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帝国的战士,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战死沙场。”在美国与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中曾出现这样一位美国少将李梅,他从不认为一名战士的归宿应该是保家卫国或荣归故里。
他认为身为一名战士最大的荣耀就是战死沙场,在战争中不以消灭敌人为己任的战士都是不合格的。
1906年11月5日,李梅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工人家庭。而当时的大背景是,西方国家以胜利者的姿态掩盖着自己侵略其他国家本质。
李梅同样沉浸在这种氛围里,他一直都很希望能够像画本里的那些将军一样可以征战沙场。
年幼的他对于自己的梦想迈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考入美国当时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
李梅的第一个目标还没有被实现,就局限于他自身家庭原因而破灭了。
最终李梅只能根据和他身边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一所学校就读一个与梦想毫无相关的专业。
毕业后,李梅不愿意像身边人一样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他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22岁的李梅认为选择参军,成为美国的一名飞行学员是他梦想开始的第一步。
来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李梅如同海绵一样吸收着所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如此努力的李梅在一年时间里就完成了飞行学员的训练任务,正式地成为了美国陆军航空兵后备役部队的少尉飞行员。
这在当时的美国也是极为罕有的,大放异彩的李梅很快又转为现役。
李梅也像美国的大多数飞行员一样,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驱逐任务。对大多数人来说,过于残酷的战场却是李梅的求之不及。
1937年李梅就被调往了美国第二轰炸机大队,身边人都在为他的安危担忧时,李梅却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令人称奇的是,当时的李梅没有打点任何的政治关系,却仅用三年时间就从少校做到了少将。
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战壕中的断肢骸骨,在炮火中消失不见的人形生物这一切都让李梅兴奋到战栗。
他从不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谈论有趣的事情,他满脑子只思考着战场上的种种场景。
这个诞生于炮火背景下的男人,一直渴望着在战场上创造只属于自己的传奇。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向美国的珍珠港进行了突袭。日本的不识时务,让当时在东南亚国家上作威作福的西方主人们感到无比愤怒。
美国对于自己遭受的损失更加不可能善罢甘休,他们悄悄地密谋了一场复仇计划。
正是这个复仇计划让李梅在战争中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战场上的屠杀机器。
1942年,美国派人突袭了日本的东京。
这场轰炸不仅没有让日本人把大脑里的水清一清,反而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严重侵犯了美国在中国土地上的利益分割。
美国就此开启了援中计划,而美国的轰炸机也不时地会到日本的地界上开启日常作业。
但此时的日本已经被狂热的军国主义完全洗脑,在他们眼里,中国大地是他们必须要吃到口的肥肉,如果谁想阻止他们,那就举起的狠狠的战下去。
而当时的太平洋战争对于美日两方来说都是一场豪赌,两方谁都不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先停手。
而美国再也无法忍受这个不断在他们面前蹦跶的亚洲小国,他们选择对日本动用秘密武器。
这个秘密武器就是李梅,当时的李梅在与德国对战的战场上,对纳粹德国造成了12个月的心理阴影。
纳粹德国一听见李梅的名字,就觉得这又是一场噩梦即将降临的预兆。
而这一次,噩梦将降临在日本的头上。李梅对于美国当时派给他前往日本进行轰炸的任务时。
只觉得心中所有积攒的愤怒都被点燃。日本东京被他定为了自己复仇计划的重要一环。
李梅虽然是一个无情的杀戮机器,但绝不是一个不知晓军事的无知莽夫。
他认为日本东京汇集了日本当时各大职能部门,如果让这里瘫痪,那么整个日本都会瘫痪。
为了这场复仇,美国出动了334架战斗机。当这些飞机所携带的燃烧瓶通通砸向东京时,地狱不再只是画卷上单纯的图画,而是真实地映照在了现实中。
当时的日本将希望寄托于道德绑架上,他们将自己的战士和大多数基地都放在了百姓之间。
而李梅在战场上一向只认为战场上只有两种人,敌人和友军,在他的眼中绝没有军队和平民之分。
李梅所带领的这次轰炸被后世人称为“李梅烧烤”。原因是当时有日本人妄图跑到水里来扑灭身上的火焰。
却发现水里的水温已经相当之高,在大火结束后,人们发现河面上满是被烫死的尸体。
这时的李梅烧烤绝不亚于美国后期在日本投下的两枚原子弹所造成的威慑。
事后,李梅对试图向授予勋章的日本大肆嘲讽道:“苏联的卫国战争勋章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