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渡江战役在即,毛主席发出最后通碟:“所有外国军舰再不撤离长江,就别怪我们不客气!”没想到,英国的“紫石英号”偏不信邪,非要试试水。
1949年4月20日,距离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还剩下一天,人民解放军120万大军集结在长江北岸,大战在即,犹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在此敏感时刻,英国海军无视我方发出的通令,突然派出“紫石英号”,在事先没有沟通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闯入我前线战役预定的江段。
在英国梅登中将眼里,认为解放军弱小的炮兵,是不敢主动对英舰开炮的,即使开炮也无法与英舰的强大火力抗衡。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无疑会给我军将要进行的渡江战役带来威胁,为了确保渡江行动必须坚决地给予打击。
我军迅速发出示警,让军舰离开此区域,而紫石英号军舰不听劝告,反而用舰炮直对我军的炮兵阵地,无视解放军的次次警告,虎视眈眈地加大航速向上游驶去。
尽管紫石英号军舰的大炮很先进,也抵不过我炮兵团的火力,紫石英号被多发炮弹击中,舰上一片火海,主要机器被打坏,军舰在慌乱中搁浅。
英国海军首先派出“伴侣号”,前去拖拽,我军再次发动炮击,结果被我解放军击伤,伴侣号只好匆匆逃往上海。
接着英国海军还是不服输,又派出“伦敦号”和“黑天鹅号,我军以优势火炮位置以及隐蔽炮位,对英舰进行持续打击。
英舰所有炮弹都飞向我方渡江步兵区域,造成重大伤亡,68师202团主持会议的邓若波团长当场牺牲;但是英舰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我军猛烈炮击下,舰长也身负重伤,军舰遭受重创只能撤离。
“紫石英号”事件后,在世界引起轰动,特别有趣的是,不但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而且锻炼了我军指挥员外交与海上作战的能力,还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打得最狠并击伤“伦敦号”和“黑天鹅号”的陶勇所领导的23军,也为此得到毛主席的一句评语:“那么喜欢打军舰,就去海军吧”。于是陶勇将军成为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
8兵团政治委员袁仲贤带领的特种兵纵队3团政委康矛召等人,与英军就搁浅的紫石英号如何处理,进行几个月的谈判,谈判过程异常艰辛。
英国只承认无意进入军事禁区,对于毛主席提出的“道歉和赔偿”,一概不认。袁仲贤等人在谈判桌前据理力争,打压英方气焰。另一方面,为了在外交途径上取得主动,迫使英国低头,我军对紫石英号管制非常严谨。
后来我方觉得目的已经达到,遵照中央指示,如英舰逃遁可适当予以警告,不必与之纠缠,这才有了紫石英号以路过的客轮作掩护,突然逃之夭夭的结果。
袁仲贤等人在谈判过程中,展示出的外交才干得到中央军委和周总理的赞许与肯定,于是袁仲贤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派出国外的将军大使,康矛召后来也担任过外交大使。
当“紫石英号”事件传到英国,正在英国求学的程开甲,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向家人朋友写信,了解国内情况。
程开甲是旧中国的留学生,饱尝了被外国人看不起的滋味,紫石英事件后程开甲觉得中国有希望了。
1950年程开甲放弃一切回到祖国,“紫石英号”事件,触动并催生了程开甲这位中国后来的“核司令”。
“紫石英号”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第一次站起来对帝国主义反抗的事件,这起事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即将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捍卫国家主权坚如磐石,“来一艘打一艘”,不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