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抢”了关羽的老婆?看看正史中是怎么说的?

曹操“抢”了关羽的老婆?看看正史中是怎么说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88 更新时间:2024/1/1 19:47:38

导语:我们在了解历史的时候,往往把目光放在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上,虽然对他们的感情问题等有所好奇,却并不知如何获知。其实,仔细检索史料加以分析,我们并不难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人们熟知关羽水淹七军,却不知在这背后,有一笔他和曹操的桃花债。

《三国志》关羽传记只字未提妻室,但正史仍有蛛丝马迹。《华阳国志》载:

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於濮阳。时秦宜禄为布求救於张杨,羽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

“公”即曹操。此事发生在建安三年(198),曹刘联军围下邳,灭吕布,用时三个月。围濮阳是兴平元年(194),刘备未参与。吕布是曹操的劲敌,《三国志·魏书》载有曹操和荀彧的共识:

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

刘备三次大败于吕布,因此刘关张对收复失地的下邳之战不但积极,而且堪称识途老马,决定战局的侯成投降一事就间接和刘备有关。总之,曹刘联军中,刘备部虽然兵微将寡,但对灭吕布所起作用绝非可有可无,这是分析此桩公案的基点。

姑且按最常用的延熹三年(160)说计,当时已三十八岁,却还“妻无子”。

关羽生年不详,这对古人可谓大事。《魏书》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述汉末河内太守李敏避祸出逃,其子寻父不见,避居塞外,“越二十余年不娶”,友人告诫他:“不孝莫大於无后,何可终身不娶乎?”使其改变初衷。汉代妇女地位并不算低,但无子仍可能被休,关羽中意的“宜禄妻”,据《魏书》裴注引《献帝传》,姓杜,丈夫是秦宜禄,有一子名秦朗

但据《后汉书》袁术传记,建安二年(197),他刚刚和吕布因结亲不成而结怨并被打得大败,再联络的可能性甚低。倒是张杨始终支持吕布,《三国志》张杨传记称:

太祖之围布,杨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

常璩《华阳国志》记载似乎更可信。两者区别在于:如果秦出使袁处并被安排再婚,则杜氏已成弃妇。汉末女子再婚者所在多有,关羽乞娶也算各得其所;但如果去张处,秦、杜被战火分隔,关羽就有乘人之危夺妻之嫌——更何况宜禄不久确曾归来!关羽如何知道杜氏?兴平二年(195),吕布投奔刘备;建安元年(196),刘备投奔吕布。这两次,吕布均称刘备为弟,出妻相见,颇为热络。关羽应该由此认识秦、杜夫妇,埋下前缘也未可知。史料阙如,不敢穿凿。

杜夫人像(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乞娶何要曹操首肯?自中平元年(183)黄巾之乱以来,北方兵连祸结,人口锐减,婚姻不易。建安十八年(213),郭氏被定为曹丕之妾,《魏书·后妃传》载其劝谕外戚语称:

今世妇女少,当配将士,不得因缘取以为妾。

早年情况只能更严重。何况,杜氏是吕布部将家属,非寻常民女可比。毋庸讳言,此举带有分配战利品性质,关羽请示联军统帅自然是有必要的。

偏偏关羽反复要求,让原本不知杜氏的曹操发生兴趣加性趣,竟不顾承诺先下手为强,抢得美人归。看来此事流传很广,常璩及裴松之引用的三部魏晋史籍对此事记载高度一致,这在裴注中也不多见。

一、《华阳国志》:“及至城门,复白。公疑其有色,自纳之。”

二、《蜀记》:“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三、裴按:“此与《魏氏春秋》所说无异也。”《魏氏春秋》作者系孙盛,以秉笔直书著称。

四、《献帝传》:“布之被围,关羽屡请於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上述史实涉及关羽和曹操的性心理,虽属隐秘范畴,却可烛照其人。作为汉末最大的豪强,曹操智计绝人,风流绝代。然而从此事看,名实不符、言过其实之处也很多。滑稽的是,据裴注引《英雄记》,曹操还面斥被俘的吕布:

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

全然不反省自己夺人所求的行为与吕布相比,何尝不是百步笑五十步之别?

但曹操也曾付出过代价。建安二年(197),曹操在宛城招降张绣并私纳其族婶即骠骑将军张济之妻。羞愤的张绣被逼反,激战中曹操几乎殒命,长子昂、侄子安民和大将典韦为救他而丧生。这教训按说够记几辈子的。

不排除关羽也为杜氏绝色心动,以致执著过度,弄巧成拙。然而他早已是一把胡子的老江湖,岂会像青涩的小年轻那样不自信,以致于一再请求?可能的解释是出于对曹操不了解、不信任,又认定他刚在宛城为好色栽过这么大跟头,不会重蹈覆辙,自己索性重申一下主权、加一道保险。

对于杜氏,关、曹所求不同,一为求嗣,一为求色。求嗣的首选不是美不美,而是生不生。杜氏有子,说明有生育能力,在没有建立生物学的古代是最直接的证据。关羽可能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寒门人物,早年“亡命走涿郡”,过着刀口舐血的游侠日子。万万没料到曹操如此不长记性,“官二代”张绣尚且不能忍,自己受此横逆岂能善罢甘休!

《华阳国志》载:

后先主与公猎,羽欲于猎中杀公。

裴注所引《蜀记》也称: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

当年吕布私通董卓侍婢,也是“心不自安”,响应王允策动而杀董,实际是一场政变;何况吕负责董的安保,完全控制局面,自身无性命之虞。而关羽分明置生死于度外,曹是主,己是客,众寡悬殊,纵使成功也是有去无回。历代情杀、刺杀数不胜数,但自身有一定地位却不惜与情敌同归于尽的还没听说,关羽可谓“痴汉子”!与归来后被曹操用“铚长”一职打发,窝窝囊囊的秦宜禄相比,更是天上地下,须知当时曹操已把关、张表封为中郎将了。

正当关羽按捺不住,剑将出鞘之时,刘备摁灭了他的复仇火花。《华阳国志》载:

先主为天下惜,不听。故羽常怀惧。

刘备这一表态不妨从三个层次分析。

一是“小人”的角度:当时正值曹刘“蜜月期”,曹对刘“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但他娶杜氏固然是针对关羽,等于也打了刘备的脸,但碍于情分,不便决裂。

二是常人的角度:纵使关羽不要性命,刘备和张飞怎么办?部属家小一干人等怎么办?为了保命,只得隐忍。

三是高人的角度:曹营这段经历是刘备知己知彼的最佳时机——刘是没落士族,有虚无缥缈却深具号召力的汉室宗亲身份;曹是新兴豪强,有自以为傲又招人非议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模式,最可能的结果就是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消灭不了谁。一句话:“天下”需要曹操,也需要刘备。

裴注所引《蜀记》既印证了“备不从”,还出现建安十三年(208)刘备被曹操追杀时的情景回放

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

按照此说,关羽对自己过于自信,好像刘关张能在杀曹后的重军中全身而退;而且直到此时他居然还未听懂主公为什么阻止自己,未免情商过低,不合常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刘备虽多次在逃跑中抛妻舍子,但这两次他并未斥责关羽“因小失大”,为妇人而莽撞之类。言外之意,一是曲在曹,屈在关;二是女人、家庭并非不重要,只不过“天下”(或“国家”)更重要罢了。这未尝不体现一种人性的温情,应该点赞,士族的心机深沉和隐忍功夫更是表露无遗。

这里还引出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就是:当初关羽杀曹被刘备制止,可后来关、刘分离,关在曹处数年,为什么不旧事重提,取仇人之首呢?

建安五年(200),刘备参加反曹的衣带诏事件。曹操征讨,刘备败走,关羽被俘,同年斩颜良,为曹军解白马之围,受封汉寿亭侯。亭侯固然是列侯的最低一等,但四年前曹操也不过是费亭侯,建安二十四年(219)称王前的刘备是宜城亭侯而已。其间如果关羽仍想报乞娶之仇,应该说是有机会的。

但是,他和曹操之间除了夺“妻”和逐主之仇,又有了不杀和厚待之恩。所谓厚待,“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美女名马”等固然是演义,参照曹操怎么优礼再次投降的张绣就知道了。想报仇就必须报恩,否则在伦理上说不过去。

关羽在立功后辞曹,封还厚赏,回到朝不保夕的刘备阵营,筚路蓝缕,从头开始,去就之间品格立见,得到曹操欣赏。从归曹到辞曹,关羽快意恩仇,“来去明白”,自古战俘、降将不知凡几,能做到这样的不多,这是关羽后来成为军队神、江湖神乃至道德神的史实基础。

那么,既然关羽恩仇分明,莫非乞娶之仇就不提了不成?当年,曹刘联军掘沂水和泗水围灌,攻破下邳。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北伐,引汉水灌樊北,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许都震动,曹操欲迁都以避其峰,安知关羽不是以其人之计还治其人之身,给曹操开了一个老顽童式的玩笑?在女人和天下之间,二十年后,这仇总算是报啦

标签: 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闻一多和高孝贞先婚后爱,把日子过成了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高孝贞,民国,历史解密

    如果你穿越到了民国,在那个包办婚姻盛行的年代,你的父母也为你安排了一桩婚事。但你对这位爱人却毫无好看,谈不上丁点爱情,即便你已经娶了她。那么,今后你有可能还会爱上这位妻子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一种爱情叫先婚后爱。而且感情也是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的,当然,只有你善于且愿意用心去培养的话。经过曲折的人生培

  • 唐宪宗是个好皇帝吗?如何评价唐宪宗李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宪宗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顺宗长子,唐代皇帝,805年―820年在位。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李纯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

  • 曾让商朝头疼不已的鬼方国是何方神圣?后来为何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奇特的事情,比如一些国家的突然消失。在我国殷商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个神秘的强国,也就是鬼方国。鬼方国曾经多次和商王武丁发生过激战,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国家后来却突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于这个国家的事情,我们只能够从青铜器铭文以及龟甲的卜辞中发现一丁半点

  • 刘伯温儿子见到朱棣说了一句话,随后便被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璟,明朝,历史解密

    .刘伯温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伯温就是明朝最大的开国功臣,但他最终的结局却与他曾经创下的巨大功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伯温是一个有智慧、有谋略的人

  • 纣王为何残暴淫乱?缺乏监督的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朝,历史解密

    商纣王,即帝辛,又称帝纣。他是帝乙少子,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深得帝乙欢心。帝乙崩,帝辛继位。《史记》有一大段文字描写纣王的优 越之处,如“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历史上也有人替纣王翻案,认为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子贡早就说过:“纣之不善,不 如是之甚也。

  •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不能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空着肚子不能吃饭,还在嘴里含一块人参?自古以来,长得再精壮的人,也要按时吃饭,吃饱了吃才有力气干活。尤其是我们现在的人,非常的注重身体健康,一日三餐是必备的,有时候再加个餐什么的。但是古代清朝的时候,官员们每天上朝一般都是空着肚子,不吃饭去的,不知道有人是否知道具体原因呢?其实,

  • 柴进有免死金牌为什么却保不了自家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柴进,历史解密

    柴进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卷在家中”,江湖上很有名气,被称为“小旋风”。誓书铁卷也称之为丹书铁卷,是皇帝发给大臣的,表示这个人功劳很大,他会永远记住的。假如这个人犯了罪,要开刀问斩,别人要是想救他,可以提提这件事情,皇帝如果念一个旧好,说不定还就能够把这个人给放了

  • 揭秘:王莽建立的新朝,为何不被历史所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是刘邦一手建立起来的,享国405年,然而历史学家为了好区分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划分。比如西周和东周、西晋与东晋、北宋与南宋都是一个王朝被灭掉,子孙逃亡另外一个地方建立起来的帝国,只是国号没变。有人问:历史学家竟然能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为何在汉朝灭亡以后,王莽建立起来的新朝

  • 关于李济的评价是怎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济,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22岁,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并没有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1

  • 刘备的绰号——刘大耳,是怎么得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不知大家对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都有印象吗?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刘备的绰号,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刘备的绰号——刘大耳,是怎么得来的?双手过膝,两耳垂肩先来回忆下,三国演义中刘备出场时形象: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刘备双手过膝,两耳垂肩,我们就可以看