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明帝刘彧,为何会成为刘宋王朝丧钟的敲响者?

宋明帝刘彧,为何会成为刘宋王朝丧钟的敲响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07 更新时间:2024/1/19 22:46:11

宋明帝刘彧,宋文帝的第十一子,在其兄弟孝武帝刘骏当权时,被封为湘东王。前废帝刘子业当政时,为南豫州刺史。刘子业将他召回建康囚禁,封为猪王,受尽折磨和侮辱。他与心腹阮佃夫、李道儿等密谋,结交刘子业的左右寿寂之等,趁刘子业的侍从直阖将军宗越、谭金、童太一捉鬼之夜外宿,一举将刘子业杀死,刘彧即皇帝位。

早年的时候,刘彧是个极为正常的皇子,而且他仪表堂堂,是当时名噪一时的美男子。而且他学识渊博,气度非凡,深得江南世家子弟的喜爱。在史书上就有记载:“刘彧“少而和令,风姿端雅,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行于世。”

原本刘彧应该顺顺当当的过完这一生,但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于他的哥哥刘骏的去世。按照礼法,太子刘子业继位,刘子业和他的同胞姐姐刘楚玉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无度。例如刘楚玉公然在府中养面首,刘子业则更加荒唐,竟然将自己的姑姑新蔡公主纳入后宫。坏事做得多了,人就容易疑神疑鬼,慢慢的刘子业开始怀疑叔叔们会夺他大位,将这些叔叔们禁锢在宫中笼子里加以监视与折磨。

刘彧的人生就这样开始了转折。和现在很多人一样,刘彧非常喜欢美食,算得上是个“大吃货”。在《南齐书》中记载:“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银钵盛蜜渍之,一食数钵,啖腊肉尝至二百脔。”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刘彧一顿饭要吃河豚肉、腊肉二百块。所以刘子业为了侮辱他,形象地给了他一个“猪王”的封号。

最终,刘子业的叔叔们受不了他的残忍无道,像他想的那样拉起了反旗。在亲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与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姜产之等十一人联谋设计下,刘彧成功杀死了刘子业,并在兄弟们的拥护下登上了皇帝宝座。

但此时的刘彧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风度翩翩、文采飞扬的美男子,由于缺少运动,身材走样,刘彧变得过于肥胖。连带着变得还有他的脾气和性格,开始变得喜怒无常。

虽然刘子业被刘彧杀死,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反对刘彧即位的,这些人拥立了刘子业的弟弟刘子勋为帝。刘彧接纳了蔡兴宗的建议,对内废除暴政,对外用德才并重的司徒刘休仁、辅国将军沈攸之、御史吴喜公为领导将领,迎击叛军。九个月后,叛军被击溃,杀刘子勋于浔阳。并将与前废帝刘子业同支的孝武帝刘骏的2 8个儿子全部斩尽杀绝。

杀侄自立的宋明帝刘彧其实并不“明”,他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昏君,他象刘子业一样。不仅残杀兄弟,还大杀功臣,连功勋卓著的吴喜公也见疑被杀,朝中正臣尽失。刘彧在前朝以诛杀为乐,到后宫就荒淫奢侈。他喜欢看祼女表演,皇后用扇子挡住脸不看,他发怒将皇后轰了出去。

可能老天也看不惯刘彧的做法,给了他一个警告。就是刘彧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为了能有子嗣。他竟然想出了接种生子的办法,他吩咐诸王的姬妾,凡是有孕的都召入皇宫,生下女孩的可以留下,生下男孩的杀死其母。

刘彧本来是好读书、爱文义、风姿秀雅,即位时引用了一大批文臣才士,可是后来,由于没有什么制衡的约束,渐渐变得很放纵,日益为所欲为。到了末年,他又沉干信奉鬼神,忌讳甚多。

在执政后期,刘彧大兴文字狱。他对行文非常忌讳,言语中不能出现与祸、败、凶、丧有关的词语。尚书右丞江谧不谨慎,常常误犯忌讳,就被刘彧全家赐死。皇宫里的忌讳更是多,移动床、修墙壁、重大节日等,刘彧都要带着一大帮子的人祭天祈神,不管事情大小,祭祀都办得无比盛大,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

刘彧是如何死的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是死于他的贪吃!他病重时,还大快朵颐蜜汁河豚肉,差点被噎死,被太医救过来后继续吃,吃到腹痛难忍后干脆喝了三升糟汁米酒,结果被活活撑死了。

刘彧死了,但是在他和刘子业的祸害下,刘宋王朝早已经名存实亡,但正是刘彧一番天怒人怨的神操作,为刘宋王朝敲响了最后的丧钟。在刘彧去世后不久,大将萧道成就以齐代宋,彻底灭亡了刘宋王朝。

标签: 刘彧南北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日本历史:持统天皇的即位仪式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持统天皇,日本,历史解密

    持统天皇的即位仪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称制3年后,持统天皇于持统四年(690年)元且正式即位。在即位仪式上,首先由中臣大岛诵读神寿辞(按:诸神对天皇的祝福辞),然后由忌部色夫晋献镜和剑、持统天皇升坛即位,再后由群臣列队绕坛徐行并拍手礼拜。诵读神寿辞和晋献镜和剑,史无前例其意已不是仅限于群臣对新主的

  • 历史上藩王造反是常有的事 为何到了清朝就没有亲王作乱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明朝,历史解密

    纵观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历史,皇帝是至高无声的存在,皇帝兄弟们就是藩王,在分封制度的时候,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就是土皇帝,他们的封地像一个个的国中之国,这样的制度之下,藩王的实力很大,这就成就了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到了明朝,藩王制度得到了修改,比如造反成功了朱棣,他在作为燕王的时候,虽然封地是

  • 清朝王爷没有封地 他们是如何养活王府中的众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王爷,历史解密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将自己的儿子都封为了藩王,并且带有兵权,管辖一块地区,那这些藩王因为自己管辖一块地区,自然就不会缺钱。但是清朝对待王爷与明朝就不一样了,清朝的王爷没有封地,而是留在了京城。那么清朝的王爷靠什么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呢?其实清朝的王爷就像是当了个官,有朝廷专门负责根据爵位的高低来发放

  • 清朝结束,皇宫里的御林军是什么结局?他们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御林军,汉朝,历史解密

    说到御林军,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因为大家经常会在古时候的电视剧当中看到他们,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保护皇宫里的安全,但是在清朝结束以后,这一大批的御林军到底又去哪里了呢?其实在清朝政府结束以后,如何处理这一大批的御林军就成为了最头疼的问题,因为成为御林军的基本上都是满人,所以他们对于清朝都是非

  • 李广一生难以封侯,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王维曾经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老将行》,它叙述了飞将军李广的经历。李广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王维讽刺了汉朝统治者的赏罚蒙昧, 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项羽为何不愿定都关中?是项羽没有政治远见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讲到这个原因普遍的观点就是项羽没有政治远见,想要衣锦还乡。那么就要问个问题了:项羽是下相人,如果要衣锦还乡,也应该是下相才对,为什么项羽会选择彭城(徐州)定都呢?这一个细节让人开始怀疑项羽不愿定都关中或许没那么简单。现在,就让我们抛开历史的偏见去看看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项羽仇秦,秦民仇项当

  • 方孔钱币散落民间众多,从秦代的方孔圆钱,到清末的机制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货币,历史解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钱币上更是有各个朝代名家的书法,这些钱文都是谁写的?我国古代钱币可谓种类繁多,样式丰富,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到秦代的方孔圆钱,清末的机制币,其文化历史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吸引了不好投资爱好者。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大部分新入行

  • 死刑犯临死前的一首诗 为什么会导致全场的监斩官被斩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典型的一位皇帝。在我国的历史上,出身不高的皇帝有两位,一个是刘邦,另一个就是朱元璋。但是相比较于朱元璋来说,刘邦起码还做过沛县的官吏。但是朱元璋却是真真正正的泥腿子出身。甚至在朱元璋的父母身亡的时候,朱元璋都买不起一副棺材安葬自己的父母。也因为这样的经历,所以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

  • 晋文公逃亡路上遇到的季隗,都不是泛泛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季隗,春秋,历史解密

    晋文公的身边到底有多少女人,很难说得清楚,但是在晋文公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都是来自他的逃亡路上,这三个女人为晋文公的霸业贡献颇多,一位是齐国宗室之女,一位是秦穆公之女怀赢,一位是咎如国的贵族女子季隗。这三位女子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秉承不同的性格,却最终成为晋文公后宫中的核心力量,她

  • 蒙古大军为什么能横扫亚欧?称霸的八个制胜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从一统大漠南北、创建帝国以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依仗20万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亚欧大陆数十载,占领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德国等,灭掉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有几千万人口,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刺子模。其铁蹄践踏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蒙古人为何如此热衷侵略呢?首先,蒙古人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