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已经死了,顺治为什么还要毁墓?

多尔衮已经死了,顺治为什么还要毁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4 更新时间:2023/12/24 23:13:56

多尔衮去世才两个月,顺治帝就残忍的对他实行“毁墓掘尸”。这件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

照理说,多尔衮都已经死了,已经对顺治不构成威胁了。而且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后人,只有一个女儿。多尔衮的后代,不可能再把持朝政了。对于顺治帝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顺水推舟,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这样的话,他也可以做一个好人,避免受到世人及后世的指责。顺治为什么要冒着名声受损的危险,干出“毁墓掘尸”这样的事情呢?

有人说,顺治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多尔衮把持朝政,他挟私报复。以此来表达他心中的不满。

固然,顺治这个人,确实有些情绪化。从他后来皇帝玩不转了,一门心思崇佛就可以看出,他确实有些意气用事。但是,就算是意气用事,也用不着这样啊。这样做,给人的感觉已经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恶毒仇恨了,顺治有必要这样宣泄情绪吗?再说了,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还在呢。大家都知道,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之间,关系是非常好的。多尔衮死的时候,顺治才14岁。顺治做对多尔衮毁墓掘尸的事情,应该是征求过他母亲孝庄太后意见的。如果他没有征求过孝庄的意见,孝庄当时在态度上肯定有所表示。但孝庄当时并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这足以说明,孝庄是同意顺治这样做的。

如果孝庄也同意顺治这样做,那就不是顺治情绪化的表现了。

有人又说,多尔衮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的那些党羽还在。顺治对多尔衮进行毁墓掘尸的目的,是要打击多尔衮的党羽,清理多尔衮的势力。

这个目的,肯定是有的。事实上,顺治通过对多尔衮毁墓掘尸后,朝廷中确实迅速转变了风潮,大臣们开始争相揭露多尔衮擅权。连多尔衮的亲信苏克萨哈,也立马转过风向,倒向了顺治帝。而且多尔衮所掌控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上三旗降到了下五旗之中。

只不过,虽然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明显地操之过急。因为所带来的后遗症也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我觉得以上说的,都不是顺治帝对多尔衮毁墓掘尸的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看看顺治帝在对多尔衮进行毁墓掘尸后,紧接着还做了些什么。

一是顺治帝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做法,把朝廷各部独立出来,不让满清皇室插手朝廷的事务。

二是禁止各旗自行圈地等很多特权。以前都是各旗谁圈了哪块地,这地就是谁的。顺治帝严厉禁止这样做。

三是增加汉臣向皇帝奏事的权力。以前都是只有满清大臣才有权力向皇帝奏事,现在满人大臣和汉人大臣都有权力向皇帝上奏。

四是顺治帝曾在大臣中征集意见,评论历代君王中谁最优秀。所谓评论谁最优秀,实际上就是表明皇帝将学习谁的政策。当时包括陈名夏等人认为唐太宗最优秀。但是顺治帝却认为朱元璋最优秀。

那么,顺治帝所实行的这些策略,说明什么呢?

我们知道,清朝在顺治皇帝之前,一直实施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朝中的事务,由皇亲贵族共同讨论决定。从努尔哈赤时期,废黜了代善的太子之位,实行十大贝勒共同议政,到皇太极时期的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到多尔衮时期的两大亲王执政,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顺治帝亲政。

顺治帝可不喜欢这样,入主中原以后,顺治帝急需学习中原王朝的皇权政治,朝中大小事情,都应该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所以顺治才要学习朱元璋,才要收回诸王贝勒管理朝廷的权力,才要重用汉臣,从满清贵族的包围中,突围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拿典型开刀。而这个典型,最好就是多尔衮。尽管多尔衮已经去世,但打击他依然是最合适,最有效果的。所以顺治就急急忙忙做了毁墓掘尸这样的事情。

不过,顺治的做法,多少有些虎头蛇尾。后期甚至因为崇佛,不理朝政,虽然把权力从诸王贝勒手中夺回来了,却又把权力交到了大臣们的手中。以至于他去世的时候,还给康熙选了四个辅政大臣。进一步落实中央集权的任务,也最终交到了康熙的手里。

标签: 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有关于千金公主的重要事件是什么样的 对于她的评价及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周,隋文帝,历史解密

    千金公主宇文氏(563年―59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侄女,赵王宇文招之女。和亲突厥,封千金公主,隋朝时隋文帝杨坚改封其为大义公主(隋文帝希望她深明大义)。重要事件北史《北史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宣政元年四月,他钵遂入寇幽州。柱国刘雄拒战,兵败死之。武帝亲总六军,将北伐,会帝崩,乃班师。

  • 雍正麾下最厉害的四大虎将,其中一个是成吉思汗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博尔济吉特·策棱,清朝,历史解密

    说起雍正,历史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不过更多的还是在其即位的问题上,早有传言说雍正即位名不正言不顺,是篡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但是雍正即位后的兢兢业业,努力充实大清国库,整顿康熙遗留下的历史问题,这才有了之后的康乾盛世,可以说雍正居功至伟。而在用人方面,特别是带兵打仗上,雍正的眼光也不差,那么在雍正时期,

  • 19世纪的风帆战列舰 我国也建造出一艘,效果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帆战列舰,海军,历史解密

    说起风帆军舰,大家肯定会想起19世纪的风帆战列舰,它的武器为前膛装弹火炮,弹丸有摧毁船体的,有杀伤人的霰弹,有破坏风帆的链弹。因为火炮威力很小,难以对对方船只造成破坏,所以一般用排成一列作战,因而风帆军舰也被称作风帆战列舰。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这种风帆以及对应的作战方式提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动

  • 孙策少年丧父无依无靠,他凭什么称霸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策,三国,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孙策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孙策,何许人也,猛虎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者,也是三国时期三大势力的开创者。刘备也好,孙坚也好,曹操也好,是东汉末期群雄争霸中的三个人中,孙坚无疑是悲剧的,中年早逝,这让年幼的孙策经历了“幼年

  • 舍利弗为什么比佛陀更早入灭?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舍利弗,佛教,历史解密

    佛陀证道后,率诸比丘四处游历,居无定所。直到第一座弘法圣地竹林精舍(寺院前身)的建立,智慧第一尊者舍利弗前来皈依,僧团有了实质领导者后,佛教才算真正点燃了星星之火!根据《佛说十二游经》记载:佛陀证道第五年,率僧团来到了当时印度最大的摩揭陀国。舍利弗本为婆罗门修者,师从著名的外道六师之一删阇耶,因偶遇

  • 他的神勇被李清照誉为“千古第一”,最后自取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楚汉,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将是层出不穷,而他的出现更是数见不鲜。南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一向是柔弱温婉的,而她却最佩服西楚霸王,这样一位性格刚烈的男子。李清照还曾经写过一首词来赞颂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见项羽的神勇是千古难见的。不仅如此,就连李晚芳评价项羽也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些都足以说明

  • 如果慈安没有早亡,大清的历史会不会重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一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慈安是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总理后宫,荣宠不衰慈安,钮祜禄氏,满洲

  • 五胡十六国之一:胡夏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胡夏国,十六国,历史解密

    胡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为别于三代的夏朝,又称夏国,或大夏、赫连夏,五胡十六国之一。由匈奴铁弗部赫连姓建立的政权。定都万城/后迁:长安/后迁:统万/后迁:上邽/后迁:平凉。先后历三帝,共25年。赫连氏本为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匈奴铁弗部刘卫辰的三儿子,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

  • 大太监李莲英的权术绝学 原来是靠这个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李莲英,历史解密

    李莲英为什么能够把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通吃?说到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会意识到,哦,他是慈禧身边的红人。当然看过清宫戏的也会从戏中了解到李莲英的二三事。不管李莲英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清朝的历史上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多多少少对清朝历史的进程有点影响。今天一起来看看关于李莲英在宫中的一些秘史,了解他是如何在公众

  • 历史上废出皇后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的和电视剧一样拿掉行头就可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皇后,历史解密

    历史上是怎样废掉皇后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的后宫,已经被各位异想天开的大佬写烂了。基本上也可以说是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乾隆后宫的模样。宫斗是后宫的基础,而剩下的,就是各个好坏角色的变换。不过,这样的故事,虽然多半是人们想象的,但确实是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