蠢蠢欲动的军头们,对外她则要打开和西安方面沟通的桥梁。

为什么是她?

何应钦等人巴不得蒋介石挂掉,他们能忍着不动武就好了,怎么还会主动去沟通呢?

而宋美龄和张学良的私交很好,由她出面去联系,能取得张学良等的信任,有助于缓和一触即发的局势。

此时西安和南京消息隔绝,必须要有人前往了解真实情况,如果能见到蒋介石就更好了。

宋美龄首先选择了端纳端纳全名是威廉·亨利·端纳,是一个澳大利亚记者。他曾经给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等人做过顾问,此时已经是蒋介石的顾问。他和蒋介石、张学良都有着不错的私人关系。

宋美龄选择端纳,可谓用心良苦。端纳和蒋张两人私交不错,两边都能听得进去他的话,而且端纳一个外国人,在中国没有过多的派系纠葛,是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代表。

端纳果然没有让宋美龄失望,14日他就和张、杨会面,转交了宋美龄的亲笔信,同时也向蒋介石转交了宋美龄的亲笔信。

在信中,宋美龄劝蒋介石“东北军官兵是亡省亡家的人,他们要求抗日是很自然的事情,对他们抗日的情绪,应该很好的安慰。你不这样做,所以激出这次的事情”。

蒋介石通过宋美龄的信和端纳,了解到张学良并无加害之意,态度明显好转,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打开了一个缺口。

12月15日,蒋介石已经对“攘外必先安内”主张已经没有那么坚持了,愿意和张学良等人讨论抗日的问题。

同时端纳也从西安带回了蒋介石的手令,何应钦等人也正是看到蒋的手令,才不情愿地暂停了对西安的轰炸和军事进攻。

而三天停火期满之后,宋美龄又多方走动,最终促使对西安停止轰炸延长到22日,这一举动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端纳虽然在西安达到了目的,但是他毕竟不是政府中人,无法做更多的事情。为此,宋美龄力排众议,请了自己的哥哥宋子文以私人名义前往西安。

宋美龄托宋子文给蒋介石带口信,说三天之内子文不回南京,她宋美龄就必定到西安跟你生死共存。

12月20日,宋子文到西安后单独会见了蒋介石,还和周恩来会谈,了解到我党力主和平解决的态度。

经过端纳、宋子文的从中斡旋,蒋介石的态度有所松动,宋美龄看到了和平解决危机的曙光。她决定亲自去一趟西安。

亲赴西安

此时的西安就如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战火的中心。就连张学良都坦白对宋美龄说:“如果你要来西安,我不能保证你的安全”

那么宋美龄为什么还要亲自去西安呢?

因为时局还很凶险,虽然何应钦的飞机轰炸被迫停止,但中央军与西安方面的地面战斗仍未停息。

此时的西安,哪怕一个小火星随时都会引爆巨大的火药桶。宋美龄生怕战争如果再发展下去,形势仍有逆转的可能,因此下定决心立赴西安。

宋美龄准备亲赴西安的消息一出,一片哗然。何应钦威胁她说,“血与火充塞西安”,其他人也认为宋美龄去了不过是多一个人质。

宋美龄也知道此行凶险,但是她把解决西安事变当做盖房子,说自己必须要去西安。端纳打好地基,宋子文把柱子也立好了,那么剩下的工作只能是自己去完成。

譬之造屋,端纳既奠其基,子文已树其柱壁,至上梁盖顶完成之工作,实为余无可旁贷之责任矣

12月23日,宋美龄和端纳、宋子文等人一起飞赴西安。

在快要落地西安时,宋美龄把一把勃朗宁手枪递给端纳,说万一落地之后,士兵鼓噪无法控制的话,你就用这把枪把我打死。

由此可见,宋美龄内心其实也一度濒临崩溃,她不过是强撑危局而已。

当然宋美龄到了西安,仍旧受到张学良的礼遇,并没有出现她担心的事情。

宋美龄一到西安,第一时间去见了蒋介石。

蒋介石见到宋美龄真的来了,开口第一句就是“啊呀!你的真的来了?!你这可是入了虎穴啊!”蒋介石一边说,一边痛苦地摇头,黯然泪下。

宋美龄的到来,对于身陷囹圄的蒋介石来说无疑不是巨大的精神安慰。于此危局之中,妻子不惜以身犯险,蒋介石的心里感动、愧疚和惊恐交杂,一时难以名状。

宋美龄先是安慰了蒋介石,随后开始劝说蒋介石“虎视眈眈之日本帝国主义者,正日夜盼望中国爆发内战。一旦中国爆发大规模内战,日本才能完成其统治中国之迷梦”。

她力劝蒋介石要自制忍耐,不要想自杀的事情,张学良他们有所后悔了,只要处理恰当,或许可以马上解决。

见了自己丈夫之后,宋美龄随后又会见了张学良。在会面中,她并没有对张学良大加斥责,和张学良深入交谈之后,要求张学良尽快和平解决此事。

第三步,宋美龄在张学良的陪同下会见了我党代表周恩来。

两人寒暄见面之后,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历史必将作出这样的结论:夫人的义举,功在国家!”而宋美龄则高兴地说“你们的行为也功在国家”

第四步,宋美龄开始成为蒋介石全权代表,开始和各方谈判。

虽然此前西安事变已出现一丝转机,但是蒋介石态度还是死硬,10天以来一直不肯谈判。

而宋美龄来了之后,则打开了谈判的大门。“凡委员长不愿见者,余皆愿代见之”

虽然把宋美龄顶在前面,可能是蒋介石方面的一个谈判策略,避免蒋介石把事情谈僵了,没有转圜之地。

但是笔者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蒋介石,一个大男人,这个时候还躲在妻子后面,实在没有担当。

经过宋美龄和各方代表的努力,最终蒋介石表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并以“领袖人格”担保回南京后执行谈判协议。

到这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大局终于确定。

而宋美龄生怕夜长梦多,又极力鼓动张学良尽快放走蒋介石。

最后张学良独自做出释放蒋介石的决定,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没有

标签: 西安事变宋美龄蒋介石

更多文章

  • 收婚制度下的王昭君:丈夫死后,嫁给继子,作为汉民族,心理无法接受,却为汉匈换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收婚制,王昭君,汉民族

    公元前31年,王昭君丈夫去世,她又被逼嫁给丈夫的继子为妻。继子刚做了丈夫,结果他却狠心把昭君的亲生儿子,也就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给杀了。没想到11年后,做了丈夫的继子去世时,王昭君却说:能嫁给你们父子二人,我很幸福。王昭君是出生在普通家庭里的一个孩子,天生丽质,容貌姣好。传说大雁飞过她的头顶时,看见

  • 1966年1月,三名海军战士杀害7名干部,抢走一份机密文件叛逃台湾,周总理怒令: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们打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机密文件,吴文献,吴珍加,吴富春,周总理

    1966年1月,三名海军战士在杀害7名干部后,抢走一份关乎全党生死存亡的机密文件,叛逃台湾,周总理得知后怒令:不惜一切代价,在半路把他们打下来!1月9日,一起叛逃事件惊动了周总理,它不但影响恶劣,而且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当周总理接到报告后,非常气愤,立即下达拦截指令。这个消息是怎么获得的呢?到底是什么

  • 警卫员回忆遵义会议:周恩来把桌子一拍,马灯都跳起来,没人敢应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遵义会议,周恩来,博古,反围剿

    遵义会议是我们历史上的转折点,其成功召开,意味着我们吹响了走向胜利的号角,这其中周恩来居功至伟。据当时在场的警卫员范金标回忆:会议开始,博古作第五次反“围剿”的报告,千方百计想推卸责任。而一向儒雅的周恩来直接把桌子一拍,搁在桌子上的马灯都跳起来,熄灭了,警卫们又马上把灯点上。

  • 1931年,在香港骆克道的一栋楼内,我党人士蔡和森因叛徒顾顺章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国民党竟剜其眼、割其耳,四肢钉于墙,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香港骆克道,蔡和森,顾顺章

    那年3月,蔡和森携妻子和孩子来到香港后住进了一家罐头公司的楼上。此时,香港的原广东省委组织已经被敌人发现,并受到重创,而蔡和森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来主持恢复工作。一个多月后,我党叛徒顾顺章奉国民党特务机关之令也秘密来到香港,而他的目的则是侦察蔡和森的行踪。6月10日上午,蔡和森化名胡世辉,到骆克道

  • 1950年,王震问彭德怀:如何处置西北四大悍匪匪首,彭总: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震,彭德怀,西北四大悍匪,周寿娃,郭栓子

    1949年,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把胡宗南和马家军彻底赶出了西北地界,对于当地以四大悍匪为首的几股残余力量,彭德怀命令王震:杀无赦。我党对土匪历来采取的是招抚政策,为什么这次要一个不留呢?马家军的主力,在西北野战军发动的兰州战役和宁夏战役中几乎被全歼。我们不仅报了当年的西路军之仇,也为地方的稳定打下

  • 1973年邓小平复出前,曾点名要见秘书王瑞林,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小平复出,王瑞林,邓小平

    他曾被评为“五七干校”的四名人之一,他是邓小平同志的秘书,他是邓小平复出后点名要见的人。他是中国真正的忠臣,为共产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相较于他的功,更鲜为人知的是,他和邓小平都曾经被下放改造多年。他是谁?他就是王瑞林。1973年,邓小平接到中央的通知,要他到北京报道。得此消息

  • 谁能想到,1987年戈亚尼亚核辐射事故是史上最重大的核灾难之一,竟然是由两个无知的“蠢贼”引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戈亚尼亚核辐射事故,核灾难,蠢贼

    1987年9月13日,巴西戈亚尼亚有两名小偷从一家废弃的私人放疗医院,运走了一个器械的零部件,打算高价卖给废品站。殊不知,他们的命运,乃至整个戈亚尼亚城的命运,都因为这次的偷盗转卖而被改写了!这两名小偷完全不知道,自己拆走的零部件里,到底有多么可怕的东西!那是有着很强放射性的菉化铯,别看仅仅只有93

  • 唐朝灭亡有多惨烈:2个皇帝被杀,9个皇子沉尸池塘,30位大臣弃尸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灭亡,唐昭宗,唐哀宗,朱温

    鼎盛而衰,仿佛是一道魔咒,大唐王朝也没有幸免。但盛世大唐覆灭时的惨烈程度,却是令人难以直视。一夕之间,2个皇帝就地弑杀、9个皇子沉尸池塘、30位大臣弃尸黄河。原本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都是一路向好。但唐玄宗李隆基在中后期,自以为劳苦功高,开始沉迷酒色,贪图享受,朝政逐渐被小人把控,社会层级矛盾激

  • 清朝九子夺嫡的内幕是什么?雍正究竟有没有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九子夺嫡,雍正,胤禛

    成王败寇!九子夺嫡失败后的八位皇子,野心越大的下场越惨!提起雍正皇帝的上位史,不免想到历史上的“九子夺嫡”。参与夺嫡的分别是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胤禛胜出后,登基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沙丘,赵高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帝,矫诏令公子扶苏、蒙恬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赵高,遗诏,秦始皇病逝沙丘,胡亥,公子扶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赵高篡改始皇遗诏立幼子胡亥为帝,并矫诏令公子扶苏、蒙恬自杀。公子扶苏见到诏书之后悲愤欲绝,无奈自杀,满腹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公元前242年,刚满18岁的秦王嬴政在嫡祖母华阳太后的安排下,迎娶了昌平君芈启的女儿芈氏为王后。嬴政和芈氏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