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关于千金公主的重要事件是什么样的 对于她的评价及生活如何

有关于千金公主的重要事件是什么样的 对于她的评价及生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4 更新时间:2023/12/5 1:32:58

千金公主宇文氏(563年―59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侄女,赵王宇文招之女。和亲突厥,封千金公主,隋朝时隋文帝杨坚改封其为大义公主(隋文帝希望她深明大义)。

重要事件

北史

《北史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

宣政元年四月,他钵遂入寇幽州。柱国刘雄拒战,兵败死之。武帝亲总六军,将北伐,会帝崩,乃班师。是冬,他钵复寇边,围酒泉,大掠而去。大象元年,他钵复请和亲,帝策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以嫁之,并遣执绍义送阙。他钵不许,仍寇并州。二年,始遣使奉献,且迎公主为亲,而绍义尚留不遣。帝又令贺若谊往谕之,始送绍义。

他钵病且卒,谓其子庵逻曰:“吾闻亲莫过于父子。吾兄不亲其子,委位于我,我死,汝当避大逻便。”及卒,国中将立大逻便,以其母贱,众不服。庵逻实贵,突厥素重之。摄图最后至,谓国中曰:“若立庵逻者,我当率兄弟以事之;如立大逻便,我必守境,利刃长矛以相待。”摄图长而且雄,国人莫敢拒,竟立庵逻为嗣。大逻便不得立,心不服庵逻,每遣人詈辱之。庵逻不能制,因以国让摄图。国中相与议曰:“四可汗子,摄图最贤。”因迎立之,号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一号沙钵略,居都斤山。庵逻降居独洛水,称第三可汗。大逻便乃谓沙钵略曰:“我与尔俱可汗子,各承父后,尔今极尊,我独无位,何也?”沙钵略患之,以为阿波可汗,还领所部。

沙钵略勇而得众,北夷皆归附之。隋文帝受禅,待之甚薄,北夷大怨。会营州刺史高宝宁作乱,沙钵略与之合军,攻陷临渝镇。上敕缘边修保鄣,峻长城,以备之。沙钵略妻,周千金公主,伤宗祀绝灭,由是悉众来寇,控弦士四十万。

上令柱国冯昱屯乙弗泊,兰州总管叱李崇屯幽州,达奚长儒据周盘,皆为虏败。于是纵兵自木硖、石门两道来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天子震怒,下诏曰:往者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交之厚。各谓虑意轻重,国遂安危。非徒并有大敌之忧,思减一边之防。竭生灵之力,供其来往,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华夏之地,实为劳扰。朕受天明命,子育万方,愍臣下之劳,除既往之弊。回入贼之物,加赐将士;息在路之人,务于耕织。凶丑愚暗,未知深旨,将大定之日,比战国之时,乘昔世之骄,结今时之恨。近者,尽其巢窟,俱犯北边,而远镇偏师,逢而摧翦,未及南上,遽已奔北。

且彼渠师,其数凡五,昆季争长,父叔相猜,世行暴虐,家法残忍。东夷诸国,尽挟私雠;西戎群长,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骨之徒,切齿磨牙,常伺其后。达头前攻酒泉,于阗、波斯、揖怛三国,一时即叛;沙钵略近趣周盘,其部内薄孤、东纥罗寻亦翻动。往年利稽察大为高丽、靺鞨所破,沙毗设又为纥支可汗所杀。与其为邻,皆愿诛剿,部落之下,尽异纯人。千种万类,仇敌怨偶,泣血拊心,衔悲积恨。圆首方足,皆人类也,有一于此,更切朕怀。彼地咎征妖作,将年一纪。乃兽为人语,人作神言,云其国亡,讫而不见。每冬雷震,触地火生。种类资给,唯藉水草,去岁四时,竟无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烧尽,饥疫死亡,人畜相半。旧居之地,赤土无依,迁徙漠南,偷存晷刻。斯盖上天所忿,驱就齐斧,幽明合契,今也其时。

故选将练兵,赢粮聚甲,义士奋发,壮夫肆愤,愿取名王之首,思挞单于之背。此则王恢所说,其犹射痈,何敌能当,何远不克。但皇王旧迹,北止幽都,荒遐之表,文轨所弃,得其地不可而居,得其人不忍皆杀。无劳兵革,远规溟海。普告海内,知朕意焉。

于是河间王弘、上柱国豆卢绩、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并为元帅,出塞击之。沙钵略率阿波、贪汗二可汗来拒战,皆败走。时虏饥不能得食,粉骨为粮,又多灾疫,死者极众。既而沙钵略以阿波骁悍,忌之,因其先归,袭击其部,大破之,杀阿波母。

阿波还无所归,西奔达头可汗。达头者,名玷厥,沙钵略之从父也,旧为西面可汗。既而大怒,遣阿波率兵而东,其部落归之者将十万骑,遂与沙钵略相攻。又有贪汗可汗,素睦于阿波,沙钵略夺其众而废之,贪汗亡奔达头。沙钵略从弟地勤察,别统部落,与沙钵略有隙,复以众叛归阿波。连兵不已,各遣使诣阙,请和求援,上皆不许。会千金公主上书,请为一子之例,文帝遣开府徐平和使于沙钵略。晋王广时镇并州,请因其衅乘之,上不许。沙钵略遣使致书曰:“辰年九月十日,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致书大隋皇帝:使人开府徐平和至,辱告言语,具闻也。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儿例,两境虽殊,情义是一。今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所有羊、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缯彩,都是此物。彼此不异也。”文帝报书曰:“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伊利俱卢设莫何沙钵略可汗:得书,知大有好心向此也。既是沙钵略妇翁,今日看沙钵略共儿子不异。既以亲旧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别遣大臣虞庆则往彼看女,复看沙钵略也。”沙钵略陈兵列其宝物,坐见庆则,称病不能起,且曰:“我伯父以来,不向人拜。”庆则责而喻之。千金公主私谓庆则曰:“可汗豺狼性,过与争,将啮人。”长孙晟说谕之,摄图屈,乃顿颡受玺书,以戴于首。既而大惭,其群下因相聚恸哭。庆则又遣称臣,沙钵略谓其属曰:“何名为臣?”报曰:“隋国臣,犹此称奴。”沙钵略曰:“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赠庆则马千匹,并以从妹妻之。

时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又东畏契丹,遣使告急,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内。有诏许之。晋王广以兵援之,给以衣食,赐以车服、鼓吹。沙钵略因西击阿波,破擒之。而阿拔国部落乘虚掠其妻子。官军为击阿拔,败之,所获悉与沙钵略。沙钵略大喜,乃立约,以碛为界。因上表曰:“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言:大使、尚书右仆射虞庆则至,伏奉诏书,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愈久愈明,徒知负荷,不能答谢。突厥自天置以来,五十余载,保有沙漠,自王蕃隅,地过万里,士马亿数,恒力兼戎夷,抗礼华夏,在于戎狄,莫与为大。顷者,气候清和,风雪顺序,意以华夏其有大圣兴焉。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虽复南瞻魏阙,山川悠远,北面之礼不敢废。当令侍子入朝,神马岁贡,朝夕恭承,惟命是亲。谨遣第七儿臣窟合真等奉表以闻。”文帝下诏曰:“沙钵略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已敕有司,肃告郊庙,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自是诏答诸事,并不称其名以异之。其妻可贺敦周千金公主,赐姓杨氏,编之属籍,改封大义公主。策拜窟合真为柱国,封安国公,宴于内殿,引见皇后,赏劳甚厚。沙钵略大悦。于是,岁时贡献不绝。

七年正月,沙钵略遣其子入贡方物。因请猎于恒、代之间,诏许之,仍遣使人,赐其酒食。沙钵略率部落再拜受赐。沙钵略一日手杀鹿十八头,赍尾舌以献。还至紫河镇,其牙帐为火所烧,沙钵略恶之,月余而卒。上为之废朝三日,遣太常吊祭焉,赠物五千段。

初,摄图以其子雍虞闾性懦,遣令立其弟叶护处罗侯。雍虞闾遣使迎处罗侯,将立之,处罗侯曰:“我突厥自木杆可汗来,多以弟代兄,以庶夺嫡,失先祖之法,不相敬畏。汝当嗣位,我不惮拜汝也。”雍虞闾又遣使谓处罗侯曰:“叔与我父,共根连体,我是枝叶,宁有我作主,令根本反同枝叶?愿叔勿疑。”相让者五六,处罗侯竟立,是为叶护。遣使上表言状,上赐之鼓吹、幡旗。处罗侯长颐偻背,眉目疏朗,勇而有谋。以隋所赐旗鼓,西征阿波,敌人以为得隋兵所助,多来降附,遂擒阿波。既而上书,请阿波死生之命。上下其议,左仆射高颎进曰:“骨肉相残,教之蠹也,宜存养以示宽大。”上曰:“善。”颎因奉觞进曰:“自轩辕以来,獯粥多为边患。今远穷北海,皆为臣妾,此之盛事,振古未闻。臣敢再拜上寿。”

后处罗侯又西征,中流矢卒,其众奉雍虞闾为主,是为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

雍虞闾遣使诣阙,赐物三千段,每岁遣使朝贡。时有流人杨钦,亡入突厥中,谬云彭国公刘昶与宇文氏谋反,令大义公主发兵扰边。都蓝执钦以闻,并贡勃布、鱼胶。其弟钦羽设部落强盛,都蓝忌而击之,斩首于阵。其年,遣其母弟褥但特勤献于阗玉杖,上拜褥但为柱国、康国公。次年,突厥部落大人相率遣使贡马万匹,羊二万口,驼、牛各五百头。寻遣请缘边置市,与中国贸易,诏许之。

平陈后,上以陈叔宝屏风赐大义公主,主心恒不平,因书屏风为诗,叙陈亡以自寄曰:“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安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上闻恶之,礼赐益薄。公主复与西突厥泥利可汗连结,上恐其为变,将图之。会主与所从胡私通,因发其事,下诏废之。恐都蓝不从,遣奇章公牛弘将美妓四人以啖之。时沙钵略子曰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令裴矩谓曰:“当杀大义公主方许婚。”突利以为然,复谮之。都蓝因发怒,遂杀公主于帐。

都蓝因与突利可汗有隙,数相征伐,上和解之,各引兵去。十七年,突利遣使来逆女,上舍之太常,教习六礼,妻以宗女安义公主。上欲离间北狄,故特厚其礼,遣牛弘、苏威、斛律孝卿相继为使。突厥前后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辈。突利本居北方,以尚主故,南徙度斤旧镇,锡赉优厚。雍虞闾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于是朝贡遂绝,数为边患。

个人生活

在南北朝众多的君主中,北周武帝算是较有作为的一个。他即位后集中精力攘外安内,打算平定江南、一统华夏。经过一系列战争,北周终于在577年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578年,武帝出兵攻打突厥,因劳累过度,不幸病死。武帝的死,使北周由盛转衰,千金公主的命运也开始急转直下。

人物评价

在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千金公主是命运最为悲惨者之一。别的公主,虽然不幸,但背后至少还有个国家在支撑着,保证了她们在外国的地位,而千金公主不仅国破而且家亡;她聪明机智,性格坚毅,颇有谋略,其个人能力在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是较出众的,然而仍然逃脱不了凄惨的命运。尤其读到她那首诗,想到她悲惨的一生和极其沉重的人生负担,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同情。

标签: 北周隋文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麾下最厉害的四大虎将,其中一个是成吉思汗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博尔济吉特·策棱,清朝,历史解密

    说起雍正,历史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不过更多的还是在其即位的问题上,早有传言说雍正即位名不正言不顺,是篡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但是雍正即位后的兢兢业业,努力充实大清国库,整顿康熙遗留下的历史问题,这才有了之后的康乾盛世,可以说雍正居功至伟。而在用人方面,特别是带兵打仗上,雍正的眼光也不差,那么在雍正时期,

  • 19世纪的风帆战列舰 我国也建造出一艘,效果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帆战列舰,海军,历史解密

    说起风帆军舰,大家肯定会想起19世纪的风帆战列舰,它的武器为前膛装弹火炮,弹丸有摧毁船体的,有杀伤人的霰弹,有破坏风帆的链弹。因为火炮威力很小,难以对对方船只造成破坏,所以一般用排成一列作战,因而风帆军舰也被称作风帆战列舰。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这种风帆以及对应的作战方式提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动

  • 孙策少年丧父无依无靠,他凭什么称霸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策,三国,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孙策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孙策,何许人也,猛虎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者,也是三国时期三大势力的开创者。刘备也好,孙坚也好,曹操也好,是东汉末期群雄争霸中的三个人中,孙坚无疑是悲剧的,中年早逝,这让年幼的孙策经历了“幼年

  • 舍利弗为什么比佛陀更早入灭?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舍利弗,佛教,历史解密

    佛陀证道后,率诸比丘四处游历,居无定所。直到第一座弘法圣地竹林精舍(寺院前身)的建立,智慧第一尊者舍利弗前来皈依,僧团有了实质领导者后,佛教才算真正点燃了星星之火!根据《佛说十二游经》记载:佛陀证道第五年,率僧团来到了当时印度最大的摩揭陀国。舍利弗本为婆罗门修者,师从著名的外道六师之一删阇耶,因偶遇

  • 他的神勇被李清照誉为“千古第一”,最后自取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楚汉,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将是层出不穷,而他的出现更是数见不鲜。南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一向是柔弱温婉的,而她却最佩服西楚霸王,这样一位性格刚烈的男子。李清照还曾经写过一首词来赞颂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见项羽的神勇是千古难见的。不仅如此,就连李晚芳评价项羽也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些都足以说明

  • 如果慈安没有早亡,大清的历史会不会重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一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慈安是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总理后宫,荣宠不衰慈安,钮祜禄氏,满洲

  • 五胡十六国之一:胡夏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胡夏国,十六国,历史解密

    胡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为别于三代的夏朝,又称夏国,或大夏、赫连夏,五胡十六国之一。由匈奴铁弗部赫连姓建立的政权。定都万城/后迁:长安/后迁:统万/后迁:上邽/后迁:平凉。先后历三帝,共25年。赫连氏本为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匈奴铁弗部刘卫辰的三儿子,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

  • 大太监李莲英的权术绝学 原来是靠这个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李莲英,历史解密

    李莲英为什么能够把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通吃?说到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会意识到,哦,他是慈禧身边的红人。当然看过清宫戏的也会从戏中了解到李莲英的二三事。不管李莲英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清朝的历史上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多多少少对清朝历史的进程有点影响。今天一起来看看关于李莲英在宫中的一些秘史,了解他是如何在公众

  • 历史上废出皇后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的和电视剧一样拿掉行头就可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皇后,历史解密

    历史上是怎样废掉皇后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的后宫,已经被各位异想天开的大佬写烂了。基本上也可以说是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乾隆后宫的模样。宫斗是后宫的基础,而剩下的,就是各个好坏角色的变换。不过,这样的故事,虽然多半是人们想象的,但确实是有一定

  • 甘罗年少有为,12岁就当了秦国宰相,为何此后就消失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甘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甘罗12岁当宰相(上卿)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年少有为最经典的典故。也成为很多家长用来教育自己孩子,激励自己孩子要努力学习,出名要趁早,少年有为的一个鲜活的教材。(甘罗剧照)不过,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甘罗确实12岁就当了宰相,但是,此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了甘罗的记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