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贤王允禩才能不输雍正,夺嫡时为何失败了?

八贤王允禩才能不输雍正,夺嫡时为何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35 更新时间:2024/1/1 6:56:39

一直到今天,康熙晚年那一段皇子夺嫡,仍然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史实,数清朝几百年历史,或许再没有一段时期,能像康熙晚年一样,因为皇位争储,而在朝堂后宫掀起如此大的风浪,也再没有在哪一段时期,能像那段时期一样,出现众多有才能有手段的皇子。

的确,对于皇帝来说,向来继承人的选择,就是一大头疼问题,选择一个继承人不难,难得是要选出一个真正具备实力,能够管好天下的继承人。君不见,乾隆在继承人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迟迟找不到一个足以托付江山的人才。

对于康熙来说,他幸运的是少了这个问题的烦恼,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很争气;然而不幸的却也是因为争气的儿子太多,而皇位又只有一个,才有了让他头疼不已的九龙夺嫡之争。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两位主角就要算是四皇子和八皇子了。大家都知道,最终是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了大清的继承人,而在他的铁血手腕下,大力彻查贪腐,也确实为后来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八阿哥虽然最终争储失败,可是也没人怀疑他的能力,在很多史学家眼里,即便是八阿哥登基,以他的能力也能有一番作为。就连雍正帝都说: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甚至承认自己的才力也只是“能与相当”。

然而,在这场夺嫡中,八阿哥却是以一种惨烈的方式败了下来,论声望,他在大臣皇子中声望最高;论实力,他也不缺,文武双全,也曾办成过不少事情;论康熙的看重,康熙也曾对他甚是喜爱,17岁就封他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此后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并且曾帮助裕亲福全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等事宜。

然而,最终,却是康熙亲自斩断了八阿哥争储的所有可能性。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前往热河,八阿哥本该随侍在侧,然而因为母亲忌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跟随康熙身边。这原也没有什么,然而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奄奄一息,令康熙十分震怒,认为八阿哥在诅咒自己,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史称“毙鹰事件”。彻底斩断了八阿哥争储的可能性。

其实最开始,八阿哥也是备受康熙喜爱的,是什么让康熙改变了心意呢?原因就在于第一次废太子。当时,皇太子胤礽犯下过错,康熙震怒之下废了太子。但是当时康熙并没有完全的下决断,对于废太子胤礽,他仍然抱有希望,想要复立太子,和大臣私下谈话时也有流露出此意。当他以为时机差不多了,在朝堂上提出,让大家在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并说一定听从大家推举的建议。当时康熙想的本来是,大臣们都了解他的心意了,应该会说复立废太子,到时候他再顺杆而下,恢复废太子的储君位。然而,让康熙没有想到的是,事情没有按照他想象的进行,朝中大臣反而联名推举八阿哥胤禩。这让康熙诧异又愤怒不已,不知不觉间,八阿哥的势力已经成长到一个他都没有想到的高度。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琅琊榜》中的剧情,祁王宽厚贤德,无论是朝堂内还是朝堂外,都深得人心,得人心到梁帝都不由得怀疑,只要祁王振臂一呼,天下都会联合祁王反了自己,自己当皇帝的威严何在?这大抵是大多数为人君者的心情,他们当然是父子,可在父子之前,他们更是君臣,当臣子威胁到了君主的地位,君主首先就会想尽办法剪除臣子的羽翼,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正因如此,康熙对八阿哥的态度一落千丈,屡屡在朝堂上打压他。八阿哥何等精明,他并非不知道康熙对自己的打压忌惮,也知道康熙最痛恨自己结党营私。但是摆在八阿哥面前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他母家卑微,并无势力可依仗,他能依靠的只有朝臣阿哥,想要获得其他人的支持,私下里自然不能缺少联络。而这在康熙眼里,这却是无法忍受的结党营私。

所以,要么和朝臣断绝往来,也就相当于断绝了自己争储的念头,安安分分做个皇子,康熙才不会忌惮他,但这显然不是有野心的八阿哥能做出来的选择;他只能继续谋夺下去,结交朝臣,暗中部署,然而等康熙的雷霆手段下来,一切又都化为乌有了。

其实,基于康熙的立场,打压八阿哥,除了厌恶他结党营私以外,或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八阿哥不是他理想中的那个皇帝。康熙晚年,贪污之风盛行,朝政腐败,其实王朝已呈颓败之相,康熙对这一切心知肚明,然而他已经无力去改变,下一任皇帝更需要的是雍正这样有着铁血手腕,能够毫不留情去治理官僚队伍,改善民生的皇帝,也正是因为有了雍正十三年的勤政,才有了后来的康乾盛世,否则清朝应该早从康熙晚年就呈衰败之相了。而若是八阿哥继承皇位,他本身就是靠朝臣的支持才能走上皇位,一旦登基,虽然也有实力,但必定不能做到像雍正那样不顾情面的打压朝中大臣,朝政改革必定难以进行,或许也没有后来的盛世了。

标签: 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已经攻破长安城 为什么唐朝还是没有灭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攻破长安城为什么唐朝没有灭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玄宗执政后期,是非常昏庸的,整天和杨贵妃嬉戏玩乐,荒于朝政,而且生活非常奢侈。因为唐玄宗后期的昏庸统治,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是唐朝一次非常大的灾难,叛军一度势不可挡,攻破了大

  • 入侵南斯拉夫之战简介 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打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斯拉夫,德国,历史解密

    南斯拉夫战役(德方称其为“25号作战”,德语:Unternehmen 25),在南斯拉夫则被称作“四月战争”(塞尔维亚语:Aprilski ra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等轴心国于1941年4月6日入侵南斯拉夫的行动,最终南斯拉夫军队于4月17日投降,轴心国分别占领其领土,克罗地

  • 恽铁樵有着哪些著作理论?他在医学上有着什么独到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恽铁樵,医学家,历史解密

    恽铁樵,名树珏,别号冷风、焦木、黄山民。1878年出生于父亲恽磨照的任地福建省台州。5岁丧父,11岁丧母,由同族亲戚携挈,与异母兄长回到祖籍、近代名中医的摇蓝——江苏省武进县。聪颖异常的恽铁樵,由于家道贫寒、兄嫂遇薄,更立志发奋、刻苦攻读,13岁就读于族中私塾,16岁即考中秀才,20岁全部读完了科举

  • 唐朝甘露之变如何会发生,文宗李昂为何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历史上最开明繁盛的王朝之一,但在这样强盛的王朝依然还是有不少动乱,期间还有当朝政治的首脑皇帝会因此丧命,历史上的甘露之变发生,文宗李昂之死又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来看看?宪宗李纯去世后,穆宗李恒即位,他即位后游乐无度,藩镇割据局面再次出现,宦官的权势更加膨胀,朋党之争亦愈演愈烈,朝政又开始

  • 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历史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母系氏族公社,历史解密

    母系氏族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历史时期早期在大约距今 20-30 万年前至距今 1 万年前左右,中国

  • 南北朝时期的传奇小神童:刘子鸾5岁封王,10岁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子鸾,南北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古代帝王之家一直是人心所向,因为当上帝王之后基本上就衣食无忧,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就如同现在大家依旧追求功名利禄,想要往高处爬。不过身为帝王之家,基本上就不能有亲情二字可言,因为先国后家,有了国才有家。亲情对于帝王之家可以说是奢侈品了。自古以来各路王侯将相为了皇位自相

  • 杨骚与白薇:长达20年的感情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白薇,民国,历史解密

    他与白薇相爱,是因为分别爱上一对兄妹未果,两个人在一起的。白薇的爱是炽热的,他被白薇的热情吓坏了,逃跑了无数次,白薇追了无数次。他对白薇说,她逃跑的原因是因为不懂女人。所以,他决定到新加坡嫖满妓女一百名,真正懂得女人之后,两人才能结合。我滴神。这是民国帅哥,杨骚的故事。-01-1900年,杨骚生于福

  • 萧何为什么要给刘邦做卧底?八面玲珑的老好人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刘邦,萧何,历史解密

    秦国郡御史,沛县令,一干同僚下属,他都能见风使舵,八面玲珑。我们常说老好人受气,萧何不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作威作福,什么时候该收买人心,用什么办法收买人心投入最小收获最大。比如沛县令办家宴敛钱,萧何知道这时候该作威作福。一是要把该敛的钱敛上来叫县令高兴,二要叫县令知道萧何能干离不开。故而他宣布,贺钱

  • “镇北将军”南平王萧伟,为何晚年却“崇信佛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萧伟,南北朝,历史解密

    萧伟(475~533),字文达,梁武帝萧衍的八弟,帮助其兄代齐自杀,颇有功绩。镇守雍州 平定西朝齐末,萧伟任晋安王骠骑外兵参军。其时,萧衍任雍州刺史,正积极准备夺取南齐政权,急切等待其弟萧伟和萧儋来襄阳作其帮手听说萧伟、萧儋兄弟过了汉水,欣然对左右说:“阿八、十一到来,我就不担心了。”501年正月十

  • 北宋拥有八十万禁军,见到金兵时却毫无抵抗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历史解密

    关于北宋禁军,恐怕很多人都是通过《水浒传》所熟知的吧,毕竟豹子头林冲曾担任过八十万禁军教头,那么北宋真的有八十万禁军吗?为何金兵南下时八十万禁军却毫无抵抗能力呢?今天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按照北宋的兵制,禁军乃是主要战斗力赵匡胤篡周建宋后,为改变五代十国武强文弱的局面,避免武将犯上作乱的现象再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